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2016-02-13黄晓阳
黄晓阳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6)
浅析新时期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黄晓阳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6)
现有的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在观念上、教育体系上、教育队伍上、教育形式和内容上存在诸多可以改进之处。加强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是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普及的需要,是维护师生安全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高校应该转变消防安全教育的观念,构筑完整的消防安全教育体系,完善消防安全教育队伍,丰富和创新消防安全教育形式和内容,以此来加强消防安全教育。
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现状;对策
一、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近年来,高校校园火灾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人身和财产损失。通过对这些火灾原因和造成人身伤亡原因的分析,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之淡薄可见一斑。在火灾原因上:一是为一己之便,在宿舍使用热得快、电热毯等大功率电器;二是不顾学校规定,将电瓶车或其电瓶带入宿舍和实验室充电;三是图便宜,使用劣质的插座和小电器;四是生活习惯差,随手乱扔烟头等高温物体。尽管学校三令五申,定期开展检查,但还是收效甚微。在人身伤亡原因上:一是不会灭火,当火势初起时,不会使用灭火器、消火栓以及周边的简易灭火工具灭火,使得小火越烧越大;二是不会逃生,火灾发生后,不会立即选择最近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有序逃生,贪恋财物耽误宝贵的生命时间,甚至坐电梯;三是不会固守待援,当发现楼道内浓烟滚滚时,还硬着头皮强行逃生,不懂得躲入火势未及的房间,紧闭房门,到阳台和窗户处求援。
上述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缺乏对火灾危害性的了解,消防安全意识差,存在侥幸心理,常常以为火灾是“万中无一”的事情,自己与火灾无缘,也不愿主动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匮乏,缺少了自护自救的能力。
(二)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存在诸多可以改进之处
首先,就消防安全教育的地位来说,在我国的初高等教育中,除了一些部队和地方的消防专业学校外,在中高等学校的教育内容和大纲中,并没有将消防安全教育列入其中成为一个必修课或者选修课学分项,也没有为大学生制定规范的消防安全教材。在消防安全教育的时间上,没有硬性要求,缺少强制力。其次,就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而言,每个学校确有设置保障学校安全的组织、部门,承载着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职能,但因为消防专业人员人数有限,还得负责日常消防设施维修维保工作,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除上述问题之外,还存在着开展的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枯燥,譬如讲座形式说教成分比较多,电子屏幕滚动播放治安快讯也往往不能让学生注意到,还有学生不能够主动地参与其中的问题。
二、加强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是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普及的需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建筑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愈发集聚,住宅房屋高度节节攀升、小商店被大型购物超市卖场替代等,这些都在无形中加大了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普及的迫切性。在平时,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是实现火灾治理中“预防为主”方针的关键;当火灾发生时,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冷静,扑灭初起火灾,成功逃生。
(二)加强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是维护师生安全和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无疑是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基本面,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一个稳定的校园环境基础。消防安全教育可以使师生拥有对危险的认知,了解校园的消防安全现状,让师生在工作生活中学会自我保护与帮助他人。这对于提高师生的安全感,促进人文和物质双和谐的校园环境建设有着重大的作用。
(三)加强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需要
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也是大学生人生观乃至价值观教育内容的重要分支与拓展,它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生活中的种种消防隐患和危险源,知道水火无情的道理,懂得在危急时刻重生命轻财物,从而使得大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加强高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路径分析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的前提
现有的高校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推崇技术至上,拿升学率、就业率、就业薪酬等来衡量学生培养的成果。常常弱化了与就业“无关”的其他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不知危险为何物,不知生命为何物,不知正确的逃生自救。这无疑是不符合学校教书育人、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因此,必须转变现有的高校教育观念,改变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的现状。一是要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注重师生的自查、自防、自救能力培养,在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始终要注重与学生、校园和社会环境现实相结合;二是要树立“互帮互助”的观念,让学生知道火灾发生时秩序的重要性,在掌握消防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人应有的帮助他人的爱心,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二)构筑完整的教育体系是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的基石
一是开设专门的消防安全教育课程。因为它能驱动消防安全教育的开展能够频繁化、常态化,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们在学习任务的驱使下,将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吸取为自身的知识与技能;通过系统的授课和培训实践,培养学生养成消防安全观念,靠着这个基础在危急时刻逃生,避免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是将消防安全教育渗透入实验室安全教程。实验室安全教程的实践实质上是一个“按图索骥”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忽略“地图”中的任何一个小点,必须按照“图”的指示来寻路,对消防安全准则规范地传授有着其他课程不能比拟的优势。三是形成通识教育与专业技术培训相结合的消防安全教育体系,即对于大多数师生进行消防安全意识和常规逃生救火技能的传授,对一部分消防安全感兴趣的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消防专业技术培训,一方面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坚实体魄,同时为校园和社会培养了一支消防安全的后备中坚力量。
(三)完善教育队伍是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保障
高校消防安全教育的具体开展和实施必须要依靠一支强有力的教育队伍,教育队伍过硬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是其重要保障。因此,高校要培养专业的消防安全教育教师,加大对教师的消防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消防安全意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建立一支自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消防安全教育教师队伍,成为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保障。此外,可以邀请消防官兵和消防问题专家对师生定期进行消防讲座,作为教育队伍的补充。
(四)丰富和创新教育形式及内容是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成功的关键
一是借助微信、微博等互联网手段拓宽消防知识的传播途径,即建立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及官方微博等,实行专人管理,发布消防讯息和相关知识,与学生们进行实时的交流、沟通和互动;二是开展多形式的消防体验活动,即通过组织各种社团和课外活动来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比如参观消防博物馆和消防模拟训练场,参与消防战士训练,开展消防知识问答竞赛和调查问卷等;三是开展专项消防模拟演练,检验学生学到的火灾扑救和逃生疏散知识,同时请专业的消防人员在现场讲解不同火灾的扑救方法以及自救逃生注意事项,通过切身体验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四是发挥辅导员、学生干部的“领头羊”效应,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像抓学生学业成绩一样,认识到消防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在班会上积极注重消防安全的精神和知识的传达,定期走访学生宿舍,检查学生电器使用情况和学生的住宿环境,学生干部应该起到表率的作用,不使用违章电器,不私自在宿舍煮菜烧饭,要率先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发现消防隐患时,及时向老师和有关部门反映;五是加大消防安全教育相关经费的投入,充实消防专业人员的队伍,鼓励学生自我开展消防安全相关活动。
[1]罗立.新形势下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与实践的探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9):85.
[2]姜海珍.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8,24(6):83.
[3]曲文泉.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29.
[4]高宏旺.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8):13.
[5]杨政,金义重.对我国高校消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7).
G64
A
1673-0046(2016)3-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