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的共享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2016-02-13崔亚超

浙江伦理学论坛 2016年0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发展

崔亚超

儒家的共享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崔亚超①

实现“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儒家的共享思想主要是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体现的,共享既要求个人持有正确的道德选择和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又要求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即主要体现在共享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以及实现正义的制度保证。儒家的共享思想为我们实现共享发展奠定了历史文化基础。

儒家;共享思想;个人;社会;现代价值

实现“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共享发展”理念的践行除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之外,也需要我们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经验。本文通过分析儒家共享思想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合理性体现,挖掘其中有利于促进共享发展的现代价值,从而为实现共享发展提供历史文化基础。

一、共享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共”,去声,本意“同也”,有共享、共用和共有的意思。在《说文》中解释为“共,同也”,《庄子·庚桑楚》中“共其得也”的“共”有一样的意思。“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因此,“共”有一样、相同、共有的意思。此外“共”作一声讲时,还有供奉的意思,《国语》中“不共神祗”就是这个意思。“享”的本义是指祭献、上供的意思,正如《说文》中解释说“享,献也”。后又演绎为人享受福禄,比如《国语·周语》中说“大臣享其禄”。在今天“享”已经被演化为生命在存活过程中通过身体器官和思想意识的作用,产生的美好愉悦的体验与感觉,使精神上或者物质上得到满足。

“共”和“享”都有供奉、敬献的意思,都是指对神灵或者祖先的一种敬畏;而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两者都是指人们对某事物的拥有和占有,使人在物质或精神上有积极的体验。“共享”一词最早出现在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中,齐景公曰:“相国政务烦劳,今寡人有酒醴之味,金石之声,不敢独乐,愿与相国共享。”依己之见,“共享”一词要求主体具有与人分享、进一步说是公而忘私的品质,要求客体具有价值性。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共享”表现的是一种大公无私、公平正义的精神,要求人在面对有价值的事物时,克制私心,与人分享,坚持公正。儒家针对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提出了自己的理想社会建设,其中体现了儒家的共享思想。

孔子认为尧舜时代是最理想的社会模型,把尧舜时代看作是天下为公的,比如:“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03页。(《论语·泰伯》)这是孔子对禹高尚品德的赞扬,也是对他的这种为民兴修水利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与民共享精神的高度评价。孔子的理想社会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②同上,第81页。(《论语•公冶长》),他希望培养一个像尧舜那样以天下百姓为父母的人,建立一个“大同”社会。

孟子也严厉地批判了战国中期的社会不公现象:“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游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③同上,第191页。(《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把“正义”嵌入他的“王道”思想和“仁义”思想中,通过“施仁政于民”来维持社会的公平正义。荀子的理想正义社会主要体现在“至平”上,他认为理想社会就是“仁人在上,则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士大夫以上至于公侯,莫不以仁厚知能尽官职。夫是之谓至平”④王森译注:《荀子白话今译》,中国书店出版社1992年版,第31页。(《荀子·荣辱》)。在这样的理想社会中,每个人能够尽其所能地付出和各有其得。

在《礼记·礼运》中描述“大同”社会时体现的共享思想是较为详尽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里所描述的“大同”社会就含有共享发展的意味。就社会而言,要行天下之大道,天下为公;以贤能为做官的标准;每个人通过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而得到同等的物质和精神利益,身心皆满足,自然不会产生违法作乱的闲杂人;劳有所得,突显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就个人而言,人和人之间是诚信而友善的,尊老爱幼,关爱孤独废疾者,人内心的善准则就要求人与人共同享有社会中的一切事物。“大同”理想一直被视为一种遥不可及的社会理想或者空想,但它不断激励、吸引着人们为人类平等、社会和谐以及天下太平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从先秦儒家的“大同”社会思想来看,都体现出主张社会公平,要求平等的劳动受到平等的所得这样一种与民共享的思想。纵观中国历史上,无论是社会思想家的观点还是农民起义的行动,都反映了人民反对特权、争取平等劳动和受到公平对待的愿望。人民从最基本的人身权、生存权到土地权再到自由和平等权的不断深化,也反映出人民共享意识不断提升。历史的发展潮流告诉我们:在当今这个时代,不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的共享,都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愿望,共享发展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共享发展理念不仅是“大同社会”在当今现实中的反映,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和人民追求平等自由和社会公平的意识提升。

二、儒家共享思想的主要内容

儒家的共享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和人之间的共享,即人要克服自己的私欲和贪欲,把分享视为一种美好的德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人类智慧和德行的一种表现。第二,共享发展是一种社会的建构,它要求社会的公正平等,要求社会对各个方面的关注和关怀,是理想社会的基本要素。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儒家传统文化中对这两方面就有了很明确的表述。

(一)儒家共享思想对个人共享的要求

1.无私奉公是共享的心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私有制的出现打破了原始公社的共有制,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出现了对立,“公私”问题成为古代社会一个重要的政治与伦理问题。儒家关注的目标是治国平天下,因此他们关注的是普遍利益和群体利益。在个人修养方面,儒家要求人们忘私戒欲,克己奉公。儒家主张“克己复礼为仁”,即通过礼法的约束克制私欲才能达到“仁者爱人”的理想社会。儒家对人私欲的克制主要体现在:在物质方面,儒家提倡颜回的清贫之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85页。(《论语·雍也》)反对追求过多的物质欲望。在情感欲望方面,也要求自戒,避免自己的过失。“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②同上,第54页。(《论语·学而》)此外,孔子主张用自省的方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同上,第72页。(《论语·里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④同上,第154页。(《论语·卫灵公》),要求先反省自己再寻找别人的过错。孟子也提出在欲望面前要保持“不动心”,荀子更是把人的私欲看作人性恶的一种表现,“化性起伪”实质上是在反对个人私欲。儒家的共享精神主要体现在对于欲望的克制,通过克制私欲,进而实现与人共享的“仁者爱人”的情怀,而“仁者爱人”又是人与人共享和大公无私的理论前提。

2.义在利先是共享的道德前提

儒家的义利观本质上也就是公与私的问题,即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在物质利益和仁义道德的权衡中,儒家毫不犹豫地选择仁义道德,所谓“仁义”就是兼爱天下的家国情怀。孔子要求人应该“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⑤同上,第153页。(《论语·卫灵公》),孟子主张舍生而取义,荀子也认为“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挠”(《荀子·荣辱》),⑥王森译注:《荀子白话今译》,中国书店出版社1992年版,第28页。,这就要求在个人私利和国家公利之间二者取一。关于共享,儒家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和“与民同乐”,以百姓的利益为天下先。亚里士多德认为选择比行为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德行,儒家的这种以“天下为公”的道德选择是一个社会发展必要的公共道德,它是构成共享社会的道德前提。在“共享”的社会中,人人都应该具有高度的人人为公的责任感和道德选择,自私自利只会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贫富差距越大;反之,如果每个人在选择的时候能够从仁义出发,从社会利益出发,那么就会营造出共享的氛围。从儒家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共享发展”不仅仅涉及政府的政策,个人的道德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儒家共享思想对社会正义的要求

什么是社会正义?郭齐勇先生说:“环绕着下层百姓的根本利益的关怀,即是社会正义”。①郭齐勇:《中国儒学之精神》,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5页。孔孟之礼在“公”,孔孟之德在“平”,儒家根本的社会关怀在“公共性”的伦理,他们所倡导的君子人格都是为公共事务服务的。②同上,第131页。他们从百姓最基本的生存权到教育权以及社会的保障体系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儒家精神中有着充分的“公正性”诉求。

1.物质财富的合理共享

儒家的全民共享主要表现在社会财富的共享,并把尊重百姓的生存权和强调民生问题看作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③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27页。(《论语·颜渊》)孔子认为良好的政治就是让百姓富足,有安全感的政治,是得到人民信任的政治。“今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善,奚暇治礼义哉?”④同上,第197页。(《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认为对于百姓来说,恒产是必需的,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首先要百姓有一定的恒产,保证劳有所得,获得一定的物质财富。社会财富的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百姓利益诉求。所以,儒家也致力于建构一个物质资源合理分配、全民共享社会财富、人民可以信任的国家。

2.学有所得的教育公平

儒家认为“善教得民心”,儒家的教育公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过程的公平性。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机会均等和“因材施教”的教育过程平等,这种教育观消除了受教育者在贫富、地位、地域和智力上的差别,鼓励受教育者平等地接受教育,使得贫苦家的子弟有走向仕途的机会,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体现的就是教育公平的结果。第二,教育本身的作用就使得社会公正。儒家的教育主要是伦理教育,受教育者通过培养自己的仁德,提升自己的素质,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睦的家庭,使得社会公平安定。儒家的教育观打破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使得选贤与能和天下为公具有可能性,这是社会公平在教育方面的体现,也使得人人共享平等的教育成为可能,这无疑是教育体系中最灿烂的一笔财富。

3.老少兼爱的社会公平

儒家的“大同”社会构想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理想社会中人人敬老、人人爱幼、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这涉及了社会保障的全面性和全体性。孟子和荀子把老少兼爱作为统治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比如孟子对齐宣王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明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197页。(《孟子·梁惠王上》)荀子主张“潢然兼覆之,养长之,如保赤子。生民则致宽,使民则綦理,辩政令制度,所以接天下之人百姓,有非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②同上,第127页。(《荀子·王霸》)此外,他希望通过改变“人性恶”让人们怀有关爱社会、关爱老幼、关爱孤残的善心情感,“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③王森译注:《荀子白话今译》,中国书店出版社1992年版,第84页。,通过个人的修养去关爱老者,幼者和社会中需要关爱的人。这样各有所得的社会保障体系关切到了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体现了共享的核心本质。

儒家对理想社会的构想体现着“公正性”诉求。首先,共享的主体不仅是青壮年而且包括老幼孤寡废疾者。其次,共享的客体也从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到教育权利的共享,让人们不仅有基本的物质生活,还有社会安全感。最后,也要求统治者的行为为实现共享提供一定的制度保证,这都是社会公平的体现,也是“共享发展”的目标。

三、儒家共享思想的现代价值

通过对儒家共享思想的分析可以看出:儒家要求从个人的自身修养和道德选择、社会的制度建设两个方面体现它的共享思想,这为我们当今实践“共享发展”理念奠定了历史文化基础。

(一)共享发展必须契合民生的现实诉求

儒家的共享思想是针对当时社会不公的现实环境提出来的,它鼓励每个人都产生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社会责任感。现如今,我国仍然面临着相对贫困、发展不平衡、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公天下思想即心有他人、心有社会、心有国家的社会责任感契合了民生的现实诉求,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以人为本精神。儒家共享思想有利于使发展成果通过建立共享机制惠及全体人民,确保民生的整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质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将发展和民生统一起来,既要考虑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又要关切民生的现实诉求,从而实现发展与民生的共融共生和统筹兼顾。

(二)共享发展必须提高个人的共享意识

儒家认为人的道德原则是利他的,并且这是人类天生的一种道德情感。培养“人人共享”的意识,其中心思想就是要培养一种人与人共同分享、以己之物、以己之心帮助和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最宝贵的资源和核心动力”①何建华:《发展正义论》,上海三联出版社2012年版,第132页。,人的共享意识的提高可以促进社会中共享发展理念的践行,儒家的这种共享思想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共享意识。从内容上讲,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住儒家共享的内容,即从最基本的生存权逐渐提高到人的自由发展权,使之映射到现实生活中,使人在物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得以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方法上讲,美德教育在人的教育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儒家的共享思想是以道德情感来展开的,正义作为共享的核心思想更易于人们接受和实践。此外,个人共享意识的培育还应该通过政治经济教育培养平等意识和法律教育培养规则意识来实现,由道德他律转向道德自律。共享是理智德性和实践德性的相统一,这意味着它既关切人的思想意识,又关切人的生活实践。我们应该充分把握共享思想的道德价值,引导人们的共享精神,提高生活质量。

(三)共享发展必须健全社会的制度机制

儒家的共享思想是以增进人民的实际福祉为核心的,要把这一思想付诸实践,需要有效的制度建设,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的发展权利和保障社会各阶层的充分利益。为了践行共享发展理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有效的制度建设:第一,坚持公平正义原则是建设社会制度的首要原则,无论在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还是在文化制度中都应坚持公正原则,这样才能实现人民主权、创造平等发展机会的社会条件,以及确保社会发展成果的全民化。第二,使得社会基本结构合理制衡,将共享思想深入贯彻到我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全过程,合理调整社会发展的基本结构(如城乡结构等),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保障民生的各方面利益。第三,健全社会政策体系,“社会政策就是要使公众能够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能够争取正当的利益,从而扩展自己的生存空间”①何建华:《发展正义论》,上海三联出版社2012年版,第352页。。逐步建立起在社保、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政策体系,这也是共享发展理念的题中之意。第四,激发全民参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共享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每个人的机会均等,现阶段发展机会平等是增进民生福祉和推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条件。在共享发展的过程中,要转变政府职能,激发社会活力,构建公平的社会环境,确保“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共享发展理念是对儒家智慧的提炼和总结,也是对儒家共享思想的发展和超越,这一理念从内容上极大地丰富了儒家的共享思想,当今的外部环境也有利于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倾向于用数字衡量社会的发展,而儒家的思想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以什么为标准,群众的所需是什么。儒家的共享思想中体现的共享主体的全面性和共享成果的总体性以及发展过程的公平性,使我们从宏观上展望现在的发展环境和任务,给我们指引了一条更加清晰的路。共享发展是一种实践,它需要主观的正确认识和客观的环境相结合,现如今,我们应该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潮流,以现有资源为基础,实现共享发展理念。通过共享发展,让人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②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 2013lh/2013-03/17/c_115055434.htm,2013年3月17日。,让人们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王森.荀子白话今译[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92.

[3]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R/OL].(2013-03-17) [2016-04-25].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2013-03/17/c_115055434.htm.

[4]赵月莉.荀子社会正义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1).

[5]田杰英.《礼运》社会理想研究[D].北京:中国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2014.

[6]王美玲.孟子正义思想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

[7]梁晓萌.共享发展成果:深化改革开放路径选择的基准[J].探求(经济与管理),2008(6). [8]左鹏.共享发展的理论蕴含和实践指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

[9]郭齐勇.中国儒学之精神[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0]傅永聚,任怀国.儒家政治理论及其现代价值[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1]林存光.儒家式政治文明及其现代转向[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12]何建华.发展正义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12.

[13]刘晓璐.公民正义品质培养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中央党校,2014.

[14]韩喜平,孙贺.共享发展理念的民生价值[J].红旗文稿,2016(2).

①崔亚超,中共浙江省委党校伦理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发展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