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优化思考

2016-02-13李玉娟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政策

李玉娟(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优化思考

李玉娟
(韩山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潮州521041)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手段,在当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因为课时少,上课时间比较分散导致部分高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够,进而引发一系列不足。本文主要从分析不足入手,继而对该门课程的优化进行一些思考。

形势与政策;优化思考;课程设置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引领大学生舆论的重要宣传途径,是当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对国内外形势和大政方针基本知识的了解,是高校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16号文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并且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师资方面进一步规定。继而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并且明确规定了必修学时。201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牢牢抓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改革开放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对于思想活跃、求知欲和求新欲强烈的大学生来说,对硬性政治意识的灌输很逆反,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新思想传播的阵地,能否恰当地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主流思想的舆论导向关系到国家的合力。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多次下文件重视该门课程的教育,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导致课程未达到满意效果,本文试图对形势与政策课进一步优化进行思考。

一、“形势与政策”课概论

“形势与政策”课分为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两个部分。形势教育主要介绍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和态势;而政策教育主要对党和国家根据国内外各方面的态势做出的大政方针进行分析介绍。学习“形势与政策”课有利于当代学生深刻理解、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很多高校意识到形势政策课的重要地位,也在不断地改进教学质量。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并纳入必修课程系列,重视师资的培养与开发,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但有些高校由于各方面原因,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五个“不到位”上:

1.课程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形势政策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认为本科的四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涵盖了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可有可无,导致部分高校的课程是由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统筹安排下的,只是每一学年有教学任务时再临时抽调老师任教,没有常规的教研室和教研活动;有些是由学生工作部、学校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共同安排,容易导致多头管理,责任扯皮推诿;而有些是归二级学院单独领导,缺乏专业性。

2.师资选配不到位

部分高校的形势政策课教师大都以辅导员或者政工队伍为主力,缺少稳定的专家型队伍,缺乏专门的教研机构和科研团队;辅导员或者政工队伍并不都是专业出身,缺少相应的政治素养和政策积累;学历条件、学科积累和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并不能完全站在政策宏观的角度给学生透彻地分析;有些教师则是从马克思主义学科借调过来,因为与所评职称没有多大关系,并没有专心于形势政策课程教育,并且师资队伍变动性很大,缺少可持续性。

3.课程规范性不到位

国家教育部规定课程为每学期16学时,每周1学时,分为16周。有些高校为应付课时需要,仅在大一大二开设课程,大三和大四不开设,其他几门思想政治课也在大一、大二开设,课程主要集中在低年级,高年级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白期”。随意用专业课来挤占课时,把“形势政策教育”课程列为选修课,上课时间也多安排在周末,或者与其他国防教育课、党课教育搭车挂名等,均是课程规划不合理导致随意性和不可持续性带来的一系列行为。

4.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不到位

课程形式多以授课型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没有主动参与,被动接受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收效不佳。另外,国内国际形势不断变化,该门课程需要常讲常新,有些教育内容跟不上步伐,教学内容更新较慢。

5.学生满意度不到位

由于多头管理或者学院单独管理导致学科定位不准,部分高校把“形势与政策”课直接定位为时事政治选修课,有些定位为政治说教课。学生对思想政治的政治灌输没有多大兴趣,该门课程主要是理论授课、教学讲座等理论宣传,缺乏社会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加之师资力量不到位,教学条件跟不上等,更不能使学生满意,整门课程认可度较低,效度降低。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优化思考

形势与政策课的意识形态主导作用毋庸置疑,但部分高校存在的问题使其实效性大减。怎样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其教学质量,增强其教学效果,本文试从“一明确,两定位,三完善”等措施中解决。

1.“一明确”:管理机构明确是前提

明确管理机构主要是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或者社科部建立一个教研室,相当于独立的一个系,设有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教务,负责专门全校的形势政策课的日常课程安排、教学管理和科研活动,保障像其他四门本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一样的必修课地位。

2.“两定位”:学科定位和特色定位是方向

学科定位不准主要源于对课程设置目标不明确,也是缺乏学科意识的表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就包括形势与政策课,要始终贯彻以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作为指导,明确学科定位,确定开设课程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对该门课程重要性强化认识的过程,使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对学科充分定位。

然而,“形势与政策”课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的局势以及在现有的局势下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措施,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共产党的应变措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及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与时俱进是这门课的独特性和特色性所在,不同于一般的政治说教,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军事等方面动态分析,对教师知识更新速度要求更快,课程内容更新要求更高,对课程设置和课堂形式要求更为多元。通过参观考察、国内外时事讨论、社会调研等方式,突出该课程特色。

3.“三完善”: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教学模式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是重要保障

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可形成专职教师、专家和领导教师、少量兼职教师队伍。形成固定的专业教师,并且有固定的教研针对最新时事进行科研活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一批专家型教师队伍,可定期开展讲座,专家型教师主要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具有较高造诣之人,可校内聘任可校外老师,也可以“专家评时政”“形势报告会”等形式邀请学校或地方领导担任一定的讲师;少量的兼职教师由党政人员或者学生工作教师担任,但必须严格实行准入制,进行一定的考核。严格采用教师队伍的“准入制”和“淘汰制”,统一采用“严进宽出”的体制,保障教师队伍的高质量水准。

在教学上,主要采用完善课程教学模式,把以往的课堂理论教学改为以理论教学为主,以社会实践、分组讨论、辩论等形式为辅,完善课堂教学形式,还可针对时政的热点问题采用实地考察形式,针对教学难点问题,以设身处地角色互换形式,利用网络时政问题投票发表个人观点,微信公众号推送消息,另外。还可与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社会调研等,使更多的学生有参与度,提升趣味性。

完善绩效考核评价系统,对教师采取学生和科研能力双向评价,设立学生信息员,定期向教研室反映教学问题。教研室主任不定时旁听任课教师授课,并进行及时反馈、督促改善教学情况。教研室进行常规的教学活动、教学研究和教学观摩,并且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学生反馈情况、教研情况加以量化,形成绩效考核标准,激励教师改进教学质量,注重科研水平。

[1]严毛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1(4):31-34.

[2]谭书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创新性改革与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0(1):40-43.

G718.5

A

1673-0046(2016)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政策
政策
政策
助企政策
政策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