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城市形象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其融入经济建设的途径分析
2016-02-13李建霞
李建霞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河南省城市形象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其融入经济建设的途径分析
李建霞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城市形象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外显。城市想要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必须重视城市形象文化的建设。本文拟探讨城市形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城市形象文化建设融入城市经济建设的途径,以期对河南省城市形象文化建设提供思路。
城市形象文化;意义;产业化
城市形象文化是城市文化的外显,主要指体现城市风貌,展现城市文明,直接影响城市发展的城市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市民精神风貌及其行为方式等内容。21世纪,不重视城市形象文化建设的城市注定是要失去活力的城市。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已将区域形象文化建设列入目前重要的战略任务来落实。本文拟探讨河南省城市形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融入经济建设的途径,以期对河南省城市形象文化建设有所启发。
一、河南省城市形象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良好的城市形象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舒适、和谐的人居环境
依凭城市自身地理环境及历史文化积淀,加强形象文化建设,有利于城市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洛阳市深处内陆,多山却不缺少水源,洛河、黄河等水域均穿过其境内。立足独特的自然环境,洛阳市以“文化为魂,水系为韵”作为城建目标,形成了“水在城中流,城在山水间,人在水边行,楼在水中映”的水系景观,形成一幅以水为心、以绿为底,蓝绿交融、生态环境良好的美丽画卷。
同时,良好的城市形象文化建设有利于人居环境的和谐。重视城市形象文化建设的政府,必然会通过加强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不断丰富市民精神生活,增强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
(二)良好的城市形象文化能加速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是城市旅游业拥有不竭的生命力的源泉。一座城市的旅游业欲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摆脱一味吃“祖宗饭”的境地,必须结合自身文化,推陈出新。近年来,河南省各地涌现出一批依托当地历史文化的新的旅游增长点。(1)标志性建筑物。安阳的地标性建筑物非中国文字博物馆莫属;依托悠久的太极文化,地处焦作的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很快得到国人关注;驻马店被称为“天中之地”,意为天下之中,因古时官员往来在此歇马著名,故而,天中塔是驻马店的文化象征、地标性建筑。这些地标性建筑因为承载了当地的文化已经成为新的景点。(2)依托特色文化,以赛促游。“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除每年能吸引30多个国家、2000多名运动员外,还有大量驻华使者、友好城市领导、专家学者出席盛会,扩大了登封、郑州在全球的知名度。另外,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以太极拳文化为切入点,架起了焦作这座城市对外交流的桥梁,该赛事还入选为“2014年度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3)文化经济活动游。汇集了奥斯卡原创音乐奖得主谭盾、《印象·刘三姐》策划人梅帅元等文化精英的大型文化演出项目《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依托登封武术文化与禅宗文化,曾在“全国最美的五大实景演出”评选活动中获网络投票第一名,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登封聆听佛乐禅音。
(三)良好的城市形象文化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与竞争力
文化与经济已成为城市能否成为区域中心的重要决定因素,与经济相比,文化对一个城市的塑造与影响作用更深远。独具魅力的城市无一不是文化特色鲜明的城市。河南名城洛阳在2004年首届中央电视台魅力城市评选中,力压600多座城市脱颖而出。它的获胜,是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胜利,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龙门石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雍容华贵的牡丹被视为代表中华民族风范的“国花”……另外获此殊荣的九座城市如大理、泉州等地无不拥有自身鲜明的城市形象文化。
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当今城市间的竞争已经不是完全靠GDP说话的时代了,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经济活力与形象文化同样重要。与经济优势相比,一座城市的文化优势是其更核心的竞争优势。城市应立足于个体自然形态,挖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让城市形象文化成为城市文化魅力的绝好传达者,成为识别城市的符号。
(四)良好的城市形象文化有利于城市吸纳人才、招商引资
由4.8万名在华外籍专家参与的由《国际交流人才》杂志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联合组织的调查显示,外籍人才最青睐的中国城市是上海,上海已是第四次获此殊荣,而上海最吸引他们的是独特的多元城市文化。人才激励体系中,人才对文化理念的认同是最高层次的激励,一座城市的形象文化对人才的吸引才是更持久的吸引。
埃比尼泽·霍华德认为,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周围众多的人、财、物,并将他们带上这座城市的烙印。良好的城市形象文化能为城市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打好文化牌,有利于城市在招商引资中脱颖而出。新郑市举办的祭祖大典,大打“根亲文化”牌,将祭祖大典当成城市名片,打出了一座小城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仅2016年祭祖大典期间,新郑市就达成高质量招商项目35个,总签约额达到739.8亿元。
二、城市形象文化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的途径分析
(一)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如何将城市形象文化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使之产生经济效益,带动经济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是城市形象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以品牌统筹资源,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2009年,河南省本着“保护、创新、发展、繁荣”的原则,一次性选定开封、登封等8个地区作为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致力于发展“精神经济”。这8个地区的文化资源在河南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根据这些地方的核心文化,有针对性地打造垄断性的文化品牌。如开封主打“大宋行”,登封构筑“中华文化圣山”“世界功夫之都”,禹州则被打造为“钧瓷之都”。这些城市的文化品牌一旦确立,一座城市的产业结构、资源必然会随之调整,不仅优化了城市产业结构,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二)对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半产业化经营
河南省很多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存在一部分城市未充分开发、利用资源,一部分城市却过度开发的现象,如何在保护与经营中获得平衡,对历史文化的半产业化经营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半产业化经营采取“政府规划、政府投资、产业化经营”模式。政府牵头,会激发市民的文化资源保护意识,激发市民的文化自豪感。政府规划必定会考虑文化资源的继承与维护,而非一味考虑经济效益而对文化资源进行掠夺性、破坏性开发。如果不对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半产业化经营,只依靠政府拨款,政府财政压力较大不说,文化资源往往也会有失于维护。半产业化经营的成功,首先使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有了经济实力的保障,其次会带火相关产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拉动城市经济增长。
(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城市文化建设
河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逐渐为全球各国所重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调整现有经济结构的重要渠道。每座城市由于自身拥有的优势资源不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也会有不同。城市应该致力发掘自身历史、现实文化特征,寻求关联度高的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重新整合文化资源。许昌市钧瓷文化历史悠久,该市结合自身优势成立了许昌钧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将文化产业与区域经济开发有机结合,经济效益显著。
城市除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外,不同城市之间应拓宽思路,打破单一的行政区划的局限,使相似文化资源能在不同地域间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将各地相似资源实现最高效率的整合配置,而非相似资源的小规模重复建设。河南“根亲文化”在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巨大,欲实现“根亲文化”的产业化,只依托新郑一地之力绝非上策。新郑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但同时新密市也拥有丰富的黄帝文化资源,炎黄二帝的塑像在郑州市,这几个城市可以将相关资源整合起来,多方拓宽融资渠道,合力打造根亲文化产业聚集区,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1]王志章,庞雅莉.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路径研究:基于重庆的实证分析[J].城市观察,2013(4):123-135.
[2]环球时报.上海再度成为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EB/OL][2016-04-18].http://finance.sina.com. cn/roll/2016-04-18/doc-ifxriqqv6122491.shtml.
[4]大河网.拜祖大典举行新郑吸引35个项目总签约额739.8亿[EB/OL].http://news.163.com/16/0411/07/BKBS K3S700014Q4P.html.
[5]河南日报.卢展工在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04-18].http://district.ce.cn/ newarea/roll/201204/18/t20120418_23253257_3.shtml.
F29
A
1673-0046(2016)11-0027-02
2016年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环境美学视野下河南省城市形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阶段成果(项目编号:SKL-2016-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