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魔戒》和《霍比特人》的生态隐喻意象
2016-02-13邓杰
邓 杰
(太原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部, 山西 晋中 030619)
【文学】
论《魔戒》和《霍比特人》的生态隐喻意象
邓杰
(太原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山西晋中030619)
[摘要]托尔金的小说《魔戒》和《霍比特人》自出版问世以来,在西方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说描述了一个神话般的中洲世界,其中生活着人类,他们是精灵、矮人和霍比特人以及其他种族,每个种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和社会生活组织方式。这些种族的很多生存法则和行为特点与我们人类无异。可以说,托尔金给我们建构了一个类似于人类社会的平行世界,这个平行世界反映了托尔金对人类自身社会的思考和预见。对托尔金作品的深入研究能给我们带来关于现代社会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关系的新的认识。
[关键词]托尔金;生态文学批评;生态隐喻意象
一、托尔金的生态批评思想发展背景
出生于1892年1月3日的约翰·鲁埃尔·托尔金是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诗人和作家。他所创作的奇幻文学作品《魔戒》与《霍比特人》重新激发了西方文学界对奇幻文学的热情,在西方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托尔金的小说《魔戒》和《霍比特人》描述了一个神话般的中洲世界,其中生活着人类,他们是精灵、矮人和霍比特人以及其他种族,每个种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和社会生活组织方式。这些种族的很多生存法则和行为特点与我们人类无异。可以说,托尔金给我们建构了一个类似于人类社会的平行世界,这个平行世界反映了托尔金对人类自身社会的思考和预见。
《魔戒》和《霍比特人》强烈地反映出托尔金对工业化社会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和破坏、对人性贪婪暴戾的批判思想。托尔金生活的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晚期,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创造了大量财富。但伴随而来的是环境的快速恶化,社会阶层的两极分化和精神价值的异化。资本主义在快速发展中很快催生了帝国主义国家。而帝国主义集团间的矛盾激化又导致了一战爆发。托尔金于1916年随军队奔赴法国参战,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地战斗了四个多月后因病被送回英国养伤。在战场上,托尔金亲身经历了战争的种种恐怖,深刻地体会到了工业化的战争给士兵和人类所带来的深重苦难:机枪和速射炮成排地撂倒大批士兵;坦克和飞机像怪兽一样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这一切毫无疑问对托尔金的世界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激起了他对人类的经济社会组织方式,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思考。而这些思考的宝贵结晶就凝结在他随后的作品《魔戒》和《霍比特人》系列小说中。因此,对托尔金作品的深入研究能给我们带来关于现代社会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关系的新的认识。本文将从道德、经济、美学三个层次对托尔金的小说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力图将其中深刻的生态隐喻呈现给读者。
二、道德层面的生态思想隐喻分析
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奠基人奈斯认为,人类不应该只是从有利于我们自身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看待环境生态保护,而是应该真正地把自然生态放到和人类平等的地位来看待,他曾提出“深层生态学更注重人类与自然的整体和谐,注重生态系统的平等和多样性……生物圈中的一切存在物都拥有生存和繁荣的平等权利,都有在较宽广的大我的范围内使自己的个体存在得到展现和自我实现的权利”[1]。
在托尔金的笔下,中洲大陆是一个各个族群平等和谐相处、自由地繁衍生息的美好世界。
在其中,托尔金创造了大量神奇的生物种族,并且赋予了他们与人类无二的生命的灵气和智慧,这种平等中其实就暗含着尊重自然、生命平等的深层生态主义哲学的思想。在托尔金的幻想世界中,每一种生物都是在深层意义上价值相等的。例如,他在《魔戒》中给读者呈现了树人“恩特”这一奇特的物种。小说里“恩特”生活在范贡森林中,是大树的牧者,他们身形高大,长着厚厚的树皮一样的皮肤,却有着长者般的智慧。作者在小说中写道:“你会觉得那双眼睛后面是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装满了经年累月的记忆和漫长、和缓、稳定的思虑。”[2]98
在托尔金笔下,普通的大树具有了比人类还高深的智慧和年长的记忆,这一略显童心的安排,恰恰反映了作者物种平等的生态主义思想。
在《魔戒》和《霍比特人》中,托尔金还创造了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意象——巨鹰。巨鹰作为自然生命自由和力量的隐喻象征,在整部系列小说的重要场景中都有出现。在《霍比特人》中,巨鹰的及时出现,救下了被困在山顶大松树上的矮人远征队一行。在《魔戒》中,鹰王飞到奥桑克的高塔上救下了善良正义的巫师甘道夫,并且在末日火山爆发的最后时刻,飞越火海救出了成功摧毁指环的主人公佛罗多。巨鹰在托尔金笔下被描绘为骄傲并且有着强大力量的物种,数次保护了小说中的其他种族,不管是人类、矮人还是霍比特,抑或是巫师,都对巨鹰尊敬有加,这也深刻地体现了托尔金世界中物种平等的深层生态主义哲学意象。
三、经济层面的生态思想隐喻分析
深层生态学家奈斯和乔治·塞申斯共同制定的深层生态学八条纲领中有一条就是:“形式的丰富性及多样性其本身就具有内在价值,它们有助于地球上人类及非人类生命价值的实现”[3]47。
我们人类的个体价值实现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要依赖整个生态系统这一个宏观的网络充分地实现我们的权利和价值。我们应该认识到其他生物拥有和人类一样的内在价值,意识到自然个体间具有依存性和共通性,如果人类任意伤害整个生态网络中的其他个体,我们就是在间接地贬损我们自身的价值,最终影响我们人类自身的个体实现。
而在《魔戒》和《霍比特人》小说系列中,托尔金在对几个奇特种族的生活方式的描写上就饱含这一生态学思想。小说中精灵的一支——西尔凡精灵,选择定居在黑森林中。他们把自己的宫殿建在巨大的山洞中,山洞入口的大门前,奔流不息的河水流向远方的茂密丛林。宫殿中最深处的储藏室也建在地底的溪流之上,这条溪流和森林中的大河连接,构成了精灵们运送货物的天然的交通通道。黑森林中精灵们的日常生活方式离不开大山和河流,自然要素给他们提供了组织经济生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条件。
和黑森林中的西尔凡精灵一样,矮人族的家园也建在大山深处。在大山中,矮人开凿出了无数的厅堂、回廊和殿宇。大山中的矮人家园拱顶连接着拱顶,阶梯通着阶梯,壮观宏伟,直接延伸向大山的心脏,和大山融为一体。大山不仅给矮人们提供了天然的坚不可摧的牢固住所,还慷慨地赠予了矮人丰厚的财富。靠着从大山中挖掘金矿和宝石,矮人很快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这种自然的馈赠,同时也给予了矮人难得的机会来施展他们巧夺天工的锻造技艺,使他们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技艺精湛的工匠。大山可以说是矮人一族的庇护所和靠山,给矮人们带来了荣耀。
不管是矮人也好,精灵也好,他们的自身价值是在和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到体现的。如果没有把自身放在自然界中,成为有机网络中的一环,他们将不会有机会实现自身的种族价值。而当自然界中的一个普通环节,如过度索取,贪求无厌,把自己的利益置身于整个自然生态关系网之上,损坏并无视其他生命的价值,最后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正如同小说中居住在摩瑞亚的矮人那样,虽然大山为他们提供了庇护和富饶的生活,但是贪婪和欲望驱使着他们无休止地向大山深处挖掘,终于“惊动了都林的克星,他们因而逃离”[4]572。
摩瑞亚这一支矮人在中洲最大的家园因贪婪而招致毁灭,这一情节深刻地体现了深层生态主义的哲学思想:没有一个种族在破坏了生物和自然间的整体联系和平衡后能独立生存下来。
四、生态美学层面的生态隐喻分析
在小说中,精灵在中洲大陆的居所无处不体现着一种生态美学。他们在渡海来到这片大陆之后,把自己的家园建在了河流旁、海湾内、森林中。其中罗瑞恩森林中的精灵家园在整个中洲大陆上是最美丽的一处。精灵在这片金色的森林中建立起的壮美城市,叫做卡拉斯加拉松。整座城市中的房屋都是建在一个个巨大的树木之上,他们在树木粗大的树干上建造了如同宽大甲板一样的平台,平台环绕着树干,或在左,或在右,最大的平台建在树木最高的树冠间,使得整个树城就像是一座绿色的高塔一样,和整个森林和谐地融为了一体,正如同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树城如同一团绿云,在左边越攀越高。”[4]637小说中这样的虚构城市具有非凡的魅力,难怪托尔金会浓墨重彩地将其描绘成精灵家园中最美丽的一处。这样的描写也深刻地体现了一种生态美学意象。
在卡拉斯加斯这座精灵之城,精灵在建造城市的过程中,对自然没有任何的破坏,完整地保留了原生态的林地风景,并且将建筑和自然天然地融合在一起,而这也恰恰体现了生态美学提出的三大审美原则:生态审美的自然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交融性原则。[5]
不光是精灵族的家园具有明显的生态主义意象,《魔戒》和《霍比特人》小说中其他种族的家园也深深地打上了托尔金的生态主义思想烙印,霍比特人是小说中另一个非常独特的种族,他们居住在夏尔这一片安宁、远离纷争的土地上,托尔金在描写他们的居住环境时,将自己对居住环境的美学认识浓浓地渲染进其中。在小说中,霍比特人习惯于在小山坡里挖一个半地下的洞来当自己的家。这个洞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脏乱不堪的洞,而是建在林木掩映、青草葱翠的丘陵平地间,典型地具有生态美学的一个怡人舒适的洞府。霍比特人的洞中房间一般还会有一个个小窗子通向户外,一般来说,“从这些坚固的圆形窗户可以俯瞰到他们的花园,和花园外边那斜斜伸向河边的草地”[6]1。建在洞中的霍比特人的房屋和山坡以及周围的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态美学中自然性的原则。霍比特人的花园本身也能体现出托尔金心中理想家园的特点:
临近黄昏,天光明亮,四野宁静,园里的金鱼草鲜红似火,向日葵灿烂如金,爬满草墙的旱金莲甚至探头窥进了圆窗。[4]48
花园里种满了美丽的植物,生机盎然,伸进圆窗的植物象征着人和生态有机联系、和谐相处的意象。的确,这样的怡人家园无处不体现着生态之美,自然之美,正如同整部系列小说中的其他生态意象一样,深刻地体现着托尔金的人类生态思想。在我们今天这个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重读托尔金的小说,探寻其中的生态思想,有着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Aren Naess. The shallow and The Deep, The Long-Range Ecology[M].Movement:A Summary Inquiry 16(spring),1973.
[2]托尔金.魔戒:双塔殊途[M].邓嘉宛,石中歌,杜蕴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3]Bill Devell,George Sessions.Deep Ecology:Living as if Nature Mattered [M].Salt Lake City:Peregrine Smith Books,1985.
[4]托尔金.魔戒:魔戒同盟[M].邓嘉宛,石中歌,杜蕴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5]王诺.生态批评的美学原则[G]//曾繁仁.全球视野中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
[6]托尔金.霍比特人[M].吴刚,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冯自变】
On the images of ecological metaphors in “Lord of the Rings” and “Hobbits”
DENG Jie
(DepartmentofCollegeEnglish,TaiyuanNormalUniversity,Jinzhong030619,China)
Abstract:Since the publication, “Lord of the Rings” and “Hobbits” by John Ronald Reuel Tolkein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western literature. In the novels the writer depicts a magic world where elves, dwarfs, Hobbits and some other races live, each with their unique language system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They have the same rules of living and behavior as we human beings. It can be said that Tolkein creates a world which is similar to human world, which reflects his thinking and predictions towards human society. Research on Tolkein’s works will bring us.
Key words: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 ecological literature criticism; images of ecological metaphor
[收稿日期]2016-01-10
[作者简介]邓杰(1986-),男,山西太原人,太原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助教,硕士。
[文章编号]1672-2035(2016)03-0078-03[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