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无条件积极关注视角下高校“三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6-02-13金露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业困难高校学生

金露(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论无条件积极关注视角下高校“三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金露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高校中的“三困学生”是由自身、家庭或社会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一群特殊的弱势群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备受关注,也是教育工作的难点。本文提出从人本主义思想中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为切入点,结合实际工作经历,分析“三困学生”的特点和表现,完善帮扶机制,试图从无条件接纳、尊重和关心的角度促进“三困学生”全面发展。

无条件积极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困学生”

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由于自身心理素质差异、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地域发展等因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作为高校关注的特殊群体,“三困学生”具体指的是学业困难、家庭经济困难以及心理困惑的学生。关心了解“三困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研究他们的心理特点,有效帮助他们克服重重障碍,适应大学生活,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是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概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注重人的心理倾向和潜力的挖掘,激励人们成为自我实现的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被积极关注的需要。不同于消极关注中的冷漠、蔑视、嘲讽、憎恶、打骂等,积极关注包括需要获得他人或自我的认可、接受、关注、赞赏、爱护、同情、温暖。这种需要是从婴幼儿时期就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过程中的必备产物。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少不了父母亲友的关心和爱护、老师同学的赞赏和肯定,进而转化为自己对自己的接纳和认可。这种积极关注都是来源于身边重要的人,促使个人能够自我肯定、自我赏识。而积极关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条件的积极关注,关注的提供者凭借一定的评价标准评判对象的行为和成果,在被关注者符合条件后才给予一定的关注和肯定,否则容易转变为消极关注。比如,孩子考试成绩达到家长的期望值后才能获得一些精神或者物质奖励。另一种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即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即使自身存在缺点或者不符合关注者的要求,也能感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关爱。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另一个重要表现还在于允许被关注者有自己的感受、想法、情绪和行为,包容被关注者的不合理行为,不设置评价标准来评判被关注者。

二、无条件积极关注对帮助“三困学生”的现实意义

“三困学生”因受到家庭经济、社会、学校和心理上的压力,容易出现自卑心理,面对校园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差距,往往会将自我封闭起来,不愿与人交往沟通,在日常学习、社会交往和生活中表现出胆小畏惧,遇事缺乏主动性,学习动力不足,不善与人沟通,自卑感较强的特点,心理普遍呈现出亚健康状态。目前,高校学生工作者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尤为关注,并采取了许多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专门针对“三困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但如果对他们的引导不当,有可能出现不良后果,反而起到反作用,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甚至会威胁校园的和谐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对“三困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过程中,需要高校学生工作者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

1.无条件积极关注有助于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平等资助机会,保护学生隐私,将资助力度最大化。由于涉及到政府、银行、高校、社会性组织和个人在内的多方利益主体,高校资助体系虽然较为完备,但仍然会出现各种冲突和矛盾,如银行从利润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考虑,可能会在助学贷款工作上有所保留;学校下发的资助名额有限,部分学生为了争取有限的资助机会,提供虚假信息,若要使真正贫困的学生获得资助,班主任不得不将学生的个人信息公布于众,甚至会采取公开竞选最困难的学生,出现并不困难的学生“比穷比惨”的闹剧。而真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难于启齿家庭的实际状况,不愿意将个人困难公布于众,丧失了获得资助的机会。这就需要高校学生工作者对他们无条件积极关注,站在经济困难学生的立场上给予学生情感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各种途径掌握学生真实的家庭经济情况,鼓励他们通过勤工助学、自主创业等方式增加自我认同感,真正切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避免因家庭经济困难产生自卑感和无助感。

2.无条件积极关注有助于为学业困难学生提前做好学业规划,顺利完成学习任务。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三困学生”来自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学习方法的不同以及与身边同学的差距导致他们在学习上适应困难。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重视这些困难学生,容易让他们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跟不上其他学生,某些课程成绩不佳,导致学生自信心受打击,学习态度转变,甚至自暴自弃,无心学习,或者转去打工赚钱,更有甚者沉溺于网络。而直到高年级的学业预警阶段,高校的学业帮扶机制才启动。为了避免类似现象的产生,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在学生入学之际就主动关注有可能产生学业困难的学生,采取积极预防,每学期跟踪预警,不因成绩忽视或者低看任何一个学生,真正切入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使师生之间能进行更好的沟通,增强学生提高学业成绩的信心。

3.无条件积极关注有助于促进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自我接纳、自我认可,提高心理辅导的成效。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多数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或者其他因素造成消极的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甚至是习得性无力感。由于长期的失败体验、错误的归因、他人的消极评价导致学生自信心缺乏,负面情绪明显,人际交往能力差,主观幸福感低。在高校学生工作者的无条件积极关注下,这些学生的心理困惑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得到重视,通过日常谈心、党员帮扶等方式来帮助,找到引起心理困惑的真正原因,并开展定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敢于直面自我,认可接纳实际情况。

三、实施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具体举措

1.塑造学生积极思维模式,无条件接纳学生

“三困学生”大多数存在双重甚至多重困难的压力,有显著的高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在帮扶过程中容易出现个人状况反复多变的现象,与周围同学相处不融洽,对现状不满意但又缺乏毅力恒心改变自我。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刚开始接触这类学生时会耐心认真地对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生情况的反复,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失败后就会失去信心,认为这类学生不可救药,在情绪上也表现为不予理解,甚至反感厌恶,无法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使得“三困学生”不能正确面对自我,长期处于自卑与自尊的心理矛盾。无条件接纳学生要求高校学生工作者对学生一视同仁,塑造他们的积极思维模式,学会自我接纳,提高自我评价水平。通过团体辅导、班级集体活动等方式增加他们的积极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正能量,学会接纳和行动,帮助他们塑造积极的人生观,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唤醒他们人的尊严和价值,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

2.完善资助体系,深入开展帮扶,无条件尊重学生

目前,高校的资助体系从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方面都对“三困学生”的经济资助有着积极的影响。但为了提高经济资助的效果,可以采取更加人性化的资助方式,引入新型的经济资助模式。比如,“三困学生”在学业上不够优秀,会产生内疚自责的心理,在经济资助时尤其要重视给予他们精神资助和人文关怀。尽量保护“三困学生”的个人隐私,谈话时注意态度语气。另外,可以将勤工助学岗位多元化,增加一些技术性、研究型和与专业相关的岗位,既可以为学生创造资助的机会,也可以帮助学生自我价值的认可,同时督促他们对于学业的重视。

3.建立“三困学生”个人档案体系,无条件关爱学生

在学生入校之际,就为特殊学生建立有针对性的个人成长档案,将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转折点记录在册,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包括在籍贫困生入学后的学习情况摸底调查,对学业不适应学生进行相关辅导。重视学生考试情况,分析失利原因,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针对其学业的薄弱环节确定帮扶学生和老师,通过指导、督促和反馈来实现有效的帮扶,将对学生的无条件关爱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心理的围墙才能拆除,才能感觉到被周围人的认可和鼓励,从而转变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1]王梅.无条件积极关注在心理咨询中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J].法治与社会,2009(11).

[2]王苓,王涛,左辉,何伟.高校“三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途径 [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4): 33-36.

[3]李金福.探析“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教育价值[J]浙江教育科学,2010(4).

[4]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北京:教育科

G641

A

1673-0046(2016)3-0074-02

猜你喜欢

学业困难高校学生
困难中遇见团队
艰苦的学业
困难我不怕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选择困难症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