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之我见

2016-02-13张慧芳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27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行动计划校企院校

张慧芳(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之我见

张慧芳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高职教育进入了由粗放式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未来高职教育发展的目标,并细化为具体的任务和项目。笔者认真解读了《行动计划》,从“高职教师要勇于走入企业,实践取经;能工巧匠要善于请进学校,传授经验”“走出传统教育,培养创新思维;鼓励青年创业,成功反馈课堂”“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变友情合作为互利共赢”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对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创新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力求通过解读最新政策来探索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行动计划》;高职教育;创新发展

教育部印发了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预示着我国正迎来高职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随着教育部先后出台一系列推动高职教育的重要文件,高职教育的发展已呈欣欣向荣的态势。高职教育的发展经历最初的摸索阶段,到后来的精品课程建设和一大批国家示范性院校的建设,都极大地提升了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目前,高职教育正从最初的规模扩张阶段向内涵建设发展,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依然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在,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要紧跟经济形势,创新办学思维,不遗余力地发展高职教育。

新形势下,“中国制造2025”开启了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征程;“互联网+”时代催生的新兴专业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一带一路”战略目标要求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精准扶贫”等战略要求都对高职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行动计划》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全国高职院校尤其是我们内陆省份的学校更应该乘着这次大好的东风着力发展,同时改进目前学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行动计划》对未来时期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比如要求各院校要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技术技能的积累要逐步加强,还要进一步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等。笔者通过认真解读和学习,发现有些任务是属于政府层面的,有些是高职院校层面的。下面就《行动计划》的具体内容,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创新发展高职教育。

一、高职教师要勇于走入企业,实践取经;能工巧匠要善于请进学校,传授经验

高职教育要想真正做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就必须加强高职“双师型”队伍建设,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企业经验和熟练的技能。只有教师具备了这样的高素质,才能培养出同样高素质的学生。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教师走进企业,取回真经,并引入企业的能工巧匠,就成了今后一段时期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大了专任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力度,尤其是参加了大量的国培项目,但是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还做得远远不够,当然这有很多现实困难。从企业角度来说,一般都不愿接受在校教师,怕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而教师自己也会考虑到若下企业,学校的代课费和绩效会不会受到影响。所以,要想解决这种两难问题,首先要保证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基本的福利待遇,甚至可以奖励从企业带来一手案例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同时应该和企业建立一种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比如:学财会的专任教师可以为企业代理记账或进驻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审计业务,这样企业就可以节约人员招聘费用,而教师也能切实地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摸清企业生产的实际,真正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好地修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调动教师下企业的积极性后,要以制度的形式予以固定下来。比如,教师每年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时间不少于两个月,应通过具体的指标来进行考核,并将之与年终考核以及绩效挂钩,形成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索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摸索“学历教育+企业培训”的培养方法。

当然,只有我们的教师走出去还不够,因为教师的专长是其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一线的工作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还必须把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在一线的师傅们请进来担任兼职教师,并制订一整套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对优秀者给予优厚的报酬,反之则要降低薪酬甚至解聘。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其积极性,也才能真正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二、走出传统教育,培养创新思维;鼓励青年创业,成功反馈课堂

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高职院校每年都要举行“创新、创意、创业大赛”,旨在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养成创新思维并积极地自主创业。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充满理想,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只要正确引导,他们必然乐于创新,也必然能够做出成绩。这两年涌现出来的优秀“三创”作品越做越精,越来越有新意,也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

在创新创业教育和日常的教学教育融合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课堂教学中应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和传统教学不同,案例教学中,学生由被动听课变成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和非逻辑性的直觉思维,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应在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创设悬念型案例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设疑惑型案例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创设反思型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最终创新创业。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培养起创新思维和养成一种批判精神。其次,高职院校应该投资建立一个可供学生实践的创业基地,当学生有了优秀的“三创”作品后就可以真正地做起来,发动学生自主创业,同时还可以为校内需要勤工俭学的贫困生提供就业机会。最后,创新的终极目的是创业,创业经验要反馈到课堂教学中。创业中不仅要根据环境的变化继续推进项目本身的再创新,而且要让创业者走上讲台传授经验,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形成创新创业和课堂教学的良性互动。

三、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变“友情合作”为“互利共赢”

现代学徒制源于德国的双元制,是促进校企合作的真正纽带。但这种育人模式既不同于德国的双元制,也不同于国内传统的学徒制,而是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首先,它是一种双主体、双身份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学生则兼有学生和学徒两重身份。其次,和传统的学徒制相比较,这种学徒制已不再是简单的技工培养,而是纳入了本科和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的教育,技能培养也更超前,要按照二三十年以后的技能培养人才。最后,师资队伍是开放的。不仅要求校内教师是双师型的以及与兼职教师达到一定比例,还要求聘请国内外企业中经验丰富的技师、工程师等加入到教师行列。

当然,所有的专业都开展现代学徒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要根据专业本身的特点来确定,比如像数控技术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物流专业等就可以率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这些专业的学生适合在企业化环境中培养,岗位的实践特征也较鲜明,而且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要想实行这种新的育人模式,就要推翻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在招生环节,采用自主招生方式,让企业深度参与,学生自入学起就带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也是员工。在校期间,既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也可享有企业的津贴、保险和劳动强度等合法权益,这样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校企要做到真正的深度合作,就要改变之前双方流于形式的合作状态,要摸索校企之间利益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这样校企才能真正融合。最后,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一系列的重构,校企合作开发更适合项目教学的教材;专业教师和企业技师合理分工,实现学校和企业两种课堂的顺利转换,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原理、概念等理论,然后在车间技师的指导下进行实操演练;由于学生有70%~80%的时间在企业实践,那么,如何评价学习成果也要重新制定标准,力求更加灵活、合理、弹性,这就要求变传统的课堂考勤为车间考勤,同时还要协调好实训教学和企业生产的关系,兼顾校企双方的利益,最终让学生真正成长为拥有扎实专业知识的高技能人才。

在走过了以规模扩张为主的粗放式发展之后,我国高职教育正以蓬勃的姿态迈入内涵建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行动计划》应运而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表明了国家对高职教育的大力扶持,将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知识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高职教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将创新作为自己发展的着力点。作为内陆省份的高职院校,则要审时度势,紧跟政策,才能在激烈的院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就需要我们高职院校一要创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质量;二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三要创新合作发展机制,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四要创新师资建设途径,培养大量双师队伍;五要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用信息化手段改进教学。只有抓好以上着力点,真正按照《行动计划》的路线图来创新发展,才能真正发展我们的高职教育。

[1]李巨银,魏宁.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0(4):26-27.

[2]蔡代平.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4(5):258-260.

[3]李学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9):90-91.

[4]朱小峰.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贯彻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旬刊,2010(11).

[5]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

[6]王婷婷.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困境及对策探析[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113-116.

G718.5

A

1673-0046(2016)

猜你喜欢

行动计划校企院校
㵲阳河守护行动计划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如何制定30天行动计划?
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校企合作五反思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