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6-02-13薛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内蒙古理念

薛宁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

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薛宁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和推动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高等教育;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地区的高等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高等院校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几所增加到如今的54所(57个办学实体),为内蒙古地区的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文明进步、民族繁荣富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但是,由于历史、环境、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制约,仍落后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统筹推进国内和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明确了内蒙古自治区统筹推进国内和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提出分三个阶段将我区建成高等教育的强区。如何切实有效推动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实现这一目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它为破解当前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难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解决思路。

一、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发展的基点。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发展基础本身较弱,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经历了规模化扩张发展后,已出现同质化演变倾向。因此,要避免这种局面并实现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创新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坚定以“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和逻辑,引领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一是明确发展新方向。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布局,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的办学目标和方向,不断提升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学校、学科的“双一流”建设;努力同步普通与职业高等教育建设,强化教育科技创新成果及应用人才的产出。将高等教育全面融入内蒙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为实现内蒙古创新驱动持续发展增添动力、增强活力、激发潜力。

二是开拓发展新空间。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发展趋势,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要突围,必须深化改革,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放权,打造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试验区,以特色求发展。尤其在学科和专业设置上,要突破定势思维,效仿其他省市加快推进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严格控制工商管理等布点较多且社会需求趋于饱和的传统专业,重点打造突显内蒙古地区民族特色、区域特色的优势学科与专业,从而获取发展新空间。

三是构建育人新体系。努力探索立足服务于内蒙古钢铁冶炼、煤焦化、草原畜牧及光伏产业等优势行业,具有区域特色、面向社会需求、服务国家战略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具体以“双创教育”为突破口,鼓励高校在政府引导、行业支持、企业帮扶下建设创新中心和创业基地,逐步形成人才培养多方联动的局面,从而输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蒙汉兼通型、复合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协调发展理念,统筹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布局

协调发展就是减少不平衡现象,确保各环节、各要素同步发展,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居于第二位,其作用至关重要。就当前内蒙古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言,急需全盘统筹、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布局使其与内蒙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及协调发展。

(一)结构上,要注重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一般来说,经济结构决定教育结构,而教育结构又决定人才结构。自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更多地关注了数量的扩张,没有处理好规模需求与结构需求的关系,导致布局结构、类型结构、学科结构、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完全适应,这一现象在内蒙古地区尤为突出。一些高校急于扩大规模,在专业设置上照搬发达地区,使得传统的人才培养学科过多,适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稀少,导致院校间的同质化倾向严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性、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不适应。因此,也造成“招工难”与“就业难”共存的窘境。为此,内蒙古地区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与需求,科学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与专业结构,尽快建立适合内蒙古钢铁、畜牧等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结构。

(二)布局上,基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大的特点,更要注重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及经济发展等原因,内蒙古地区在首府呼和浩特与草原钢城包头两市,集中资源打造了一批重点、优质高校,但这些高校过于集中,远离内蒙古东西部、农牧区,布局不均衡,导致经费投入、师资配备等高等教育资源流动不合理。因此,改变高等教育布局过度集中、地区发展不均衡,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蒙古高等教育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三、以绿色发展理念,营造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良性生态环境

绿色发展理念本质是追求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是发展的底色。我们知道,社会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利用社会资源兴办高等教育必须以资源的增殖为基础,否则,随着社会资源的日趋衰竭,高等教育也必将失去生存的土壤。作为一个由诸多因子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高等教育需要良性的生态环境滋养其获得绿色的、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当然,高等教育所需的良性生态环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联动,共同营造。高等教育活动虽然主要由高校来开展,但并不意味着只由高校一个主体来承担全部活动。政府、行业、企业等都可以作为高等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在资金供给、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建议。在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局面下,高等教育活动才能做到与行业产业发展相融合、与用人单位需求相衔接、与充分就业和市场需求相适应,使人才结构与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相匹配。在此意义上,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联动全面盘活了高等教育生态链上的各环节,形成了良性的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基于这一逻辑,再来看当前国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我们不难发现,其本质就是在营造高等教育良性生态环境。了解这一点,对于规划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

四、以开放发展理念,推动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兼收并蓄发展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近年来,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无论是高等院校数量、排名、经费,还是在校大学生数量与质量,都与我国发达地区有巨大差距。这一现状,要求内蒙古地区必须秉持开放发展的办学理念,主动借鉴国内、外高等院校的经验与做法,推动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兼收并蓄、快速发展。

在对外开放上,紧跟国家开放发展的趋势和战略,加强与其他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如借助“一带一路”战略,重点推进“中、蒙、俄”三国在合作办学、科学研究、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以提高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的水平。在对内开放上,一方面,要促进教育市场、教育资源和教育治理的开放,面向有意愿举办教育、接受教育、监督教育和献身教育的有志之士开放;另一方面,内蒙古高校之间要形成差异化定位,打造各具特色的办学格局,从而实现高校内部资源与功能互补,既可以避免零和竞争,又可以避免同质化倾向。

五、以共享发展理念,践行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成果全民共享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的目标。共享理念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揭示了中国发展的价值取向,表明了中国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

要做到高等教育成果全民共享,一方面要努力“把蛋糕做大、做好”,促进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均衡、公平发展,让更多的人享受高等教育。尤其要引导高等教育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快推进偏远、贫困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着力解决这些地区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布局问题,以实现高等教育服务脱贫攻坚大局,进而完成构建高等教育强区的重要任务。此外,要加大教育扶贫和惠民力度,以现行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政策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内蒙古地区大学生“奖、助、贷”体系,确保贫困家庭大学生顺利完成高等教育学业。

另一方面,要实施高等教育惠民工程,让高等教育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大学首先应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在履行社会义务中体现其对社会的责任。因此,高等院校应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与群众,主动输出优质的教育成果。如可以定期向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社会人群提供知识讲座、技能培训、专业咨询等服务;可以开放高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资源,切实发挥图书馆知识传播的应然作用,构建全民学习平台。

总之,比照“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内蒙古高等教育事业可以科学找准症结,突破发展难题。当然,“五大发展理念”作为统筹全局的指导思想,在引导和推动内蒙古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并非孤立的,正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间的相互促进与作用,构成了“五大发展理念”强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功效。

[1]内蒙古自治区分3个阶段建设高等教育强区[EB/OL]. http://www.nmg.gov.cn/fabu/xwdt/nmg/201605/t20160527_ 551726.html,2016-05-27.

[2]赵为粮.五大发展理念下教育发展与改革[N].学习时报,2016-01-11.

[3]程永波,李雪飞.高校内涵发展的目标选择与实现途径[J].江苏高教,2014(6).

[4]袁贵仁.提高教育质量[N].光明日报,2015-11-09.

[5]庞昊琳,朝克.论内蒙古高等教育发展现状[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9.

[6]李冬梅.内蒙古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战略思考[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G64

A

1673-0046(2016)11-0105-02

猜你喜欢

内蒙古地区内蒙古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内蒙古地区选拔赛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常用野生植物相关传统知识研究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爱在内蒙古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