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词学东坡的微观考察
2016-02-13汪洋
汪 洋
(阳明文化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1 )
辛词学东坡的微观考察
汪 洋
(阳明文化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1 )
前人主要从词风、思想内容等宏观角度探讨辛词学东坡。文章则主要从微观角度着眼,由文本细读入手,从辛词化用、引用东坡词,模仿东坡词,继承东坡词用典技巧,学习东坡词幽默、调笑笔法等四方面进行考察。
辛弃疾;东坡词;微观
辛词学东坡这一论题早为学者所重视。淳熙十五年(1188),辛弃疾的弟子范开作《稼轩词序》便云:“世言稼轩居士辛公之词似东坡,非有意于学坡也。”由此可知,辛弃疾在世时,时人便普遍认为辛词学东坡。此后,苏、辛异同也成为历代学者常谈。就“同”一方面而言,主要说法如下:词风上,苏、辛相同,属豪放派①这一说法始于胡云翼《宋词选》:“继承苏轼之后,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成为词坛的主流,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55页。《宋词选》初版于1961年,该说在20世纪80年代前是学界主流,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80年后,反对苏、辛同派的学者逐渐增多,如严迪昌(《苏辛词风异同辨》,《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等。,也具含蓄美[1];创作手法上,二人在择调、行韵、用语等方面颇多相同[2];思想内容上,二人词作皆抒发报国壮志、描写农村生活[3]。前人成说是对辛词学东坡的有益探索,但大都从宏观角度出发。笔者由文本细读入手,从微观角度出发,认为辛词学东坡表现在:大量化用、引用东坡词;模仿东坡词;继承东坡词用典技巧;学习东坡词幽默、调笑的笔法。本文的考察可为“辛词学东坡”这一论题提供一个新视角,也可以从一方面证明范开所谓辛词“非有意于学东坡”,不是实情。
一、大量化用、引用东坡词
辛词中存在大量化用、引用东坡词的语句,这是辛词学东坡之最直观体现。对此问题,夏宁《论辛词之用坡典兼论苏辛关系》[4]认为,辛词中有38处化用东坡词。然而夏氏没有于文中列出化用的词句,行文中所举4例皆未超出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5]所注范围。据笔者统计,邓《注》中,辛词化用、引用东坡词达40处之多。细读苏、辛词,笔者认为,邓《注》之外,辛词尚有24处化用、引用东坡词。以下先列辛词,再列其引用、化用的东坡词,对邓《注》进行补充。至于东坡词之版本,本文用龙榆生先生《东坡乐府笺》[6]。
1. 《汉宫春·立春日》:“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化用《浣溪沙》(昨日出东城):“东君用意不辞辛。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2. 《贺新郎》(柳暗凌波路):“千里潇湘葡萄涨”,化用《南乡子》(晚景落琼杯):“万顷蒲萄涨渌醅。”
3.《酒泉子》(流水无情):“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尽白头”,化用《泛金船·流杯亭和杨元素》:“无情流水多情客。”
4.《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华发苍颜,去时曾劝,早归来”,引用《最落魄·苏州阊门留别》:“华发苍颜,故山归计何时决。”
5.《满江红·暮春》:“可恨东君,把春去春来无迹。便过眼等闲过了,三分之一”,化用《满江红》(东武南城):“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试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6.《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官事未易了,且向酒边来”,化用《满江红》(东武南城):“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
7.《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之不至》:“江头醉倒山公。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小重山·三山与客泛西湖》:“有时骑马去,笑儿童”,化用《浣溪沙·徐州藏春阁园中》:“归去山公应倒载,阑街拍手笑儿童。”
8.《满江红·题冷泉亭》:“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化用《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涧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9.《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化用《水龙吟》(小舟横截春江):“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10.《念奴娇·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韵》:“为问几日新晴,鸠鸣屋上,鹊报檐前喜”,化用《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11.《江神子·和人韵》:“晚山明,小溪横”,引用《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北山倾,小溪横。”
12.《好事近·西湖》:“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化用《念奴娇·中秋》:“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笔者按:邓《注》引秦观《临江仙》:“微波浑不动,冷浸一天星”,或不确。
13.《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化用《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14.《沁园春》(老子生平):“山中友,试高吟楚些,重与招魂”,化用《满庭芳》(归去来兮):“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15.《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化用《渔家傲·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君一吊兴亡处。”
16.《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一笑人间万事”,化用《渔父》(渔父醒):“一笑人间今古。”
17.《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有人一笑坐生春”,化用《西江月·送钱穆父》:“依然一笑作生温。”
18.《满江红·题冷泉亭》:“谁信天峰飞坠地,傍湖千丈开青壁”,化用《归朝欢·和苏坚伯固》:“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
19.《满江红》(莫折荼蘼):“榆荚阵”,引用《临江仙·惠州改前韵》:“雨翻榆荚阵。”
20.《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晚山眉样翠,清水镜般明”,化用《临江仙·惠州改前韵》:“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2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化用《无愁可解》(光景百年):“光景百年,看便一世,生来不识愁味。”
22.《菩萨蛮》(稼轩日向儿童说):“功名浑是错,更莫思量着”,化用《无愁可解》(光景百年):“何曾道、欢游胜如名利。道即浑是错,不道如何即是。”
23.《婆罗门引》(落星万点):“记花月,可怜宵”,引用《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莫教空度可怜宵。”
24.《满江红·暮春》:“家住江南,又过了清明寒食”,化用《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了清明节。”
二、模仿东坡词
辛词不仅大量化用、引用东坡词,还有整首模仿东坡词的作品,于此更可见其特意学习之痕迹。以下分别加以分析:
1.《念奴娇·西湖和人韵》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西湖和人韵》(辛弃疾):
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 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已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5]18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6]183
此二词中,辛词模仿东坡有以下数点:其一,苏词为“赤壁怀古”,先描绘大江壮阔之风浪,进而怀想周瑜当年谈笑破曹之风流潇洒。辛词也可称为西湖怀古,先描绘雨后西湖景致,进而怀念曾经居住于此的隐士林逋。二词章法结构大体一致。其二,二词中有句式相似者。怀古时,苏词以“遥想公瑾当年”发端,而辛词以“遥想处士风流”开头。苏词中,“乱石崩云,惊涛裂岸”一本也作“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与辛词“飞鸟翻空,游鱼吹浪”句式相似。其三,二词怀古皆有今昔对比,具历史沧桑感。苏词以“故垒西边”以及“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对比“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辛词以“处士风流”对比“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其四,辛词中“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是化用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且辛词上片所写景物正是暴雨忽来,雨后天晴。故而,辛弃疾写作此词时,定有苏词在心中。
2.《江神子·和陈仁和韵》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江神子·和陈仁和韵》(辛弃疾):
玉箫声远忆骖鸾。几悲欢,带罗宽。且对花前,痛饮莫留残。归去小窗明月在,云一缕,玉千竿。吴霜应点鬓云斑。绮窗闲,梦连环。说与东风,归兴有无间。芳草姑苏台下路,和泪看,小屏山。[5]228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6]77
辛词模仿苏词可以从以下数端看出:其一,《江神子》即是《江城子》。苏词是悼念妻子王弗。辛词则是唱和友人之悼亡词,或是妻子,或是姬妾,姑以妻子论。据邓《注》:陈仁和即陈德明,原籍福建,寓居吴中,因贪赃事谪居信州(今江西上饶市),后恢复自由,东归吴中终老。其二,二词写法相同。苏词梦中回到故乡眉山,见到亡妻。辛词写友人梦回吴中,见到亡妻。其三,二词内容有诸多类似。苏词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说词人与亡妻生死悬隔,心中难忘。但孤坟相隔千里,连对坟诉说凄凉都不能。苏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其妻子王弗葬于家乡眉山(今四川眉山),相隔数千里。辛词“玉箫声远忆骖鸾。几悲欢,带罗宽。且对花前,痛饮莫留残”,谓友人自妻子去世后,憔悴得衣带渐宽。从下片可知,陈之妻子葬在姑苏(今江苏苏州),与信州相隔亦在千里之外。友人也无法对坟头诉说,只得痛饮求醉。苏词“夜来幽梦忽还乡”,为梦回眉山。辛词“绮窗闲,梦连环”,亦谓梦还吴中,“环”寓“还”。苏词“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言年来饱经沧桑,容颜衰老,两鬓如霜。辛词“吴霜应点鬓云斑”,也是此意。苏词“小轩窗,正梳妆”,写梦回家乡所见故居模样。辛词“归去小窗明月在,云一缕,玉千竿”,与苏词情景相似。苏词“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应是想象亡妻眷恋自己,柔肠寸断。辛词“芳草姑苏台下路,和泪看,小屏山”,也应是写葬于姑苏台下之亡妻思念自己。“小屏山”,邓注以为是屏风。然此处或是如屏风般小山之意。顺便言及,“说与东风,归兴有无间”应理解为:无法与亡妻诉说,只得与东风讲述:我内心想要尽快归去吴中,而谪居于信州,无有行动自由,不能归去。由以上对比,辛词模仿苏词便极为显豁了。
3.《蝶恋花·用前韵,送行人》与《蝶恋花·代人赠别》
《蝶恋花·用前韵,送行人》(辛弃疾):
意态憨生元自好。学画鸦儿,旧日偏他巧。蜂蝶不禁花引调,西园人去春风少。 春已无情秋又老。谁管闲愁,千里青青草。今夜倩簪黄菊了,断肠明日霜天晓。[5]183
《蝶恋花·代人赠别》(苏轼):
一颗樱桃樊素口。不要黄金,只要人长久。学画鸦儿犹未就,眉间已作伤春皱。 扑蝶西园随伴走。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破镜重来人在否,章台折尽青青柳。[6]432
两词相似之处在于:第一,词调为《蝶恋花》,皆是写赠别,以一位少女为主要叙写对象。第二,词中不少情境相似。苏词中“学画鸦儿犹未就”,与辛词“学画鸦儿,旧日偏他巧”类似。苏词“扑蝶西园随伴走”,写少女在西园扑蝶。辛词“蜂蝶不禁花引调,西园人去春风少”,也暗写少女在西园之活动。苏词“花落花开,渐解相思瘦”,想象时光流转,少女渐渐思念行人。辛词“春已无情秋又老。谁管闲愁,千里青青草”,也预想时光流逝,自己对女子之思念。第三,两词章法类似。都是先写一位少女,再写别后相思,词尾落到离别。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胡澄志《读苏轼辛弃疾的两首怀古词》一文早已考察过两词相似之处:
首先,这两首词借古讽今,抒豪情,泄怨愤,不拘一格,“横放杰出,自是曲子缚不住”,体现了雄健豪放的风格。……其次,两首词都造成雄深博大的意境。写景则“大江东去”,“千古江山”;写人则“雄姿英发”、“气吞万里如虎”。文人词中常见的山石、波涛、斜阳、衰草,在他们的笔下,也别具情致,寄意深远。这种大笔淋漓的笔触,构成豪放词的特征。再次,两首词的结构颇相类似,都是从眼前景色入手,引出历史人物,借人物发表议论,最后以个人感慨作结,写景、怀古、议论三者贯串一气,熔为一炉,而又结构跳跃,起伏自然。一些句法和语势,更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之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道寄奴曾住”之于“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想当年”之于“遥想公瑾当年”。由此可见苏轼的这首名作对词坛的影响,也可以看出辛弃疾善于融铸别人词语入词。[7]
胡氏所论极是,足以说明苏词对辛词的影响。
三、继承东坡词的用典技巧
用典是辛词的显著特点,而词史上第一位大量用典的词人正是苏轼。辛词用典常将一人、一事之典故展开来叙写,以此增加词体的叙事性与连贯性;或是将同类、相似典故排列在一起,形成行云流水之态,慷慨悲壮之气。其实,这种用典技巧在东坡词中早已出现,只不过不如辛词运用得普遍、巧妙。以下分别举二人词作加以分析。东坡词中将一人、一事之典故展开来写的如《水调歌头》: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6]111
主爆孔:孔径90mm、间排距4m×3m,单耗0.4g/m3,堵塞长度 3.0m,单孔装药量 40kg。
据龙榆生先生《校笺》,此词作于徐州,时熙宁十年(1077),苏轼42岁。据题序可知,此乃唱和其弟苏辙所作,意在宽慰子由,并说功成身退之意,上片将谢安典故展开来写,即是叙此意。“安石”句用谢安高卧,“栖迟东土,放情丘壑”,至其弟谢万被废黜,始有仕进之意,时年四十余之典故。切词人年龄以及徐州之位置。“中年”句用谢安中年伤于离别,王羲之劝其以“丝竹陶写”之典故。“一旦”句用谢安于淝水之战胜苻坚后镇新城(笔者按:据《资治通鉴》,谢安于太元十年(385)四月“出镇广陵之步丘,筑垒曰新城而居之”,则新城在广陵(即今江苏扬州)。欲泛海归会稽(今浙江绍兴),无奈生病还京,从建康(今江苏南京)西州门入之典故。词之下片则写与弟弟辞官后之潇洒情态。东坡词中此类用典又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之下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将周瑜娶妻、破曹之事展开,写其风流儒雅。再如《点绛唇》(醉漾轻舟),将刘晨、阮肇遇仙之典展开来写,构成全词。
东坡词中将相似、同类典故排比起来的词作如《行香子》:
三入承明,四至九卿。问书生、何辱何荣。金张七叶,纨绮貂缨。无汗马事,不献赋,不明经。成都卜肆,寂莫君平。郑子真、岩谷躬耕。寒灰炙手,人重人轻。除竺乾学,得无念,得无名。[6]455
辛词中排列相似、同类典故最显著之词是《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前者排比王昭君、汉武帝陈皇后、李陵、荆轲、卫庄姜等五人送别典故,词笔悲壮慷慨,显示出词人强烈无比的国家之痛。陈廷焯认为:“稼轩词,自以此贺新郎一篇为冠,沉郁苍凉,跳跃动荡,古今无此笔力。”[8]21后者排比有关京口的典故,借古讽今,气势沉雄,笔力矫健。明代杨慎(1488~1559)认为此词是:“稼轩词中第一。发端变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可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9]1370
再如《满江红》:
倦客新丰,貂裘敝征尘满目。弹短铗青蛇三尺,浩歌谁续?不念英雄江左老,用之可以尊中国。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番沈陆。 休感慨,浇醽醽。人易老,欢难足。有玉人怜我,为簪黄菊。且置请缨封万户,竟须卖剑酧黄犊。叹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5]80
辛弃疾展开一人、一事之典故的词作如《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东西南北之人也。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5]121
词中展开孔子典故来叙写:“小人”句用《论语·子路》樊迟请学稼、圃,为孔子呼为“小人”之典;“去卫”句用《论语·卫灵公》卫灵公请孔子言阵,孔子不对军旅之事,遂去卫国之典;“遭桓”句用《孟子·万章》孔子适宋,司马桓魋欲杀之,孔子微服而去之典;“东西”句用《礼记·檀弓上》孔子将父母合葬后,感慨自己是“东西南北之人”之典故;“长沮”句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两位隐士,二人不对之典;“丘何”句用《论语·宪问》微生亩问孔子“丘何为是栖栖者?无乃为佞乎?”之典。全词用典,实际都是写一己经历、感慨。吴则虞先生分析道:
此词虽句句集经语,却句句稼轩自道。第三句点明“稼”字,紧接“衡门”言退居之境。“去卫灵公”二句,言当年遭受之波折。“东西南北”言南北驰驱。“长沮、桀溺”言避世避人。“耕”又照应“稼”。“何为栖栖者”言无心出山营营。用古人语道自己志,天衣无缝,无一笔呆滞。[10]184
正是将孔子典故展开来写,使得本词叙事、抒情毫不板滞,一气而下。又如《贺新郎》(路入门前柳)、《贺新郎》(鸟倦飞还矣)、《水调歌头》(岁岁有黄菊)、《念奴娇》(龙山何处)、《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五词,辛弃疾用自己最为擅长之词调,将陶渊明典故展开来写,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之绝决。再如《千年调》(左手把青霓),全用《离骚》典故,想象自己如屈原般周游天地。再如《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下片,全用孙权之典,抒发英雄难觅之感慨。其余此类作品还有《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念奴娇》(我来吊古)、《新荷叶》(种豆南山),等。
四、学习东坡词幽默、调笑的笔法
苏轼首先将词广泛地用于文人酬答,生性乐观、幽默的东坡往往在词中与友人开玩笑,调侃友人与妻妾之感情,形成一种幽默、轻快之风格。辛弃疾继承了这种写法。如,苏词《殢人娇·戏邦直》:
别驾来时,灯火荧煌无数。向青琐、隙中偷觑。元来便是,共采鸾仙侣。方见了、管须低声说与。百子流苏,千枝宝炬。人间有、洞房烟雾。春来何事,故抛人别处。坐望断,楼中远山归路。[6]89
据龙榆生《校笺》,此词作于熙宁九年(1076),于密州。邦直谓李清臣,时任京东提刑,宋代各路提刑有巡查地方的职责,李正是巡按至密州。全词调侃李清臣撇下新婚妻子外出,致使妻子于家中思念。上片叙写李清臣与妻子相遇,“共采鸾仙侣”句用“萧史乘龙,弄玉吹箫”的典故,赞李与妻子是神仙眷侣。下片“百子”两句,写李婚礼之豪华。“春来”至结尾,写李之新婚妻子在家登楼远望,盼丈夫归家。又如《浣溪沙》:
雪颔霜髯不自惊,更将翦彩发春荣。羞颜未醉
赪已先。 莫唱黄鸡并白发,且呼张丈唤殷兄。有人归去欲卿卿。[6]286
《全宋词》所收本词之前有题序:“公守湖。辛未上元日,作会于伽蓝中,时长老法惠在坐。时有献箭伽花彩甚奇,谓有除春之兴。因作二首,寄袁济公。”[11]406此段文字不是苏轼所写,自是注词者所加。“守湖”或应作“守杭”,辛未年乃是元祐六年(1091),苏轼正任杭州太守。题序虽有错误,但交代了此词背景。全词前五句都是写聚会上觥筹交错,不以年老为伤。最后一句用《世说新语·溺惑》:“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12]793这是用王戎妻子常卿王戎之典故,调侃参与宴会的某位仁兄不愿继续留下饮酒,欲回家与妻子亲昵。
辛词继承了这种调笑的笔法,如《寻芳草·调陈莘叟忆内》:
有得许多泪。又闲却许多鸳被。枕头儿放处都不是,旧家时怎生睡。 更也没书来,那堪被雁儿调戏。道无书却有书中意,排几个人人字。[5]268
据邓注,陈莘叟是陈傅良同族之兄,此时已近60岁。上片写陈因妻子不在身边而伤心落泪。枕头也不是妻子旧时放置的地方,孤眠难以入睡。下片写陈盼望妻子来信,数尽过雁,却没有锦书传来。总之,辛弃疾在这里尽情调侃了六十老翁在外思念妻子,没有妻子照顾无所适从之态。又如《菩萨蛮·重到云岩,戏徐斯远》:
君家玉雪花如屋,未应山下成三宿。啼鸟几曾催,西风犹未来。 山房连石径,云卧衣裳冷。倩得李延年,清歌送上天。[5]529
首句说友人家中有如花美眷,友人十分爱恋,舍不得在外住上几宿。“啼鸟”句调侃说:啼鸟并没有催促你回家,西风还没有起,也不用思家。其实都是调笑友人想念家中妻妾。“西风”句用西晋张翰“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之典故。“山房”句写景。末句用西汉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而使得其妹获汉武帝宠幸之典故,再次调侃友人:还是请李延年歌一曲“北方有佳人”,将你的美眷送到你身边吧,这样你便不用苦苦思念了。辛词中这样调笑的词作还有《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侍郎》,末尾用“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调侃陈因思念一位女子而落泪。自然地,具有这种调戏口吻的词作不能算是优秀的作品,反映了小词酒席歌宴上游戏之作的社会地位。同时,这种写法也是词人创作天才的显现。苏轼开始的这种写法,在辛弃疾这里得到了继承。
五、小结
除化用、模仿、用典、幽默笔调四端之外,辛词学东坡还表现在如下两点:第一,次韵东坡词。辛词中次韵东坡之作有《念奴娇》(倘来宣冕)、《念奴娇》(道人元是)、《念奴娇》(论心论相)三首。第二,使用苏轼开创之词调。苏轼有《醉翁操》(琅然),其后辛弃疾首次再填《醉翁操》(长松)。由前文所述,笔者认为,范开所谓辛词“非有意于学东坡”不是实情。由创作方式相同而导致词风相似,固然可以为辛弃疾“开脱”。但从辛词大量化用、引用东坡词,整首模仿东坡词,学习东坡词用典技巧,次韵东坡词等方面来说,便不能说辛弃疾是无意了。
[1]胡正.略论苏轼、辛弃疾豪放词的含蓄美[J].自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0,(3).
[2]陈满铭.苏辛词比较研究[M].台北:台湾文津出版社,1980.
[3]汪大勇.苏辛词浅论[J].齐齐哈尔师范大学学报,1982,(4).
[4]夏宁.论辛词之用坡典兼论苏辛关系[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定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6](宋)苏轼,撰.(清)朱孝臧,编年.龙榆生,校笺.东坡乐府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7]胡澄志.读苏轼辛弃疾的两首怀古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79,(1).
[8](清)陈廷焯,撰.杜维沫,校点.白雨斋词话(卷一)[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9](清)先著,程洪,撰.(清)胡念贻,辑.词洁辑评(卷五)[Z]//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吴则虞,选注.辛弃疾选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11]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Z].北京:中华书局,1999.
[12](南朝宋)刘义庆,撰.(南朝梁)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Z].北京:中华书局,2011.
The Microcosmic Exploration on Xin Qiji Learning From Su Dongpo in his Poems
WANG Y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Yangming Culture, Guiyang, Guizhou 550001, China )
The previous studies mainly discussed Xin Qiji learning from Su Dongpo in his Ci-poems from the macrocosmic perspective such as the style of wording , the thoughts and the contents. The paper, based on the careful study on the texts,will microcosmically investigate how Xin Qiji apply Dongpo's ci in his own ci-poems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melting and quotation, imitation, inheriting of his allusion arts and learning of his writing technique.
Xin Qiji,Su Dongpo's ci,microcosmic
I207.23
A
1673-9639 (2016) 01-0025-07
(责任编辑 白俊骞)(责任校对 郭玲珍)(英文编辑 何历蓉)
2015-11-15
汪 洋(1987-),贵州遵义人,文学博士,现为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实习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