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电影为媒介开展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

2016-02-13李亚馨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心理

李亚馨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

以电影为媒介开展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

李亚馨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10)

本文从梳理国外电影教育的发展和电影教育的特殊性入手,揭示了电影教育在当下教育方式中产生的积极意义。在当今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的趋势下,把电影教育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通过看什么电影、怎么看电影、看懂电影三个方面,对电影团体辅导的方式及优势进行了阐述。

电影;电影教育;大学生

一、电影教育的意义

(一)以国外电影教育的发展为例

电影作为一门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欧美等国发展迅速。这些国家除了把电影作为一门艺术,还把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尤其是英美两国,为推进电影进入教育领域做了全新的努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英美两国电影教育的发展进行简单的梳理。在电影盛行初期,英美两国的教育家发现,电影中有一些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情色和暴力内容,因此,保护青少年不被电影中的不良内容所影响,成为电影教育的重点。伴随着电影产业的规范化发展,英美两国的教育家们认为,电影中除了有少数的负面内容外,绝大多数的内容都能给当下的青少年带来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电影便从此进入到教化育人的行列中。培养学生认识电影、欣赏电影,并带着批判思维去审视电影内容、分析人物,成为电影教育的重点。

1978年,哈佛大学率先将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分为五大类,其中,第一大类“文学与艺术”中,即包含了影视传播教育。英国编制了《学校电影教学使用实践指南》(Using Film in Schools:A PracticalGuide)。该指南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如何结合英语、历史、地理、数学、设计、外语、艺术、公民素养等课程,学习观看电影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这些课程的电影教学中,特别强调了教学的文化、学术批评和创意维度。纵观英美两国电影教育的发展轨迹我们不难看出,电影作为一种教育媒介备受重视。英美两国通过解读电影中的文化,分析电影人物及思考电影传递的思想价值,能够更为直观和生动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达到更好地认识自我和激发正能量的效果。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英美国家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增长速度远远不及我国。截至2010年底,我国高校大学生中有20.3%的学生有心理问题,大学生中存在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不良、人格障碍、精神疾病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者,占16%~30%。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教育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电影教育弥补传统教育的单一形式

在对高校大学生娱乐方式的一份调查中显示,57.7%的大学生在娱乐时间选择看电影。其中,有22.8%的大学生在过去的一年当中观看电影21-50次,11.9%的同学一年观看电影的次数在51以上,从中可以看出,观看电影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生活和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从电影自身特点和电影受众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电影具有传播快、感染力强、共鸣性等特性。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电影,要比单一的谈话、咨询更具感染力,更能使大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感,从而达到心理团辅的效果。

电影受众心理学的研究中,有一个被称为“鸡尾酒效应”的试验。指人们在非常吵闹的鸡尾酒会中,即使别人很小声地喊自己的名字,都能清晰地听到。这个试验揭示了一个现象,人们只会非常关注与自己个人经验相关的或者对自己产生重大意义的事件点。电影正是因为非常会抓住这样的事件点,而让观众产生兴趣和共鸣。大学生在观看电影的同时,也是在电影中去寻求自己密切关注的内容和急需想要解决的人生问题。有需要才会有接受,因此,电影团体辅导可以很好地利用电影中大学生急需关注的话题和问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被动转为主动,这比单一地进行心理健康宣讲要更为生动和具体。

我们会在看过一个电影之后,非常欣赏电影中的人物,甚至是被电影中的人物所感染时,会在一定的时间范畴内下意识地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气质表现,这就是电影受众心理学中所提到的“内模仿学说”。人们在欣赏审美对象的时候,当审美对象和自己预期的心理品质相类似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感情,然后又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审美对象身上,仿佛审美对象更加具有生命力,最后产生一种与审美对象契合、同构、物我合一的状态。因此,通过“内模仿学说”用电影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用电影中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去感染学生,让学生除了欣赏之外,还能够去认可和模仿电影中的人物,在无形之中改善了大学生的认知导向和性格缺陷。

二、以电影为媒介对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一)看什么电影

在国外运用电影对大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已经得到大量的尝试,并被教育界和心理学界认可。但国内的高校很少有运用电影对大学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因此,这是一个较为新颖的和值得尝试的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并没有系统地对电影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的认识和梳理。因为电影团体辅导所涉及的学科专业范围需要囊括心理学、教育学、影视学、美学等多个领域,这也是我们开展此类活动的薄弱环节和难点。就整个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来看,我们至少要弄清楚几个环节:看什么电影、怎么看电影、看懂电影。

在做电影团体辅导之前,选择什么内容的影片决定了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最终的目的和效果,找准适合本次团体心理辅导内容的影片十分重要。就当代大学生而言,迫切需要解决的无非是生活无意义、无目标、空虚以及人际交往和社会认识等问题。所以,在选择影片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影片的类型和品质。从影片类型上来讲,我们需要根据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和目的,侧重选择能够反映解决人生问题、揭示成长经历、展示人性本质,并能够让当下大学产生共鸣的电影。例如:深刻揭露人性本质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隧道》《辩护人》等。

在选择影片类型时还需注意,不能有过度地保护学生的意识,让学生成为温室里的花朵。而应该通过电影让高校大学生了解到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性的真实面,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完善。例如:电影《七宗罪》《熔炉》《黑天鹅》等影片刻画和揭露了人性中阴暗的一面,但也没有放弃看到希望的阳光。

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影片的品质,尤其是在电影语言、人物设定、导演手法、影像符号意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尽量规避“纯娱乐”“纯商业”的电影,而应该选择具有“寓教于乐”的电影。电影对于大学生并不是单纯地灌输一种思想和理念,而是首先让大学生从观影中感到愉悦和兴趣,才能实现价值观的传达。例如:以轻松喜剧的方式展现人生意义的影片《穿普拉达的女魔头》《夏洛特烦恼》等电影。总之,以多元化的角度选择高品质的电影是电影团体辅导的前提和基础,对电影团体辅导的过程和后期的结果起到风向标的作用。

(二)怎么看电影

电影团体辅导中的看电影,并不是单纯意义上地进行电影欣赏,而是带有批判性思维去解读和消化电影内容,把电影内容和自身感受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人格完善的效果。首先,在观看电影之前,同学们可以对电影进行初步的解读,在相互的讨论中提出关于电影以及本次心理团辅相关的问题,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问题提前进行一个梳理和预判。这样,能让大家带着思考进入电影的同时,也能让大家从一个比较陌生的氛围进入到一个比较熟悉的环境,建立信任的团体氛围。笔者用波兰电影《红白蓝》三部曲举例,该系列电影试图讲述自由、平等、博爱这三个与人类紧密相关的话题。尤其是《蓝》这部影片,女主人在遭受到老公和女儿车祸去世的实事后,陷入到了一种完全绝望和被束缚的情感当中。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如何才能打破痛苦让自己重获心灵自由?正是我们在观看影片之前,需要进行思考和讨论的话题。当代大学生在满足物质需求后,在追寻精神世界时追问“自由”这一终极话题是很有必要的,同时,这也可以联系实际解开大学生在高校中学习和生活的真正意义。

(三)看懂电影

在进行电影团辅的过程中,观看电影本身并不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最为重要的是在观看电影之后进行的团体讨论,这样的讨论必须具有及时性。在观看电影结束之后,需要立即对电影的主题、电影中所揭示的问题、人物的设置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在观看电影并产生共鸣后,大学生们会有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这会促使他们打开内心的想法并对此进行讨论。这就好比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鼓励咨询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在来访者讲述的过程中,咨询师甘做配角,尽量让来访者的故事与他当下的心理感受相契合,达到一种自我释放的效果。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电影所带来的感受其实是直观的、无意识的,很少能够上升到意识层面。因此,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们被电影的内容以及烘托的气氛所感染,但是一旦电影情景结束,内心的感受便会很快消失。我们所谓的看懂电影,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去理解电影、感受电影,而是需要把电影所带来的这种无意识的感受上升到意识层面,把我们没有意识到的内心情感明晰化,这就需要我们针对电影进行深度讨论,从而做到真正地看懂电影。

三、结语

何为教育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长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教育方针。而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更多的是去让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成为最好的自己,更多的是在教育中去完善人格和挖掘自己的潜力。教育的方向转向了更高和更深层次,帮助学生如何“成为人”成为首要任务。这也是运用电影开展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终极目的,我们不仅仅要在大学生发生心理问题时及时干预,更需要从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上提前预防。

[1]张艳秋,裴凌罡.美国青少年电影素养教育:渗透·保护·参与[J].当代电影,2011(7).

[2]刘军.英国电影教育战略[J].当代电影,2013(1).

[3]鲁威,赵敏.国内外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的对比及启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10).

[4]李祖超,丁曦.我国高校电影教育的现状调研和对策思考[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1).

G44

A

1673-0046(2016)11-0081-02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感受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