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方法
2016-02-13于超
于超
浅谈构建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方法
于超
现在很多专业的学生,还没有毕业就已前途渺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动手能力不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也不例外,如何提高该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呢?方法和途径很多,本文仅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三小”教学法,加以阐述。
实践教学;“三小”教学法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12.113
1. “三小”教学法提出背景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呈爆炸式增长。从2007年到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从495万增加到约680万。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又创历史新高,达到约700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教育部:2014年全国高校最难就业专业排名:全国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排列第四位,就业情况也是日渐艰难。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措施,这里论述诸多措施中的“三小”(三小:小教练员、小教员、小裁判员)教学法。
2. 专业简介
关于对社会体育的定义,尚未统一,目前比较主流的定义是:一切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为社会公民所开展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普及性体育活动。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
该专业对大众健身的指导作用很大,同时更需要第一线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实践能力很重要。
3. “三小教学法”
教学法是一个很专业、很庄严的一个教育名词。所以将本“三小教学法”加了引号。是让小教练员、小教员、小裁判员深入赛场、课堂、活动场所,从事相关的教学指导工作,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1 论证培训
2014-2015第一学期,通过查阅的大量资料分析总结;利用周三下午的业务理论学习时间,反复的研究、探讨;在学生中做了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利用周末特色班的时间,对体育系学生进行“三小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培训;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最终形成统一意见,“三小教学法”具有可行性,准备开始实施。
3.2 积极储备
2014-2015第二学期,体育系内部全面实施“三小教学法”,选拔口令、技术、动作等基本功全面过硬的“三小”人员,统一进行培训,在体育系各年级专业课、比赛、活动中试行。
培训有定期培训,也有不定期的培训。教师利用业余的时间对“三小”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课堂的组织、控制、队形队列的演练、口令、技术术语、讲解课程教学日历的制作和教案的书写等。尤其是教案的书写,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3.3 实施阶段
2015-2016-1学期体育系全面实施“三小教学法”,并选拔“三小”。经过层层的选拔,将专业口令、基本技术动作、理论较好的学生选拔出来,充当“三小”进行实践。
3.3.1 小教员
在体育系内部选拔,择优录取:选取那些体育口令、专业技术过硬的学生,在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中,充当小教员。在所在的教学序列中进行课堂教学,同时事先书写教案,教学日历,准备教学大纲,向教师请教教法、学法,协助教师授课,锻炼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例如将授课单位分为5个教学单位,则需要有5个小教员进行指导教学。教师在各个教学单位之间巡视,指导总结。
3.3.2 小教练员
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探讨学习各种训练的方法、原则、注意事项等,在各种活动或者比赛中,提供技术指导与战术配合等。同时也可以在专业的健身俱乐部、会所、社区体育中从事健身指导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体育系641名在校生,有400人从事过教练员、健身指导等工作。
3.3.3 小裁判员
经过专业的学习后,学生在掌握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后,在体育系特色班学习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各类活动或者比赛中,担当裁判员或者助理裁判,锻炼学生的裁判能力。
4. 教学展望与收益
4.1 教学展望
“三小教学法”从课堂到赛场再到社团、院队、运动会、甚至全运会等等,都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4.2 收益
4.2.1 为兴城市的全民健身尽一份力量
这样模式培养出来的“三小”学生,无疑为兴城市的各个健身俱乐部、广场、敬老院、社区、企事业单位等,注入了新鲜的健身血液,为全民健身尽一份绵力。
4.2.2 全院公共体育课程的学生受益
“三小教学法”的实施,使得体育系学生下到公共体育课中进行教学,他们年龄相仿,共同语言很多,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容易产生共鸣,有利于教学。
4.2.3 全院学生体育类社团、赛事受益
参与“三小”活动的学生到社团指导,比一般的非体育系学生更专业,对技术动作的指导更是轻车熟路,对社团向专业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在体育赛事中充当小教练员、小裁判员,使得赛事更有保障,学生也得到锻炼。
4.2.4 体育系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质的飞跃
通过公共体育课、社团等锻炼,体育系学生专业素质得到质的飞跃,相当于其他体育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大四实习的水准。
4.2.5 教学秩序良好,效果明显提升
由于体育系学生走入课堂辅助教学,使原本一个体育教师管理很多学生的局面得到扭转,各个教学单位的教学秩序明显好转。
5. 结论
总之,“三小教学法”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独有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就是“小教员、小教练员、小裁判员”深入课堂与赛场、社区等,进行教学与比赛的组织、参与、策划、裁判。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的各个方面的教学、实践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李金龙,刘宗立.社会体育概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8:5.
[2]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ni5f0ZP6LdXVhGghtnziarMasQj1XggK3L_lqYykrje6m0Kms4symbicEmoTJ3EO3a-o0UAqzlGq-tdhHhE-a
[3] 郝晓蕊.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2011.12.
[4] 于超.民办高校体育社团教学实践探索[J].《搏击˙武术科学》2015,8.
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UPRP20140696)。
于超(1974.12-),男,满族,辽宁朝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武术理论与研究方向),讲师,辽宁财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