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来我国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研究综述

2016-02-14吴志勤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综述幼儿教师

吴志勤(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近十年来我国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研究综述

吴志勤
(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有关幼儿教师培训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培训相关理论的探讨、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的实证调查、培训模式和培训有效性的思辨分析等,文章梳理了国内作者的相关研究结论。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综述

幼儿教师培训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国培计划项目”等形式的幼儿教师培训的大力开展,研究者们对幼儿教师培训课题的关注与研究也随之增加,但与中小学等类别的教师培训研究相比还显得力度不够。本文就我国研究者于2005―2014年间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一、关于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理论研究

温菲认为后现代主义强调知识和教育的不确定性、情境性、非理性思维、对话和反思、多元化思维,主张以平等的心态、实践和变革的方式构建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追寻教育的价值意义,这对幼儿教师培训有启示意义。[1]

周思勇认为幼儿教师培训需要唤醒教师的自我教育意识,指培训需要重视教师的自主性和反思性。[2]乔梁分析了学习型组织与知识管理理论的价值,并探讨了二者在幼儿教师培训中的应用,他认为可把幼儿园看作一个组织,这个组织需要不断学习和发展,通过有组织的学习使教师队伍合作学习与共享资源。[3]

通过对波兰尼的理论分析,董卫花、李海霞认为幼儿教师在生活和学习期间所得到的默会知识(关于学科内容的),对于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的培训应该从外而内,即把外在训练幼儿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转变为其成长的内在需要,从单方“灌输”转变为双方“对话”,从消极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发展。[4]

借用“德国普通教育之父”第斯多惠教育原则及教师观,卢清提出幼儿教师在职培训需遵循两个原则,即自然适应性和文化适应性原则,融合培训、实践和研究三个方面。幼儿教师培训应注重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应考虑到教师的现实需要与教师目前的能力水平,使培训有针对性和成效;二是应注意到因年代和地域的差别使培训内容、方式的需求而有所不同;三是应注重引导幼儿教师研究教育现象中的问题,深刻自觉地反思教育经验,并进行批判性总结。[5]

二、关于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

韩晶以石家庄市为例,研究了幼教师资和幼儿教师培训现实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培训提升了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成长需求、教育教学能力,但从培训的深度和广度来说,培训远不能满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幼儿教师培训的体制与机制有待健全,并需进一步探索有效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模式。[6]

李艳荣通过对广西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未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专业发展不具有充分的外在环境和客观条件;二是幼儿教师没有真正形成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三是职后培训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未能达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7]

张燕子研究了河南省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有:(1)政府的财政支持不足,且缺乏整体规划;(2)培训管理体制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3)幼儿教师接受培训机会不均等,城乡差异明显;(4)培训内容与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脱节;(5)培训方式和评价模式有待丰富,幼儿教师的主体性不够。[8]

张腾以2012年山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为例,指出国培中存在的问题如下:培训组织者未严格审核参与培训的教师资质;培训内容理论过多、实践偏少,不易应用于实践;幼儿教师参与培训过程中的主动性不高;参训幼儿教师没有系统的知识结构、难以消化培训内容等;没有健全的评价方式来考核评价幼儿教师。基于以上问题,张腾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加大对幼儿教师的政策宣传力度;第二,严把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关口;第三,由于幼儿教师间存在差异,应实施分层级培训;第四,应用多样化的评价形式;第五,提升幼儿教师参与培训的自觉性;第六,完善培训质量评价系统。[9]

夏宇虹对武汉市不同类型的70所幼儿园的园本培训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幼儿教师园本培训的策略,并展望了幼儿教师园本培训的未来发展。[10]周燕军以广西幼儿教师培训为例,指出存在的问题: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培训课程体系、培训方法手段简单落后、培训师资良莠不齐。作者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立科学的职后培训体系——分层分类设计课程、采用先进的培训方法、打造培训专家团队。[11]

郝岩松研究了营口地区部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含职后培训),发现如下问题: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层次较低;幼儿教师缺乏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与行为;培训资源较为欠缺,没有良好的外界条件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体制不能适应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等。[12]

杨娟调查发现甘肃省临夏市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培训需求,基于此,她认为应做到以下方面:(1)履行政府责任,强化对农村民办园的监管;(2)加强对农村民办园教师培训,建立专项经费;(3)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培训,满足教师差异化的培训需求;(4)积极实施城乡教师轮岗制,并开展城乡对接帮扶、对接交流,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5)建立信息互通平台,增强教育资讯共享;(6)引领教师开展“自我培训”。[13]

三、关于幼儿教师职后培训需求的研究

李晖认为,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相比城市学前教育,明显处于弱势地位,因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极为缺失,这表现在客观条件缺失、内部动力缺失等。因此,只有使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和专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得到改善,社会的要求才能体现为农村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需求。[14]

方彬对华中师范大学幼师国培班(2013年)参训幼儿教师培训需求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参训教师在培训动机上,大多数教师都有良好的培训动机;培训内容上,倾向于最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技巧,园本科研和最新科研理论以及教师团队建设与管理;培训方式与时间倾向于参观学习、名师交流,日常培训与假期培训结合。[15]

高春玲调查了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需求状况:(1)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数量不足、专业师资缺编严重;(2)教师教育理念过时,教育教学方式滞后;(3)在职培训机会少;(4)缺乏对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导致农村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16]

王瑾通过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对培训有如下需求:希望参加培训的频次是每学期一次或几次;受欢迎的培训模式是教学活动观摩、研究讨论和专家名师的具体指点;需求相对较高的知识包括幼儿保教知识、儿童发展知识、活动方案设计、基本技能;非常希望培训教师是高校的专家、园长和优秀的一线教师;最希望在寒暑假开展培训;最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全额支付培训费用;更愿意参加综合测评,喜欢互动性高、参与性强的考评方法。[17]

宋寅喆通过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受访幼儿教师中百分之九十四以上有非常强烈的在职培训需求。(2)受访幼儿教师有超三分之一的教师认为现有的培训不能满足自己的专业成长需求。培训形式问题较为明显,如在培训中没有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培训内容“不实用”,“培训没有专项分层”。(3)农村幼儿教师最急需的培训内容是“专业技能技巧”,教师欢迎的培训内容有职业基本素养和前沿的教育理念。(4)受欢迎的培训形式,按次序分别为“观摩教学”、“专家和名师具体指点”、“专家报告”、“园际交流”、“听课和评课”、“互动式培训”。[18]

张慧静研究了幼儿教师对培训的需求,发现幼儿教师强烈需求的内容具体有如下方面:(1)幼儿教师偏好的培训内容是专业能力的学习提升,而实践性强、具有操作性的内容更加受欢迎;(2)希望培训的形式是能自主参与和示范性高的形式;(3)偏好具有较多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线幼儿教师担任培训教师;(4)希望在培训时间上能做到灵活机动,尽可能安排在寒暑假进行培训;(5)希望培训地点能安排在交通通达的地方;(6)更喜欢的培训考评方式有教学反思、考查出勤率。[19]

四、关于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的研究

刘曲认为应让幼儿教师在参与实践中进行培训,即参与式培训,并提出了具体建议:首先在培训中应以人为本,充分利用培训中的人力资源长处;其次应夯实基础,将培训的基本目标和基础内容落到实处;再次应科学设计培训过程,确保有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和方法;最后应注重应用评价的价值,健立健全培训评价机制。[20]

龙薇从教师教育观念、知识、能力以及精神四个维度分析了园本培训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并认为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应使培训管理、形式、师资和评价标准分别做到规范、多元、多样和标准。[21]也有研究者提出,可应用受训教师的反思日记,搭建幼儿教师与培训者之间对话的桥梁,这既能使幼儿教师的认知能力与自我理解能力得到发展,还能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22]

高媛认为职后培训应从农村幼儿教师的现实出发,同时补充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短板,职后培训模式应倡导多元,充分调动园内培训的优势,使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的双向培训方式相结合,比如通过举行竞赛评比活动,开展“听评课”活动等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通过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增强农村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理解。[23]

张文娟认为要解决当前农村幼教师资培训中教师主体地位欠缺的问题,应在培训前调查分析教师需求,培训期间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培训后收集教师反馈,持续更新培训模式和机制,提升培训效果。[24]

茹荣芳提出了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幼儿教师培训模式,指出以幼儿教师为中心,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地建构意义。此模式的操作程序是“学习需求→理论阐释→问题解决→反思体验→实践研究”。[25]

刘晓棠认为园本培训是创新型幼儿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其有四个原则与方法,分别是自主性发展、实践中提升、专长与全面提高相结合、群体式合作。[26]

张文娟认为农村幼儿教师期望的培训形式是“送教下乡”,这也是促进其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渠道,要保障“送教下乡”的质量,需要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选择熟悉农村学前教育的“土专家”,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到观摩教育活动和案例研究中,同时使城乡结对、导师跟踪指导形成常态化。[27]

五、关于幼儿教师职后培训有效性研究

尹秀芳认为应以机制创新促成有效的幼儿教师培训,且应做到以下几点:(1)提前调研,提升培训的可行性;(2)优化课程,提升培训的针对性;(3)建立学习共同体,调动学员的积极性;(4)改革考核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性。[28]

李慧霞对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可度、费用支付情况、师资及教学情况、课程的设置、考核与管理等方面,并提出对策:首先,提高幼儿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教学反思能力。其次,培训费用应由三者分担,切实减小幼儿教师的经济顾虑。再次,应提高培训内容的实效和实用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课程和方式,完善继续教育考核和监管。[29]

曹珂瑶研究了国培计划中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该研究从承担培训项目的管理者、师资、受训教师三个角度来解读当前幼师国培的实际情况。研究发现培训项目中存在以下问题:(1)幼儿教师的学习需求在培训中不能完全得到满足;(2)培训专家(含影子教师)还略有待改进之处;(3)培训课程和活动设计还有不足,培训资源供给还需改进,服务水平有待提升;(4)迫切需要完善有效的管理和评价制度。[30]

总之,近十来来,我国研究人员对于幼儿教师培训方面的研究热情不断增长,也出现一批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今后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导向作用,如创新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构建幼儿教师培训体系研究、幼儿教师培训有效性扶持制度与保障机制研究等将是今后研究的突破点。

参考文献:

[1]温菲,田伏虎.后现代主义对转岗幼儿教师培训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6):8-10.

[2]周思勇.幼儿教师培训需要唤醒幼儿教师的自我教育意识[J].教育导刊,2012,(10):1.

[3]乔梁.幼儿教师园本专业成长支持体系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5,(6):101-105.

[4]董卫花,李海霞.默会知识视野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2):33-34.

[5]卢清,邓琦.从第斯多惠的教师观看幼儿教师在职培训[J].当代学前教育,2008,(4):18-20.

[6]韩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探讨[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7]李艳荣.基于专业发展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8]王欣淼.上海市幼儿教师园本培训研究——以阶梯双语幼稚园为个案[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9]张腾.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实证研究——以2012年山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为例[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3.

[10]夏宇虹.论幼儿教师园本培训[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11]周燕军.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以广西幼儿教师培训为例[J].高教论坛,2013,(9):24-27.

[12]郝岩松.营口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调查及职后培训的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13]杨娟.甘肃省临夏市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2.

[14]李晖,胡海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重建[J].学前教育研究,2014,(2):33-37.

[15]方彬.“国培计划”参训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国培班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6]高春玲.实施有针对性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昆明学院“国培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培训需求调研报告[J].学园,2013,(18):158-159.

[17]王瑾.幼儿教师培训需求及培训成效研究——基于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背景[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18]宋寅喆.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19]张慧静.江西省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以“幼师国培”短期集中培训为例[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20]刘曲.与幼儿教师对话:贯穿培训的全过程——兼谈农村幼儿教师培训[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1]龙薇.校本培训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22]甄丽娜.幼儿教师反思日记的分析方法——基于幼儿教师培训的思考[J].当代学前教育,2012,(1):21-24.

[23]高媛.陕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式之探讨[J].群文天地,2012,(16):186.

[24]张文娟.与幼儿教师对话:贯穿培训的全过程——兼谈农村幼儿教师培训[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4):62-64.

[25]茹荣芳.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幼儿教师培训模式[J].教育导刊,2012,(10):78.

[26]刘晓棠.创新型幼儿教师成长与园本培训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6.

[27]张文娟.送培下乡:有效提升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质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105-107.

[28]尹秀芳.以机制创新提高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2,(10):75.

[29]李慧霞,邢利娅.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效性调查及改进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61-64.

[30]曹珂瑶.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实效性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娄刚)

A Review of the In-service Training of Chinese Kindergarten Teachers in Recent Ten Years

WU Zhi-qin
(School of Primary Education, Zunyi Normal College, Zunyi 563002,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ten years, the studies about the training of Chinese kindergarten teachers have been conducted as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discussions about relevant theories,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training situation and training requirements, training models and the logic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 training, and besides,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sorts out the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Key words:kindergarten teachers; in-service training; reviews

作者简介:吴志勤,女,江西东乡人,遵义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2014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金资助项目“中美幼儿教师培训体系比较研究(2014C022)”的研究成果之一;2014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与管理研究(14ZC252)”的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5-10-23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6)-0134-04

猜你喜欢

综述幼儿教师
2021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机器学习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持之以恒反“四风”——我省正风肃纪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