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好组合拳 提高地方党报公信力
——对《普洱日报》景谷地震报道的回顾与思考

2016-02-14袁梅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6期
关键词:景谷日报社普洱

□袁梅

(普洱日报社,云南 普洱 665099)

打好组合拳提高地方党报公信力
——对《普洱日报》景谷地震报道的回顾与思考

□袁梅

(普洱日报社,云南普洱665099)

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6.6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3.4度、东经100.5度,震源深度5.0公里。时隔不久,2014年12月6日2时43分,同样的地点,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5.8级地震,12月6日18时20分发生5.9级地震。此次地震时间集中、震级高,聚集了社会各界的眼光。这既是对当地政府抗震救灾的考验,也是对事发地媒体的一次考验。

笔者结合事发地党报《普洱日报》在此次地震灾害中的宣传报道工作,对灾难事件、突发性事件中,地方党报应该如何整合资源,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各自优势打好宣传战役,以及还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深度融合,打好主动战,传递正能量作些思考。

打好组合拳,全方位报道取得良好效果

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6.6级地震发生后,普洱日报社全社人员迅速就位,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次派出强大团队采访同一新闻事件,第一次进行全媒体报道的尝试,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形成了团结鼓劲战胜灾害的强劲正能量,体现了地方党报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

此次地震灾害报道过程中,震后的第一时间,来自普洱市的第一条新闻稿件由普洱日报社记者在抗震救灾指挥部用手机拍照、录音后传回,编辑处理后在“掌上普洱”新闻客户端发出。当晚,报社派出了12名记者奔赴灾区,路上,记者们通过手机、微信,边走边采访,及时发回新闻。如果在车上无法手写,就用录音的方式发回,由后方的编辑处理,迅速在“掌上普洱”新闻客户端刊发。《普洱日报》于当晚撤换了原计划10月8日见报的部分版面内容,及时发布景谷地震消息。在随后的宣传报道中,报社旗下的纸媒《普洱日报》《茶城晚刊》开设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景谷‘10·7’地震救灾”等专栏、专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全方位报道中央、省、市及各级各部门的抗震救灾举措、取得的成效以及在抗震救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凝聚了全社会抗震救灾的强大正能量。

普洱日报社在着力加强纸媒宣传的同时,充分发挥普洱日报新闻网、普洱手机报、“掌上普洱”等新媒体的优势,报网结合展开宣传,形成立体宣传强势,强化了报道效果。普洱日报新闻网开设专题,集文字、图片为一体,以海量信息抢占舆论先机;普洱手机报和“掌上普洱”先后推出抗震救灾动态消息和新闻专题,24小时滚动发布抗震救灾新闻,确保手机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前方救灾的最新进展。同时,报社后方还通过网络、手机短信、QQ等新通讯工具,联络、协调前方记者的采访,前方记者随时根据后方提供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采访,重点挖掘现场的微观细节,将报道做深做透,前方与后方形成了即时互动,有效地利用、整合新闻资源,普洱日报社旗下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成为抗震救灾新闻报道的主阵地,始终发挥着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旗舰作用。

知行合一,加快融合发展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这次抗震救灾报道战役中,普洱日报社坚持创新报道理念、报道方式和报道机制,与宁洱“6·3”地震相比,此次地震报道信息传播方式更加全方位和立体化,这得益于近几年来报社在新媒体方面的探索与努力。但通过回顾与总结,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地方主流媒体的改革发展推向新的水平,提高地方党报的公信力。

1、取长补短,融合报道才能更高效。

景谷地震发生后,普洱日报社拥有的五个新闻宣传平台,除了传统纸媒恪尽职守,旗下的新媒体在灾害报道与信息传递中正式成为主力军的一部分。报网互动、即时通讯工具在此次景谷地震报道中立下新功,为普洱日报社重大事件报道积累了一笔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的取得,与多年来普洱日报社积极致力于新媒体建设分不开。可以说,这次景谷地震报道是报社新媒体建设厚积薄发的过程,使我们的传播手段和能力如虎添翼。

在景谷抗震救灾以及以后的诸多突发事件中,新闻生产模式正在发生颠覆性改变:有了新闻客户端,新闻要以秒计算;有了报网互动,要拿起相机和手机,既提供文字又提供图片;在灾区无网络,记者只能通过手机向后方的编辑口述新闻,让新闻以最快的速度发布出来。在抢新闻的同时,纸媒要及时转入典型报道和深度报道,与新媒体“短、平、快”的新闻形成互补,呈现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

2、多方联动,追求报道的精确度。

景谷地震发生后,灾区记者云集,从中央到地方,海量信息每天从灾区涌入网络,而更多碎片化的信息来自自媒体真伪莫辨的发布。面对信息的爆发,在报道的每一个阶段,信息渠道的多样、准确、权威至关重要。

在此次景谷地震报道中,因为景谷县在10月、12月内连续发生了6.6级、5.8级、5.9级的地震,在当地群众当中形成了一定的恐慌。这时,普洱日报社一方面积极利用新媒体,创新舆论引导方式,形成平等交流的氛围,充分满足受众知情权,另一方面站稳党报的立场,主动出击,引领而不迎合。报社积极与地震、水利、交通、卫生等部门联系采访,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权威解答,广泛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普及抗震救灾的相关知识,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也进一步发挥了地方主流媒体传播真相、解疑释惑、鼓舞人心的重要功能。

3、学习积累,培养高素质全媒体记者。

普洱是一个突发性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方,突发灾害报道的开放性、持续性和全景式等特点,给记者提供了充足的机会,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灾情发生后,赶赴现场的记者,每天要面对的不仅是报纸版面等着稿件,新闻客户端、新闻网站、手机报等都等着最新鲜的材料,记者白天要为新媒体抢时效、抓新闻,同时为报纸报道积累素材,晚上要为报纸写深度稿件,采访报道的压力陡然增加。

在灾区现场的记者,就得是全媒体记者。普洱日报社此次在景谷地震的宣传报道中也暴露出来,目前的新闻记者人员素质面对融合发展的现实,不同程度存在“不适应、跟不上”的情况。破解这个难题,不是一时之功,需要报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记者的综合素质,包括敏锐的判断力、不怕吃苦的精神、及时传递信息的能力、立说立行的作风;一方面要做好“传帮带”工作,持续地保持好团队的整体战斗力,确保这支队伍在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加快改革,融合发展提高党报公信力

作为各级党委主办的机关报,公信力是党报生存的基础,在长期的新闻事件中,各级党报普遍获得了较高的公信力。在此次景谷地震报道中,报社全体记者编辑在报社领导的统一领导指挥下,充分发挥了前方记者的业务素养,后方编辑的综合把关,以及全社在人员结构、技术创新、全媒体报道等方面的潜力,二者无缝对接的聚合效应明显。近年来,报社一直把全媒体建设抓在手中,在此次地震报道中,打好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组合拳”,抗震救灾报道取得很好效果,普洱日报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加。

但经过回顾总结,也意识到在整合报道资源的力度和深度还不够,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建立和完善报社适应融合发展和报道的保障体制和机制,探索一条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路子,不断强化和提升地方党报权威、公信、深度的核心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景谷日报社普洱
景谷县景谷大白茶产业绿色发展对策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新春走基层”研讨会嘉宾分享
景谷无量宝地佛迹仙踪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小景谷:蓄势待发的后起之秀
本刊新聘特邀顾问陕西日报社社长钟顺虎同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