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研究
——基于湖州市吴兴区的实证调查
2016-02-15陈江
□陈江
(中共湖州市吴兴区委政法委员会,浙江湖州 313000)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研究
——基于湖州市吴兴区的实证调查
□陈江
(中共湖州市吴兴区委政法委员会,浙江湖州 313000)
湖州市吴兴区近年来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建设工作,通过多种措施鼓励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社会安全的治理,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分析吴兴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典型个案,剖析其中面临的困境,应采用创新思维和方法,建立起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信任关系和协作的途径,有效引导社会组织,进而形成社会、市场和政府三者相互补充、合作共治的局面。
社会组织;社会治理;基层;吴兴区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组织无疑是社会治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曾指出。“一个健康的社会,取决于权力、市场和社会三种力量的平衡。”因此,如何有效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进而形成社会、市场和政府三者相互补充、合作共治之局面,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梳理湖州市吴兴区社会组织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以及典型个案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吴兴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现状及其具体功能进行实证研究,剖析现阶段吴兴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提出新时期吴兴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对策,以期达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之目的。
一、吴兴区社会组织基本概况①
近年来,吴兴区根据省、市的有关要求,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建设工作,通过多种措施鼓励和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社会组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总体上看,当前吴兴区各类社会组织的活动范围已涵盖社会生活主要领域,包括教育科技、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体育保健、娱乐、宗教、农村专业经济、劳动保障、社会福利等,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不同、覆盖广泛的组织体系。
(一)数量和规模。截至2014年10月底,吴兴区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已达到231家,总量位于市本级中等。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147家,占总数的63.6%;社会团体84家,占总数的36.4%。全区已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种类分类,包括教育类104个、社会服务类29个、文化体育类9个、卫生类5个;已登记的社会团体中,按性质分类,包括行业性社会团体13个、学术性社会团体2个、专业性社会团体10个、联合性社会团体59个。(见图1、图2)
图1 吴兴区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分类
图2 吴兴区民办非企业单位分类
(二)人员情况。吴兴区社会组织共有工作人员3488名,其中专职人员403名、兼职人员3062名、离退休返聘人员23名,专职人员中有302人集中在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专职工作人员平均每个组织1人。社会组织中50岁以上人员有79人、31~50岁人员有2598人、30岁以下(含30岁)人员有788人。专职工作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共1628名,占47%。(见图3、图4)
图3 吴兴区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情况
图4 吴兴区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年龄情况
(三)资金来源。吴兴区社会组织的工作经费来源主要有:会员收费、企业赞助、政府拨款和服务性收入。据调查,社会团体多以政府拨款资助为主,行业专业性协会、商会则主要来自个人或单位会员的赞助。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经费绝大部分来自服务性、经营性收入或其他收入。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社会组织的统计主要依据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关于社会组织的分类,即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这种划分是以已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为对象,而法定的社会组织之外仍然存在着大量的民间组织和尚未定型的社会组织(也有学者称其为“草根社会组织”)。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清华大学非政府组织研究所贾西津教授对我国非政府组织进行的系统分类(参见图5),更多的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来探讨社会组织如何有效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因此,更多地使用功能性的定义来描述社会组织,即不过分强调社会组织是什么,而是强调社会组织应该如何履行社会功能。②
图5 中国目前的社会组织分类③
二、吴兴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与功能
近年来,随着数量的稳步增长,吴兴区社会组织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社会安全的治理中,发挥着政府和市场所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与社会功能。
(一)防治违法犯罪,维护社区治安和公共安全。现代公共安全治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群防群治,各种社会组织正是可以动员的群众力量之一,如社区老年治安员(志愿者)在维护社区治安,防治违法犯罪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次问卷调查④显示,有37%的社区民众明确表示知晓本社区有治安志愿者参与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有46%的受访者赞同“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群防群治”是加强社区内犯罪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措施这一观点。由此可见,社会公众对社会组织在社会治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基本上持正面评价,并期望更多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能参与到公共安全治理工作去。
(二)调解家庭(邻里)纠纷、司法纠纷和信访矛盾。许多社会组织在调解家庭(邻里)纠纷、司法纠纷和信访矛盾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如“双六”机制充分挖掘了“六老”,即老党员、老队长、老干部、老职工、老农民、老教师在维护社会治安和调解社会矛盾的优势和潜力。在当好社会治安巡防员、小矛盾(小纠纷)调解员的同时,“六老”们还担当了法规、政策的宣传员、民主管理和社会环境卫生的监督员、下一代辅导员等角色。事实证明,在政府引导下自发组织的各种社团组织往往能更为有效地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组织和指导各行业健康发展,及时提供所需信息。社会组织中的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一方面发挥规范行业行为、服务行业协会成员的作用;另一方面,还成为政府与企业两者沟通的桥梁。织里童装商会不仅向各会员单位传达和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时提供行业和市场信息,也将各会员单位对行业规划、经济技术政策、产品质量标准及监督等方面的建议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馈。
(四)提供养老、教育和医疗等社会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和项目来提供各种社会所需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如为协会会员提供有关信息、咨询,为他们排忧解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服务;为青少年、儿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文化补习、学前教育;协助政府开展政策宣传活动等。
三、吴兴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典型个案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主要体现在提供公共服务和协助维护社会治安两大方面。吴兴区社会组织在上述两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如南太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爱山商圈综合治理协会和碧浪湖社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一)南太湖居家养老服务。吴兴区南太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下,于2011年5月注册运行的民办非企业服务机构。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方针,该中心将政府购买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结合,以“助老帮困、温情关爱、尊重老人、亲情服务”为宗旨,重点解决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特困老人的养老服务问题。
该中心以“专业机构+加盟网点”“员工制+会员制”的组织形式,采取“上门服务+网点服务”“人性化关怀+个性化服务”“结对错时服务+临时应急服务”的服务方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目前,中心设红丰、吉山、华丰3个服务站、40个加盟服务网点,按照分片就近原则,采取“定服务对象、定服务内容、定服务时间、定服务地点、定服务人员”的“五定”服务方式,为吴兴区中心城区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困难老人、“计生特扶”家庭提供专业服务,同时为广大老年人提供市场化服务。
(二)爱山商圈综合治理协会。爱山商圈是湖州城市中央商务区集餐饮、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客厅”。爱山商圈综合治理协会于2011年在爱山街道办事处综治办指导下,由辖区商圈内的浙北大厦、中心医院等龙头型企事业单位牵头自发成立,2012年3月正式开始运作,其性质为专门履行协助社会公共安全治理职责的自治性的群众性、行业类社会团体。协会主要配合市政府、爱山街道开展“平安湖州”“平安社区”等平安创建活动,负责商圈内商场、商户、医院、学校等协会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经营、环境(空气、水)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学校安保、消防安全等涉及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相关事宜。
协会成立之初,有单位会员30个,个人会员数十个,拟定了协会章程,选举产生了协会的领导机构。协会成员每年需缴纳一定数额的会费,用于协会的正常运营开销。日常工作主要由协会常务理事会负责,重大事项必须经由协会大会表决。协会成立四年多来,在维护商圈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辖区内未发生各类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突发性群体事件,为实现吴兴区平安创建活动评比三连冠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碧浪湖社区。吴兴区朝阳街道碧浪湖社区近年来推行“五五五”网格化治理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特点是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将社区两千多户家庭按服务需求划分为五个等级,以便于提供有针对性的联系和服务。一级为上班族、对日常服务需求不大的居民;二级为退休劳模、困难老党员、困难边缘户、一般失业人员、有家庭成员料理的80岁以上老年人、一般残疾人、归正人员、城市新居民;三级为4050困难失业人员、70岁以上空巢老人、低保户、吸毒人员、户在人不在育龄妇女(15周岁至49周岁);四级为社区矫正人员、重点对象;五级为70岁以上孤寡老人、重残人员(包括重度精神病人)。
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网格员根据上述等级情况,定期登门了解情况,提供上门服务,及时掌握社区居民家庭情况,特别对困难家庭、老年人、重残病人等高等级人群予以重点帮扶、关注和服务。同时,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网格员将上门采集到的信息及时录入网格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库中,实现数据库的及时更新,方便数据查询和跟踪服务等社区治理工作。
四、吴兴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分析
(一)社会组织“量少面窄”,难以参与社会治理。近几年,吴兴区虽然加大培育扶持力度,量化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目标,积极出台培育扶持政策,但是,由于起步较晚,短期内很难快速培育出大量合格的能参与社会治理的社会组织,因此,吴兴区社会组织在总体上呈现出的“量少面窄”特点。此外,社会公众对社会组织缺乏必要的认识,缺乏参加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类的社会组织的动力,社会组织的发展仍然缺乏社会基础。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6%的受访者参加过社会组织。
(二)参与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作用不明显。当前,吴兴区社会组织中,民办非企业单位147家,占总数的63.6%;社会团体84家,占总数的36.4%。民办非企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育、社会服务、文化体育和卫生等领域,还未直接涉及社会公共安全领域。从已登记的社会团体性质来看,主要是行业性、学术性、专业性和联合性的社会团体,这些社会团体也均未涉及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由此可见,当前在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社会组织少之又少,而其他领域的社会组织又未得到向社会公共安全领域延伸的有效引导,故很难发挥其参与社会公共安全治理的作用。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公众对吴兴区本地的社会组织了解最多、也最熟悉的是湖州市志愿者协会,其次是湖州市老年环保宣传队、蚂蚁公益和滴水公益,(见图6)均非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社会组织。
图6 社区公众对本地社会组织的熟知程度
此外,尽管对于社会公共安全由“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群防群治”的理念为一般居民认可,但他们首选的措施仍然是“加装更多的电子监控摄像头”和“增加警力,加强巡逻”,显然居民把专业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领域留给了政府。(见图7)在更加宽泛的公共安全领域,绝大多数居民认为“排除安全隐患应该主要依靠社区居委会和政府中具有管辖权的专门机关”,其次是“物业公司”,而选择“其他社会组织”的极少。(见图8)所以无论从政府的公共安全部门角度来看,还是从普通居民的角度来看,社会组织在参与维护公共安全方面,局限于边缘性、补充性的地位。
图7 居民对社区内加强犯罪预防与控制主要措施的选择
图8 居民对排除生产和生活上的安全隐患主要依靠何种组织的选择
(三)参与社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作用不明显。虽然,近年来社会组织发展较快,如2011年以来,社会组织登记数量年均增长率为8.5%,但是,从总体上看,碎片化、被动化、应急性、无序性等特点还未根本消除,特别是在流动人口管理、公共安全监管、社会治理创新举措的推广应用、社会组织能力的培育等方面,覆盖面不足,“小、散、软”等问题突出,参与社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作用不明显,社会治理体系化建设滞后的局面未有根本改变。一些社会组织,尤其是成立时间不长的社会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部组织建设不规范和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制约了自身健康发展和参与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问卷调查也同样表明,社区治理中非常缺乏社会组织的参与。社区中参与社会治理的组织依次是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和社区党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在社区公众的印象中几乎不存在。(见图9)
图9 社区居民对社区中参与社会治理的各类组织了解状况
(四)缺少政府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的强有力支持。社会组织“量少面窄”跟长期以来缺少政府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的强有力支持直接相关。此外,当前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缺少一个良好的从业社会环境,社会对他们的工作关心、支持不够,职业声望不高。从业人员的地位、待遇也相对较低,社会组织的专业人才不能享有专业人才的各项待遇,许多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得不到医疗、养老、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障,这直接影响了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在资金方面,虽然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资金在逐年增长,但资助范围比较窄,资助力度仍显不够。
(五)行政上的条块分割和管辖影响社会组织发展与参与治理。我国行政体制固有的条块分割与管辖弊端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其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分别对社会组织实施管理的双重负责制度,致使许多社会组织干脆不登记、不备案,在私底下悄悄活动。这一方面限制了社会组织本身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社会组织缺乏必要的管理监督,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不法行为,从而埋下极大的隐患。此外,政府部门职能转移力度不够,一些政府和职能部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对社会组织采取不信任、不放权的态度,没有创造条件促进其发展。
(六)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的非兼容性阻碍社会治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当前由于网上办公的普及和推广,几乎所有的公共事务都实现了电子化办公和信息化处理,这一方面提高了办事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为社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行政体系的条块分割,不同业务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各不相同,信息系统的非兼容性致使一线的基层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不同信息数据的采集、录入和核对上。在碧浪湖社区的实地访谈中,笔者从社区负责人那里得知,该社区的民生电子信息网、社区家园网和其他相关政府信息网络平台不能兼容,这极大阻碍了社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
五、吴兴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选择
国家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一是激发社会活力,解决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通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转移(包括服务的外包和权力的下放)来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二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化解社会矛盾,通过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特别是通过现代化的治理工具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并增强对社会风险的防控能力。这两个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全面参与和大力支持。实现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需要一定的过程,需采用创新性的思维和方法建立起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的信任关系和通力协作的途径。
(一)破除体制障碍,鼓励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器,大力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对于社会组织,我国目前的管理制度是由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实施双重管理。其特点是偏重约束和管制,促进和引导的功能体现不充分。在社会组织急剧增长的今天,这种管理体制局限性和滞后性日益明显。
当前要进一步转变社会治理的传统认知,在理念上从“社会管控”转向“社会治理”,破除社会组织管理体制障碍,通过鼓励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器(如吴兴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平台),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发展,优化社会组织结构,提升其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集中化+网格化”的孵化培育模式。依托现有社会组织服务基地(中心),制定“出入壳”制度,为进驻基地(中心)的社会组织做好服务工作。如在硬件方面,免费提供场地、办公设备等;在技术方面,提供培训、注册指导、项目咨询等。同时,在乡镇(街道)层面,建立社会组织服务站,充分利用辖区内社区文化馆、图书室、活动中心、学校等公共活动场所资源,为社会组织提供政策指导、备案等基本服务和活动场地,初步形成“集中孵化+网格培育”发展格局。同时对行业类、科技类、城乡社区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社工类和新居民服务类社会组织采取“优先进站培育、优先进点孵化、优先备案指导”等措施,实现区域社会组织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社会组织工作局面。
(二)给予社会组织在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的实质性支持。出台进一步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吴兴区可在2012年出台《关于加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实施意见》基础上,拟定《吴兴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方案》,从确定社会组织发展目标、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社会组织扶持政策措施、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入手,促进社会组织再发展。民政局应负责依法对社会组织进行登记注册,并会同各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扶持培育办法、登记管理办法、奖励激励办法、监督管理办法等。此外,对公益类、服务民生类以及公共安全类社会组织在政策、税收、资金等方面予以更大的支持。政府可通过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的方式,给予社会组织更多资金和项目资助。梳理形成《转移事项目录》《购买服务目录》和《有承接能力的社会组织目录》,对政府职能中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凡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均通过合同外包、项目委托和公益创投项目资助⑤等方式,向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购买或资助。与此同时,还应筹备建立社会组织专项发展资金,制定社会组织专项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以及社会组织财政补贴和奖励激励制度,如对在本地注册的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志愿性的社区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在成立阶段确有困难的,可经乡镇(街道)、区民政部门审核后,给予一次性补助;社会组织在本地开展的公益类服务项目,如获得区年度社会组织优秀服务项目,在区级奖励外还可获得乡镇街道的配套奖励,等等。
(三)构建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安全的网格化治理机制。网格化治理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吴兴区当前已经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了“网格化管理与组团式服务”模式⑥,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模式,构建能吸收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的公共安全网格化治理机制,将更多的社会组织纳入社区公共安全治理当中。
(四)实施“三社联动”⑦,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地方基层政府可借鉴国内外社区治理有益经验,根据民政部和民政厅关于实施“三社联动”的政策要求,引导社会组织有效参与社区治理。具体可由吴兴区根据本区域实际制定“三社联动”实施细则,对本区域内的社会组织、社工和社区三者联动的开展进行具体指导,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及社会工作纳入社区工作职责和议事日程。具体而言,“三社联动”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理顺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社区中存在着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社工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等等多种主体,为此,须对各主体的职责权限进行明晰,并通过社区议事会、社区联席会议等形式,实现统筹整合。对社区社会组织实行备案制,推动其发展壮大。培育社区基金会,以本土资源链接本土利益相关者,通过创新方式解决本土社会问题,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和加快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探索新路子。
二是探索社区治理队伍建设的联动机制。一方面要大力培育专业社工机构和队伍;另一方面也要引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专门人才,着力解决社会组织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多而从业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的矛盾。可制定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并积极鼓励现有工作人员参与社工考试,对具备社工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助理社工师以上职称)数量达到一定比例的社会组织给予奖励。倡导社会组织与高校合作,在社会组织中建立高校社会工作实践基地,探索接收具有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到相关社会组织中实习、工作。
三是加大“三社联动”基本制度创制力度。一要建立“三社”联席会议制度。主要研究关于“三社联动”工作的相关政策;组织推动和督促“三社联动”相关政策的落实;加强部门沟通,定期研究、统筹协调和着力解决“三社联动”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监督和指导各有关部门落实责任。二要建立“三社”信息联通制度。完善信息收集和反馈工作,通过信息数字化,使社区服务供给与社区居民需求无缝对接,同时,全面及时掌握三社联动运行状况和发展态势。三要建立“三社”组织联建制度。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配备和使用。在社区工作人员中,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的比例应逐步扩大,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鼓励初步建立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和社会组织、社工队伍职能相对分离,任职相对交叉,专兼职人员并用的社区组织结构,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协同归位和融合发展。四要建立“三社”服务联合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推进“三社联动”的主导作用,建立“以社区为平台,政府扶持监督、社会组织承接、项目化管理运作、专业社工引领、志愿者参与”的社区服务新方式,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五)深化地方政府“大部制”⑧改革,大力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根据“大部制”改革的理念和精神,大力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促进各种力量、资源与信息充分整合。建设枢纽型社会组织,有利于社会组织摆脱官僚化作风,实现自主发展,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并有助于推动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具体说来,在吴兴区,可重点建立健全行业类、城乡社区类、新居民服务类和社会管理类四类枢纽型社会组织。枢纽型社会组织在区级有关部门的监督下,制定四类社会组织发展规划和标准规范,通过政府授权、委托等形式直接对同类别、同性质、同领域的社会组织进行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促进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对确定为枢纽型的社会组织政府给予适当工作经费补助。
(六)打破行政壁垒和部门利益藩篱,整合打造统一高效的社会治理信息平台。高效的社会治理机制离不开统一、便捷的社区管理信息平台。要打破行政壁垒和部门利益藩篱,在全市范围内对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整合,构建统一的社区服务平台和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在此,可借鉴深圳市坪山区“织网工程”模式⑨,按区域划分网格,每个网格设置信息采集员。信息采集员运用随手拍等方式及时对网格区域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实时传回到信息平台。信息平台数据中心对信息进行分类,并进行数字化处理。有关部门利用信息设置系统动态分析城市里发生的各类问题,并迅即做出处理,切实打破行政壁垒和部门利益藩篱,实现智慧社会的智慧管理。
注释:
①本部分数据来源于吴兴区民政局撰写的《新时期社会组织体制机制建设与发展研究——以吴兴区为例》,湖州市民政局2014年重点调研课题研究报告。
②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共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定义社会组织。第一种方法关注在社会组织的实质方面,或者说社会组织是什么。根据这种定义方法,社会组织必须具有区别于其他组织形式的独特内容,这种独特性构成社会组织清晰的边界。如著名学者莱斯特·萨拉蒙认为,必须同时具备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特征的社会组织才能被称为非营利组织(NPO)或非政府组织(NGO)。另一种定义方法关注社会组织所能履行的社会功能,即社会组织有何作用。
③贾西津:《第三次改革——中国非营利组织战略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5页。
④本次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吴兴区社区居民对社会组织的认知和态度。问卷共发放22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为87%。调查范围涵盖余家漾、墙壕里、吉山、华丰、潜庄、市陌、新华苑、东白渔潭、南白鱼潭等社区。
⑤吴兴区政府现阶段正积极探索搭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的公益创投平台,建立公益创投项目资助购买管理办法和跟踪监督办法,经过项目申报(政府转移+社会组织申报)、项目确定(评估小组)和项目公示等阶段,以每年召开公益创投大会展示公益项目的方式,鼓励符合标准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鼓励政府部门、规模企业和热心人士积极购买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形成“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逐步构建起政府转移、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服务机制。
⑥该模式为:在不改变乡镇(街道)、社区(村)格局的前提下,以尊重传统、着眼发展、便于服务和管理为原则,以自然村或相对集中居住区域为基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根据社区(村)所辖范围、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情况,把全区13个乡镇(街道)划分为一定数量的管理服务网格,在此基础上,整合各方服务资源,形成党政主导的、多方协同的管理服务体系,在网格内开展“组团式服务”。依据网格形成对应的责任区域,实行责任承包制,强化分片包干的职责。目前,每个网格配备相对固定的管理服务团队。网格服务团队定期或者不定期深入网格“听民情、释民惑、解民忧、带民意”,发挥社情民意调研、矛盾纠纷化解、政策法规宣传、民主制度监督、惠民便民服务等作用。
⑦三社联动:是以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公共利益为纽带,以资源整合为保障,以社区为基础、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和志愿者为骨干,三者互联互补互动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
⑧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为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与协调,按政府综合管理职能合并政府部门,组成超级大部的政府组织体制。其特点是扩大一个部所管理的业务范围,把多种内容有联系的事务交由一个部管辖,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⑨“织网工程”,就是将各部门服务管理的信息资源编织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库,通过信息采集、比对核实和数据交换,进行信息资源共享和数据挖掘应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再造政府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和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
[1]朱欣毅.嘉兴市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作者[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1.
[2]聂建华.湖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职能研究[N].湖州日报,2013-11-13(7).
[3]田志梅.建立“四社联动”机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J].中国民政,2015(23).
[4]李红,刘育銮.致力打造“织网工程”坪山模式[N].深圳商报,2013-08-20(A8).
(责任编辑:潘晶安)
D616
A
1674-3040(2016)06-0047-07
2016-04-20
陈江,中共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委副书记,代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