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园”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2016-02-13刘咏梅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675000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65003
刘咏梅,杨 蕾(.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03)
基于“创业园”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刘咏梅1,杨蕾2
(1.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2.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031)
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都非常重视,并一再通过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学生创业工作室”等途径来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创业园”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也是众多高校当下正在不断运作、探索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首先具体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中“创业园”平台的价值定位,然后细致探讨了当下“创业园”平台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创业园”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思路。
“创业园”平台;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2015年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并强调“大众创业,教育先行;万众创新,文化先行”的理念,强调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都非常重视,并一再通过创办“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学生创业工作室”等途径来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基于“创业园”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也是众多高校当下正在不断运作、探索的主要方式之一。经过不断尝试,“创业园”也已经取了一定的效果。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中“创业园”平台的价值定位
1.“创业园”平台是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试验场所
“创业园”平台是高校大学生将心中创业的理想转变为实践活动的主要试验场所,他们通过产生创业想法、确定创业想法、策划创业过程、设计创业文本、建立创业企划等一系列行为,将创业理想在“创业园”平台上转变为真实存在的创业结果。在“创业园”平台,他们可以将心中对于创业的想法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创业园”平台,他们可以与其他小伙伴共同总结创业中的成功与失败,体验创业的乐趣与艰辛,感受创业的真实体会,尝试创业中会碰到的各种问题。
2.“创业园”平台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活教材
“创业园”平台已经成为当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活材料。近年来,高校为了不断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在“创业园”平台建设过程中积累了非常多的创业教育经验,其中也出现了很多借鉴性强、激动人心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都可以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真实教材。通过专业解读、细致探究这些案例,可以发现更多的创业特点和创业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与教材上死板的案例相比较,这样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加灵活,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大大增强。在“创业园”平台中,不仅有创业成功的案例,也有创业失败的案例。创业失败的过程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更具有意义,这是真实的创业教训,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起步点,让他们少走弯路。
3.“创业园”平台是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场所
高校大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对创业项目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与市场评估工作,在创业启动之前先确定创业项目的市场价值,即需要保障其创业项目可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社会对于这个项目是有市场、有需求的。所以,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不仅需要“创业园”平台对其项目的发展进行培育与检视,也需要有深厚创业经验的前辈为其指点迷津,确定经营内容、经营方向等。项目孵化是大学生“创业园”平台的特有功能,在创业园中,学生可以将无形的创业模型转化为有形、切实可操作化的创业行为。
二、当下“创业园”平台中存在的问题
1.“创业园”平台缺乏教育建设体系
我国高校创建“创业园”平台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创业园”平台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建设,对于“创业园”平台的建设计划、教育目标、教学内容等都没有形成一套相对完整、清晰的教育体系。当下,虽然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创业园”平台,但在创建平台之后,平台内部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不健全,平时安排的创业教育课程比较零散,没有完整的体系与关联度,部分课程还没有专门的教学,导致学生对于接受教育的吸收度非常低,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2.“创业园”平台尚未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场所
高校与高校大学生对于自主创业、创业教育模式创新都需要有一个思想上的转变。转变教育思想,及时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受挫能力的培养。通过重点改革大学生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途径,不断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数量与质量。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提出了学生“创业园”平台的建设工作,旨在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学生创业理念的尝试提供场所,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但是,“创业园”平台创立至今,建设仍然不够成熟,高校习惯采用课堂理论教学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创业园”平台并未被大学当做大学生创业最主要的教育场所加以利用。虽然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也存在可取之处,并不可以被完全替代,但是,如果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创业的真实技巧,让学生亲身体验创业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就无法真正给予学生创业教育原本想带来的效果。
3.“创业园”平台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
“创业园”平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场所,让学生可以在这里切实体会创业过程,不管成功或者失败,学校都会给予相应的教育与指导。通过“创业园”平台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学会基本的创业技能与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园”平台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效果都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挂钩。所以,创建对“创业园”平台教育进行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现实情况是,“创业园”平台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没有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机制来评价“创业园”平台的教育质量,监控教育效果。所以,“创业园”平台应该尽快建立社会调研机制,结合社会、高校发展需求等各方面,对“创业园”平台建设进行长远的规划,从而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机制。
三、基于“创业园”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1.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基于“创业园”平台,高校可以创立一系列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在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开设几门创业教育通识课程,比如《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基础》《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创业指导》等课程。此外,针对专门进行创业活动的学生,还需要开设必修课程,帮助其掌握创业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根据各专业特点的不同,比如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电商创业基础班》《电商创业推广班》《电商创业美工专才班》等必修课程,有效地结合学生的创业项目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最直接、最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课程,给予学生最对接的创业理念教育、技术指导,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帮助学生创业成功。
2.通过政、校、企合作的方式创办“创业园”平台
高校在建设“创业园”平台过程中,如果能够获得政府、企业的支持与协同合作,一定可以促成合作共赢的局面,共同培养创业教育人才。“创业园”平台在政府、企业的帮助与合作之下,共同建立创业园模式:政府为创业项目提供政策支持,企业为创业项目提供技术支持、运营指导,实现大学生创业初期的技术支撑、人才支撑等,也为“创业园”平台园区的建设提供建设支撑、运营支持。学生在校进行的创业理论学习内容得以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并不断提升探索的深度,使得研究内容、研究深度不断增加。此外,在“创业园”平台搭建过程中,一定要配备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加以辅导,也可以在企业中设置创业园分区,给学生机会在公司背景下进行创业项目的孵化与成功。
3.开创创业教育实践服务
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基于“创业园”平台的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园”平台中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可以通过设立创业学分的方式,督促学生进行上述工作。高校在学分设定时,设置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学分,对在“创业园”平台中进行创业教育实践服务的学生进行一定的评价,并给予一定学分。为此,高校可以根据创业项目的行业类别进行分类,比如将创业项目分为生产类、经营类、竞赛类、发明类、创业类、开发类等进行评价并给予学分认定。通过学分认定的方式,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充分了解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未来的创业打下基础。
4.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创业园”平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过程中,完善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重要条件之一。高校在培养创业人才的过程中,可以与企业、政府合作,完成人才输送,重视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工作。通过牵头学校项目,让学生在政府、企业中进行创业项目的工作,通过建立导师培养制的模式,初步实现“传帮带”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真实创业条件下可以有条不紊地前进。创业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项目创业,也可以试着带领学弟学妹一同参加到项目建设中去,了解、清楚创业过程与创业中的困难点,学习创业、运营技巧,培养自身的管理能力,也提升下届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各届学生之间实现互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人才培养的良好链接之处。
[1]陈加明,郭伟刚.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学生创业园的创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2(24).
[2]刘桂林,童云飞,顾金孚.“四结合”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12(3).
[3]马斌.环境学视域中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4]曾剑,陈小影,吕瑛姿,王娜娅.“导师+项目+团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立与运行——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类专业创业教育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3).
[5]胡明宝,王再新,王化,张云.高职高专创业教育的内容与教育模式[J].湖北社会科学,2013(11).
G64
A
1673-0046(2016)3-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