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翃及其诗歌研究述评

2016-02-13

铜仁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平寒食诗歌

鞠 飞

(铜仁学院 文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韩翃及其诗歌研究述评

鞠 飞

(铜仁学院 文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文章梳理了近年来学界对韩翃的生平及其诗歌的研究情况。从研究的队伍来看,老、中、青学者兼具。从研究内容看,学界对韩翃其人其诗的研究可谓全面、系统和深入。但从研究成果来看,有分量的专著、论文不多,需进一步努力。

韩翃;诗歌;述评

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韩翃,其诗歌自问世以来,历代都有学人给予关注。或对其诗歌的整体风格进行探讨,或对个别名篇佳作进行赏鉴。然而,囿于唐代诗人众多、名家如云,历来对韩翃及其诗作的论述多是只言片语,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则不多。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界在梳理古代文学发展史时,对大历这一时期诗歌的特点也有所关注。对韩翃的研究也多是局限于在一般的文学史教材中做一些常识性介绍。如:20世纪50年代郑振铎《插图中国文学史》称韩翃是“大历十才子”中值得称颂的四个人之一。70年代,钱钟书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唐代部分)和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均称韩翃诗作字句精工,倾心技巧;并指出其内容的不足,即较少接触社会现实。罗宗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言:“韩翃热衷富贵,积极于进取,诗中还残存着一些盛唐余韵。”傅璇琮、蒋寅《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言韩翃“富于才情,文思敏捷”,代表着十才子“兴致繁富”的一面,并强调指出其“能自如地驾驭各种诗体”。这些介绍都点明了韩翃诗歌的主要特色,但过于笼统、概括。当然,这与其书多为教材而非研究性的专著有关。但自此之后,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大历这个特殊时期的诗人群体,并对其进行个案研究,包括对韩翃的研究。

对韩翃的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对他本人生平的研究,二是对其诗歌的研究。下面,我们就分别将这两方面的情况作简单介绍。

一、对韩翃生平的研究

关于韩翃的生平,史书中记载甚少,只在中唐姚合《极玄集》、《新唐书》卷二零三《文艺传下·卢纶传》后有不足30字的简介。此外,唐代孟棨在《本事诗》中也记载了韩翃与柳氏离合的一段故事。后人关于韩翃生平事迹的介绍大都源于此。

由于史料的匮乏,对于韩翃生平可考证的内容极为有限。因此,这方面的成果就比较少。有重大突破的,当是傅璇琮先生。在其《唐代诗人丛考》[1]中的《关于〈柳氏传〉与〈本事诗〉所载韩翃事迹考实》一文中,傅先生结合笔记小说中所载韩翃的事迹,对其进行了细致而缜密的推证,尤其是对韩翃先后入幕和闲居长安等一些重要事迹的时间进行考据,给几近空白的韩翃生平填补了重要的一笔。此外,傅先生还考证《本事诗》所载韩翃因《寒食》诗受德宗赏识这一故事是真实可靠的。

亦有部分研究者结合相关史料,对韩翃的生平进行梳理,对其生卒年进行了推论。如笔者就接连撰写过三篇文章:《韩翃生卒年考》、《韩翃生平补考》、《韩翃生平考述》。《韩翃生卒年考》一文中,笔者根据新的史料如唐代苏鹗《杜阳杂编》等,结合历史及韩翃诗歌中的言语,对其生卒年作出推测:其卒年应在贞元四年(788),生年最早当在开元七年(719)。在《韩翃生平补考》一文,笔者在参考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一书的基础上根据所见史料,即唐代韦执谊《翰林院故事》和李肇《翰林志》中关于韩翃入翰林院的记载,考证韩翃于进士及第前曾入居翰林院,为翰林待诏。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韩翃早期无什么事迹记载的空白。在《韩翃生平考述》一文中,笔者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紧密结合史料及韩翃诗歌,对其生平作出全面梳理,以期对于韩翃的人生轨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勾勒和整体的认识。

近几年来,随着学界对唐代诗歌的全面深入研究,尤其是对大历时期诗人关注度的上升,一些学人开始围绕着韩翃对其展开个案性全面研究,出现了一些硕士论文对其进行专题研究。这些文章都有对韩翃生平经历、交游等方面的论述。如,笔者的《韩翃及其诗歌研究》(西华师范大学,2008年)第一部分对韩翃的生卒年、生平经历、交游等都有论述。邢振霞的《韩翃及其诗歌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第一部分是对韩翃生平的梳理,梳理中,对其进士及第后是否授予官职、为侯希逸淄青幕僚时间、入田神功幕府时间等问题试作考证,这又进一步补充丰富了韩翃人生。张颖的《韩翃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第一部分以韩翃的作品为基础,参照史料记载,勾画出韩栩的交游经历,通过交游再现诗人真实的面貌。雷金玉的《韩翃诗歌研究》(河北大学,2007年)和鲍俊琴的《韩翃及其诗歌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9 年)二文也有对韩翃生平经历的简单梳理。

这些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史传中关于韩翃生活轨迹的空白之处,丰富了韩翃的形象,也为后学者研究韩翃乃至中唐时期诗人及作品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

二、对韩翃诗歌的研究

韩翃有《韩君平集》传世,存诗160多首。对韩翃诗歌的研究,也是从两方面展开,一是从文献学的角度,二是从文学的角度。

从文献学的角度对韩翃诗歌进行的研究,主要是对其诗集的注释和版本的考述。对其诗歌进行注释的,首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由著名学者陈贻焮主编,全国180多位唐诗研究学者们共同协作,历时近十年,完成的《增订注释全唐诗》[2]。这次整理的《全唐诗》,学术界已有公论,认为这是一部较为权威的注释、校勘之作。其中韩翃诗歌三卷是有蒋寅先生负责,注释准确、简明,诗中涉及到古地名,人名,官名,史实,典章制度等,多简要注出史料来源,不解诗意,并且对清编《全唐诗·韩翃》中的文字讹误及诗作重出互现等都一一标注,再加上一篇较为详细的小传,可以说它是研究韩翃及其诗歌不可缺失的一部重要参考资料。所以,这个注释本在学界是备受推崇。对其诗集版本进行考述的,主要见于笔者的毕业论文《韩翃及其诗歌研究》(西华师范大学2008年)。论文第二章“韩翃作品考述”中:笔者逐一列举韩翃诗集现存不同版本的情况,结合序跋提要及相关史料,从诗歌异文、收诗数量、编排体例、编排顺序等方面,厘清其诗集有一卷本、三卷本、五卷本三大系统,考定众多版本实则同源。这在韩翃研究中是全新的工作。

从文学的角度对其作品进行全面研究的,主要成果是蒋寅先生的《盛唐之音的终结——韩翃》[3](后载入《大历诗人研究》)。蒋先生在对韩翃生平作了概述之后,主要从“萧疏风格与意义”、“滞后的装饰风格”和“从盛唐余韵到装饰的堕落”三个方面对韩翃诗歌的艺术成就进行了分析研究。该文对韩翃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探讨可谓深刻。

而前文提到的五篇硕士论文中,也对韩翃诗歌进行了专题研究,但侧重点各有不同。雷金玉的《韩翃诗歌研究》(河北大学,2007年)和鲍俊琴的《韩翃及其诗歌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二文都就韩翃诗歌题材内容、艺术风格、语言特点、诗史地位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邢振霞的《韩翃及其诗歌研究》(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第二部分是韩翃诗歌研究,结合韩翃现存诗歌作品,具体分析其诗歌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张颖的《韩翃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第二部分是韩翃诗歌研究,结合韩翃现存的作品,具体分析韩翃诗歌的题材特点、艺术特色及其送别诗创作,提出韩翃诗歌题材的缺失、送别诗别情的新变、诗歌风格的多样和结构的整饬。笔者的《韩翃及其诗歌研究》(西华师范大学,2008年)第三章也简单分析了韩翃诗歌的思想内涵及其艺术特征,并强调了其对晚唐词的先导作用。

此外,也有一些单篇的论文,如笔者的《论韩翃诗歌的艺术特色》、《论韩翃诗歌之“气骨顿衰”》、《韩翃〈寒食〉诗主旨研究综述》[4]、《韩翃〈寒食〉:一首唐诗成为经典的原因解析》等,李定广的《韩翃〈寒食〉诗正解》、鲍俊琴的《论韩翃诗歌的语言风格》、骆耀军的《论盛唐余韵里韩翃诗歌的“枫”意象》、曾纯的《从韩翃诗歌中的地名看大历诗风的繁富趋向》等,对韩翃诗歌的总体特色或个别篇目进行探究。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韩翃的研究可谓丰富多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就研究的队伍来看,有老学者,有中、青年学者。老学者,运用丰厚的知识储备,能以高屋建瓴之势将一些历史存异的问题给以解决。如,傅璇琮先生结合史料,将韩翃因《寒食》诗受德宗赏识这一历来传颂的佳话给以考实。更多的中、青年学者参与研究,则借助于现代的信息检索系统,掌握丰富的资料,灵活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不同的角度切入,丰富研究的内容。如,《论韩翃诗歌的艺术特色》、《论韩翃诗歌之“气骨顿衰”》、《论韩翃诗歌的语言风格》、《论盛唐余韵里韩翃诗歌的“枫”意象》、《从韩翃诗歌中的地名看大历诗风的繁富趋向》等。

就研究的内容来看,可谓全面,系统和深入。以笔者为例,关于韩翃的研究,硕士论文《韩翃及其诗歌研究》分别对其生平事迹、交游、作品版本问题、诗歌的艺术特色、作品思想内容、诗人及诗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给以全面、系统的介绍,但一些问题解决得不够深入,周全。随后,笔者在此基础上,就具体问题,又一一考查和探讨,形成单篇文章。如,《韩翃生卒年考》、《韩翃生平补考》、《韩翃生平考述》、《韩君平诗集版本考》、《论韩翃诗歌的艺术特色》、《论韩翃诗歌之“气骨顿衰”》、《韩翃〈寒食〉:一首唐诗成为经典的原因解析》等。

但从研究成果中亦可以看出,在对韩翃及其诗歌的研究中,知名学者参与较少,青年学者较多,而他们多作个案研究,形成硕士论文和单篇论文,且数量有限,没有专著。因知识储备、学识素养等因素会直接影响研究课题的宽度和深度,所以,目前学界关于韩翃的研究,仍有许多空白。如,通行本《全唐诗·韩翃集》中有一些与他人重出互见的诗,也有一些失注诗歌与他人互窜。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只有厘清这些问题,对韩翃及其诗歌的相关认识、评价才会趋于客观、公正。而韩翃研究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对中唐尤其是大历时期的作家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陈贻焮,等,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3]蒋寅.大历诗人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95.

[4]鞠飞.韩翃《寒食》诗主旨研究综述[J].芒种,2013,(2).

Review on the Study of Hanhong and His Poetry

JU Fei
(School of Literature,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 China )

The paper sorts out the research findings on Hanhong and his poetry by academic circles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search teams, contents and achievements. It is found out that there are old,middle-aged and young scholars among the research teams, and the academic circle have had a comprehensive,systematic and profound study on Hanghong and his peotry. However, few high-quality monographs and articles have been achieved, to which gre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Hanhong,poetry,review

I206.2

A

1673-9639 (2016) 01-0146-03

(责任编辑 郭玲珍)(责任校对 白俊骞)(英文编辑 何历蓉)

2015-11-14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社科自筹项目“韩翃诗集版本研究(13ZC179)成果之一。

鞠 飞(1981-),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生平寒食诗歌
诗歌不除外
傅忠诚教授生平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读苏轼《寒食帖》,最是惆怅多情时
曾巩生平
《宋会要辑稿》“西人最重寒食”考
诗歌岛·八面来风
泼尽水墨是生平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