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情报合作秘闻:国民党驻缅甸总支部

2016-02-15马诚

云南档案 2016年10期
关键词:特工电台分区

■马诚

中英情报合作秘闻:国民党驻缅甸总支部

■马诚

1943年初,云南西部重镇下关。街头不时有军车行驶,有荷枪实弹的军警走过。全民抗战时期,大家都习以为常。但细心的老街坊注意到,在关迤中丞街文昌宫一带出现了许多身着便服的陌生面孔,听说是一个名叫“中国国民党驻缅甸总支部”的单位人员,这个单位有士兵站岗。不过,这个来自重庆的单位具体是做什么的,不要说老百姓不知道,直到它在大理神秘消失,地方军警也是一头雾水,讳莫如深。

随着部分档案的解密,一段隐秘的历史在半个多世纪后慢慢浮出水面:“国民党驻缅甸总支部”系中统局直属部门,实际上是二战时期中英合作的专门情报机构。

中英合作建立缅甸情报网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国人准备借用中国的力量来帮助其保卫香港,这个任务由英国特工部门的一个专门机构SOE(特别行动部)负责,并在重庆派驻代表,任务是由英国出资并配给装备,训练出一支中国别动队,在前线对日骚扰、牵制,在敌后开展破坏、游击和情报战。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大部,英国为抵御日军,急需有关日军在各占领区的兵力、装备、部署等情报,遂命令其驻重庆大使卡尔与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1888—1953年)进行密商。蒋介石接到英国的请求后,将这个任务交给了中统。中统局由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兼任局长,实际由副局长徐恩曾(1896—1985年)负责。徐恩曾一直想把中统的势力发展到南洋,改变中统在国外情报方面逊色于军统的现状,见英国情报机关主动找上门来,自然喜出望外,立刻派员就合作具体事项与英方进行谈判。

1942年夏,在重庆中统局本部,中统代表顾建中同英国情报机关代表商定:由英方负责经费,中统负责征募和培训东南亚地区的华侨,让他们混入马来亚、缅甸等地区进行情报活动,并将情报提供给英国情报机关。中英在特工情报领域内的合作主要包括:中统联英训练中国留洋海员、中英合作建立缅甸情报网、在马来亚的地下组织及其活动、与军统交换情报等。其中,中英合作建立缅甸情报网方面,这个情报网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搜集有关日军的一切军事、政治和经济情报等,协助盟军在缅抗日作战;二是调查旅缅华侨及当地人民反英、反日活动。据云南中统负责人孙秉礼撰文,实际还包括注意缅共在滇缅边区的活动情况。

所有这些情报,均须抄送英方一份,情报区的活动也随时向英方通报。作为交换条件,英方每月向情报区提供七万卢比的活动经费,并一次性为情报区装备所需通讯器材和部分轻武器。

培训特工与建立中缅情报区

缅甸情报区区部旧址(下关文昌宫)

1942年夏,中统与英国SOE一经达成协议,便立即投入紧张的筹备工作,具体承办筹建缅甸情报区工作的是中统局本部的侨务小组。

侨务小组在重庆、昆明等地秘密招募东南亚地区华侨青年,最初额数未招满,后来又扩招一些福建籍、广东籍的青年加入,约有二、三十名。征集的人员中有国民党中央训练团的团员和部分大学生,他们大多是在缅甸、泰国等地被日寇占领前后逃难回国的,有的亲眼看到日军烧杀抢掳的暴行,对日本侵略者十分仇恨,自愿参加这项工作,有一定的爱国之心。

这些人被招来以后,组成一个专门的特训班,由中统重庆实验区负责人陈庆斋主持,选派李九林等负责特工技术训练。训练地点在重庆郊区办公室。规定受训人员必须绝对保密,不许与亲友和外界人员接触。1942年秋开始训练,11月底结束。结束前,这批特工还在重庆市区进行了两次演习。12月,该班结业后,除少数人被派往马来亚等地工作外,其余人员连同电台人员一起,组成中统缅甸情报区。

1942年底,组建工作在重庆正式完成,为掩人耳目,所组成的缅甸情报区,其公开掩护机关的对外称呼是“中国国民党驻缅甸总支部”。

1943年初,中统缅甸情报区人员约50余人携电讯器材,乘一架运输专机由重庆出发抵达昆明。在昆明,情报区负责人与驻昆明的英国领事馆取得联系,按协议领取了经费和有关器材。一个多星期后,经费、器材和人员问题基本就绪,根据预定路线,一队特工开始潜入缅甸。1月中旬,区长李竹瞻留昆明,情报人员在副区长陈蔚如的带领下包乘两辆大卡车到达下关。

在下关关迤中丞街文昌宫(一说魁星阁),情报区设立了办公处和宿舍,在关迤小井巷18号架设起了无线电台。小井巷18号作为总电台和区长办公室,部分职员也住此处。笔者曾实地考察这两个地点,距离很近,步行仅需四五分钟,十分方便。国民党驻缅甸总支部的代号是“灵光”。对外通讯地址为“云南下关邮政信箱48号”。徐恩曾一贯喜欢用吉利的字眼作代号,“灵光”这两个字的意思是表示工作顺利。约1944年初,区部迁大理才村,电台也随迁至大理,在城内设有办事处。

中统缅甸情报区的区部主要由区长、副区长、书记等领导,以及组训科、情报科、交通科、行动科、总务科、会计室、译电室、总电台等科室组成。后期,还设立了保山办事处。区长李竹瞻,副区长陈蔚如、查宗藩(兼职)、吴世昌(兼职),书记李九林,总电台台长吴世昌。其中,李竹瞻同时被任命为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议。陈蔚如、李九林是中统老牌特工。查宗藩是中统云南省调查统计室主任,吴世昌是中统局无线电台总台长。

缅甸敌后分区由6个分区组成,每个分区设主任1人,电台台长1人,情报侦察人员3至5人,小型收发报机1部。分别为:仰光分区,主任蔡英,电台台长李发柱;曼德勒分区,主任初光荣;景栋分区,主任王一定,电台台长张润;腊戍分区,主任张云,电台台长杨耀辉;八莫分区,主任杨安,电台台长程志安;密支那分区,主任未定,电台台长鲁少渊留总台工作。

1943年,各分区特工分批陆续出发,潜入缅甸。为防止泄密,中统局本部决定:分区主任和情报人员出发前必须要履行宣誓,读誓词的手续,电报密码本由主任保管,密电码由主任亲自译。如伪装为商人的,还要购买当地需要的商品。派往敌后的特工在没有出发前不知道被派往何处,也不知道缅甸敌后在什么地点有分区。出发前两天才通知主任和台长,通知后不准向其他没有通知的人泄漏。这样,万一某个分区被敌人破获后,敌人无法获悉还有哪些分区和人员的姓名。此外,还规定在任何情况下都严禁暴露身份,在国内也同样严格保密,否则将受到最严厉的处分。

领导层内讧

半年时间过去了,中统缅甸情报区的工作进展不甚理想,成绩有限,许多情报都是从中缅马帮、边境小商小贩口中套来的,经过一番加工后,发中统局本部、昆明英领事馆一份,聊以搪塞,英国方面颇为不满。其实,这与情报区领导层的贪腐与内讧有很大关系。

情报区区长李竹瞻,广东梅县人,时年约60余岁,缅甸华侨,在缅甸做过多年基督教牧师,原国民党驻缅甸总支部执行委员,缅甸沦陷前夕回国。李曾在重庆国民党中央党部、中央训练团等处活动,愿为抗日救国竭尽全力,对“党国”忠心耿耿,颇有恤民忧国的姿态。李与吴铁城深厚交情,多次受到吴赞赏。吴介绍并指定李为区长。

情报区副区长陈蔚如,又名陈树,江苏镇江人,中统局二科科长,老牌特工。

在重庆的时候,徐恩曾就当着李竹瞻、陈蔚如的面交待过:工作由陈负责,李只是负责对外交际,以国民党党务工作为缅甸敌后工作作掩护。可是,表面恤民忧国的李竹瞻是一个另类。陈蔚如在下关辛苦工作,李却长期滞留在昆明,据说是把经费挪用去做生意,直到1943年8月才至下关。陈在经费不到位的情况下,尽力搜集了一些情报,实属不易。李竹瞻到下关后,闭口不谈工作,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发一本《新约》,严肃地要求特务们必须按时到教堂礼拜。陈为此同他大吵一场,两人矛盾趋于尖锐。在工作方面,李偏要插手并不内行的敌后工作,以致造成不仅与陈的矛盾,而且区部多数人都对他不满。只是碍于他是吴铁城硬性指定的区长,为了顾全大局,矛盾才没有激化。李、陈的分歧严重影响了工作进展。

1943年10月,李竹瞻为挤走陈蔚如,竟然向吴铁城密报了陈的十大罪状,其中包括“聚众赌博、做生意、到处游逛、调戏少数民族少女”等。吴铁城将信交给徐恩曾,让他查办。徐认为这些所谓的罪状,实际上是李竹瞻恶人先告状。但是,吴铁城是李竹瞻的靠山,他可不愿为了一个手下得罪吴。于是,便派中统侨务小组负责人朱凌云去下关,名义上是调查,实际是做陈蔚如的工作,把他调离缅甸区。

陈蔚如得知李竹瞻告黑状后,恼羞成怒,他一面据理驳斥、申辩,一面当场揭发李竹瞻挪用活动经费经商的事实,在朱凌云的开导下,陈同意返回重庆,于当月离开下关。

陈蔚如走后,由李九林任副区长兼书记,工作由朱凌云主持,朱取代了陈的位置。可是,李竹瞻的坏毛病依旧。没过多久,李竹瞻、朱凌云二人又起矛盾。李沿用老办法又向重庆告朱的黑状。

对于李竹瞻这样再三地胡闹,徐恩曾此时也看不下去了。他把李从下关召回重庆,狠狠地批了一通。因为不想让吴铁城面子上过不去,训斥过后,并未撤李的职。

领导层内讧,指挥混乱对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直到当年10月,6个分区都没有到达指定地区正式建立,特别是景栋分区与仰光分区的问题较为突出。景栋分区由昆明出发得最早,但长期逗留在边境,严重失职。仰光分区主任蔡英竟然连密码本都丢失了。中统局本部来电指定李竹瞻亲自去景栋分区督促工作,如完不成任务要追究全部责任。李竹瞻如坐针毡,朱凌云袖手旁观,经过斡旋,中统委派区部李品伟为景栋分区敌后工作督导专员,前往两个分区处理问题。李是保山人,老特工,早年曾在缅甸开照相馆为生。随后,李品伟以国民党中央党部战时边区视察员、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少将参议的掩护身份前往边境,历时两个月才解决了两个分区的问题。1944年春,李竹瞻被调回重庆,后来,被撤职并开除出中统组织。

国民党缅甸总支部党员证章

五花八门的特工

中统组织招募特工有着严格的要求,许多特工能力非比寻常。但是这一次有些特殊,由于招募和培训工作比较急促、简单,缅甸情报区的多数特工素质较低,许多人缺乏熟练的特工技术和应有的保密习惯,工作成绩平平。下面介绍几位代表人物。

硬汉李生芬。1943年夏,八莫分区主任杨安等人渡过怒江秘密到达腾冲,腾冲属沦陷区,他们住在和顺乡水礁村李生芬家。腾冲老百姓对日寇恨之入骨,设法掩护分区工作人员,生活上也给予照顾,还提供了日军的一些军事情报,在电台没有架设的情况下,分区通过专人向后方传递情报。侦察员杨生育是腾冲人,经区部同意,他发展爱国青年李生芬为侦察员。由于老百姓的热情,电台台长程志安麻痹大意,竟然多次单独到茶馆喝茶,外省口音引起敌人怀疑,汉奸带着日本人先后抓捕了程志安、李生芬。杨安逃脱。在敌人的审讯室里,两名日本鬼子和一名汉奸审讯程、李二人。鬼子得知程是电台人员,专门把李生芬带进来,站在一边,问李知道他(程)吗?李摇头说:“不知道。”鬼子上前给李重重地几耳光,再问李知不知道,李说,“我是老百姓,不知道。”汉奸、鬼子兵就把李拉去用刑,扒开他的衣服用皮鞭打,再用电刑,灌辣椒水,又用烧红的铁铲烙。打得他遍体鳞伤,死去活来。李只说“不知道”三个字,直到鬼子兵把他拖出去枪毙,李生芬也没有向敌人屈服。

情圣初光荣。初光荣是曼德勒分区主任,不到十天就与一名陌生女子打得火热,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初光荣是山东籍缅甸华侨,在曼德勒还有房屋,日寇侵缅时逃回昆明的,在昆明由侨务组介绍到重庆受训,到保山后,他以华侨的身份被安排在保山上巷街口私人开的小客店里。小客店是一家姓刘的老妈妈开的,房间不多,有两名服务员,一个是刘妈妈的亲生女儿,一个是养女刘秀芳。初光荣住在刘妈妈店中只七、八天就和刘秀芳恋爱了。还专门向区部请示与刘秀芳结婚。考虑到敌后工作的需要,区部同意他们的婚事,并吸收刘秀芳参加工作。后来两人到达缅甸八莫,开了个小食馆,从事情报工作。

酒鬼蔡英。蔡英是仰光分区主任,为酒送了小命。蔡英是广东人,从仰光回国后,一家人住在贵阳。1943年夏,蔡英与电台台长李发柱、侦察情报员徐本椿潜入沧源设治局管辖的滇缅边境小村镇工作。蔡英玩忽职守,在新地方喝酒、赌博,遗失了密码本。区部督导专员前往调查时,蔡英供认不讳,但辩解说密码本虽然失落,但被赌友捡到,且原封不动归还了。区部批准将蔡、李、徐等人羁押在耿马土司衙门,1944年春,蔡英死于关押的监狱中。

高智商低能力的王一定。王一定,福建人,泰国华侨,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成员。其妻陆西琴是情报员,大学生,能讲英语、傣语、拉祜语。王一定等人受命于1942年底由昆明潜入缅甸,但直到1943年冬季,他们仍然龟缩在中缅交界的澜沧县佛房,拖延进入敌占区,经常发电报向区部要经费,但连道听途说的关于日军的情报都没有。原来,陆西琴怕日本鬼子,又娇气,去哪里都要骑马,还要特工们为她牵马,王一定又怕老婆,事事听她指挥。区部督导专员让王、陆二人写下军令状,限期进入敌占区,他们置若罔闻,原定枪毙,但考虑到影响太大,最终将二人关押监狱待处理。

敌占区情报

缅甸和中国腾冲、龙陵等县的沦陷,不仅切断了通过滇缅公路运入我国的战略物资,还威胁着驼峰航线的安全。缅甸战役也急需日军方面的情报。所以,从缅甸情报区获取情报显得十分迫切。

电台是特工最重要的设备,缅甸情报区领取的电台由英国SOE提供,却是英国特工淘汰的设备。收发报只能用手摇发电机,声音很响,容易被人发觉,必须配备“整流器”才能用,后来从邮局弄来一台旧的整流器,先给曼德勒分区。经费方面,特工几个月领不到薪水是常事。后期,英国甚至停拨了经费。特工潜伏的地点大多比较偏僻,山深林茂,地形险恶,人烟稀少。尽管如此,特工仍然陆续将敌占区情报发回中国。其中,曼德勒分区、景栋分区等较为出色。

曼德勒分区特工潜入缅甸费了一些周折。当时,保山的宪兵部队拘留了疑似汉奸的刘某,刘经常从腾冲往返缅甸做生意。区部走了一着险棋,将曼德勒分区主任初光荣与刘某关押在同一个牢房,建立交情。不久,两人被保释。初以商人身份,置办货物,带着新娶妻子刘秀芳等4名特工,跟随刘进入缅甸。事实证明,刘不是汉奸。初光荣一行顺利到达八莫,5人在八莫开了个小食馆,暗中寻找去曼德勒的民间木船,同时也派人去过密支那。他们每天与保山办事处电台联络两次,汇报了八莫和密支那日军的重要军事情报,对准备反攻缅甸很有参考价值。办事处迁下关区部后,他们还是与总台继续联系。由于他们的工作比较出色,中统局来电表扬区部。

景栋分区地位十分重要。在解决分区原主任王一定问题的过程中。区部督导专员注意到,澜沧县当地有两支游击队,除外籍人组织的外,还有一支是本地人组织的。他们经常偷袭日军营房,晚上袭击叫“摸夜螺蛳”。这两支游击队都很勇敢,很多武器是从敌人手中夺来或“摸夜螺蛳”取来的。区部发展了4名游击队员从事情报工作,其中一名是基督徒,曾为美国人到缅甸侦察过军事情报。张润代理区长,加之原来的情报员,在孟连土司的帮助下,1944年初,一行人冒险迅速进入敌占区,建立隐蔽点,架设了电台。在勐马、勐卡、勐阳等地,特工获悉日军许多军事情报,发回区部,为反攻缅甸作准备。另一个小组也到达邦达崩附近,距离缅甸景栋仅十余里。

1929年蒋介石与特务组织部分成员合影

1944年5月,从云南出发的中国远征军渡过怒江

景栋分区侦悉,由于近来缅北盟军在密支那一带正与日军作战,滇西保山大军云集,反攻缅甸形成剑拔弩张之势,因此日军也在作战斗准备。景栋至萨尔温江上游的孟定、南伞一线敌军为第二师团,他们由景栋抽调部分日军加强孟定、南伞一线阵地,另由泰国调来一批泰国兵支援打洛一带的日军。日军在滇西的军用物资过去是由新加坡海运至仰光,然后用火车运到腊戍,再用汽车送到滇西前线。近来盟军在印度洋不断袭击日军运输船只,日军海运困难,改道泰国经景栋至滇西腾冲、龙陵,因而景栋至畹町的日军运输车辆就日益增多。特工将侦察到的情报逐日向区部报告。后来,在滇西我军反攻缅甸之前和战事紧张的日子里,盟军飞机对日军这条陆路运输线上的车辆不断袭击使敌军遭到一定的打击。景栋分区的情报工作成为缅甸区的一张“王牌”,发挥了重要作用。

缅甸情报区的裁撤

1945年3月,中国军队、英美盟军在第二次缅甸战役中获胜。收复缅甸后,中统缅甸情报区撤销。中统局委派李品伟为滇西区调统室主任,缅甸区的部分电台、用具由李接收。原腊戍分区电台台长杨耀辉调任滇西区调统室电台台长。在重庆征集的人员每人发给资遣费回家。原中统人员调回重庆。缅甸区整个组织到此宣告结束。

情报工作人员的结局各有悲喜。

中统局方面,在此次合作过程中,因客观条件的限制,成绩有限,虽然中统尽了力,徐恩曾也花费了不少心血,却落了个吃力不讨好的结局,英方吝啬之余还对中统颇有怨言,受此影响,使徐在蒋介石心目的地位不升反降。由于徐参与中缅边境交通走私、发国难财等问题,1945年1月,蒋介石下令撤销徐恩曾“本兼各职”,永不录用。徐执掌中统长达15年,就此潸然离场。

曼德勒分区特工的结局有些戏剧化。缅甸区资遣费都发完了,曼德勒分区主任初光荣姗姗来迟,才回到下关,埋怨区部对在敌后的同志不负责任,李品伟说:你们都是有功人员,将请示上级。初说:自己老婆和其他人都在八莫,食馆的生意还不错,也不想要什么资遣费。后来,初就回八莫当华侨去了。

李品伟在下关开了一个照相馆,掩护其滇西区调统室主任身份,又当官又有钱,过了几年风光的日子。1950年云南和平解放,敌特组织瓦解崩溃,李品伟从下关逃到保山,在保山投案自首,先后关押在重庆,北京功德林监狱、抚顺战犯管理所等地,于1975年特赦。后来,李作为统战对象,安置到大理州政协任专员,1994年在下关去世。据知情人回忆,李在晚年仍然喜欢玩弄照相机,政协宿舍里挂满照片。

在共同抗日的事业中,中英情报特工合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东南亚的抗日党派、华侨青年、各界人士纷纷投入抗日游击与情报工作,他们舍弃家业,不怕坐牢、不惜冒生命危险参加地下斗争的民族气节令人感动,在中国抗战的历史上应该写上他们的事迹。

[1]马振犊.二战时期中英情报特工合作概论[M].2008年“近代中外关系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

[2]周鹏编.国民党八大特务头子的最后结局[M].崇文书局,2012年版.

[3]文闻.我所知道的中统[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版.

[4]李品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英两国合作在缅甸敌后进行军事情报工作的回忆[J].大理市政协编《大理州文史资料》1988年第5辑.

[5]王永祥.下关苍洱中学的历史片断.大理市政协编《大理市文史资料》2004年第11辑.

作者单位:大理州政协研究室

猜你喜欢

特工电台分区
亲戚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手诊分区法之原理探析与诊断应用
我是特工
谁都别想随便当特工
失误的特工
浅谈模块化短波电台的设计与实现
大空间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的探讨
书桌上的小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