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的发展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

2016-02-13赵瑞杰荆颖彬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运城市运城建设

赵瑞杰,荆颖彬

(1.运城市委党校,山西运城044000;2.运城市交通运输局,山西运城044000)

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的发展
——以山西省运城市为例

赵瑞杰1,荆颖彬2

(1.运城市委党校,山西运城044000;2.运城市交通运输局,山西运城044000)

公共自行车系统是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应对解决城市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本文研究推广公共自行车的可行性、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解决道路交通主要问题、居民出行便捷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具有重大意义。

公共自行车;节能减排;经济效益;网点经营

全面构建公共交通综合服务体系,倡导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理念,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推进节能减排,按照“方便换乘、流向一致、成网成系、景观协调”的原则,统筹规划,打造独立于城市公交之外的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与公交车、出租车相互补充、相互独立,是城市公共交通“三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自行车系统可有效地将各交通枢纽与商业中心、大型公共建筑、医院、超市、菜场、学校、小区等出行目的地联系起来,24小时提供通租通还服务,满足市民多层次出行需求,使市民出行便捷,也无需为自行车修理保养防盗而忧虑,还能强身健体、愉悦心灵,对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状况,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自行车投放背景

(一)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道路拥挤严重,经常性堵车,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城市道路行驶时速经常在20-30公里每小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私家车增长速度过快。以运城为例,目前运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在全省仅次于省会太原,但城市道路建设、相关设施设备及管理人员滞后,导致城市道路拥挤不堪。另一方面,公共交通不发达,公交出行分担率较低(仅为16.6%)也是产生拥堵的重要原因。同时,汽车产生大量的尾气污染。由于各种车辆所产生的尾气越来越多,人体呼入过多的汽车尾气严重污染空气,影响市民的身体健康。汽车排放的尾气含有大量的CO(一氧化碳)、CH化合物(碳氢化合物)、NO化合物(氮氧化物)、固体颗粒物等均为有害成分,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和伤害。

(二)公共自行车投放建设必要性

1.有利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有利的地势和气候适合发展公共自行车。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处北纬34° 48′27″,东经110°41′23″,总面积1237平方千米/1202.4平方千米。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量525毫米,日照2350小时,气温13摄氏度,大力发展自行车出行具有自然环境优越。

3.推广绿色交通具有较高经济效益。按照1万辆公共自行车平均每天使用6次计算,一天可减少1000辆次公交车,直接节约4万升汽油,节省出行费用22.32万元。

4.能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随着中心城区面积的增加及旧城改造工程建设,市区公交线网短期内难以覆盖,有些居民小区公交站点达不到500米覆盖率,步行到公交站的距离过长,有时为了赶时间,居民不得不搭乘顺风车、出租车及网约车,增加了出行开支,带来了安全隐患。公共自行车好比神经末梢,看似很细小,但它通达到个各组织和细胞,功能不可低估。

(三)国内、外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运营情况分析

公共自行车系统最早于1965年出现在荷兰,随后丹麦哥本哈根、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地陆续建立了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2008年3月,杭州在国内率先构建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并将其纳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之中。随后,全国大、中、小城市公共自行车开始广泛推广运行,目前达到400多个城市(含县级市区),大多城市都将此项工作列入利民惠民工程,其中,105个城市已纳入国家“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公共自行车已逐渐成为我国交通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浙江、江苏、山东三省应用较广,运营规模较大的有杭州、北京、西安、宁波、武汉、太原、南京等城市,数杭州和太原较为成功。山西省内继太原市后,晋城市、晋中市、大同市、临汾市、长治市也陆续推广。

公共自行车租赁自诞生以来,国内、外均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和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作机制和发展模式。

1.投资模式

模式一:政府投资,企业运营。代表城市:杭州、株洲等。基础设施投入和系统运营管理经费全部由政府承担,政府再通过招标、授权的方式,委托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负责运营管理。

模式二:政府出资,购买服务。代表城市:上海闽行区、深圳盐田区,政府与企业签订公共自行车租赁购买服务合同。租赁系统建设投资和运营管理全部由企业承担。

模式三:企业投资,市场运作。代表城市:北京、武汉。政府通过招标等方式授予企业一定期限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经营权,租赁系统的建设投资和运营管理均由企业承担,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自负盈亏,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2.服务方式

在管理系统方面分为两类:自助服务系统和人工服务系统。国外大多数都是自助服务系统,国内则为两种方式结合。具体要参考当地公众的租赁情况和公众对自助服务的接纳程度。

在服务方式方面有两类:完全免费和限时免费。具体要参考当地经济情况和政府财政支持力度。

3.国内先进城市经营情况对比

(1)太原市

2012年7月项目开始建设,首批98个服务站点于2012年9月28日建成向市民开通。至目前公共自行车项目已建成开通1285个服务站点,安装了5.74万个锁桩,投入4.1万辆公共自行车,总投资额3.8亿元。全天24小时运营服务,骑乘免费率、周转率、租用率、建设速度四个第一(信息来源2016年《人民日报》刊文)。太原市以满足居民出行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规划建设。项目建设资金由政府财政全额投入,由公益类国有企业太原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后期运营成本经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审定后,由政府财政给予补贴,企业经营过程中,除租金收入(延时收费)外,无任何其他收入来源。2015年收入仅有190万元,每年政府运营补贴5000万元。

太原公共自行车以“一切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的政府主体责任建设机制,促使项目从投入到运行进展顺利,推广速度快。同时,经营企业倡导“便捷、安全、优质”服务要求和标准优质的经营方式,独立成体成系,通租通还,全天候服务模式,深受市民欢迎。在2015年惠民工程满意度调查中,排在公交之前,名列第一。

(2)杭州市

2008年5月1日试运营,9月16日正式运营,截至目前,已具有3354个服务点,84100辆公共自行车的规模,运行时间为6:00-23:00,满足绝大部分居民出行需求。杭州市由市政府出资用于网点建设,软硬件设备购置,并提供用地、用电、网络等配套条件。企业支出费用主要包括系统维护更新费用、公司的日常运作费用、人员的工资福利及其他费用;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租金收入、自行车车身的广告收入、各服务点附设的候车棚和售货亭的外立面广告收入、售货亭租赁收入、技术输出收入、旅游推广服务等。2015年企业收入7700万元(含租金收入700万元),资金缺口300万元。

杭州公共自行车的成功得益于杭州市作为全国著名旅游城市,拥有优越的广告市场,充足的出行规模需求,再加上政府给予充足的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城市发展水平高,企业发展空间大,积极性高。

(3)武汉市

2009年4月,作为武汉市政府承诺为民服务的十件实事之一,武汉公共自行车项目正式启动。共建成816个便民自行车服务站点,投入21500辆自行车。后期发展到10万辆,规模全球最大。武汉起初由民营企业承办经营,政府在土地经营权、广告经营权以及贷款优惠方面给予支持,市场方面全权交由企业。经营初期受政策利益驱使,发展速度很快,车辆规模剧增。运行四年后停摆。武汉市政府决定参考杭州模式,将公共自行车交转交给国企武汉市环投集团接手。截至2015年12月底,共建成858个站点,运营806个站点,投放2万辆公共自行车。拟三年内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2338个,新增自行车6万辆,实现全市中心城区基本全覆盖。

武汉前期运作模式,仅适用于成熟开放的市场环境和充足多样的市场需求条件下,且需要政府科学到位的监管机制和企业高度公益责任感、市场竞争力。

因此,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运营模式选择及运营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决定着该项目最终能否平稳有序地运行、长期健康地发展,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二、运城市公共自行车投放建设情况及前景分析

(一)建设可行性因素分析

1.运城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条件概况

运城市区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3.5米宽以上道路共55条,南北道路36条,东西道路19条,总里程160公里。道路总面积3.0平方公里,占市区建设用地的6%(国标为8%-15%)。共有路口159个,主要交叉路口69个,丁字路口63个。目前,市区机动车保有量23万辆(包括盐湖区各乡镇)。平均每天有5万辆左右外县市车辆驶入或途径市区,市区目前临时停车泊位5100个,占机动车保有量比例不到2%(国标为20%-40%)。电动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接近10万辆。

2.运城气候地理概况

运城全年受季风活动影响。由于有中条山屏障,形成该地区的特有气象。气候属温暖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日温差与季温差变化明显,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温暖多风,秋季阴雨凉爽。太阳辐射量119-129千卡/cm2,多年平均气温13.6℃;多年平均积温4600-5100℃。年降水从东南向西北气候受西风带和东亚季风两个环流控制。

多年平均气压(mb)973.5

多年平均气温(℃)13.6

多年平均最高温度(℃)19.7

多年平均最低温度(℃)8.2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2.7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8.9

多年平均绝对湿度(mb)11.5

历年最大绝对湿度(mb)37.7

历年最小绝对湿度(mb)0.1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2

冬季平均相对湿度(%)57

夏季平均相对湿度(%)64

多年平均降水量(mm)555.2

历年一日最大降水量(mm)149.4

多年平均风速(M/s)2.9

冬季平均风速(M/s)2.6

夏季平均风速(M/s)3.3

全年雷暴日数(次)34

最多雷暴月份(次/月)13/7.8

最大积雪深度(cm)18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运城市四季分明的气候适合公共自行车的投放。

3.人文条件

运城市古称河东,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是2006年CCTV十佳魅力城市。运城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最早发祥地之一。距今约18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生息。黄帝战蚩尤、后稷稼穑、嫘祖养蚕、舜耕历山、禹凿龙门等传说故事都发生在这里。浓厚的文化底蕴,肥沃的土地,淳朴的民风,古老的黄河文化、宗教文化、盐文化等在这里孕育生长,自古以来,公侯将相、学者志士不乏其人。

自2016年1月21日的运城旅游信息发布会暨推介会响亮打出“古中国新运城”的推介主题至今,市民的素质日益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公共自行车的投放对于市民走出家门亲近自然和文化古迹有着推动作用,也将受到广大市民及游客的热烈欢迎。

(二)社会效益分析

1.有利于优化出行结构,完善公共交通体系

运城市私家车和电动自行车出行比例大,易造成市区交通秩序混乱和事故隐患。通过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一方面能够满足广大市民不同层次出行需求,优化出行结构,另一方面可以补充地面公交线路覆盖密度不足,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体系。

2.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降低政府管理难度

近年来,市区拥堵路段越来越多、拥堵频率越来越高,拥堵时间越来越长,而私家车数量过大,导致道路交通拥堵的最大因素。推行自行车交通,至少可以分担10%以上出行率,减轻政府治理交通拥堵的压力,降低交通管理人力、财力、物力支出,使城市管理成本降低,实现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节能减排,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随着近几年全国雾霾问题频发,大气污染治理纷纷列入各地政府工作重点。运城市作为高污染地带,汽车尾气污染贡献颇大,因此,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全市人民的共识和心愿。选用自行车出行,不但可以降低燃油消耗,还可以减少碳排放量,降低PM2.5指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打造低碳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4.有利于惠民利民,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公共自行车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基本免费的服务,直接惠及市民百姓,可降低他们的出行成本,其助推的时尚、骑行文化有助于休闲健身,提高市民幸福感和归属感。与此同时,逐步化解私人车辆失窃等不和谐行为和停车管理问题,构建和谐文明社会。

5.有利于强化道路交通管理,展示城市品位

建立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后减少了机动车对城市道路路面占用比例,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与此同时,可改善私人自行车、电动车“乱行、乱停放”问题,对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位意义显著,为创建文明城市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公共自行车租赁已逐渐成为国际化、现代化都市的“名片”,特别是运城作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已经连续举办二十七届关公文化旅游节,成功展示了“古中国新运城”独具特色的河东文化。全面推行公共自行车租赁,必将进一步提升运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政府意向及实施要求

2016年7月20日召开的市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上通过《运城市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建设实施方案》。会议认为,城市公共自行车慢行系统建设是惠民利民的好事,对改善空气质量和环保达标有着重要意义。会议同意山西汽运集团运城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负责运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实施运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基本覆盖中心城区,覆盖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达到网点180个,自行车5000台套;二期根据政府规划和城市建设进度,在优化完善一期网点的基础上,覆盖城郊地区(包含周边旅游景区、校园区、运城经济开发区、空港开发区等),覆盖面积将达80平方公里。届时,将达到自行车15000辆,网点500个,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

经过以上调查分析,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1.从城市规模人口以及经济基础上来看,运城已经具备了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的市场基础。

2.从地理气候来看,运城气候宜人,不适合自行车骑行的时间较短,运城市中心城区地势起伏较小,有利于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

3.从运城的交通来看,基于城市交通的长远发展和绿色出行的倡导,推广城市公共自行车是缓解交通压力的趋势。

4.从运城市民的综合素质来看,人们敢于尝试新鲜事物、乐于接受和充满社会责任心的价值观也是发展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的有利群众基础。

三、自行车慢行系统建设实施中应重点考虑的几点问题

(一)网点布局

网点网络是保证此项业务开展的重要条件,唯有网点全覆盖,才能保证通租通还,满足市民多层次出行需求。各网点有效联结起各交通枢纽与商业中心、大型公建、医院、超市、菜场、学校、小区等场所,让公共自行车成为市民短途出行首选,从而“不买车、少买车、迟买车、少用车”。在以基本原则为前提进行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布局的科学合理性,是否方便市民和游客,还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不妨碍原有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二是不影响周围商户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便于施工,尽量减少对路面和环境造成的破坏;四是要考虑站点通电问题,是否有可接入的电源;五是便于运营后期的维护管理和车辆调度。

(二)资金支撑

公共自行车建设投资数额巨大,后期运行管理经营成本也较高,无论是政府购买还是市场化经营,项目运作产生的巨大资金缺口,会给政府、企业造成很大压力,且受居民需求持续走高推动服务要求不断上升,运营成本会持续加大,因此在项目启动前,应明确资金保障的长效机制。

(三)建设难度

公共自行车项目从选址、建站、联网、定价等基础设施建设,中间需经过市政、城建、交警、物价、规划等多个政府部门审批,企业在建设经营中需请示协调,手续复杂,也较为被动,因此,需政府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配合企业全力推进。

(四)安全保障

该项目一旦推进,每天几乎千万辆自行车出行,公共自行车的维护保养不及时、城市道路条件不完备等都可能使出行造成城市第二种污染。因此,政府应培育自行车慢行车道,把优先发展公交、优化城市慢行交通提到重要地位。企业应强化管理,服务水平跟上居民用车步伐。

(五)运营管理

公共自行车正式上线后,运行期间的网点管理、锁柱管理、设施维护、车辆状况、运转调度、网点卫生、客户服务等工作细碎繁琐,现阶段实行全面自动化还为时过早,要通过招聘“4050”人员、下岗失业人员等途径解决,并开展相应培训,培养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严格管理,规范服务,文明待客,提升品质,逐步、有序地实现从人员管理转向无人自动运营的发展目标。

四、结论

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是一项民生工程,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对促进产业向循环化、低碳化、生态化转型和建设一流的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作为打造政府民生工程的重大举措,既要成为对外文明建设的窗口,解决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也要促进低碳环保节能理念的推广,从而使城市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应用和推广城市自行车出行服务系统,对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改善城市环境、倡导绿色出行、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个政府受益、群众受益、环境受益、社会收益的具有长远社会价值和环保意义的项目。

[1]Vishai Ceder.公共交通规划与运营:理论、建模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F29

A

1673-0046(2016)11-0022-04

猜你喜欢

运城市运城建设
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 “三个运城农业品牌”打造运城新名片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双减双抢”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运城市:有机旱作农业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运城清廉地图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运城市盐湖区:“三抓三消除”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