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2016-02-13陈良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技能型高素质泉州

陈良(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关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陈良
(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高职院校审视自身存在问题,不断完善自身,积极争取、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是其促进学生就业必然的方向。高职院校方面只有审时度势,牢牢把握住我国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大、互联网相关产业蕴含巨大机遇、新型城镇化将带来广阔的就业创业空间、特色的文化旅游美食产业大有可为等要点,才能够化被动为主动,为自身发展和学生就业打开新局面。

高职;学生;就业;技术技能;创业

当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了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国家或地方经济层面的诸多外部因素,也有高职院校自身的原因。那么,在难以把握外部因素的情况下,审视自身存在问题,不断完善自身,积极争取、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即是高职院校方面应当努力的方向。

一、当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总的来讲,可以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方面去审视。

职业技能方面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教学平台局限性较大。表现为,教师为晋升职级,耗费大量精力搞科研、写论文,使教学质量难以更上一层楼;长期缺少一个引入高级技术人才参与教学的常规渠道;学校与工厂或其他用人单位难以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得学生缺少到生产一线学习锻炼的机会,理论知识往往处于脱离实际的状态。二是专业设置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缺乏灵活性。有一些专业是趁着某一行业兴旺时设置的,但等到学生学习期满,又面临行业萧条或者人才过剩等情况,专业知识遂无用武之地。三是以学生的阅历,难以建立起广阔的视野,及谋求职业发展的契机,遂不能建立足够的自信。

职业精神方面的问题,则表现为学生在校期间难以树立起一种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敢于负责的职业精神,毕业后往往要求高起点,难以接受从生产劳动一线做起。

二、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切入点

要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要找到较为扎实的思考切入点。其一,中国已经是并且将长期是制造业大国,需要大批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的就业难是与用工荒并存的,这事实上意味着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仍然大。其二,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美食产业,存在很大的可提升的消费空间。其三,利用互联网平台创业或发展产业已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关系将日趋密切。其四,城镇化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点,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就业或创业的大量机遇将于其中产生。

三、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高职院校方面应积极寻求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改善高职院校教师固有的晋升职级考核标准,不搞唯论文论,重视学科研究和深入生产一线,更重视教学质量。制定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方案,严格教学考核标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参与教学,不一定非要聘为教师,而是根据具体的情况,寻求更为恰当的合作方式。

2.发挥比其他综合类高校更具专业特征的优势,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寻求与大型的业绩稳定的工厂密切合作,定向培养企业所需的技术人才。比如,笔者所在的福建泉州地区,服装制造等轻工业发达,高职院校就应当积极寻求当地政府的帮助,积极寻求合作厂家,为学生搭建更好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好铺垫。

3.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专业,主动融入到地方文化、旅游、美食等产业的布局当中。所谓“主动”,就是高职院校要积极地联合当地其他院校,把师生力量组织起来,深入地方特色行业的一线去调研,进而拿出可行性的发展方案,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比如,福建泉州本身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文化、其美食独具特色,有待进一步产业化,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那么,对于泉州南音、泉州木偶这样极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对于泉州地区的特色美食,在其进一步产业化的进程中,高职院校是否可以通过积极的介入,为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呢?这其中当然是大有文章可作的。

4.建议地方政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便利的条件,使地方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人才能够成规模地留在本地。一方面为本地的制造业发展储备人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从重庆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到,一个稳定的工人群体的存在,对于积极谋求发展的企业极具吸引力,因此这也就相应地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而且,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政府考虑以技术技能标准为外地青年安家落户的条件,或许比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片面强调高学历标准,更加开明、实用。

5.强化对互联网相关产业的关注与研究,引领学生把握自主创业的机遇。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技术人员需求量将逐步扩大。另一方面,互联网相关产业本身蕴含着巨大的创业、就业机遇。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在教师和学生中组织力量,强化对该领域的关注与研究投入。这不但有益于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也有益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壮大。

6.鼓励学生投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时代大流中去。现在有许多农村及中小城市的学生,毕业后往往更倾向于留在大城市工作。这其中的原因较为复杂,总的来说大城市有着更多的机遇,有着令年轻人兴奋的生活因素。而农村及中小城市,对于他们来说,一方面因为就业难等因素难以归去,另一方面则渴望着通过努力拼搏,有朝一日能够衣锦还乡。但是问题在于,时代的大势发生了变化,城镇化正在成为国家着重发力的一个重点方向,也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步骤。这其中蕴含着极大的创业机遇。所以,高职院校在这一问题上,有必要向学生作一些宣传和解释,尽量让他们明白“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道理。

7.地方政府和学校应当加大对于毕业生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一方面,这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不是什么标新立异,地方政府和学校不论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求,都有必要重视这方面的扶持和投入。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和学校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也是对自身政策、言论的落实,有益于公信力的提升,有益于组织和领导学生开创事业。

8.重视高职春季招考,扩大针对中专学校的招生,发展针对企业在职技工的继续教育。相对于普通的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在职业技能方面更具优势,也更容易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十分重要,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也有益于学生就业。同时应注意到,发展针对企业在职技工的继续教育既是国家鼓励的一个方向,也是高职院校建立并强化自身优势专业、树立专业品牌的重要渠道。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也是十分有益于带动那些全日制学生就业的。

9.加强学生自组织化建设,使学生的就业问题有一个更好的交流、互助平台。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自组织化建设是学校进行高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对学生本身而言,既能够锻炼自身的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能够在就业问题等方面更有效地交流、互助,乃至携手开创事业。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对已毕业的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了解,让发展较好的学生回校传授经验、激励后进,甚至带学校的学生出去实践、创业。如果将来在政府的推动下,学校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的契机多起来了,那么,学校也可以借助因自组织化程度较高而具有一定凝聚力、号召力的学生组织,集结强大的技工力量,开创事业。

10.要十分重视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精神对于个人的就业及职业发展,至为关键。简要地说,它包括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不卑不亢、敢于负责的作风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它能够使人重视生产一线的从业经验,有毅力坚持于从基层一步步积累自己的职业素养,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和立足长远的思考,乐观地面对辛苦的工作并从中获得尊严和成就感。一批批具备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诞生,必然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1]李毅.中国社会分层的结构与演变[M].合肥:安微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国权.新常态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征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5(10):72-74.

G718.5

A

1673-0046(2016)

猜你喜欢

技能型高素质泉州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