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研究

2016-09-02刘岩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37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电路图课程目标车身

刘岩(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7)

《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研究

刘岩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7)

中高职衔接中至关重要的是课程的衔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好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将会达到使学生能力递进、知识递进的目的。《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不可缺少的专业课程,构建该课程合理的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的根本。本次研究主要以确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主,配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完成课程标准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通过企业调研,分析课程职业能力,确定中高职课程目标,梳理教学内容,根据能力递进来确定中高职授课内容,根据课程特点确定授课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

《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必要性

在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当今时代,提高中职学生的学历和素质,为中职学生提供一个再学习的机会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课程衔接,将会出现课程内容重复讲,培养目标厘定不清,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培养,也存在资源浪费情况,失去中高职衔接的真正意义。所以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本文以《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中高职课程标准的设计来研究中高职衔接过程。

二、《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

根据企业调研,进行了岗位能力分析,确定了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的中高职岗位能力。中职学生的岗位能力是“汽车护士”,主要从事车身和舒适系统维护保养、简单故障检测和零部件的检测工作,高职学生的岗位能力是“汽车医生”,主要从事利用诊断工具对车身和舒适系统进行故障诊断排除、确定维修方案。《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课程和对应的中高职职业能力分析见表1所示。

表1 《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课程和对应的职业能力

根据课程对应的职业能力,确定《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课程中高职的授课目标、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内容,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

在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主要是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有效衔接。根据职业能力,厘清了《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课程中高职培养目标。中职学生的重点突出在车身和舒适系统的维护、零部件更换、简单的故障检测能力的培养;高职学生的重点突出在识读电路、故障排查及确定汽车维修方案能力的培养,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要求进行培养。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采取基础的知识在中职学习,夯实和打牢基础;修理的知识主要在高职学习,提高能力。

三、《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的衔接

课程目标的确定是中高职课程标准的关键。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注重了中高职的连续性和顺序性。根据岗位能力分析,中职部分的课程目标是掌握常见车身和舒适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能熟练对该系统进行操控和基本保养,会对部件正确拆装和更换,会简单故障的排除。高职部分的课程目标是能熟练使用现代诊断仪器及检测设备从事车身和舒适系统维修的工作;能熟练识读汽车电路图,编制维修方案文件。《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的具体描述见表2所示。

表2 《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的具体描述

(二)课程内容的衔接

课程内容的设置是中高职衔接的难点,厘清中职讲什么内容,高职讲什么内容,讲到什么程度是核心。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根据能力递进、知识递进的原则,结合课程目标的要求进行设置,使课程内容更加科学、合理。根据岗位要求,将车身和舒适系统课程内容分为电动座椅系统检修、空调系统检修、巡航系统检修、辅助约束系统检修、GPS系统检修、倒车雷达系统检修和汽车总线系统检修部分。中职部分主要注重车身和舒适系统结构和原理的学习,以及简单电路原理图的识读,能力上主要培养零部件的更换和基本的维护保养,不注重诊断维修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注重“汽车护士”的培养。而高职部分主要侧重识读整车电路图,利用电路图分析可能的故障部位,并会使用现代的诊断仪器和工具诊断故障,确定故障点,同时能编写诊断流程,确定维修方案,也就是注重“汽车医生”能力的培养。《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中高职衔接具体课程内容如下:

1.电动座椅系统检修中职部分需要掌握电动座椅系统组成、结构,会实车更换电动座椅零部件,在别人帮助下能够完成电动座椅电路图的分析,会对电动座椅系统简单检查、维修。高职部分需能够独立完成电动座椅电路图和维修资料的识读,能利用电路图对电动座椅系统进行故障分析,会利用仪器设备确定故障点的位置,独立编制维修方案。

2.空调系统检修中职部分需要掌握空调系统组成、结构,会实车更换空调系统零部件,及加注制冷剂,在别人帮助下能够完成空调系统电路图的分析,会对空调系统简单检查、维修。高职部分需能够独立完成空调系统电路图和维修资料的识读,能利用电路图对空调系统进行故障分析,会利用仪器设备确定故障点的位置,独立编制维修方案。

3.巡航系统检修中职部分需要掌握巡航系统组成、结构,会实车更换巡航系统零部件,在别人帮助下能够完成巡航系统电路图的分析,会对巡航系统简单检查、维修。高职部分需能够独立完成巡航系统电路图和维修资料的识读,能利用电路图对巡航系统进行故障分析,会利用仪器设备确定故障点的位置,独立编制维修方案。

4.辅助约束系统检修中职部分需要掌握安全气囊、安全带系统组成、结构,会实车更换系统安全气囊、安全带零部件,在别人帮助下能够完成安全气囊、安全带系统电路图的分析,会对安全气囊、安全带系统简单检查、维修。高职部分需能够独立完成安全气囊、安全带系统电路图和维修资料的识读,能利用电路图对安全气囊、安全带系统进行故障分析,会利用仪器设备确定故障点的位置,独立编制维修方案。

5.GPS系统检修中职部分需要掌握GPS系统组成、结构,会实车更换GPS系统零部件,在别人帮助下能够完成GPS系统电路图的分析,对GPS系统简单检查、维修。高职部分需能够独立完成GPS系统电路图和维修资料的识读,能利用电路图对GPS系统进行故障分析,会利用仪器设备确定故障点的位置,独立编制维修方案。

6.倒车雷达系统检修中职部分需要掌握倒车雷达系统组成、结构,会实车更换倒车雷达系统零部件,在别人帮助下能够完成倒车雷达系统电路图的分析,会对倒车雷达系统简单检查、维修。高职部分需能够独立完成倒车雷达系统电路图和维修资料的识读,能利用电路图对倒车雷达系统进行故障分析,会利用仪器设备确定故障点的位置,独立编制维修方案。

7.汽车总线系统检修中职部分需要掌握汽车总线CAN、LIN系统组成、结构,会更换零部件。高职部分需要掌握能利用电路图对汽车总线系统进行故障分析,会利用仪器设备确定故障点的位置,独立编制维修方案。

(三)职业能力衔接

将相关的职业证书技能融入教学内容,使中高职学生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达到递进关系。在《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中高职衔接课程中,中职学生应达到汽车维修中级工水平,高职学生应达到汽车维修高级工水平。

(四)教学方法衔接

《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多次电路图识读、诊断维修实践,才能理解和掌握有关的知识内容。因此,中高职的教学过程都采取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注重过程考核,加强教学监控。

在《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课程的中职部分,主要以打好基础知识为主,先学习结构、原理基本知识,再学习零件拆装,最后学习维护保养和简单的故障检修。高职学生对车身和舒适系统有一定基础,所以课程的高职部分便结合实车来完成故障诊断各知识点的学习,安排由易到难的具体任务,以便将两者有机地糅合。

(五)中高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检验课程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课程特点,中高职的课程考核方式均为平时考核、过程考核、期末考核三种形式,以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为主。又由于中高职的学习侧重点不同,所以中职的考核侧重保养维护和部件拆装,高职的考核侧重故障排查和诊断流程。

课程考核成绩突出实践性,体现职业特点,主要评定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工作能力。平时考核主要考核平时纪律及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分值占20%;过程考核主要针对学习单元设计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评定学生的成绩,分值占40%;期末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系统掌握相应知识的能力,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分值占40%。中高职教学评价见表3所示。

表3 《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课程中高职教学评价方法

[1]张健.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职业与教育,2012(1):16-18.

[2]荀莉.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体系构建,2012(13):47-52.

[3]温福军.职业能力分级培养的汽车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38-42.

[4]沈凌.工程机械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3(11):29-31.

[5]江洁.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5):48-60.

G718.5

A

1673-0046(2016)3-0159-02

大连市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院重点课题,中高职衔接课程建设标准的研究——以车身和舒适系统检修课程为例,编号DZKY2014001,主持人刘岩

猜你喜欢

电路图课程目标车身
姑苏城内话车身
带你学习实物电路图的连接
“且”的真与假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第7讲 电路图与动态电路专题复习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比亚迪E6纯电动汽车系统结构原理(四)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事故车维修中的车身防腐(三)
卡板在车身修复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