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内科学》双师型青年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初探※

2016-02-14贾永森田春雨李继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双师青年教师科学

闫 昕 贾永森* 谷 双 朱 亮 田春雨 李继安

(1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唐山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国际合作处,唐山063000)

《中医内科学》双师型青年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初探※

闫昕1贾永森1*谷双2朱亮1田春雨1李继安1

(1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唐山063000;2华北理工大学国际合作处,唐山063000)

中医内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在整个中医人才培养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青年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积极探讨《中医内科学》“双师型”青年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中医合格临床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医内科学;“双师型”教师;青年教师;团队建设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是中医基础课程与临床紧密结合的桥梁,在中医药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中医药院校学生今后的中医临床水平。青年教师是师资队伍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中医学“双师型”青年教师是指具有较强教学能力、临床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青年教学人才[1]。鉴于目前《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医学模式改变、中医事业发展对中医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积极探讨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中医内科学》“双师型”青年教师教学团队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医内科学》“双师型”青年教师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1.1《中医内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决定教师必须注重临床实践作为一名《中医内科学》专业教师,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独立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以致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诊疗能力的合格中医临床医生。然而,《中医内科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令人堪忧。首先,该课程开设在大三下半年,许多内容与前期开设《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有交叉重复,学生常觉乏味,如果教师在授课中只是照本宣科,而不进行理论深化或内容拓展,加之《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繁多而教学学时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教师授课效果。其二,目前该课程的授课仍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传统模式,形式枯燥单一,学生被动听取,以至于“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悖于教学初衷。其三,传统教学模式理论与临床衔接不紧密,是导致学生临证辨治能力薄弱的关键。即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掌握了中医内科基本理论知识,不与临床实践结合,临证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真正面对患者时仍很难适应临床工作[2]。因此,关注专业授课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1.2“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中医事业及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自2014年起,国家教育部、卫计委出台一系列新规,要求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完成医学教育之后,必须接受“规范化培训”[3];中医学专业学位脱离临床专业学位独立设置;2017年起,中医考研初试专业型的专业课不再考中医综合,改为临床医学综合能力,全面加强职业素质考查,进一步强化临床技能考核。这些规定对中医学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即教师需同时具备临床能力和教学能力。我院年龄偏大的《中医内科学》教师走上教学岗位时间较早,多与临床脱节,难以达到新时期“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且知识更新较慢,精力有限;青年教师虽均为博士学位,科研能力较强,精力充沛,但多从学校毕业直接走上讲台,单独临床时间短,经验尚浅,教学经验和自身专业文化底蕴不够,限制了教学能力的发展,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应着手青年教师职业实践能力培养及团队建设,积极思考和探索“双师型”青年教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形成技能互补、具有共同目标、相互承担责任的正式群体,共同进步,这不仅是青年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临床实用型学生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推进中医类院校教学改革乃至整个中医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2 《中医内科学》“双师型”青年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

我院的中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秉承“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善创新,重传承”精神,培养系统掌握中医理论知识、熟悉现代医学知识,具有扎实的中医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较强的中医传承能力和创新精神,较高人文素养,能在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对外交流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中医人才。鉴于此,《中医内科学》“双师型”青年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坚持以育人为中心,教学、临床、科研协调发展,不断提高青年教师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中医药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临床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临床型的中医药高层次应用型教学团队。经过三年的重点培养建设,使团队成员既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又有熟练的临床操作技能;既能促进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又能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体来讲,团队成员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1)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中医内科学》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2)职业素质: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稳定的临床执业经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能将其应用于《中医内科学》各个教学环节;(3)创新能力: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的有效方法,并能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4)团队协作精神:团队成员间能够良好的沟通交流,具有较强的团队团结、协作精神,共同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 中医内科学“双师型”青年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3.1读经典,学名家中医内科学历史悠久,在不断总结疾病的治法、疗效,探讨发病机理的长期实践中沉淀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医宗金鉴》有云:“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指明了中医理论学习及临证经验充实总结的重要性。青年教师应充分安排利用业余时间,夯实中医理论基础,在熟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著作的同时,结合古今名中医医案反复参悟,加强中医理论知识和临床思维训练。如此在教学中结合实践及现代研究进展讲解名医名家病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坚定对中医治疗的信心,激发学生深入研究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

3.2多学科,求完善鼓励安排《中医内科学》青年授课教师跨学科听课,可结合自身情况有计划地选择旁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乃至《中医各家学说》、《医患沟通技能》等,拓宽知识面,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从而有助于在授课过程中对重要知识点的深入讲解,使讲授内容生动而饱满,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医临床的兴趣。

3.3走出去,请进来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临床实践中完成的,只有在临床工作中通过不断实践加深对经典知识的理解及应用,才能真正掌握中医理论,并运用于临床。走出去即指安排青年教师轮流到北京、上海等地亲身实践,跟随名师名医进行医疗或教学进修,及时整理总结名老中医经验,书写跟师心得,并积极与团队成员分享交流,加强理论的学习并联系临床更好地融会贯通。请进来即每年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3~5次学术讲座,关注中医内科相关病证的研究进展,自主学习结合专家指导,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团队整体水平。

3.4亲临床,重实践充分利用我院中医门诊,安排青年教师定期出诊,亲身感受临床实践的全过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认真书写门诊记录,每周形成书面总结,对实际接诊病例进行分析,并与授课内容联系对比,将符合讲授内容的部分写入教案。如此能够及时发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差距与不足,从而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门诊真正发挥产、学、研一体化的作用。

3.5勤交流,共进步教学团队应建立集体备课制,团队成员即使为“双师型”教师,但“术业有专攻”,教师临床时不可能穷尽每种内科疾病的诊疗和最新研究进展,因此某一堂课可先由专业主攻某一系统或某种疾病方向的教师作为主讲人,认真设计教学流程,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紧扣教材和教学大纲,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深入拓展,进行课前试讲,然后通过集体备课,交流探讨,由团队其他成员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经共同完善补充后,写入教案讲稿,共同使用。除此之外,可定期交流学习经典、名家医案的心得,分享个人临床治疗验案体会等,集中集体的智慧,传授给学生更准确、先进的医学信息和临证经验,无疑会使学生获得更大收益,节省教研室人力物力的同时,有助于团队教学和临床整体水平的提高。

4 努力构建完善“双师型”青年教师团队建设的保障机制

4.1建立中医内科教学团队带头人岗位责任制中医内科教学团队带头人负责制定团队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构建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运行机制。建立教师数据库,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日程,统一安排门诊顶岗和教学任务,门诊与教学工作时间比拟设为1∶1,并组成考核小组,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监督、考核,使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更加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为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团队整体水平提供保障,充分发挥团队在课程建设、青年教师培养、教学研究等方面的作用。

4.2建立完善的监督、考核制度把定期组织试讲、观摩教学活动,开展教学和临床技能大赛等作为监督措施,发现青年教师在备课、教材掌握、教学设计和课堂掌控能力等方面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稳步提升。在实施科学有效的考核过程中,要注意兼顾团队与成员个人成绩,既注重对团队的课程教学、教改和科研等显性成果的考核评价,又要关注对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隐性成果的考核评价。

4.3建立激励、奖赏制度学校应加大教学科研经费投入,给予教学团队精神上的信任和一定物质上的支持,赋予教学团队特别是中医内科教学团队带头人资源配置权,如各种资金、人力资源的使用权限等。在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评原则下,对团队及个人科研教改课题申报、立项、获奖及论文撰写等给予一定表扬和奖励,有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 小结

青年教师是中医院校的生力军,承歧黄之古道,创中医之未来,任重道远。中医内科学青年教师应注意中医内科学特点和自身情况相结合、医教研相结合,坚持自觉进行综合训练,使基本理论在临床中得到加强,实践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临床思维,培养高层次的中医人才。

以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开展《中医内科学》“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及团队建设,将有力提升青年教师的临床能力。一方面,教师临床能力的提高、具备双师素质,使授课生动、内容立体、饱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中医专业高等教育回归学科的本来属性;另一方面,打造一支理论、实践能力俱佳的“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方能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能看好病的中医临床实用人才,对提高学生中医临床实践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发展大有裨益。

[1]邰先桃,熊磊,叶建州,等.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44,49.

[2]赵彦超,苏励.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应用初探[J].河北中医,2015,27(6):955-957.

[3]李竞,余昌胤,贾常莎,等.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4):5-7.

Explor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e-qualified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Team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CM

YAN Xin1,JIA Yongsen1,GU Shuang2,ZHU Liang1,TIAN Chunyu1,LI Ji'an1
(1.College of TCM,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bei,Tangshan 063000,China;2.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bei,Tangshan 063000,China)

The internal medicine of TCM is characteristic of practice and the teaching,and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stage of TCM personnel training.Young teachers are the backbone of the education.Exploring actively on effective ways to construct the double young teachers teaching team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CM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qualified clinical medical staff in TCM.

internal medicine of TCM;"double-qualified"teachers;young teachers;team construc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6.19.002

1672-2779(2016)-19-0003-03

:李海燕本文校对:何婷婷

2016-05-05)

华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No:Z1520-11)

jiayongsen@126.com

猜你喜欢

双师青年教师科学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科学拔牙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