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时代纸媒转型之路

2016-02-14梁温琪

中国传媒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客户端传统媒体转型

■文/梁温琪

数字化时代纸媒转型之路

■文/梁温琪

目前,互联网和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迅速,在此背景下,信息的生产、传播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对纸质媒体冲击极大,其转型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探究纸质媒体以及互联网媒体的优势和劣势,进一步研究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纸媒应该怎样发展,完成自身的转型。

纸媒 ;数字化 ;转型

1.纸媒的优势和发展限制

1.1 纸媒的优势

纸媒有特定的目标群体和需求。由于每个人的需求层面不同,人们对报纸的刚性需求依然存在。对很多人来讲,每天早晚手捧散发墨香的报刊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纸媒带给他们的不仅是信息,更是一份独特体验和珍贵情感,这种依赖感是不会轻易被改变的。而且对于不擅长使用电子设备的老年人群体,或是经济条件落后、通讯不发达的偏远地区,纸媒依然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而且,传统媒体在观点表达、长篇阅读中依然占有先天优势。纸媒有强大的存活能力,读者都可以将感兴趣杂志或报纸保留下来,也可以通过剪贴、装订等方式保存,网络信息更新换代快,人们很少保留信息。

同时,相比于网络,原创性和公信力也是纸媒的优势所在。纸媒在长期的发展中,不仅建立了水平较高的采编队伍,而且在各方面有强大的人脉资源,在信息的筛选和加工上强于网络媒体。比如马航失联事件发生之时,不少网络媒体虽然能做到信息的及时更新,但是由于信息的繁杂、信源的不明确,陷入了“上午造谣,下午辟谣”的循坏,受众对新媒体的信任程度降低。而纸媒刊登的信息虽然在时效上落后,但是纸媒不造噱头,不盲目跟风,所报道的信息大多真实准确,依然是人们获取真实信息、了解事情发展的源泉。

1.2 纸媒的发展限制

当今,网络逐渐成为大多数人获取消息的主要途径,纸媒受到很大冲击。这是因为以报纸和杂志为主的纸媒报道的消息在时效性上比不过互联网。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纸媒迟滞的弱点被全面暴露。

对于发生的各类事件,网络媒体总能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报道及评论,使读者能够根据个人兴趣点,多角度了解事件过程,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而且通过网络媒体阅读信息往往是不收费的。而纸媒由于发行周期的限制,发布信息时很可能是一天之后或是一周之后,这时,“新闻”变成了“旧闻”,读者的兴趣减弱,也不愿付费去阅读。

此外,纸媒由于版面限制,涉猎范围和信息量都非常有限,而且纸媒的信息通常都是线性的,读者没有选择的权力。网络的海量信息使得纸媒的专业性缺失,读者在网上阅读时,只需切换网页,即可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2.纸媒发展方向的调整

纸媒不会消失,也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上,纸媒应认识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调整发展方向。

在内容上,纸媒不应该和网络媒体拼时效,而是利用自身存活能力强的优势,增加一些人物专访、深度报道等长效性、有价值的文章比重,让读者沉下心来阅读,在碎片化的信息中体验到不同,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纸媒应该在视觉设计上进行改进。新媒体由于屏幕的限制,阅读空间毕竟有限,大图的插入会造成阅读不便。传统媒体可以在视觉设计上下功夫,通过可视化的做法,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信息。具体来讲,就是编辑将有价值的新闻筛选出来后,经过视觉设计,使读者能够领会主旨,对信息内容一目了然。对于一些涉及数据的信息,可以采用数据可视化的做法。报纸本身具有深度报道的优势,若完美融合照片、图表、插图等多种信息形式进行组合传播,其吸引力会大大增强。

3.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纸媒转型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加快传统媒体整体升级,与新媒体实现媒介融合。在以往的传播中,大众信奉的是“内容为王”。因此,传统的纸质媒体多注重自己的报道内容,依靠内容获得忠实用户。而在新媒体时代,特别是互联网普及的今天,传播的规则变为了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推动力、以平台为基础。当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争日益激烈,但是,我们不应该将两者看成完全对立的,新媒体有时效性强、内容更新速度快、检索方便、互动性强等优点,但是,其报道内容深度性较差,内容相对杂乱,视觉冲击性较低。纸媒更应该拥抱新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传播平台。

面临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和压力,传统媒体在积极思考转型模式。目前,纸媒最初以电子报、手机报等数字化的形式进行摸索,而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应用,纸媒对转型方式的探索进入到移动化阶段,许多纸质媒体派专人进行网络推广,申请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以及微博推广等方式与不同圈子的读者进行互动,吸引了更多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读者。除此之外,部分纸质媒体还推出了属于自己的客户端等各种移动化产品。总之,媒体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以及多种层次传播形态的同时发展,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使得受众获得更加及时、更多角度的媒介信息。

探究纸媒与新媒体融合发展,首先是要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使媒体资源得以重新配置与优化。以主流媒体之一的人民日报社为例,人民日报社一直将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推出了“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人民日报微信公众账号”以及“人民日报客户端”三位一体的移动传播格局,打造出现代化的全媒体矩阵。目前软件“人民日报”目录分为“闻热点”“评锐度”“问问政”“听播报”等板块,分类更为细化。就其内容而言,该客户端不是照搬报纸内容,而是立足于互联网的传播模式,将内容进行分类,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服务。主要表现在:

用户思维更为明显:重视用户是传统媒体转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媒体要做到从用户的角度设计产品,重视个性化和差异化传播。“人民日报”客户端的用户思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根据用户地理位置信息,自动帮助用户定制本地新闻。2)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喜好,调整频道顺序,或是在订阅中心订阅自己感兴趣的频道。3)在底部的“我的”板块中,用户可以注册属于自己的账号,进行政务订阅,并收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互动性更为明显。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互动思维的体现更加明显。而大数据相关技术的使用,可以对用户行为进行采集。“人民日报”客户端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增加了媒体和读者的互动,提高了受众的参与。用户可以对新闻进行评论,针对评论以及留言,人民日报社会派专人解答并回复。这种方法使得用户对新闻的关注度增加,培养了用户黏性。2)增加点评和分享功能,便于读者对信息进行再次加工和传播。3)“人民日报”客户端增加了“政务”栏目,方便用户在该平台上进行网络问政,打通了网民与政府的联系,做到了政务公开。网民还可以对政府的政务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行政机关处理起来更为高效。该板块体现了《人民日版》作为中央党报的政治职能。

新闻检索更为方便:用户可以查阅各个城市、各个领域的新闻。客户端设置了关键词检索,可以根据关键词进行搜索,查找不同地区、不同日期的新闻,省去了翻阅报纸的繁琐步骤。客户端对各个领域的新闻也进行了划分,并有“健康”“军情”“人物”等在传统的报纸上不常见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设置吸引了不同的用户群体。

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除去传统浏览信息的形式,该应用软件还增加了“听报”的板块,便于在用户不方便浏览时获取新闻。

《人民日报》的转型说明互联网的大环境以及思维方式给了传统媒体有益的启发。这也说明纸媒需借鉴新媒体技术手段与运营模式,强化用户定制以及共享的概念,在线上线下平台互动,让更多读者参与其中。

4.总结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是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平台,吸引一定量的忠实用户。纸媒和新媒体都有自身特点和优势,在纸媒未来发展上,媒体人要坚持专业主义精神,踏踏实实做好内容,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注重形式的设计,也就是版面布局,从各个方面提升质量。其次,不能因循守旧,而是应该注重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以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姿态面向未来。

[1]郭全中.传统媒体转型的四大关键[J].新闻记者,2015(10): 33-38.

[2]彭兰.社会化媒体和媒介融合的双重挑战[J].新闻界,2012(01):3-5.

[3]史素琼.浅谈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媒体的移动化转型[J].新闻研究导刊,2015(10):249.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G210.7

A

1671-0134(2016)11-023-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6.11.006

猜你喜欢

客户端传统媒体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基于Vanconnect的智能家居瘦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转型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