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出版物质量检测对于出版工作的价值探讨
2016-02-14丁洁纯
■文/ 丁洁纯
新时期出版物质量检测对于出版工作的价值探讨
■文/ 丁洁纯
近年来,我国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大量编校质量存在问题的出版物及其出版单位,这也反映了目前我国的出版物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一些缺陷,严重影响了我国出版物市场的良性发展和对于读者满意度的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出版物的质量检测工作在技术方面得到了优化,相关的技术被运用到了出版物的质量检测工作中,节省了检测的时间,提高了检测的效率,但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减少出版物质量问题的发生,提升出版物的价值是我们当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新时期我国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从出版物出版的流程出发来分析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对于出版工作的重要性,最后寻求如何有效地实现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的价值,探索改善我国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的方法,为广大读者和出版物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优秀出版物。
出版物;质量检测;出版工作;价值;重要性
前言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收入的提高,对于精神方面需求的寻找成为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板块。而通过阅读相关的出版物来获得心灵的洗涤和思想的提升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尤其是随着移动客户端的出现,通过手机等终端来进行相关的书籍阅读成了一种重要的方式。出版物的需求也促使各种社会资源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融合,来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与这种有利的环境形成对比的是我国各种出版物的质量出现了低俗化、错误率高等问题,出版物的质量和流程被大打折扣,这一方面损害了读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不利益出版物市场的良好发展。出版物质量检测作为对出版物的质量进行针对性检查的工作,对于出版物质量的保障作用极为重要,如何通过检测环节来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出版物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话题。
1.新时期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的特点
在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和互联网产业的崛起中,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逐渐显露出了一些时代性的特点,对于这些特点的把握能够帮助我们明确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为我们提供方法和理论方面的指导,促进检测效果的良好实现。具体来说,新时期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质量检测方式的优化
出版物质量检测传统的方式是人工检测,即按照“三审三校”的流程,安排专人负责对出版物质量的检测和纠错工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平台的优化,出版物的质量检测方式也逐渐转为人工+计算机的新型检测方式,首先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出版物的粗检,对一些常规性的错误进行检测和纠正,然后再安排专人来对内容进行再次的检测,这样的流程一方面节省了人工的成本,同时也提高了质量检测工作的效率。例如一些黑马校对软件的开发使得一些基本的语法和常用语的错误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的识别来进行,减少了人工校对的精力投入,同时也提升了校对的准确度。
1.2 质量检测内容的综合性
新时期,人们对于出版物内容的需求逐渐向综合性方面发展,如何围绕着一个选题开展多角度的分析成为出版物出版环境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比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教育学,从管理学的角度来思考社会发展,等等。这也给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提出了较大的调整,传统的单科性的校对人员和思路与这种综合性内容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如何实现校对人员知识和方法的多样化来适应这样一种发展趋势是我们当下人才挖掘和培养工作需要思考的。
1.3 质量检测要求的提高
上述的质量检测内容的综合性所需要的往往是具备综合性或者经验性的质量检测人员,而当下高校以及社会所培养出来的往往是在某一领域或者学科内比较擅长的人员,他们仅从一个角度来对出版物的内容进行检测,这样的效果往往是片面和欠缺的。
2.新时期出版物质量检测对于出版工作的重要性
出版物的质量检测工作作为出版质量工作的最后一关,对于整个出版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其对出版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出版物质量检测是保障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整个出版环节中,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往往就是指的出版物的校对工作,这个工作是继编辑工作以后出版物质量把关的第二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从出版物出版的各个角度来对出版物进行综合分析和审阅,检测内容方面是否符合出版要求,是否存在一些错误,同时对出版物的价值和选题的实现进行充分的实质认证。通过这一环节的工作,也能够看出来出版社是否能够有实力满足出版物发展的需要。
2.2 出版物质量检测是出版物价值实现的第二核心
出版物的价值实现有两个核心,即内容的编辑和质量的检测,质量的检测中又以内容的检测为重点。衡量一个出版物的价值往往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即出版物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首先,出版物的社会价值即其内容中所蕴含的对于社会和个人能力和知识发展的作用,这也是出版物的真正价值所在。其次,出版物的经济价值指出版物的发行给相关利益主体所带来的经济利润的多少。
从社会价值来看,出版物质量检测能够保障出版物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人们通过阅读这些出版物后能够获得一定的知识层面的东西;从经济价值来看,出版物质量检测能够将出版物发生错误的概率降到最低,使得出版物的社会阅读量大幅度增加,为出版者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同时也能够提升其自身的影响力。
3.深化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的措施
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是一件精细化、高要求的工作,在这个追求效率的社会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的质量检测体系和高校的质量检测方式来深化出版物的质量检测工作,为社会贡献更多的优质出版物是我们需要大力研究的。
3.1 加强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作为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由相对应的检测体系来加以落实。出版社原有的出版物质量检测体系要随着社会发展而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出版物内容的综合性使得仅仅靠一些出版社自身的质量检测人员已经无法完成检测工作,需要借助社会上一些专业的学者来进行辅助的质量检测工作,通过外审的方式来为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进一步提供保障。
3.2 强化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重要性
出版物质量检测工作是需要相应的人来负责的,之所以有些出版物的质量出现问题,往往在于出版社自身对于质量检测工作的忽视。因此,相应的质量检测部门和人员要强化自身的质量检测意识,将保障出版物质量的良好性作为自身工作的使命,从思想上树立高质量出版物的相关意识和概念,然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从严要求,用标准来说话,做到勇于纠错、善于纠错、能于纠错,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3.3 深化出版物质量检测的方法
信息化条件下,出版物质量检测的方法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也不再固守于单纯的纸稿检测。计算机相关技术和软件的开发使得社会发展逐步进入了无纸化和软件化阶段,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进行出版物质量检测的辅助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只是检测的一种工具,不能够用其来替代人力的检测,要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保障出版物的质量。
4.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出版物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于高质量出版物的渴望是很大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通过有效的质量检测方法来对出版物出版过程中的一些质量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将内容中的差错率控制在最低水平,同时通过充分的论证和调查来确定出版物选题、编辑等方面的质量,保障出版物整体综合质量的提升。信息化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很大的,我们要善于将相关的技术引入到实际工作中,促进智力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1]健文.出版物质量问题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编辑之友,2013(01).
[2]董中锋.论质量监管在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J].中国编辑,2016(03).
(作者单位:吉林省出版产品质量监测中心)
G235
A
1671-0134(2016)11-064-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6.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