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探析
2016-02-13卢孟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00
卢孟(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探析
卢孟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00)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进步以及普及使用让大众位于新媒体语境的大背景下,而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婚恋状况的调研正好映射了其对大学生婚恋理念以及举止的左右情况。在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婚恋呈现出普及化、多元化、公开化等特点。高等院校应透过打造大学生婚恋信息媒介、布设意见领头人、提升媒体道德水准以及加强婚恋道德教育等举措,培养大学生的成熟的婚念观。
新媒体;大学生;婚恋观;教育;讨论
新媒体语境就是说新媒体产生后所形成的以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与言语交流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大学生频繁利用新媒体表达自身的看法,并重新找到自身的定位;其思考方式、言语、行为模式以及心理波动等都会受到新媒体语境的左右。而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方式方法进行探讨,是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的。
一、大学生婚恋观在新媒体语境下的状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报告显示,直到2011年年底,我国网民数目已经高达5.13亿,2011年增长的网民数目高达5000多万,互联网普及率高达38.3%;移动设备网民数目高达3.56亿,同比增加17.5%;而学生是使用互联网的主体,占据的比率达到30.2%。而且,大学专科和高学位人才互联网应用率已经高达96.1%——新媒体语境对大学生的左右程度可见一斑。
要理顺新媒体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有着何种作用,实际数据解析是极为重要的方法。笔者对2011年我国14座高等院校实施了问卷调查,报告说明,大学生利用电话、短消息、互联网等作为与恋人沟通工具的比率高达73.04%;54.65%的大学生钟爱于感情剧抑或爱情剧。而且,12.25%的大学生在婚姻恋爱遇到困境时会求助广大网民。而虚拟社区、BBS、门户网络、即时通信、社交网络、微博等新媒体的派生商品亦是我国大学生婚姻和恋爱的首选工具。显而易见,在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使用婚恋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并且使用次数也还在增长;而大学生婚恋教育也遭遇了契机与隐患并存的局面。
二、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婚恋模式和理念的基础特点解析
新媒体兼具实时性、公开性、交互性、匿名性、性格化、信息庞杂等特征,也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大量的婚恋消息。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大学生的婚恋理念、婚恋行为以及婚恋价值观等都影响颇深,这对以往的婚恋观带来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而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的婚恋观也凸显出新特点。
(一)婚恋举止的普遍化特点
实际调研的数据说明:大四学生谈过恋爱的人数比例达到75%,这表明目前大学生的婚恋行为有着普遍化特点。这是由于相关机构的人性化策略的放开,也因为新媒体和当代通信用具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渗透。
2005年,教育部门颁布的有关大学生管理的细则中,允许大学生在大学中恋爱甚至结婚,这表明中国大学生在大学就读时期的婚恋已经达到一个相对自由的高度,只要是适龄男女都能够恋爱结婚。政策性的放开,让约束大学生婚恋的“枷锁”得以去除。
在缺乏新媒体和当代通信用具的状况下,以往大学生的交际活动范畴不广,通常是在同班级或同学系、高中学友会、同乡会、社团等不多的交际圈中完成,这极大地约束了大学生婚恋活动范畴。而新媒体的交互性突破了以往信息传递流程中信息发布人、传递人以及对象的特定方式,大学生在利用新媒体关注婚恋消息的潜意识以及定位都产生了较大的改变——特定化的被动认同转换成变动性地主动搜寻。互联网的普遍使用让大学生的网络交流成为现实;大学生能够网恋,进而将网恋转换成真实的恋爱。
(二)婚恋价值观的多元化特点
实际调研数据表明: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会凸显其多元化的特点。其中包含恋爱源动力的多元化、挑选恋人准则的多元化以及其婚恋观点的多元化。这是由于目前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造成的,这亦是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折射出来的特征。
而且,新媒体传递的多元化婚恋价值观消息亦能左右大学生的婚恋价值观。比如:2008年震惊全国的“艳照门”事件,调研数据表明:在该事件事发后的一个月里,80%的大学生发表了对“艳照门”事件的看法。看待这件敏感事件的态度迥异: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这是道德的缺失;更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示事件男主角是无辜的,甚至是值得羡慕的。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取向不一可见一斑。
(三)婚恋教育理念的开化性特征
笔者通过走访和调研发现: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同居等行为持认同观点的比率正渐渐上涨,高达55%。这表明大学生婚恋的开化性特点已经显露无疑,并渐渐与国外大学拉近距离。这关键是因为大学生身心层面的需求所致,同时外国的“性解放”理念和社会开化性风气的左右也“功不可没”;而外部环境的作用大部分来源于互联网婚恋消息的交互传递。
从内部原因来说,大学生年纪大多在18-25岁,青春期对异性的“好奇”,到了大学就变得更为强烈,恋爱也是大学生正常的身心需求。从从众心理的视角分析,大学生间互相模仿、谈恋爱,再参考大学生的逆反情绪、跳跃思维、不够冷静以及职责感弱等元素,大学生在大学中谈恋爱看起来就顺理成章了。
而从外部原因来说,社会革命对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是一次冲击,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融让海量的信息大规模涌现;而中国性教育系统长时间的不完善,高等院校的诱导又有缺失等导致大学生的婚恋观日渐开化。
三、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方略
(一)巧妙使用新媒体技术,打造大学生婚恋教育信息媒介
在以往的传媒年代,社会与大学都要对大学生婚恋教育负起重责大任;教育兼备主动性、可控性;然而新媒体的“横空出世”打乱了社会与学府的部署,让社会和学府的角色变得尴尬,教育者的信息绝对优势已不复存在,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得大量的婚恋消息。教育方式必须由“硬性灌输方式”过渡到“服务为主”的方式,以满足大学生的受教育的需要。
此外,应重视新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的联合,构建有威望的教育媒介。对学校中的媒体资源实施归整,运用新媒体技术,构建互联网版、移动设备版的学校报纸和杂志、广播抑或电视新闻,多元化地对婚恋信息加以解读;构建大学生婚恋观门户网络,供应真实的婚恋消息,帮助大学生树立成熟的婚恋观,摒弃不成熟的婚恋观。
大学要对新媒体的优点洞若观火,构建沟通体制。QQ群、校园网、微博等应充分利用,并诱导大学生婚恋观教育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在学校与学生间建立信任的关系。教育人应以正向的、诚实的,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态度诱导大学生的婚恋观,应对婚姻困境实施适当的说明或解释,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成熟的婚姻恋爱观。
(二)利用互联网,透过设立意见领头人诱导婚恋意向
意见领头人是说:在人际传播互联网中时常为人供应消息,并且说话有一定分量和内涵的“积极分子”;其在大学生中有一定的威望,并且能够起到枢纽的功能,让这样的积极分子引导大学生,能够构成信息的两级传播。在互联网中,一部分思想通达、学富五车、信息畅通的人较普通网络民众的被关注程度为高,纵然不能做到一呼百应,也相去不远;而且,这部分人的建议有探讨的价值,影响要更为深远。要让大学生塑造成熟的婚恋观,单单是大学发布婚恋消息是不足的,还必须借助意见领头人的影响,让其成为大学生的引路人。
意见领头人要用客观、理性、有思考价值的理念诱导大学生审视婚恋观,利用学术性、兴趣化的语言与大学生探讨婚恋观,实现成熟婚恋观与个性心态的吻合,协助大学生塑造立身但不偏执、纯洁而不功利的婚恋观。
(三)提升大学生的媒体素质,合理使用大量的婚恋消息
媒体素质是指认知和应用媒体的技能;具象化的说,就是遇到媒体传送各类讯息时的挑选技能、解读技能、询问技能、评价技能、创造和生产技能以及思辨的反应技能等等。大学生面对分散繁复的婚恋消息“海洋”,要做到去伪存真,理智解析各种婚恋价值观,破开重重迷雾,完成自省、自我定位,塑造成熟的婚恋观。
大学要掌握新媒体的信息传递特色,创办媒体素质教育课程,诱导大学生合理地、有创意地利用大量的婚恋信息资源,让学生能够运用媒体资源健全心智;并且,举办大学生婚恋热点实例讨论,加强大学生对婚恋价值理念的甄别技能和评价技能,让大学生在塑造婚恋观的时候少走弯路;不定时地筹办媒体素质宣讲活动,排除虚假的婚恋信息对大学生的干扰,利用有效的婚恋信息让大学生接受婚恋观教育以及督促其展开自我教育,净化个体婚恋观念。
新媒体信息涵盖范畴宽,传递快速,而媒体传递的信息并不能与当代环境完全画等号,它仅为媒体信息打造的拟态环境。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应在合理使用新媒体的时候,打造“家庭——大学——社会婚恋教育系统”,如此才是上策。
[1]杨瑶,朱佳伟.新媒体环境下婚恋广告中女性形象分析——以百合网及世纪佳缘网两则电视广告为例[J].今传媒(学术版),2015(3):89-90.
[2]张玉坤.户外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新媒体传播——以《极速前进》新浪官方微博为例[J].视听,2015(7):156-157.
[3]毕红梅,章耀文.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高校女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及对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29-135.
[4]章耀文,毕红梅.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困惑与超越[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5(2):60-64.
[5]李倞婧.新媒体发展影响下的中国荧屏——以《我们结婚了》为例浅析国外综艺节目模式不适于中国电视的原因[J].中国传媒科技,2013(6):29-31.
[6]陈燃进,戴冰洁.城镇化进程中的近郊村落婚恋文化——基于浙江省的调研[J].学海,2015(2):75-81.
G641
A
1673-0046(2016)3-00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