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澄清理论在我国高校德育的运用及启示
2016-02-13陈萍楠
陈萍楠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价值澄清理论在我国高校德育的运用及启示
陈萍楠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想不断深化,在对待同一事物出现不同思想的冲击下,如何做到对大学生正确引导,探索真理的正确性,是我们必然关注的话题。价值澄清理论是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对其应有的评价,有助于减少人们思想的混乱,重新厘清应有的价值观,更加坚定价值观的养成。西方的道德教育成果相对显著,而我国高校应借鉴西方已有的成果,付诸于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的成果,更对于我国高校的实效性带来一定的启示。
价值澄清理论;主体性原则;回归生活;高校启示
一、价值澄清理论概述
(一)价值澄清理论的产生背景
价值澄清理论在当时社会环境的多变、思想意识的多样和传统道德教育的无力下产生。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拉斯、哈明和西蒙,他们一起合著一本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阐述价值澄清理论,这也是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表明观点和相应方法的书,即《价值与教学》。这本书的产生并不是一种偶然,因当时在20世纪五六年代时,美国处于转型的时期,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地冲击,证明了单一的价值标准已经不适应当时美国人们每一个人的内在要求,传统而又单一的价值观无法立足,社会价值观趋向多元化,那么,到底怎么样的价值观才是最合理、最正确、最适合的?面对新出现的问题,价值澄清理论也由此应运而生。
(二)价值澄清理论思想基础
价值澄清理论最开始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吸收了各个学科的养料,不断地进行调整,充实自身的内容,完善自我。观点继承了进步主义的主张,认为在学校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一味地以教师为主的讲述,而是应该教师对于学生有着充分的信任感,力图使学生价值观共鸣的思想,让学生跟随思路多说、多做。尤其在教育的思想理念上,认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是独特的整体,有自己独有的价值思想。每个人不同的阅历和经验,会成就出不一样的价值观,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不断升华,最后形成一个稳定的价值观。在高校的德育课上,运用这个理论更能引起学生参与其中的意识,加强学生理智的选择,有正确的做法。方法在当时的西方就犹如一剂良药,注入了新的希望,最终被广为使用。
(三)价值澄清理论基本原理
拉斯等人合著的书中,主要强调了对于学生引发的价值思考。这些观点的提出,有利于学生更多地思考和关注。通过不断地钻研提出了不同的策略,分析和比较提出了四大构成要素。
第一点,生活为主。很多事情都会在生活中体现,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有助于认清价值的生活事物,运用理论去改变自身的混乱场面,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变为简单化。
第二点,现实的接受。要善于接受学生提出的一切,做到完全的接受,但接受不等同于完全的赞同,而是为了让学生无所顾忌地表露自己的心声,不拘不束,发表自身的观点。
第三点,激励进一步思考。我们在接受学生发表一些意见的同时,自己也要引发思考。因为学生的理解都是片面的、不全面的,当问题和观点提出后,鼓励学生综合考量问题,引发思考,鼓励大家多做一些选择,更加激发学生对个人东西的珍视,及对日常行为的珍惜。
第四点,激发个人潜能。每一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统计中提过,每一个人发挥的只有自身潜能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90%的潜能未被开发,我们一定通论理论的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存在的价值,发挥个人的潜能。
以上的四大要素也是价值澄清理论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为理解理论奠定了基础。
(四)价值澄清理论基本模式
价值澄清理论共可分为三个阶段和七个步骤:
第一阶段是选择,共有三点。第一,自由地选择。自由的好处就在于不用被迫地去选取自身不喜欢的东西;第二,从多种选择中斟酌。我们会遇到很多种不同样的事情进行斟酌,在这些各有利弊的事物中,选择最优也是激发学生的思考。第三,对斟酌后的选择再斟酌。对于最终的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再次斟酌可行性,坚定自己的选择,也是一种考验和磨练。
第二阶段是珍视,共有两点。第一,珍爱及爱护。我们要对自己选择的一切事物自信,不要因为外界而轻易地改变,要珍惜。第二,向别人述说自己的选择。我们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肯定地、坚定地走下去,并且公开自己的选择,不会因为外人的“诋毁”而感到自卑。
第三阶段是行动,共有两点。第一,要有行动。我们一定要鼓励学生对于最终的结果我们可以分析,并要付出行动。第二,反复的磨练。我们要以某一个方式不断地进行衡量,磨练我们的意志,无论是个人、学校还是在社会上都有受益终身的效果,也是一种考验和磨练。
以上的三个阶段、七个步骤被广泛地适用。这些都是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先自由地选择,然后反复地进行斟酌,最后要坚定自己的想法去行动,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战胜的信念。
二、价值澄清理论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
(一)价值澄清理论确立主体性原则
在我国高校的德育中,教师们都忽视了培养学生自己选择的权利。就当代大学生上课、听课话题的调查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在选课中都能选到满意的课程。各方面的冲击下只有比较单一的选取方式,学生不能自主选择,而是被束缚了,生硬的灌输造成了很多不良的情绪,感到迷茫,这需要教师的帮助。价值澄清理论恰巧可以运用其中,因为这个理论确立的主体是学生个人。现如今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思维的活跃性,造成了主体意识较强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理论,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注意自身主体性和有效性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自身的特点和潜能,更好地进行全面的人格提升。
(二)价值澄清理论回归于生活
价值澄清理论经过反复地选择和斟酌,在生活中找经验,在经验中找生活的一个过程。面对多变的社会生活,我们一定要尊重生活,积极地去地超越现有的生活,去奋斗创造自己的生活,这已成为我国高校德育的一种共识。以下是对价值澄清理论回归于生活的阐述:
就第一点来说,高校德育要植根于生活本身。恩格斯曾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都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我们的生活是物质生活为前提的,并且一定要植根于生活。作为学生来说,更要植根于生活。只有通过道德的教育功能,才能适应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做到植根于生活,让学生有勇于面对挫折的信心,不断挑战,更加德育生活化。
另一点是高校德育要实践道德生活。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意志和选择事物的能力。价值澄清理论认为,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道德思维和评价过程,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珍视自己的选择并根据选择行动。因此,受过教育的人应该是掌握了澄清价值技能的人。一个道德品德上受过教育的人,应该能够实践并且努力追求,也正在实践道德品德。在高校的德育方面,要重视实践道德,把实践融入到高校的德育中去。
三、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一)要提高道德的认知
本文结合高校的德育运用,基本理解了价值澄清理论。为了更好地理解价值澄清理论,我们列举一个事例,地球上发生核爆炸,一共10个人,只能在核保护装置里面活7个人,让学生进行选择。这10个人分别是小学教师、小学教师怀孕的妻子、职业棒球运动员、十二岁的少女、外国游客、优秀的警官、年长的僧侣、流行男歌手、著名小说家和慢性病住院患者。这个故事并设有固定的、准确的答案,而是思考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通过别人的见解启发自身的思考,并在这个吸收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认知。调整自身对待问题的认识,这也就是波及全世界的价值澄清理论带来的影响。即使在过程中有谈论和争议,也不要因此而畏惧,因为这已经使学生参与其中,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思维更加系统化、成熟化。目前我国高校的德育依然倾向于灌输教育,其实更应该吸取西方文化,让学生主体地位更强些,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念。同时,也要做到平等、公平地对待一切。一定要抛弃落后腐朽的知识,采用新鲜血液关注于新生活。
(三)要创新高校德育方式
价值澄清理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种模式,而是遇到问题不断地斟酌、改变。既然价值澄清理论强调学生作为主体,我们一定要采用新型互动式德育方式。可以采取小组互动方式,模拟遇到的可能性,包括关爱、仁爱、诚信都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大家发散思维模式,推出一系列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明白生活是道德的来源,是道德产生的基础。如果离开了生活的实际则无法实施,一定要结合实际进行建设。
通过以上的论述,价值澄清理论有助于一个人的理解,给了我们很多的借鉴。在面对教学方面也给了很多的启示,如鼓励差生、激励优生、提携平庸,都有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邓小娟.我国高校德育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G641
A
1673-0046(2016)11-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