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内科学》之心悸篇说课稿的构思与设计

2016-02-14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病机科学临床

吴 瑾

(辽宁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110847)

《中医内科学》之心悸篇说课稿的构思与设计

吴瑾

(辽宁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110847)

说课是教学准备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质量的综合反映。本文以《中医内科学》下篇各论第二章心系病症第一章心悸的说课设计为例。以第一临床学院中医学(英语班)学生为教学对象,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内科学说课的设计思路和方法。简要阐述对说课的重要性和现存弊端,强调应重视说课的作用与功能,促进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精研教学内容,探讨适合的教学方法。

说课;中医内科学;心系病症;心悸

说课是一种近几年来在我国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有效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是教学准备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质量的综合反映,说课的主要目的促进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精研教学内容,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最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1]。

说课既可以帮助教师在授课之前充实备课环节,也可以在授课之后让教师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能够有效地监督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环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说课是教师在讲课基础上的理性思考,十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教学实践上升到一定的理性层面[2-4]。

说课作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我校已经开展教师“说课”的形式来推动教师职业的发展。本人将《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一次“说课设计”介绍如下:

1 说教材

1.1教材特点《中医内科学》这本教材选用的是2003年中国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周仲英教授。

《中医内科学》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分2章,第一章导言介绍中医学科理论的起源和发展,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及特点;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分别介绍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及外感六淫、内生五气、脏腑病证及气血津液的辨治概要。各论分七章,按肺系、心系、脾胃系、肝胆、肾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病证顺序排列,各个病证分设概述、病因病机、诊查要点、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结语、临证备要、医案选读、文献摘要等栏目[5]。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课之首,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与临床各学科课程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医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内科学的进一步讲授和临床实习,才能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临床各学科则必须以内科学作基础,才能更好地熟悉本学科的特点和技能。本节课介绍《中医内科学》下篇各论第二章心系病症第一节心悸内容,是学习中医内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在中医内科学习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1.2教学内容心悸出自《中医内科学》下篇各论第二章心系病症第一章,心悸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节课是本章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临床专业课。教学安排2个学时。

2 说学情

想要制定适合学生接受并符合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分析我们的授课对象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

第一临床学院中医学(英语班)2009级为我校本科大三的学生,年龄在21岁左右。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等相关基础课程,成绩较好。班级学风端正,学生思维活跃,能与教师积极互动。并且由于本课程与临床密切相关,学生的兴趣较高。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应加强督促,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

3 说教学目标

(1)课堂目标。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确定以下课堂目标:

①知识目标。首先,掌握心悸的概念与辨证论治;其次,熟悉心悸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病因病机;最后,了解心悸的西医范畴与转归预后。

②能力目标。通过详细分析心悸的病症特点,进而培养和深化学生辨证论治的中医思维,强化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以便准确诊断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③情感目标。树立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较强的沟通能力。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心悸的概念与辨证论治。至于教学难点则主要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我认为本节的教学难点是:第一,惊悸与怔忡的鉴别;第二,心悸的病因病机。

针对以上2个难点,首先应采用图表、口诀、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直观讲授心悸的病因病机,并结合临床实例生动地讲授心悸的辨证论治。其次是运用提问法并结合图表,增强学生对相似症候的鉴别。

4 说教法

(1)理论讲授结合PPT、图表、口诀等直观方法,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直观、生动,整合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使知识立体化,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坚持以学生为主题,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及临床应用能力。通过启发、提问、指导实践等形式增进互动,活跃课堂氛围。

(3)通过心悸这一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反映;知识点多,心悸的辩证论治部分,症状相似,难以区分,全靠死记硬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解决。心悸的证候分型可以辨证为纲,简化繁多中医症状。讲授证候的代表方时可结合回顾《方剂学》内容,逆向推理某一证候应该使用的特定方剂。让学生们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教学实践发现此种教学方法,学生们很是喜欢,刚开始还是听老师归纳比较,慢慢地已经能够自己总结出心悸的各种证候分型的特点,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5 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预习。强调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

(3)例证法。通过临床典型病案,验证所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的能力。

6 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上课开始,提出问题:心悸的患者会有什么症状?心悸有哪几个证型?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首先,结合临床典型病例讲解心悸的概念、历时沿革、西医学范畴。其次,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心悸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启发学生归纳出心悸的病位、病性、病理因素及病机转化等内容。并采用简化的表格引导学生鉴别惊悸与怔忡。接着重点讲授心悸的辨证论治,启发学生以辨证为纲归纳,简化中医症状,并结合课堂练习加深记忆。最后简单介绍心悸的预后和临床诊疗指南[6]。

第三环节,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四环节,布置课后作业。心悸的辨证论治;预习下节课内容:胸痹。

说课有利于提升教研活动的质量并形成精品课程,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思维的条理化和明朗化,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7]。说课往往应用于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教学活动评比中,导致其容易流于形式,为了说课而说课。说课的参与者应该深刻理解说课的目的,在准备说课稿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梳理备课思路,深化说课内涵。此外,说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说课无法观察到教师现场教学能力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

尽管目前青年教师的说课存在流于形式的弊端,说课仍然是一种促进教师在教学中精研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的教研活动。

应该重视说课的重要作用与实际功能,说课不仅要求教师说教学过程,还要说明相应的道理。要认真做好说课,就必须积极努力地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并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精心选择教学实例,细心观察学生的课堂反馈,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除此之外,说课还能激发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能力,为了保障说课活动的有效进行,建议开展教师说课方面专题培训,对说课的内容、步骤、要求与评估,进行讲解。并介绍说课中应当掌握的基本说课要领,有方向地引导教师做好说课,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实现新技术与旧理论的有机结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开拓教师的视野。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教学实践,不断精进和优化说课内容,从而实现说课的真正目的。

锻炼教师的毅力,从而培养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而综合地提示教师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性、创造力、想象力等等,促进教师全面自主地发展。

定期进行说课专题沙龙,增加教师对说课方法的交流与体会。这些都将为教师做好教学本职工作奠定丰厚的基础。

[1]叶文,欧阳中辉,鞠传文,等.促进青年教员专业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说课”[J].教育探索,2010(9):96-97.

[2]任宝贵,陈晓端.说课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69-71.

[3]肖珑.多层次反思: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

[4]郭德侠.互助与合作: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1).

[5]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6]刘沛霖,陆付耳.中医临床诊疗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刘家怀.试探教师说课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2008(7):115.

The Conception and Design of Class Presentation on Palpitation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 Jin
(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iscera-State Theory and Applications,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China)

The class presentation is a necessary part of teaching preparation,and comprehensively reflects the teaching design and quality of teaching.In this article,we took palpitation,which is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second chapter in partⅡSpecific Discussions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CM,as an example to show the way to make the class presentation.We took students of the 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English class)as the objects of teaching.The class presentation is made from six aspects which are textbooks,learning situations,teaching target,teaching method,learning methods and said teaching process.We briefly discussed the importance of lessons and existing disadvantages,and emphasized 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role and function of the lessons,in order to promote teachers ability of accurately grasping the curriculum standard,teaching content and exploring the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s.

class presentation;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art disease;palpit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6.19.009

1672-2779(2016)-19-0020-03

:李海燕本文校对:杜莹

2016-05-12)

猜你喜欢

病机科学临床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学拔牙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
代谢综合征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