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教育背景下交换生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
2016-02-13储利荣王丽莉
张 杰,储利荣,王丽莉
国际化教育背景下交换生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
张杰,储利荣,王丽莉
[摘要]国际交换生项目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培养模式与机制正在不断完善成熟,但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国际化教育背景下交换生培养机制模式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立足于本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建立交换生培养新模式、引导学生攻克语言难关、统一学分转换与认证、健全完善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国际化;交换生;模式;机制
一、国内外交换生培养制度与模式
(一)交换生培养制度
交换生,又称学校间学生交流计划,是以“提高不同地区、国家人民间的互相理解、尊重,培养青少年的世界观”为宗旨的项目。交换生强调互换、平等,不具备一般“留学生”概念的宽泛性,是一种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思想价值观的交流体验。交换生培养制度,就是各高校间进行学生各种能力素质的培养制度。作为国际教育的一种直接方式,交换生项目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方面交换生培养制度可以体验不同国家的尖端教育,拓展学生视野,零距离感受不同国家的本土文化,为更好地掌握语言和知识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交换生制度还可以在多方面锻炼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独立的性格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短时间内促使学生快速融入国外生活,培养自身的忍耐力和适应性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短期的国外生活中体验到本国学习体验不到的知识与文化。但同时很多高校也都发现交换生培养制度和教育体系存在着适应性问题,阻碍着交换生的生活和进修,给短期学习造成困扰。
(二)国内外交换生制度现状
目前,国内外有关交换生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单一层面,并未综合讨论与交换生密切相关的各个层面,形成立体研究结构。
国内关于交换生项目的研究多集中在项目实施的意义、制约项目发展的因素以及项目实施过程的总结性陈述。其中介绍交换生在生活、学习、文化差异和饮食方面的个体感受的文章较多。国内对各自所在高校的交换生管理制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方案和建议。此外,国内还有一些研究表明,语言障碍、高校的教学质量差异以及高校对于交换生缺乏统一的管理等严重制约着交换生项目的顺利发展。
国外开展交换生项目较早,实施范围也比国内广泛,目前对交换生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的欧美国家。国外研究注重交换生心理和价值体现,认为国际学生的流动不仅是学术交流的中心,同时也是全球经济和政治关系角逐的中心。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必须担当重任,培养学生在国际化大背景下工作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更具有竞争力。在交换生管理研究方面,国外研究认为学生的管理非常重要,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要呈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
(三)国内外交换生制度发展前景
基于国内外交换生制度的发展情况,不难看出,国际化的交换生将会成为一种趋势,给教育制度模式带来一股新鲜的动力。针对交换生制度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和发展将更具综合性,将会从多层面出发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索,逐渐建立起完整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进而促进交换生项目在全球的顺利进行,提高交换生的国际化水平和专业素养,使交换生在国际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更加突出。在国家政策方面,将会对国内外交换生制度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氛围,给交换生制度提供正确的方向;在学校方面,各高校之间将会加强联系与交流,给交换生提供各类帮助;越来越多的学生也会选择出国留学这条途径,实现自身发展。
总体来说,无论是国内交换生制度还是国外的交换生模式,从长远来看,对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对学生的自身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在今后的发展中会不断完善丰富,被更多人所熟知。
二、交换生培养模式与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模式尚未定型,管理机制不完善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交换生培养模式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多数学校都是各自为政,虽然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能够按照本学校的安排进行教学和交流,但更多注重的还是对学生文化课的教学,并未在各个方面综合形成体系。交换生的教学、生活及人际交往多是分离开来,缺乏良好的组织性,这并不利于交换生制度的全面健康发展。
学校的管理机制不完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交换生的生源地不太集中,各国交换生之间存在文化和认知方面的差异,这给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难免出现管理上的漏洞和混乱。除了学校的日常管理之外,学生的心理管理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学生来到陌生的国家,不适应交换国家生活环境,已有语言无法进正常交流,专业知识方面学习吃力,由此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多数学生并不愿主动与老师交流,部分国家交换生名额较少,同学之间也缺乏沟通,使得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管理不易进行。
(二)交换生项目时间短,语言难关不易攻克
目前大多数的交换生项目采用出国留学的模式,即以“3+1”“2+2”“3+2”等形式与国外院校对接,但是学习时间短、课程多、任务重、压力大。交换生项目时间短会给交换生学习带来不便,形成知识没学透就草草结束的尴尬局面。交换生来到国外高校,接受外语授课,语言不通、交流不便,学习会较为吃力,知识无法按时理解消化,日常交流也会存在问题。
不仅学生本身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解决语言带来的问题,老师也不能够完全在交换生项目短短的一两年之间完全了解交换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盲点。所以只能按照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经验来弥补时间短带来的缺憾,自然而然,教学效果在一些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和个别学生身上体现不出来。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交换生制度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交换生国家地区不同,学分转换与认证不统一
交换生能够顺利进行他国留学最重要的前提,就是学分互认制度,即在学分制度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分可在合作高校之间实现相互认可与换算。交换生学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选拔留学生提供了一个硬性标准,只有通过标准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其他国家留学,在为交换生提供依据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刀切”的弊端,不同国家地区的学生都只能遵循输出学校的标准,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各高校之间不同学分的换算制度,也使学生在选择出国交换时心生疑虑,影响了国际交换生项目的进行,阻碍了文化交流。
由于交换生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外各高校和国内高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也存在差异,相应的学分制度也不尽相同,各个学校的学分制度差异性也逐渐显露出来。有些学校未能及时将国外成绩转换为国内成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高校之间课程数量和内容的不对等。由此看来,将同一学校的交换生学分转换和认证进行统一势在必行,在学分管理制度下,学生的学分能够在与之合作的高校中得到认证,得到公平待遇,让真正想交换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交换生的名额,同时学校也能根据统一的学分认证制度,了解来自不同地区、国家学生的真实情况。
(四)国内外高校专业认知存在差异,课程设置和要求不一致
国内外高校之间对专业课程的认知存在差异,有时会出现同一门课程国内外高校所授知识不同,交换生来到外国后发现所学知识用不上,或是所学知识深度不够等尴尬问题。很多在国内考核具备交换生条件和能力的学生出国之后感觉专业课程力不从心,加之语言问题的影响,也对学生心理造成一定压力,不利于出国后的继续深造学习。高校之间事先缺乏沟通和专业上的交流是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
认知上的根本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外高校之间课程设置和要求的不一致,课程设置在顺序、学时以及类型方面学校间都有出入,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案,课程设置无法统一。学生初来乍到也无法合理安排学业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课程设置如果不能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或深或浅都会给学生造成困惑。
三、解决交换生项目存在问题的方案
(一)建立交换生培养模式机制,推进国际化教育改革
从交换生项目的全局来看,建立交换生培养机制模式是交换生项目正常有序进行的必然要求。交换生的培养模式机制应朝向综合化、条理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把交换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方面面综合起来考量,形成一套全面、实用、普及的模式。在学校方面,首先要明确交换体制的目的,让交换生明白自己进入其他国外高校的意义,从而明确在短时间的交换生活内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只有从体制源头解决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意识问题,才能为形成良好的交换生体系打下思想基础;其次,在交换生的管理方面,要注重管理层各部门的合作精神,管理层与教学层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各部门之间形成向心力;另外,通过交换生新模式的建立,有效推动教育国际化改革,在观察外国交换生的同时进行教学反思,扩展教师的教学视野,将国外教学与国内教学有机结合,取其精华,融入实际教学中,同时,传播中国文化与知识,切实推动教育国际化改革。
(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攻克语言难关
首先,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找寻平衡点,解决交换生的语言问题,交换初期在基础专业知识授课的同时安排适量的语言课程,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使交换生迅速融入国外生活和学习,缓解因为语言门槛导致对专业课程兴趣下降等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状况;其次,加强与交换学校的沟通,使双方的课程能够有效衔接,避免重复学习和课程脱节的情况发生;另外在教材的选择上尽量契合学生学习生活本身,让学习具有阶梯度,层层深入,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汲取力度。
(三)缩小国家地区间差异,统一学分转换与认证
针对学分转换与认证问题,应努力统一交换生入学门槛,形成公平可靠的学分机制,消除学生进行交换项目时的疑虑,提供一个较为和谐的交换环境。首先要明确规定课程内容和课程数量,包括课程的性质,如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如果在本国修完,可以与交换高校的学分相抵,如果未修此课程或是学分不够,就可以在交换国家继续学习,直至规定学分完成。其次,在学校间商议出统一的可依据的学分转换方式,将国外的学分标准与国内同等标准进行整合,使学分转换真实合理。另外,也可以通过选修类课程适当给学生增加学分,一方面减轻交换生负担,另一方面也可维护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的权利,但要注意规定选修的上线,避免出现必修和选修课程头重脚轻的不利情况。
(四)建立高校联盟机制,健全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建立高校联盟机制,可以促进交换生机制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反映交换生学习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合力找出解决方法,从其他高校已有经验中不断丰富完善本校的交换生模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逐步走上联盟规范化的道路。尤其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可以借鉴高校教学的共同成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健全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把学校教师和图书资源合理分配到学生课程内,有层次地帮助交换生克服语言和专业难关,逐步通过课程施加影响,拓展学习渠道,为学生提供帮助。
国际化背景下交换生机制和模式已经为国际化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新方式,将会使更多学生受益于这种机制。但在实现规范化、有效化的交换生机制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要不断对其进行探索和改革,不断完善。
责任编辑:乔健
教育格言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作者简介]张杰,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留学生教育与管理研究;储利荣,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国际教育研究;王丽莉,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国际教育研究(天津300193)。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77-(2016)02-0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