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初探
2016-02-13汤玉英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0
汤玉英(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初探
汤玉英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226000)
作为高校教育及人才培养重要模式之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毕业生就业率,但同时也对高校传统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探索。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发展开始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朝着知识密集型产业方向转型,因而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突出。高校肩负着创新型优秀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方可更好地实现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全面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推动教学与人才教育模式的改革。在实践过程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应当注意的是教学管理问题,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所谓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同行业、市场、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所构建起的学校、企业联合式人才培养制度、运行机制。这种模式已经成为未来高校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的必然选择。
依据我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高校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必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建立健全半工半读制度。”随着政策的支持,校企合作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的逐步深入人心,各大高校纷纷引入了这种模式,并成功打破了高校传统单一化教学方式及人才培养模式。合作企业不仅同高校共同承担着实践教学的职能,还发挥着一定的教学管理职能。不仅如此,学生的学习内容、方式、时间、地点均有了大幅改变,因此,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加快创建一个适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体系迫在眉睫。下文重点结合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这一背景,深入探讨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的途径。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所呈现的新特点
结合校企合作程度的不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大体包括初、中、高三种层次。对于此类不同的校企合作关系,教学管理工作所呈现的特点不尽相同。
(一)初级合作
初级合作,是当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初级合作表明合作关系十分松散,合作领域多体现在实习等环节。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管理工作通常需要建立在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的基础上,有委员会同企业签订相应的专业实习协议,这样开展实习活动时,学校会结合企业的生产周期,依据实习协议,自主就实习期间的学习活动进行安排。企业对指导教师进行安排,并就学生的实践技能加以指导。学校委派指导教师负责带队予以管理。由于这种合作层次相对较低,企业只参与到了实习环节,因而很多高校并未就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二)中级合作
这种层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属于一种战略合作型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企业二者的关系不单单体现在实习环节,企业还参与到了教学管理工作中,而学校也参与到了企业管理活动之中。高校能为企业提供更深层次的诸如资讯、培训等服务。因此,在这种合作模式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由学校、企业联合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就教学计划、大纲、手段、教材、课程设计、学生考核等多方面加以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轮流在课堂、校内外企业实训基地开展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对于这种层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而言,企业已经渗透到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多个方面,因而必须就教学管理工作加以改革,方可适应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三)高级合作
对于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而言,学校与企业已经形成了利益共享的关系及多元投资格局。因此,这种模式是较为理想的校企合作关系。在该合作关系下,主要由企业负责提供资财、生产设施、经营任务等,并委派高级经理负责教师培训,而学校则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学生可轮流交替进行学习和上岗,并实现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综合、全面考核,实现了作品、产品的统一。为了达到了应有的人才培养效果,高校必须展开深层次、系统化的教学管理改革。当然,为了全面发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高校应注重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逐步朝着高级合作方向发展。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改革思路
为了更好地适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校必须加快教学管理改革。具体而言,可从如下方面出发:
(一)把握好校企合作契机,加快教学管理理念与机制的创新
首先,要求高校应结合校企合作这一机遇,对学校人才培养进行重新定位,构建校企互动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的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性。一方面,高校应考虑到人才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紧紧把握好经济、社会、市场的发展脉搏,以专业化、服务理念的培养作为培养目标的主导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严格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律,结合企业的岗位要求及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科学设计,注重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培养,从源头上提高所培养人才的质量。
其次,必须创新教学管理理念。转变传统人才培养惯性理念,将被动、松散的校企关系逐步推向主动、紧密的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师资的复合性,通过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专业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高校各专业内涵的建设,增强教学质量管理,打造与校企合作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方案。不仅如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对教学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加快教学管理制度、方法的创新,注重实践教学管理,贯彻“工学结合”的要求,保障教学的高效性、灵活性。
再次,加快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将企业真正引入到教学中,从教学建设、改革两方面着手,对教学管理机制加以创新。一方面,加快构建稳、增、调、退四位一体的专业设置机制,对专业规模加以稳定,并就老专业进行优化改造,增设适当的新专业,关、停、并、转差专业,构建同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布局,并加强多层面、多形式相结合的专业活动,加快专业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专业师资教学队伍建设,注重开发职业导向的课程体系,加强其社会服务功能及辐射能力建设,就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建设方案,予以科学论证、评价,不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此外,应结合精品课程建设,构建多轮次分板块课程选择机制,紧密结合建设、运行两大重心,抓好校、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构建开发、技术、指导、管理等多方位团队,增强校企、校校、校内合作,保障课程建设的成效。还应注重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现校内基地与企业生产要素的融合,同时赋予校外基地应有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
此外,加快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将校企合作视为教学管理制度、实施的关键,结合专业建设的新特点、新思路,组织制定新的制度与文件,明确教学管理不同环节的工作流程、标准、细则,确保“工学结合”全面贯彻在教学各环节中。
(二)结合校企合作的新要求,促进教学管理的精细化
一方面,促进计划管理的精细化。高校应依据校企合作的新要求,包括行业标准、产品、管理、技术等,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及教学计划的适应性,确保校企合作及其顺利运行。不仅如此,学校还应委聘行业专家,依据专业类别,分别从岗位、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培养方式、培养途径、评价方案等各环节出发,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科学制订,经科学论证,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此外,需要对课程标准、大纲、导航等进行编制,使学生、教师、基地等确立培养目标、规格、实训、课程设置、职业证书等方面的要求。
另一方面,促进课务管理的精细化。结合现有教务管理系统,就状态数据收集、教材申报、征订管理等系统进行开发,打造同工学结合相适应的网络教务排课体系,以便及时更新评教、选课、考务、学籍等相关内容。
此外,还应促进顶岗管理的精细化。作为人才培养中十分关键的部分,顶岗实习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十分重要,因而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不同专业应把握好校企合作这一契机,优化顶岗实习模式,对其实施、组织、管理加以细化,构建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网,结合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及岗位能力的提升两大目标,设置不同的考核点,便于师生沟通,提高顶岗实习的效果。
(三)保障校企合作的实效性,确保教学管理的顺利开展
一方面,应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管理机构。为了更好地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要求学校必须成立一个专业规划与指导委员会,以更好地落实、贯彻规划、学期计划、指导意见等内容。对于教务处而言,应设计相应的校企合作计划,以便提供科学的指导,统筹好校内外基地建设及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切实落实合作考核制。对目标责任考核方案进行修订,将校企合作的效果纳入学院目标考核体系中。由学校对该年度校企合作的宏观指标进行确定,再将其分解到各二级学院中,不同专业结合自身状况,将建设任务进行细化,经过审核、调控之后下达合作单位任务中。学期结束后进行阶段性考核,年底进行实绩考核,将考核结果同分配、聘任相挂钩,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贺亮明,葛金平,成强.从校企合作的现状谈我国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11 (10):140-141.
[2]丁金昌,童卫军,梁耀相.基于“工学结合”教学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J].中国高教研究,2010,21(8): 272-274.
[3]胡旭辉.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推动我国产学合作的发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1):209-212.
[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技能培训联合委员会.推进校企合作工作指导手册[Z].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
G64
A
1673-0046(2016)3-0097-02
南通大学2015年度校级课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初探”(项目编号:2015B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