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户需求的图书馆资源建设模式
2016-02-14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北京 100039
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将大数据热情地赞颂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大数据的特点被业界规范为4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1]。大数据的特性将决定图书馆在大数据业务和整个大数据生态系统中的收集、分析、管理、存储及分配数据的方式[2]。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要通过理性推进大数据在图书馆的应用,维护并发展图书馆制度,强化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和培养智慧图书馆员等路径提供公共智慧服务[3]。大数据也会对图书馆的基础设施、馆员素质、读者服务、版权保护、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发展提出挑战[4]。当前,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数字资源占整个资源采购的比例不断提高,图书馆正逐步从文献资源中心向数据中心转变[5],图书馆信息资源采购工作将面临着革命性的变化。
1 国内图书馆资源采购现状分析
在资源建设原则上,国内大部分图书馆仍然遵从以满足馆藏需求为目标的馆藏驱动资源建设原则;在资源采购模式上,虽然有些图书馆也打出了“用户需求”的口号,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满足用户需求;在资源的结构整合方式上,国内图书馆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1.1 以满足馆藏需求为目标的馆藏驱动资源建设原则
传统的资源采购原则是以馆藏为中心,以馆藏资源建设为核心开展服务[6]。这种以馆藏为中心的资源采购原则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的要求。大数据的4V特征之一的Value,指信息的潜在价值,即能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有用的信息。用户需求得到满足是数字资源质量的核心内涵,用户满意是数字资源服务的重要目标[7]。以馆藏为中心的资源建设会过于追求资源的“高大上”,资源建设往往会出现凌驾于用户需求之上的现象,资源规模虽然庞大,但实际使用率极低,违背了大时代大数据下信息的价值特性,脱轨于时代需求,资源采购存在重复、忽视用户需求、利用率低的弊端。
1.2 传统的资源采购模式
目前,我国图书馆资源采购模式普遍分为较为传统的单独采购、集团采购及政府采购3种模式。这几种模式从根本上讲都是脱离用户本体需求的盲目采购,最大的诟病就是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购买的文献资源往往并不是用户所需,用户的实际需求也不能得到满足。
1.3 传统的资源数据结构
大数据时代的资源数据类型主要有3种:结构化数据即图书馆购买的商业数据、自建的特色数据等,半结构化数据即教学资源库、数据挖掘系统、邮件系统等,非结构化数据指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图像、文档等形式的数据。据统计,人们对半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的依赖越来越强,这些数据也极具潜在持续价值。但是,国内图书馆由于观念陈旧,普遍存在注重结构化数据收集,轻视或忽视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单纯的结构化数据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个人对数据大量、多样化、快速及存在潜在价值的需求。据统计,当今世界结构化数据增长率约为32%,而非结构化数据增长率则是63%,至2012 年,非结构化数据占比已达到互联网整个数据量的75%以上[8]。图书馆资源数据的单一结构化不能为社会、企业、个人提供全面、客观、合理的信息服务,与大数据时代的服务要求不相符。大数据时代的资源数据收集观念应该以服务于社会、个体为宗旨,以资源数据结构的全面性、完整性、永久性、合理性为目标,以实现用户的满意度为落脚点。
2 大数据环境下的资源建设展望
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对我们的影响至深至远。作为逐步成为数据中心的图书馆,资源建设必将迎来质的转变。传统的资源建设原则、资源采购模式及资源结构方式所暴露出的问题已经成为图书馆转变成为数据中心的绊脚石,严重影响图书馆为新型用户服务的宗旨。因此,我们必须顺应时代要求,结合实际需求,把以满足馆藏需求为目标的馆藏驱动资源建设原则转变为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的用户驱动资源建设原则,转变传统采购模式为读者决策采购模式,转变单一资源建设平台为联盟资源建设平台。
2.1 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的用户驱动资源建设原则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发生了变化,用户已具备自己发现与访问资源的技巧与技术[9],用户角色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用户的信息素养越来越高,对信息的数量与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图书馆资源建设所遵循的原则也必然发生变化,由传统的馆藏驱动转化为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用户驱动资源建设,包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用户需求,加强以用户为导向的数字资源集成建设;用户参与资源采购流程和加强以用户满意度为标尺的资源评估;加大对用户关注领域及偏好的研究,拓宽基于用户需求的有效外延服务,如对读者借阅习惯、爱好等进行分析等;制定新的服务方案、策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2.2 读者决策采购模式
图书馆对存在无限潜能价值的资源采购如不能从用户个体的角度出发,这种资源的利用价值就无从谈起。目前,一种新的基于用户需求的采购模式——读者决策采购已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界广泛兴起,成为许多美国大学图书馆购买图书特别是电子书的主要模式。这种资源采购模式虽然引起了我国图书馆学术界的关注,但仍在研究讨论阶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读者决策采购是指将读者的阅读需求量化成一定指标,作为图书馆文献采购和馆藏建设的决策。图书馆与书商制定符合藏书发展政策的预设文档,书商提供符合预设文档要求的图书MARC记录,图书馆把MARC记录导人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读者通过自动化管理系统查到书目记录后,可以点击链接直接阅读电子书,也可以要求提供印刷本,费用由图书馆统一支付[10]。这种模式把用户从资源接受者转变为资源采选者,用户在资源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这种满足用户需求的采购模式可以改变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从根本上节省经费。
2.2.1 读者决策采购中的个体能动性
图书馆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中心机构,首先要运用大数据给读者提供前所未有的信息服务。因此读者是关键,要把读者的作用渗透到资源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中,充分发挥读者的主动性;读者也应该参与到读者决策采购的第一个环节中,即图书馆和书商确定符合藏书发展政策的预设文档这一环节中。读者提供自己所需的文献文档,图书馆利用大数据的便利,根据读者的个体信息(包括年龄、专业、阅读习惯等数据),对读者所需的文献文档进行分析,进而向资源采购者提供分析报告,最终确定一个符合读者需求和馆藏发展政策的预设文档。这样不但能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且馆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资源的使用目标及使用效果。
2.2.2 读者决策采购的采购标准
美国高校图书馆在采用PDA前,都会制定细致严格的采购标准和参数。如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卡本代尔分校图书馆和丹佛大学图书馆设定对全文免费阅读电子资源3次或外借纸质文献3次后,图书馆就会购买该文献[11]。采购参数除了常规的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价格等,还应该包括载体、语种、学科领域、借阅次数、点击阅读次数等,参数制定得越详细,采购就越有指向性。在国外的PDA采购标准里,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比如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PDA采购的标准是近5年内出版的、150美元以内的学术性图书,且一周内书商可供货到图书馆。规定价格的上限为150美元,超过150美元的要由学科馆员审核[11]。我国PDA采购价格标准制定应根据图书馆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可盲目模仿,对已制定的价格标准也应根据客观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价格上限如果制定得过低,不但会增加图书馆员的审核量,而且会限制读者的自主性;价格上限过高,资源采购会出现泛滥现象,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2.3 大数据时代的资源建设集成平台
目前各图书馆都有自己的资源建设平台,但是这种单打独斗式的单一平台不能使图书馆用户体验到大数据与大数据技术即云技术结合带给图书馆用户的极致服务。各图书馆要根据各自的特性结成联盟,建立联盟的资源建设集成平台。利用云技术对联盟内图书馆的网络、硬件设施及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对分散在各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进行抽取、索引,最后把分散的数据逐步集中在联盟资源建设集成平台。这个集成平台就是为联盟内图书馆保存数字资源、查询数据、分析数据的强大云端平台网,帮助图书馆人实现为用户提供最快捷、最准确、最客观、最有远瞻性信息的服务目标。
3 结语
大数据时代给未来图书馆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例如,未来到图书馆的用户在出示ID后的3-5分钟内会得到1份包括用户的类型、阅读兴趣范畴、学术研究状况、研究方向建议、搜素信息的范畴及检索信息的场所,用户根据这份报告提供的信息直接到最符合需求的信息室。同时,资源采集馆员也会得到1份有关这位用户的采购意向报告,包括其采购历史、采购范畴、采购习惯等。信息服务部的图书馆员也得到关于这位用户的专业背景、学术研究状态及当次信息服务需求,并根据这些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网络平台会将该用户的数据信息纳入读者信息平台。未来图书馆用户既可以到图书馆享受信息服务,也可以通过网络享受大数据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