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编辑人才内涵及实现途径
2016-02-13刘耀辉
□文|刘耀辉
创意编辑人才内涵及实现途径
□文|刘耀辉
出版产业的发展遭遇了创意人才缺失的瓶颈,推动编辑向创意型编辑转型则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有效途径。文章分析创意编辑人才的内涵,提出了编辑转型的实现途径。
创意产业 创意编辑人才 人才培养
我国自《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但是,近年来,由于创意人才需求量大、创意人才培养滞后等方面原因,创意人才缺失的问题已成为了当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已成为未来中国创意产业能否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1]当下,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取得新的发展和突破,就必须要重视出版创意人才队伍的建设。编辑作为出版企业的核心生产要素,还应进一步提高创意、创新能力,实现向创意人才的转变。本文尝试从创意产业及创意人才的角度出发,剖析创意编辑人才的内涵,并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探析。
一、培养创意编辑人才的客观依据
创意编辑人才是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1998年英国政府出台了《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指出: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于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这充分说明了人才对创意产业的重要作用,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对于出版企业而言,编辑工作作为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既承担着产品生产的选择、把关、优化、提升等特殊职责,同时也承担着产品销售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工作。编辑人才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出版产品价值和市场走向。因此,编辑人才是出版业向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推动编辑人才向创意编辑人才发展将为出版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新时期图书编辑基本的能力素质要求。随着出版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编辑将不再仅仅局限于“把关人”“助产士”等角色,而是进一步转化成为出版业的“产品设计师”“产品工程师”,既是产品的策划者、生产者,也是产品的营销者。而这种编辑工作职能的扩大化也必将对编辑的素质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
二、创意编辑人才的内涵
从本质上看,编辑工作无疑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文化生产活动,但是,编辑活动所体现的创造性并不代表传统编辑是创意编辑人才。文化创意人才不仅是创意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还应是创意的引导者,[2]创意编辑人才除了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还需要有相应的经营、管理能力素质。具体而言,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要求。
1.坚韧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被称为创新人格、创新意识,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属于意识的范畴,展现了编辑积极寻求创新的心理取向。它主要体现为自信的态度、灵活的思维以及推陈出新的勇气,往往需要编辑有顽强的创造意志以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求编辑要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不盲从和迷信权威,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大胆置疑和探究问题,是编辑发现问题和成就创新的内在动力。
2.多元化的知识储备
面临数字时代、创意时代的变革,编辑的功能与作用没有丝毫的减少,反而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熟悉书籍制作、营销、广告、新闻发布、成本核算、心理学等。编辑所扮演的角色已发生重要变化,编辑工作已不只是传统的审稿加工,也是图书策划的策动者、组织者、实施者。这就要求编辑既要能审会编,也要能策划懂营销,不仅要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同时还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以及经济、市场营销、心理学、传播学等广博的多元学科知识。
3.个性化的风格
编辑的风格,是指编辑的气质、作风及特点,而个性化风格更是作为个体的编辑独有的、不可复制的,是与其他个体区别开来的整体性的特征。通常来说,创意产业需要通过重构产品概念、引导消费理念、强化符号差异等途径来培养更加细分、更加挑剔的消费群体,[3]而编辑个性化的风格正是实现这种创意引导的需要。
4.全面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在心理学中也被称为实践智力。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实践智力是一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抽象思想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4]“是个体在实践生活中获取潜隐知识和背景信息、定义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它可以较好地预测个体未来的工作表现”。[5]从某种角度上看,实践能力是激发创意的关键,也是实现创意的根本保障。
所谓编辑的实践能力,其实是编辑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能力,这主要表现为编辑能够将已有的知识储备、资源与技术转化为创意,并融入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营销推广、产品开发等具体的工作环节之中。通过创意与产品的融合增值的效果,从而实现文化产品价值最大化。
5.全方位的服务精神
从出版产业链的角度看,作者和读者分别位于供应链的上游和下游,因此,编辑在从事生产活动的过程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产业的衔接,必须要树立全方位的服务精神,既要为作者服务,也要为读者服务。为作者服务体现为尊重作者的作品、维护作者的权力,提高自身编辑水平等;为读者服务体现为了解读者的需求,传播文化价值。
三、向创意编辑人才转型的实现路径
目前,创意人才缺失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出版创意产业的发展急需创意编辑人才的支持。对于当下的编辑而言,面对出版产业发展的需要,一味“抱残守缺”是不行的,积极拥抱变化才是正确的选择。在向创意编辑人才的转变的过程之中,编辑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从出版创意产业的高度来提高思想认识
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编辑作为支撑出版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视野来思考问题,这是编辑实现向创意编辑人才发展的思想基础。而这里所提到的思想意识包括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法律意识等多方面内容。
2.通过学习和培训来完善知识技能结构
创意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多元学科知识,而且要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还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储备。因此,创意编辑人才必须要以学习和培训来达到要求。而这种学习和培训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近年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众多高校都已开设了创意写作专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此外,各种创意人才培训机构平台的活动等,也为当下编辑参加学习和培训提供了途径。
3.打造编辑个人品牌
由于创意产业具有分众消费的特点,因此要求每个编辑需要结合自身所长和爱好来开发新的文化产品,这些独特的产品往往具有特定的文化符号烙印,能够满足特定分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打造编辑的个人品牌即是以编辑为核心,依据自身所长和爱好来系统地生产具有个性化的文化产品,从而达到引领读者的认知、强化读者黏合度的效果。如近年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董风云的“甲骨文”系列图书,就属于通过出版有学术含量又通俗易读的西方学术经典和学术畅销书,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历史图书品牌,不仅充分调动编辑的主观能动性,还成功地吸引了一批忠实的读者。
(作者单位:青岛出版集团)
[1]张京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厉无畏.创意改变中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3]刘军林.生产性创意产业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10)
[4][5]R·J·斯腾伯格著,吴国宏等译.成功智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