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任总书记哀悼的105岁老红军的清白家风
2016-02-15郭红敏文资料图
■郭红敏/文资料图
三任总书记哀悼的105岁老红军的清白家风
■郭红敏/文资料图
2016年6月12日,出生于将军之县河南新县、参加过长征的105岁老红军寇庆延因病逝世。寇庆延病重期间和逝世后,现任中共中央七常委、八位退休常委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寇庆延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习近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任总书记缘何悼念寇庆延?寇庆延经历了哪些传奇故事?他给子女留下了哪些清白家风?
差点被张国焘以反革命枪毙
1912年4月26日,寇庆延出生于河南新县陡山河乡白马村。1928年,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年仅16岁的寇庆延在家乡毅然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第二年6月他参加光山县赤卫队,参加了白沙关“万人暴动”。土地革命时期,寇庆延先后失去了父亲、母亲、叔叔、哥哥等五位亲人。
寇庆延
1931年2月,寇庆延在湖北红安县七里坪,参加了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紧接着,参加了攻打新集、黄安等战役和鄂豫皖苏区的四次反“围剿”。参加革命前,寇庆延勉强上了三年半的学,成了红军队伍里的一个秀才。寇庆延先后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保卫队政治指导员,川陕边区省苏维埃保卫总局秘书长、川陕省委秘书,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机要科长、侦察科长等职。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奉命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寇庆延和战友们一起两爬雪山,三过草地,历经艰难险阻。没有粮食衣物,树皮、草根都成为他们充饥的对象。在经历了饥饿、寒冷、病痛等一系列折磨后,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四川会宁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寇庆延成为其中的幸存者。但后来,他却险些被自己的同志杀掉。
寇庆延生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长征时“最让我难忘的是差点把我当作‘改组派’枪毙,是朱老总从枪口下救了我。”
1936年10月,时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司令部侦察科长的寇庆延,带一个侦察连到甘肃武都附近执行任务。一次激战中,两个班的红军战士牺牲,寇庆延带领6名战士突围跑回驻地。第二天,他却被带到师部保卫局关押起来。原来,由于当时受张国焘“左”倾肃反路线的影响,军政委怀疑他“生还有诈”,是“改组派”。军部发电报给朱德总司令,说他是反革命,要将他枪毙。
朱老总看完电报非常生气:“哪有这么多改组派?不能杀”。因朱老总回了电报,师部保卫局就把寇庆延从保卫局转到军法处,寇庆延的敌我矛盾转化成了人民内部矛盾,他被捡回了一条命。
寇庆延不但亲历了长征,还参加了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参与反扫荡、铲锄汉奸、肃清敌特、打击日顽等活动,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1937年9月至1945年8月,寇庆延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教导团政治处秘书、师政治部锄奸部科员,冀南青年纵队政治部锄奸科科长、冀南军区政治部锄奸部科长、副部长、冀鲁豫军区政治部锄奸部副部长等职。1945年8月至1949年7月,任冀南西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二野战军二纵五旅政治委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寇庆延参加了上党、邯郸和鲁西南等战役。1947年,他随刘邓大军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1949年2月,他参与领导和组织了鄂豫一分区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的斗争,有力地推进了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
抓获暗杀叶帅的国民党少将站长
1951年,担任湖北省委社会部第一副部长兼湖北省公安厅第一副厅长的寇庆延调任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厅长。那时,潜伏的特务伺机而动,广东暗流涌动。
新中国成立,败退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不甘心失败,不断采取偷袭、潜渡以及空降等方式,大量派遣特务潜入大陆进行捣乱和破坏活动。1950年上半年,广东全省发生反革命暴乱、袭击、爆炸等事件340多起。6月后,匪特活动更为猖獗。美蒋特务机关采取偷袭、潜渡或空降等方式,大量派遣特务潜入广东。仅7月份,全省便发现派遣特务350名。
1950年6月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潜伏在广州的匪特活动更为猖獗。他们按照台湾“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下达的密令,潜伏广州的特务将时任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广东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代司令员叶剑英;列为重点谋杀对象。
当时,寇庆延的第一项大任务就是保护好叶剑英。
寇庆延生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1952年,台湾国民党保密局派四邑情报站少将站长赵一帆密谋策划暗杀叶剑英。这件事上报毛主席后,毛主席批示“一定要保护好叶剑英同志的安全”。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点名要广东省公安厅负责侦破此案。这年夏天,公安部还派政治保卫局一处处长李广祥来广州协助,成立专案组,确定行动方案。广东省公安厅一是做好叶剑英的内保工作,二是搞清赵一帆的情况。那时广东省公安厅没有船、没有飞机、没有汽车,要想在海上抓捕赵一帆,就只好找南海舰队帮忙。具体负责抓捕赵一帆的是广东省公安厅侦察科长刘毖。寇庆延带着刘毖找了南海舰队一个副司令员。南海舰队派出舰艇,在公海上开炮警告,截住了赵一帆坐的香港“德兴”号商轮,把他抓获。
这是广东解放初期破获的一起大案,专案组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大力赞扬。对于这段历史,上世纪50年代末的拍摄的电影《羊城暗哨》,反映了当时破案的一些情景。
在广东期间,寇庆延后任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省委政法委边防部部长,省委政法委主任,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1968年2月至1983年3月,任广东省革委会常委、副主任,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主任,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寇庆延生前曾说,1936年10月,我自己差点被冤杀,我也不小心冤杀了同志。搞肃反运动的时候,有汕头地下党的同志被当成特务杀死,后来其他地区的党组织报告说,你怎么把我们的党员给冤枉了?人是我签字批准杀的,我犯了错误,杀了自己的同志,这一直让我很内疚。这以后,我就提醒自己,办案时要谨慎,要调查清楚,不随便冤枉人,不要留下冤案、错案。
1983年3月至1985年7月,寇庆延任广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享受正省长级待遇。1990年3月离休。他是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亲历改革初期枪毙贪腐县委书记
自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寇庆延一直在广东政法系统工作,亲历过不少重大事件。
1965年底,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突然被隔离审查,成为“文革”中首当其冲被打倒的领导干部,造反派到广州找到寇庆延,要他揭发罗瑞卿的秘书王仲方里通外国的问题,被寇庆延当面回绝。
改革开放时期,中央要求广东严惩严办经济犯罪案件,他采取极其审慎的态度,以事实为依据,保护了一批干部。面对那时的“逃港风潮”,寇庆延除“左”的观念,不同意将此问题定性为政治问题。他多次进京向中央汇报,遵照中央领导和省委的指示,组织群众开展农副业生产,开展与香港的农产品贸易。官方评价他,为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初期,广东一度走私十分严重。原中共广东汕头地委政法委副主任、海丰县委书记王仲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因经济犯罪被枪毙的县委书记。
王仲最初收受的贿赂竟是一台17英寸黑白电视机!该笔贿赂来自当地一个公社广播员。1979年,该广播员为申请去港澳,向王仲送上了这件大礼,王仲由此开始大量收受、索取港商的电视机、收录机、电冰箱,然后转手卖出,走上不归路。
1980年7、8月间,海丰县打击走私贩私斗争正处于高峰期,被查获的私货,在汕尾镇堆积如山。那几天,王仲到处“视察”堆放缉获的私物现场,钻入各个缉私货物仓库,想要什么就拿什么,把大量缉私物资攫为己有。
这年7月下旬的一个晚上,公安部门截获了一条大的走私船。王仲接到报告后,连夜赶到现场,上船乱翻。随后他挑选了一堆东西,用车拉回县委大院他的住处,他和爱人一直处理到天明。据查实,7、8两个月,仅王仲自己在汕尾镇拿的东西,就有手表180多块、收录机8台,还有衣服、布料和其他贵重药物、杂物一大批。对此,群众纷纷写信检举揭发,上级机关派人调查后,王仲被抓获归案。后经法院审理认定,1979年下半年到1981年8月,王仲侵吞缉私物资、受贿索贿的总金额达6.9万元。在当时,数额惊人,社会影响极坏。
1983年1月17日,在汕头市人民广场举行的审判大会上,王仲被判处死刑,1983年1月18日被执行死刑。
2002年,杜义德夫妇(左)和寇庆延夫妇(右)在广州珠江宾馆举杯畅饮。
寇庆延生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那年我们查海丰县委书记王仲的案子,当时我个人的看法是:王仲自己并没有贪污、受贿多少,拿现在的法律来看,他主要是渎职和纵容,他要了很多手表,但都是用来送人的,不是装在自己腰包里。另外还有海丰一个副书记叫叶妈坎的,“文革”中的造反派,后来政策变了,调他到另一个地方工作,他不去,就搞走私、违法乱纪。当时我主张枪毙叶妈坎,不主张枪毙王仲,最多判个死缓。后来开常委会讨论,常委一致同意判王仲死缓。但讨论结果向中纪委汇报后,中纪委坚持要杀,要刹住这个风。当时全国还没有一个像王仲这么严重腐化的人,他是最厉害的一个,省委也没办法,最后就把王仲、叶妈坎两个都枪毙了。
六个子女没有一个享受副处待遇
2012年4月26日,是寇庆延老人的100岁诞辰。这天晚上,在广东省委珠岛宾馆二号楼,大家为寇庆延老人举行生日宴会。尽管已失明多年,听力也不太好,但谈话时,他声如洪钟、谈吐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惊人,时而有力挥动大手,时而低头沉思。他即兴朗诵了过草地时创作的诗:“牛皮腰带三尺长,荒原草地好干粮,一段拿来煮野菜,一段用来熬鲜汤,一段留给战友尝……”
老红军、原广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寇庆延
老人有一个爱好,就是爱吃羊肉,90多岁时,他一口气能吃几串羊肉串。后来,他牙齿不好,改吃涮羊肉了。老人生前爱写毛笔字,还常常赋诗作词。晚年因患青光眼视力渐渐下降,但他凭借着超人的记忆硬是一笔一笔书下了大批的毛泽东诗词,90诞辰时出版了《寇庆延盲后书法集》。老人每天定时听新闻,喜欢讨论时事,关心国家大事,他生活简朴,性格开朗,语言幽默。一天,曾在刘邓大军二纵五旅任职的寇庆延见到邓朴方说,“以前我是你爸爸的兵,现在我是你的兵了。”因他年迈双目失明,听力减弱,如今要到邓朴方的残疾人协会报名了。当被问及长寿秘诀时,老人说:“想要长寿,心情舒畅、坚持运动、广交朋友、基本吃素、劳逸适度。”
寇庆延曾于2013年撰文谈自己的养生经,“若要长寿,人生有度”,他写到:人生有度方坦然,坦然方能度人生。如果人生只为一己私利,奢侈铺张、挥霍无度,甚至是搞特权,即使饱食终日,活到千岁那也没有什么意义。
寇庆延在文中谈到: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我自认为在遵守党的制度、模范带头方面是过得硬的。特别是在“票子、房子、孩子”等“三子”面前问心无愧。我对我的子女说:“不要靠老爸。要靠就靠组织、靠领导、靠同志。”六个子女中,我没有为一个说过话,没有一个享受副处待遇。老五44岁下岗,周围的同志很同情,让我给老部下打个招呼。我说:“工人农民的子女能下岗,我的子女为什么不能下岗?”
寇庆延对子女的管教尤其严厉,为了教育子女们自立自强,他从来不替孩子们走任何后门,他还特意立下《家风传》,教育子女后代听党话,跟党走,学马列、意志坚。他们都过着简朴低调的生活,一代代传承和延续着家风。
寇庆延第五个孩子在工厂上班,因为企业效益差而下岗了,组织上准备把他调到机关事业单位,寇庆延知道后坚决不同意。他说,别人的子女能下岗,我的子女为什么不能下岗。寇庆延女儿寇映雪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符合进入政府公务员单位,或者事业单位的条件。可寇庆延不为女儿打招呼,后来女儿转业进入企业,不久办理了内退手续。一些亲戚多次找上门来想让他帮忙安排工作,他一一拒绝,老家的侄子、外甥没有出来一个。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严格要求,司机跟了他20年,还是一名普通职工。
1994年,寇庆延回河南新县老家,发现这里小学,校舍破旧,是土坯房,很多孩子到了学龄期还辍学在家。他经过多方奔走呼吁,发动社会各界捐款,给这里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寇庆延还和老家的贫困学生建立了长期帮困助学关系,先后有几百名学生在他的资助下背起书包重返校园,他的爱心义举,在家乡早已被传为佳话。这也是他留给家乡人民的又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为东方今报特稿部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