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于职业文化具象化教学的探索

2016-02-13唐静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课图书馆院校

唐静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于职业文化具象化教学的探索

唐静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07)

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核心是职业素养的培育。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发挥职业文化服务的重要功能,建设具象化的职业文化教学素材库,并采用嵌入式学科服务方式使职业文化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融合,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职业文化教学平台,在内容、方式、手段上构建辅助职业文化教学的服务体系,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文化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具象化教学;职业文化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十三五”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社会经济对从业者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就业质量的提升和其自身价值的实现,也影响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提升。因此,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成为职教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构建职业文化教学体系,把职业文化教育纳入到其教学体系中来,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措施。

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尚未将职业素质教育纳入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有些高职院校混淆职业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以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就必然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并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手段来灌输职业文化理念;还有的把职业文化的教育等同于职业环境营造和校园文化活动举办。这种教育内容上的模糊化和教育形式上的简单化,严重影响了职业文化教育的效果。与人文素养一样,职业文化素养的培育需要得到学生的理解、认同和实践才能内化吸收成为学生自身的素养。具象化教学具有形象、生动、便于理解和应用等特点,能有效传达所承载的理念和观点,成为职业文化教育的有力工具。然而,在职业文化具象化教学方面国内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管理和文化服务部门,应该发挥其文化服务、学科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功能,积极投身职业文化教育。本文从职业文化具象化分析入手,从实操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于职业文化具象化教学,构建职业文化具象化教学平台,从而创建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服务的新思路。

一、职业文化具象化教学的内涵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于职业文化教育应该在内容、方法和服务上开拓自身的服务特色,从而达到延伸图书馆服务,实现图书馆助力高职院校发展的目的。

1.职业文化内容具象化

职业文化是人们在长期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职业文化的核心是职业精神。具象化是把一种抽象的事物经过人脑转化成为一种具体的可触摸的事物。将具象化用于职业文化教学,就是通过提供具体、直观的形象、活动和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模仿优秀员工的职业行为,理解和认同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担当能力。具体形象的教学可以引起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加深受教育者的认知感悟,引发理性思考,使得职业精神教育不再是抽象理念的灌输,能有效提升职业文化的教学效果。

2.职业文化教学融合化

用全人教育的观点来看,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不可分割的。同样,在职业教育中,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文化是不可分离的;专业课教学不应和职业文化教学分割开来,应该在专业课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文化的教学元素。在教学实践中,图书馆馆员可以嵌入专业课教学环境,辅助专业课教师进行职业文化教学,构建融入职业文化要素的专业课课程体系,成为职业文化教学的积极参与者。

3.职业文化服务平台化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开始用于课程教学和图书信息管理。图书馆要从资源建设、管理、服务三个维度搭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职业文化服务平台。借助信息服务平台和移动终端,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文化信息的在线检索和移动推送等服务,实现服务的平台化、个性化,探索图书馆服务于职业文化教学的新模式。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于职业文化具象化教学的框架构建

图书馆开展文化服务可以借鉴高职教学改革的经验,在职业文化教学材料建设、职业文化教学设计以及实用性的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于职业文化具象化教学的创新模式。

(一)借鉴专业教学改革的经验,构建职业文化教学的素材库

1.职业要素的引入是近年来高职课程改革的共同特征

当前,大力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从改革的内容来看,重点都放在把行业、职业的元素渗透到从专业教学体系到课程标准建设的内容当中,如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中的典型性工作过程分析,模块化教学模式中的职业能力分解等等。这些教学改革都把引入典型性的职业要素作为内核,将职业要素转化为具有教学功能的素材。有鉴于此,要探索职业文化教育就要把行业、企业中的职业文化内容落实到更具体、更有教学操作性的层面。

2.具象化是职业文化教学素材建设的途径

分析职业文化首先要寻找出最具典型性的要素,然后进行具象化分析,使它们转化成具有可操作性和教学功能的素材。这个过程要经历以下两个步骤:

(1)职业要素的析出。从职业文化的构成上来看,职业文化具有精神、制度、行为等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精神层面表现为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职业文化的核心,它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能动地表现自己,反映职业性质和特征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职业活动是一个从业人员完成自己责任和义务范围内工作的过程。它本质上要求从业者要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亦即要敬业,具体可以表现为对待工作的专注和“精益求精”。同时,职业活动不仅仅是个人的活动,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际交往与沟通应该以诚信为基础。因此,敬业和诚信是职业精神的核心要求。在职业文化教育中,要把职业精神培育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目标,要在其最具典型性的“求精”和“无欺”上做文章,析出其具体要求作为教学的内容。譬如:“无欺”方面有服从管理,真心交流沟通,诚实作业等;“求精”讲求的计划上踏实,工序上严谨,作业上一丝不苟等。

其次,职业文化的制度和行为层面是其较为具体的层面。各行各业不同的职业岗位有各自不同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如岗位职责、工作规范、操作程序、职业礼仪等。这些职业规范可以直接用作职业文化的教学材料,其工作机制是用制度、流程、标准去规范人的行为和思想,变道德引导为行为、规则引导。

(2)职业要素的融入。职业文化培养需要普适性职业精神和岗位性职业规范双管齐下。要把析出的职业要素和职业规范融入到专业课教学素材中,使得职业文化教学易于操作、便于理解、乐于接受。为方便专业教学中运用这些素材,可以把这些素材根据不同的目的构建不同的素材库。如设定学习目标用的名人库:可以收集名匠故事、企业明星榜、学校纪录榜、个人纪录榜等,使学生对学习的榜样、奋斗的目标和自身进步的轨迹有清晰的了解;设定要求用的职业规范库:可以搜索各种媒介或者通过与企业共建的形式收集企业岗位规章、制度、规范,用来约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以及设定职业环境用的案例库:让学生了解哪些属于企业和个人的诚实、守信行为,为什么敬业能带来的成就和荣誉,怎样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尊重等等。素材的形式可以是视频、图像、图表、数据、文字等,也可以是用相关材料制作的微课。这些具象化的教学素材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优势,触发学生的认知和行为。在素材库的建设上,应该建立企业人员提议、提供,图书馆收集、传送,教师接收、反馈等机制,以保证素材库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借鉴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经验,构建职业文化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融合的课程教学体系

图书馆服务于学科教学是高校图书馆变革传统服务模式,延伸服务内容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此,国内外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展了具体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经验。其中,嵌入式服务模式就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学科服务模式。它是图书馆馆员以学科用户为中心,有机融入用户物理或虚拟空间,为用户提供集约化的深入的信息服务。借鉴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形式,图书馆馆员可以参与到专业课课程设计与教学当中进行职业文化服务。

1.图书馆馆员嵌入专业课教学环境

图书馆馆员嵌入到专业课理论和实践教学环境中,与专业课教师组成研究小组,共同探讨与专业课有相关性的职业文化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和预期达到的目标。职业文化教学主要由专业课教师负责实施,图书馆馆员负责收集和提供职业文化教学素材,在资源利用和信息技术实施等方面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给予配合和支持。

2.职业文化教学融入专业课教学

图书馆馆员要辅助专业课教师把职业文化与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使职业文化培育贯彻落实到专业教学过程的始终,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1)把职业文化内容融入专业课课程标准。图书馆馆员和专业教师一起,依据专业课教学模块的内容要求,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实践教学等方面来构建融入职业文化要素的专业课课程标准,从而确保职业文化培育的落实和实施。

(2)把职业文化培育理念融入到学生观念之中。要让学生理解高职的学习内容除了扎实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之外,更要注重职业素质的养成。并经由认知、评价、行动三个阶段来培养学生对于职业文化培养的认同。

认知,即知晓和理解。采用讲清道理+榜样示范的方式。通过观看素材库的视频、新闻报道等形式让学生理解职业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获得自尊和尊重的方式。只有用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才能从中获得尊重。看重自己的名誉、信守自己的承诺、靠自己的努力而完成任务的快乐是人的自尊感的源泉。

评价,其实质是学生对于观念的一种心理过滤。最新心理学研究证实,事物只有获得良好的情绪感觉,才能被认同和接受。因此,职业文化的培养需要引导学生感受职业素养给人带来的愉悦。这个过程可以采取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的方式,或者让学生体验和反思自身小小改变所带来的心理美好感受。如职业礼仪中的一个微笑带来的自身的快乐,管理规范里的归置管理带来的便利等感觉。

行动,学生通过具体行动来实现对职业精神的内化。其一,要求学生反复模仿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从而形成习惯。亚里斯多德曾说:重复做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重复的行为最终能将行为所承载的职业精神内化,形成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的观念。其二,要引导学生在循环往复的操作中,注意其中的细致步骤和那些需要耐心的细节,因为注重细节才是求精的必由之路。

(3)把职业文化教学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设目标、提要求、查效果。设目标:搜索素材库中的资料,查询各项标准和纪录,对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明确地提出他们应当努力去达到的目标。如作品要达到的精度目标,个人分阶段进步目标等。提要求:包括操作规范、作业规章等要求。查效果:检查对比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除专业考核内容外还要有职业素养检查内容,并纳入成绩评价体系。如独立完成情况,遵守规范情况,不断改进、创新情况等等。尤其要注意查看细节,注重用正向评价引导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追求。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行之有效的、融入专业课教学的方法和职业文化教学内容。

(三)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图书馆服务与职业文化培育的平台

各类教学平台和移动信息技术带来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也为图书馆进行职业文化服务的创新带来了可能。图书馆馆员要深入了解、搜索、分析、评估、选择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分类整理,标引建立素材库。选用合适的平台和工具进行编辑,创建动态的学科、课程、主题等导航,提供相关信息资源的查询服务和信息推送,辅助开展职业文化培育。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积极进行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如慕课平台、世界大学城等都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移动信息技术的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也纷纷用于教学。这些网络平台和工具各具特色,应用服务也不断改进,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运用。

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其信息资源和服务优势,积极参与职业文化教育,助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延伸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

[1]陈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8(2):127-128.

[2]王文兵,王维国.论中国现代职业文化建设[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4(8):71-73.

[3]张玉婷.思想政治课具象化教学初探[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3):21-23.

[4]邱吉.培育职业精神的哲学思考——从职业规范的视角看职业伦理[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75-82.

[5]刘丹,韦玮.浅谈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文化融入[J].职业教育研究,2014(4):165-167.

[6]张秋,杨玲,王曼.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图书馆建设,2014(2):61-65,69.

G647

A

1673-0046(2016)11-0092-03

本文系湖南省株洲市2016年社科课题“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职业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编号:ZZSK16033)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专业课图书馆院校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去图书馆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