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堂运动技能发展的实效性对策
2016-02-13张龙超
张龙超
高校体育课堂运动技能发展的实效性对策
张龙超
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运动技能教学的健康性、趣味性与实效性,需要教师在全面理解体育课程标准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运动技能教学的理念、教学方法与组织方式。基于此,本文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践,在分析运动技能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就高校体育课堂运动技能发展的实效性对策展开了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参考。
高校;运动技能;健康教育;主体性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12.110
1. 引言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发展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抓手,是以身体锻炼为手段,以运动技能教学为载体的学科。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受到大学生运动技能差异、兴趣差异、习得能力能力等差异影响,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效果需要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来优化和创新。
2. 运动技能教学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促进价值
2.1 运动技能教学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升
在运动技能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大学生肢体的协调能力较差,在学习一些动作的时候会表现的很笨拙,再加上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就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不敢参与体育运动,害怕被同学笑话。而有的学生大学生基础好,技术强,这又容易使其开始骄傲,觉得体育课上学的他都懂,丧失了求知欲和进取心。运动技能教学差异法等手段的使用,可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大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大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接受体育技能,日积月累就会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对自己的运动能力建立自信,从而对体育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愿意进行更复杂难度更高的练习,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3]。
2.2 运动技能教学彰显体育课的本质属性
体育课堂是充满趣味与汗味的课堂。体育课堂作为涵盖走、跑、跳、投等多种运动技能的载体,在高校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运动技能教学也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在高校的公共体育体育课上大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接受程度却很低。主要是由于传统的体育课是学生集中在一起由教师统一讲解、学生参与度较低的课堂。但现在很多学生大学生早以接触体育还拥有很强的体育技巧。既然大学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存在明显是个体差异,我们的运动技能教学方法仍然不改变的话就会使基础好的学生大学生觉得上课没有意义还不如自己练,也会使基础差的学生大学生因为跟不上进度而产生放弃的心理。因此,开展运动技能教学是彰显体育课本质属性的基本手段。
2.3 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效益的不断提升
高校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的兴趣与效益,有了兴趣大学生就会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运动技能教学是实现体育兴趣与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必经之路。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方法把大家都集中到一起,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来安排运动技能学习过程,比较死板不灵活,使很多学生大学生满怀希望的选了体育课却失望而归,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学到。所以运动技能教学就是要引发学生大学生的对体育的兴趣,发挥学生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去学。高校体育课堂真正发生的运动技能教学:教师是根据学生大学生的水平来设计课程,难度适宜,学生大学生很容易掌握和接受。同时,教师又会根据学生大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调整运动训练内容,让学生大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这样就会对体育越来越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大学生就要期待体育课,让体育训练的效益更为直接。
3. 高校体育课堂运动技能发展的实效性对策
3.1 创新高校体育课堂运动技能教学的理念
我国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所面对的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教育者的思想观念。虽然一直都在呼吁我国的高校要开展素质教育,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接触社会和发展自己的个性。但是在这种呼吁的背后却还是对于分数的要求。人们已经习惯了用统一的分数来给学生排名,如果失去了这种方式就会觉得迷茫。而且对于文化课的分数更是重视,总会觉得体育课占据了学生太多的学习时间。所以必须真正树立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上来,提高体育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尊重学生的选择。
3.2 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任何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都是离不开教师的专业能力,虽然在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就降低了,相反体育教师为了能够驾驭运动技能教学,就必须拥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仅仅有体育运动的技能是不足以应对新的体育课程形式的。所以一方面体育院校要加强对未来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锻炼,提高教师的知识覆盖面,另一方面要对体育教师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使其了解如何应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在岗的教师也要积极进行职业培训,了解学生心理,探讨与学生交流的各种方式,最后还要积极组织一些教学基本功、专业能力大赛等,以此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
3.3 优化体育课堂运动技能教学环境
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受到学生人数、教学场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我国高校的体育器械,运动设备和运动场地都过于陈旧和单一,而且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的要求。而我国教育部早就对高校的体育器械,设备以及场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做了充分的规定。因此,高校应该增加对体育器械、场地设施等教学环境等的资金投入,通过不断地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来满足大学生的运动需求。为更好的提升高校运动技能教学效益,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加大高校体育课堂运动技能教学的组织管理
高校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教学管理机制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适应体育课堂技能教学对安全、环境、评价等的要求。整个学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门都是在这个整体中有序的进行着自己的任务。而科学的教学管理可以为教学活动提高完善的支持。由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体育学习课程,所以在选课和课程安排上就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不断地提升运动技能教学的质量。目前的体育运动技能教学中还是以体育运动的技术练习为主,即使有少量的体育理论课也都是讲解一些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对体育的价值和体育观念的宣传教育工作。在运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对体育运动的健康、人际交往、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价值宣传。只有学生从内心接受了运动技能的价值,对其生活等的重要性,才能更有效的激发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3.5 构建适应高校运动技能教学教学评价方式
大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运动技能的学习的态度,运动技能的练习成绩以及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这三者共同构成了体育的评价体系。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也考虑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体现了公平的原则,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体育评价。既然有了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就必然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体育评价体系。由于开放性的体育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体育课的内容和安排,所以在评价体系中就要引入对学习态度的评价。
4.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学习方式与参与方式的特殊性都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予以总结与创新,在创设适于大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备课、组织、评价、课外活动等,全方位的提升运动技能学习的实效性,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孙慧婕,杨培岭.运动技能教学的实然与应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2(21).
[2] 张家文.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技能教学的有效性[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12.)
[3] 毛振明.论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二) 解决运动技能有效性问题的关键——体育课程教材排列理论的构建[J]. 中国学校体育. 2011(02).
[4] 毛振明.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正确对待运动技能教学——对“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质疑[J]. 中国学校体育. 2004(03).
张龙超(1967.11- ), 男,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讲师,四川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