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学

2016-02-13马占相思整树蒸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6年15期
关键词:小流域

马占相思整树蒸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马玲,饶兴权,赵平,等

林学

马占相思整树蒸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马玲,饶兴权,赵平,等

为深刻揭示华南丘陵退化荒坡植被恢复树种的水分利用特征,运用 Granier热消散式探针法对马占相思的树干液流进行了连续测定,并同步测定样树周围环境因子如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等。结果表明,马占相思树干东、南、西、北各方位测得的液流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并显著相关;以北方位液流密度为自变量,其他各方位液流密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回归系数随时间和个体的变化而变化。对9月和2月的液流和光合有效辐射及水蒸气压亏缺的日变化作了对比,发现存在较大差异,分析认为是由于环境因子如温度低、雨雾多及落叶较多造成的。相关分析得出各样树间整树液流季节变化格型一致。分析了液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后发现树干液流与光合有效辐射、总辐射、温度、水蒸气压亏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日内、日间、年内)均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与土壤湿度则在任何时间尺度(日内、日间、年内)不存在相关关系。此外,精确计算得出马占相思整树全年的平均蒸腾量为9380.9 kg,最大整树蒸腾量为14076.6 kg,最小整树蒸腾量为6229.8 kg,个体间差异较大。

Granier热消散式探针法;树干液流;环境因子;整树蒸腾量;方位差异

来源出版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29(1): 67-73

入选年份:2012

叶黄素酯和叶黄素稳定性的研究

李大婧,方桂珍,刘春泉,等

摘要:研究光、热、酸、碱、金属离子、氧化剂和还原剂对叶黄素酯和叶黄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对叶黄素酯和叶黄素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日光照射0.5 h,二者的保存率仅为0.35%,而放置在暗处保存率基本不变;叶黄素酯和叶黄素对热较稳定,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保存率下降,降解速度加快;在相同的光、热条件下,叶黄素酯的稳定性优于叶黄素,叶黄素以与脂肪酸结合的形式存在,稳定性更强;强酸性条件对叶黄素酯和叶黄素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而其在中性、碱性条件下较稳定;Fe3+、Fe2+、Cu2+对它们的破坏作用较强,保存率下降较多,而Zn2+、Mg2+、Ca2+、K+、Na+对它们基本无影响;氧化剂H2O2对其有轻微的破坏作用;还原剂Na2SO3对叶黄素酯和叶黄素影响不大,VC可以使它们降解,与 VC共存叶黄素酯的降解程度比叶黄素大。

关键词:叶黄素酯;叶黄素

来源出版物: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7, 27(1): 112-116

入选年份:2012

湘西北小流域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性

漆良华,张旭东,周金星,等

摘要:对湘西北女儿寨小流域7种典型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森林群落土壤饱和贮水量与最大吸持贮水量均高于荒草灌丛群落,表明森林植被能较好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持水能力;(2)通用经验方程对各种植被类型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Kostiakov方程次之,Horton方程最差;(3)毛竹杉木混交林群落土壤初渗率(17.10 mm·min-1)和平均入渗率(7.42 mm·min-1)最大,杉木人工林稳渗率(11.51 mm·min-1)最高,油桐人工林初渗率(4.93 mm·min-1)、稳渗率(0.52 mm·min-1)和平均入渗率(1.23 mm·min-1)均最小;(4)坡位对土壤入渗率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杜仲人工林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马尾松天然林、润楠次生林及荒草灌丛群落表现出与之相反的规律,以下坡最高,上坡最低,杉木人工林和毛竹杉木混交林则以上坡最高,中坡最低,油桐人工林以中坡最高,上坡最低;(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入渗性能与土壤持水量、土壤孔隙状况密切相关,并受林分结构、植物群落生物量、海拔、坡度及坡位因子的制约,而坡向、草层盖度、土壤密度的作用较小;(6)通过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的主导因子方程。

关键词:植被恢复群落;土壤贮水量;土壤水分入渗;小流域

来源出版物:林业科学, 2007, 43(4): 1-8

入选年份:2012

不同活化方法对微晶纤维素结构和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王献玲,方桂珍

摘要:分别采用超声波与碱润胀对微晶纤维素进行活化,比较了两种方法对微晶纤维素(MCC)超分子结构和物理特性的影响,并通过与高碘酸钠的反应分析了不同活化方法对微晶纤维素选择性氧化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后微晶纤维素的晶型没有发生改变,晶粒尺寸基本不变,但是超声波能使纤维素分子中的氢键受到破坏,结晶度下降,结构变得疏松,表面和内部结构受到一定的损伤,比表面积和可及度增大,反应活性提高;碱润胀后,微晶纤维素的晶型发生了改变,为纤维素I型和II型的混合体,但碱润胀有消晶的作用,使晶区发生破裂,晶粒尺寸大幅度下降,比表面积显著增加。两种活化方法都能显著提高纤维素的选择性氧化性能,超声波和碱润胀活化后氧化纤维素(DAC)的醛基含量分别由未活化时的71.3%提高到85.0%和88.8%。

关键词:微晶纤维素;超声波处理;碱润胀;氧化纤维素

来源出版物: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7, 27(3): 67-71

入选年份:2012

竹炭对溶液中对硝基苯酚的吸附性能

周珊,胡泽友,颜伟,等

摘要:研究对硝基苯酚在竹炭上的吸附能力以及粒径、吸附pH值、吸附平衡时间、竹炭投加量、吸附温度等因素对竹炭吸附对硝基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10 ℃下,20.0 g平均粒径为0.106~0.090 mm的竹炭振荡吸附处理1 L初始浓度为50 mg·L-1的对硝基苯酚水样120 min后,对硝基苯酚最大吸附率可达82.5%,最大吸附量为2.06 mg·g-1;竹炭粒径、竹炭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竹炭吸附能力有明显影响;酸性条件下对硝基苯酚的吸附率明显高于中性和碱性条件;升高温度不利于对硝基苯酚在竹炭上的吸附;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对硝基苯酚在竹炭上的吸附过程。

关键词:竹炭;吸附性能;对硝基苯酚

来源出版物:林业科学, 2008, 44(4): 110-114

入选年份:2012

巴山北坡不同干扰条件下栓皮栎种群结构与动态

张文辉,卢彦昌,周建云,等

摘要:对巴山北坡2个干扰环境下的栓皮栎种群结构、数量动态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对比研究。种群A分布于较低海拔地区,距离居民点近,持续受到砍柴、放牧等强烈干扰,群落发育较差;种群B分布于较高海拔,远离居民点,受人为干扰少,群落发育较好。结果表明:A种群的更新能力较弱,幼龄个体数量少,并以萌生起源幼龄个体占优势,呈现衰退势态,种群B更新能力较强,幼龄个体数量丰富,以实生起源个体占优势,呈现持续发展势态;2个种群存活曲线均属于Deevey III,在I-III龄期,幼苗死亡率最高;萌生苗在资源利用方面占有明显优势,在幼苗到幼树的生长转化过程中,比例逐渐增大;不同生境栓皮栎种群幼苗、小幼树、大幼树和大树均呈聚集分布,但种群聚集强度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对影响栓皮栎种群生长和发育的环境因素主成分分析表明,人为干扰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在未来的经营和管理中,低海拔地区应尽量减少人为干扰和间伐频次,保留足够数量的结实母树,促进种群结实及种子成苗;应适时对高海拔地区种群进行抚育,间伐非目的树种,调整环境因素和种间关系。促进天然条件下种群结实和种子成苗。

关键词:栓皮栎;种群结构;分布格局;主成分分析

来源出版物:林业科学, 2008, 44(7): 11-16

入选年份:2012

天然植物纤维/可生物降解塑料生物质复合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郭文静,王正,鲍甫成,等

摘要:由天然植物纤维材料与可生物降解塑料复合制备生物质复合材料是本世纪新的研究热点,也是复合材料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具有非常广阔应用前景的完全环境友好新材料。该文从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复合途径、复合材料性能改善及复合机制等方面论述天然植物纤维/可生物降解生物质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就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与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天然植物纤维;生物质复合材料;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可生物降解

来源出版物:林业科学, 2008, 44(1): 157-163

入选年份:2012

林分空间结构分析中样地边界木的处理方法

周红敏,惠刚盈,赵中华,等

摘要:选择1块100 m×100 m的实地调查样地并设置10块100 m×100 m的模拟样地,从空间结构参数大小比数、混交度和角尺度以及参与计算的株数比例等方面对距离缓冲区、8邻域对称式、8邻域平移式和第4邻体距离判定法这4种边界校正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距离缓冲区法、8邻域平移式和第4邻体距离判定法在空间结构分析方面优于8邻域对称式;2)第4邻体距离判定法在样地形状的适用性方面优于 8邻域平移式;3)第 4邻体距离判定法在信息利用程度方面优于距离缓冲区法。

关键词:边界校正;距离缓冲区;8邻域平移式;8邻域对称式;第4邻体距离判定法;空间结构

来源出版物:林业科学, 2009, 45(2): 1-5

入选年份:2014

小陇山锐齿栎天然林空间结构特征

赵中华,惠刚盈,袁士云,等

摘要:研究小陇山3个类型锐齿栎天然林的直径分布和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王安沟100多年未经人为干扰的锐齿栎天然林和响潭沟皆伐迹地上经近40年封山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均表现为异龄林的直径分布特征,但从Q值来看,王安沟锐齿栎天然林直径分布较响潭沟次生林更加合理,白营西沟择伐林的直径分布虽然表现为小径木占的比重比较大,但各径阶间的变幅平缓,有明显人为干扰的痕迹;王安沟锐齿栎天然林和白营西沟次生林林木个体分布角尺度均值分别为0.489和0.487,林分内林木整体分布格局属随机分布,响潭沟次生林林分角尺度均值为0.520,其林木水平分布格局表现出轻微的团状分布,群落还处于演替的早期阶段;3个林分中王安沟锐齿栎天然林的树种隔离程度最高,响潭沟次之,白营西沟最低,混交度分别为0.598,0.542和0.451;白桦、华山松在不同的林分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从王安沟锐齿栎天然林、响潭沟次生林到白营西沟择伐林表现出大小比数依次降低的趋势,而锐齿栎、漆树等树种则在3个林分中所处的地位一致;人为干扰对白营西沟次生林的结构特征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锐齿栎;天然林;直径分布;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小陇山

来源出版物:林业科学, 2009, 45(3): 1-6

入选年份:2014

干旱胁迫对2个欧李种源生理特征的影响

姜英淑,陈书明,王秋玉,等

摘要:以喇叭沟门和怀柔-汤河口2个种源的欧李盆栽苗木为研究对象,测定自然干旱胁迫期间和复水后的各种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时间延长,2个种源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等指标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但除了怀柔-汤河口种源的叶绿素含量和喇叭沟门种源的 POD活性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外(P<0.01),其他指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α=0.05);喇叭沟门种源的电解质外渗率和MDA在处理的第32天出现一个峰值,而怀柔-汤河口种源电解质外渗率在处理前期缓慢上升,然后稳定一段时间后下降。MDA含量在处理的第44天出现峰值;不论是叶绿索还是类胡萝卜素含量,喇叭沟门种源都是在前14 d急剧上升,然后下降到起始点,而怀柔-汤河口种源在处理前期迅速上升,然后在高位浮动,直至处理结束;2个种源的POD活性均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胁迫末期达到最大值,但怀柔-汤河口种源的POD整体活性水平远远高于喇叭沟门种源;2个种源SOD活性的最大值均在0.8 U·mg-1min-1左右,但喇叭沟门种源出现在胁迫的第32天,而怀柔-汤河口种源出现在胁迫的第14天,然后下降直到胁迫结束。与喇叭沟门种源相比,怀柔-汤河口种源面对短时间的水分胁迫可能具有更强的耐旱性。

关键词:欧李;干旱胁迫;生理指标

来源出版物:林业科学, 2009, 45(6): 6-10

入选年份:2014

低温驯化对部分丛生竹种叶片膜脂脂肪酸的影响

张玮,谢锦忠,吴继林,等

摘要:丛生竹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竹类资源。由于丛生竹笋期较迟,严冬来临之际幼竹尚未充分木质化或仍在生长,故其耐寒性较差,至北纬30°以前仅有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 (Lour.)Raeuschel ex J. A. et J. H. Schult.)等少数丛生竹种能够存活。

关键词:丛生竹种;膜脂脂肪酸;低温

来源出版物:林业科学研究, 2009, 22(1): 139-143

入选年份:2012

荔波喀斯特森林4种木本植物水分来源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容丽,王世杰,俞国松,等

摘要:中国南方喀斯特区气候湿润,但土层浅薄,土被不连续,储水能力差,水分成为限制因子,土层下广厚基岩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了空间,形成其独特的水分机制。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与测定植物清晨水势的方法,选取贵州南部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喀斯特原生林、次生林及因人类砍伐退化的喀斯特灌丛,分析测定其中4种常见优势木本植物小枝木质部水分及土壤水、表层岩溶带水氢氧同位素值的相关性,确定植物水分来源,并通过相关模型计算水源贡献比;探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无论雨季或旱季,表层岩溶带水是喀斯特植物的稳定水源。各植被类型都主要利用土壤水,在降水减少的10月,灌木林和原生林对表层岩溶带水的用量比例提升,而次生林对土表水的用量更高。不同物种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常绿小乔木香叶树利用表层岩溶带水比例最高,显示其较深的根系;而落叶乔木圆果化香表现为较浅的根系和干季表土水利用比例较高的特征。

关键词:氢氧稳定同位素;木本植物;水分来源;表层岩溶带水

来源出版物:林业科学, 2012, 48(7): 14-22

入选年份:2012

北京山区主要针叶林可燃物空间连续性研究(I):可燃物垂直连续性与树冠火发生

牛树奎,王叁,贺庆棠,等

摘要:以北京山区主要针叶林(侧柏林和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分中乔木、灌木、草本和枯枝落叶层的可燃物负荷量进行调查与分析,定量研究了森林可燃物的垂直分布规律。根据各可燃物种类负荷量垂直分布和树冠火发生的关系,建立了可燃物垂直连续性指数和评估等级,对2个针叶林的树冠火发生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侧柏林发生树冠火的可能性较高,油松林相对较低;从垂直连续性指数看,侧柏林为1.002,高度连续,油松林为 0.893,中度连续;侧柏林发生树冠火的危险性大于油松林,说明该指标能较好地描述和解释针叶林的可燃物垂直连续性及树冠火发生的危险性。

关键词:可燃物垂直连续性;火焰高度;可燃物负荷量;树冠火

来源出版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34(3): 1-7

入选年份:2012

硅酸钠增强植物纤维基超低密度材料的研究

谢拥群,刘景宏,林铭,等

摘要:为增强和改变材料的防火性能,利用液体发泡原理,在制备超低密度植物纤维材料过程中添加硅酸钠、硫酸铝。结果表明:添加40%的硅酸钠和相应的硫酸铝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其内结合强度从0.1 MPa增加到1.0 MPa;静曲弹性模量从12.4 MPa增加到87.3 MPa,静曲强度从0.2 MPa增加到7.3 MPa;抗压强度(10%压应变)从0.2 MPa增加到3.7 MPa。阻燃性能得以增强,氧指数达到了42%;在温度低于700℃的范围内,无明显的失重和热解放热现象。

关键词:液体发泡;植物纤维;超低密度材料;阻燃

来源出版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34(1): 115-118

入选年份:2012

西藏园林植物资源数据库检索系统的构建

邢震,张启翔,刘灏,等

摘要:为合理有序地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西藏野生园林植物资源,采用Visual Basic、MS Access、MS Excel等软件进行了数据库检索系统的开发,并由Setup Factory制作安装程序,构建了能够在Windows 98以上操作系统中通过可视化界面进行独立安装、运行的西藏园林植物资源数据库检索系统。该系统采用ADO(ActiveX data object,ActiveX数据对象)和JET(joint engine technology)接口连接数据库,并通过SQL(structure query language)进行检索查询。系统由用户查询、数据管理和帮助信息3个一级模块构成,其中普通用户可以通过用户查询模块查询17项信息。该系统自2010年开发以来,已经收录了28科64属208种西藏野生园林植物资源信息。

关键词:检索系统;Visual Basic;野生园林植物;西藏

来源出版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 34(1): 105-109

入选年份:2013

东北落叶松和南方马尾松地下生物量模型研建

曾伟生,唐守正

摘要:在国家级森林资源监测中增加森林生物量估计已成为必然趋势,而地下生物量是森林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东北落叶松和南方马尾松地下生物量数据为例,对地下生物量模型的两种常用建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存在的弊端,并提出通过利用度量误差模型,建立相容性地上、地下生物量模型和根茎比模型的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度量误差模型方法,能有效解决一套数据、两种结果的问题,确保各个模型估计结果的协调一致性和参数的稳健性;在地下生物量实测样本只是地上生物量实测样本的子样本时,合适的做法是利用子样本建立根茎比模型,再结合利用大样本建立的地上生物量模型来联合估计地下生物量;林木根茎比的大小主要与直径相关,并随林木直径的增大而逐渐增加。本文所建立的两个树种的地下生物量模型的预估精度,南方马尾松可达到90%以上,东北落叶松可达到85%以上,能用于大尺度范围的森林生物量估计。

关键词:地下生物量;根茎比;度量误差模型;平均预估误差;落叶松;马尾松

来源出版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1, 33(2): 1-6

入选年份:2013

南方桉树人工林雨雪冰冻灾害调查分析

徐建民,李光友,陆钊华,等

摘要:2008年初,中国南方8省(区)桉树人工林遭受严重雨雪冰冻寒害。调查分析表明:桉树人工林受灾的地理范围是 24°15′~26°54′N,104°~118°E,其中,重灾区是湘南、赣南、桂北和粤北地区,在粤、桂、赣 3省区,寒害的垂直分布发生在在海拔300~600 m范围以内。受灾树木断顶、折干、弯曲、倾覆、树皮冻裂或枝叶冻枯,多数植株以遭受机械损害为主,发生生理冻害的情况极少。根据综合受害等级分析,巨赤桉无性系DH201-2受害程度最重,尾巨桉DH32-29和巨尾桉无性系GL9等次之,邓恩桉和巨桉耐寒性较强,受灾程度相对较轻。通过对灾情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关于今后桉树人工林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冻害;地理范围;耐寒性;中国南方

来源出版物:林业科学, 2008, 44(7): 103-110

入选年份:2013

闽北毛竹林的土壤渗透性及其影响因子

张昌顺,范少辉,官凤英,等

摘要:以中亚热带杉木纯林和常绿阔叶林为对照,对闽北毛竹林类型(竹杉混交林、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土壤渗透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和同一林分不同层次土壤渗透性能存在很大差异,常绿阔叶林土壤渗透能力最强,竹阔混交林次之,毛竹纯林土壤渗透能力最弱;各林地土壤渗透能力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通用经验方程对各林分土壤入渗过程的拟合效果最好,Hoton方程次之,Kostiakov方程最差;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活性显著影响土壤渗透性能。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土壤渗透性能的实质是土壤生物加速了林地养分循环速率,最终提高了土壤质量;结合相关分析,筛选出11个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土壤渗透性能的土壤理化和土壤生物活性因子,对其主分量分析后得到土壤渗透性能综合参数P及与其极显著相关因子的综合参数β,并构建土壤渗透性各指标及其综合参数P与β的线性回归模型。

关键词:中亚热带;毛竹林;土壤渗透性;相关分析;主分量分析

来源出版物:林业科学, 2009, 45(1): 36-42

入选年份:2013

不同生境、造林模式闽楠人工林生长及林分分化

侯元凯,刘松杨,黄琳,等

摘要:该文对生物柴油树种进行了筛选与评价,认为珍稀树种、优质干果树种、出种率低的树种、优质食用油料树种、大面积造林具有困难的树种不宜选作生物柴油树种。初步筛选文冠果、花椒、黄连木、乌桕、油桐、光皮树、麻疯树、绿玉树、椰子、油棕等 10种作为生物柴油树种。分别对以上树种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苗木培育、栽植方法、病虫害、自然分布、种子产量、利用年限、目前的应用、含油量、提炼的生物柴油性质及与0号石化柴油燃料特性对比等做了调查和评价。对生物柴油树种发展的制约因子如黄连木种子小蜂、文冠果“千花一果”、麻疯树等产生的有毒物质进行了探讨。以花椒为例,对生物柴油林的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

关键词:生物柴油;树种筛选;树种评价

来源出版物: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4): 445-453

入选年份:2013

新入侵物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王福莲,李传仁,刘万学,等

摘要:悬铃木方翅网蝽为新近入侵我国的物种,严重危害悬铃木等园林植物,已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城市呈现暴发态势。介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寄主、分布和危害特点,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扩散速度与方式、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阻止其扩散和危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悬铃木方翅网蝽;入侵;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

来源出版物:林业科学, 2008, 44(6): 137-142

入选年份:2013

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罗云建,张小全,王效科,等

摘要:总结分析生物量模型(包括相对生长关系和生物量-蓄积量模型)和生物量估算参数这2类常用的生物量估算方法,提出今后我国在森林生物量估算领域的研究重点:(1)整合经验相对生长方程;(2)系统研究生物量估算参数的规律性及其不确定性;(3)构建以传统估算方法和3S技术相结合的生物量估算系统。

关键词:森林生物量;估算方法;相对生长关系;生物量-蓄积量模型;生物量估算参数

来源出版物:林业科学, 2009, 45(8): 129-134

入选年份:2013

干旱胁迫对青藏高原4种灌木生理指标的影响

潘昕,李吉跃,王军辉,等

摘要:以江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锦鸡儿(Caragana sinica)、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唐古特莸(Caryopteris tangutica)4种青藏高原灌木树种为试材进行干旱胁迫模拟盆栽试验,通过对比干旱胁迫后4种灌木叶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对供选树种进行抗旱性能分析与评价,为青藏高原地区造林筛选优良耐旱灌木。研究表明,4种供试植物在轻度干旱时体内MDA含量缓慢升高,重度干旱时达到最大值,唐古特莸MDA含量峰值和增幅较另3个树种最小,其次是锦鸡儿和江孜沙棘,而砂生槐的MDA峰值和增幅都最大。SOD和POD活性的变化规律都为“单峰曲线”,其中唐古特莸和锦鸡儿遭受干旱胁迫时SOD活性峰值出现最迟,值也最大,SOD活性降低最少,充分反映出该2种树种对干旱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及自我调节能力,江孜沙棘和砂生槐则相反。在干旱胁迫过程中,唐古特莸的 POD活性始终维持在较低活性水平,而且增加的幅度最大,达到805.23%,增加幅度远高于另外 3个供试树种,表现出超强的抗旱能力,而其余3个树种POD活性增幅较小,对干旱的适应性差。4树种的脯氨酸含量都呈增加趋势,唐古特莸增幅最大,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增加了 10.86倍。苗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为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唐古特莸增幅最大为213.44%。通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条件下,抗旱性强弱顺序均为:唐古特莸>锦鸡儿>江孜沙棘>砂生槐。

关键词:干旱胁迫;青藏高原;生理指标

来源出版物:林业科学研究, 2013, 26(3): 352-358

入选年份:2014

我国几种重要松毛虫基因组大小测定

张苏芳,张真,王鸿斌,等

摘要: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公鸡(Gallus domesticus)血红细胞DNA含量为标准,测定了我国南方几种重要松毛虫的基因组大小(或称C-值)。结果显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基因组大小为563.36±7.26 Mb,其雌、雄2C DNA含量分别为1.1756± 0.0164和1.1286±0.0134 pg;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的基因组大小为719.30±9.70 Mb,其雌、雄2C DNA含量分别为1.4492±0.0212和1.4428±0.0184 pg;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的基因组大小为 586.82± 8.94 Mb,其雌、雄2C DNA含量分别为1.244±0.0182 和1.156±0.0184 pg。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思茅松毛虫基因组显著大于云南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基因组,后两者的基因组也存在显著差异,但绝对值相差较小。3种松毛虫雌雄虫的基因组大小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雌虫基因组大于雄虫。几种松毛虫基因组大小的测定,为进一步比较其分子差异、构建基因组文库和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基因组大小;松毛虫;鸡血细胞

来源出版物:林业科学研究, 2014, 27(5): 583-589

入选年份:2014

腾冲红花油茶自然和人工种群种实性状变异研究

黄佳聪,何俊,尹瑞萍,等

摘要:为了选择改良腾冲红花油茶的种实经济性状,对面积较大的3个天然种群和6个人工种群样株的12个种实性状和指标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果径在起源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在起源间、起源内种群间及种群内单株间的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方差分量为单株间>起源内种源间>起源间,不同性状相对变异程度有所不同。果实性状中果型与种子性状、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与种子性状、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种子性状与产量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型、单果籽质量、出籽率、仁油率、籽油率及果油量是主要的遗传变异性状;果型、海拔与单位面积产油量呈显著负相关。提出了腾冲红花油茶群体和优株选择的主要指标和策略,为其可持续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腾冲红花油茶;果实性状;种子性状;含油量;种群;变异

来源出版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 32(5): 94-101

入选年份:2013

子午岭60年辽东栎林种子质量与森林更新

程积民,赵凌平,程杰

摘要:辽东栎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的优势乔木树种之一。通过 26年的定位监测,对子午岭辽东栎林种子质量消减、种子萌发与环境条件、实生苗时空分布动态以及对其森林更新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在子午岭半阳坡、半阴坡和阴坡 3种类型中,平均完好种子占种子总数的26.65%;霉变种子占18.72%;动物取食虫蛀种子在阴坡远高于半阴坡和半阳坡,占到种子总数的26.32%;已发芽的种子占其总数的28.31%,且半阴坡>半阳坡>阴坡。每年均有大量种子生产,但在生境与动物的共同作用下,种子数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多达73.35%的种子失去生命力,直接影响实生苗的形成;地表覆盖物虽能促进种子的快速发芽,但对成苗却是一个物理障碍,影响是负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地表覆盖物的厚度和含水量;在辽东栎林下虽有一定的实生幼苗分布,但数量极少,平均密度仅为140~120株/hm2,且不同立地条件差异显著,严重影响森林的天然更新。

关键词:种子质量;种子萌发;动物影响;森林更新

来源出版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1(2): 10-16

入选年份:2013

刺槐幼苗形态、生物量分配和光合特性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徐飞,郭卫华,徐伟红,等

摘要:采用人工控水设置4个水分梯度,研究1年生刺槐幼苗形态结构、光合特性、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对水分胁迫的可塑性响应。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形态指标均逐渐降低;结合异速生长曲线的分析,说明植物能根据干旱胁迫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采取不同的适应策略。叶片水分饱和亏缺逐渐增加的同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逐渐减少,光合限制因素由气孔限制为主逐渐转变为非气孔限制为主。光能利用效率降低,同时光系统的保护机制减弱,造成光抑制程度的加剧。土壤干旱降低了各器官的生物量积累,光合产物向地下部分尤其是侧根迁移,使根生物量比增加;而这种分配方式是以降低叶生物量比为代价的,因此造成根冠比的增大、叶面积比率和比叶面积的减少。可塑性指数分析表明:刺槐幼苗主要通过调节形态和光合能力来适应水分环境的变化,生物量积累和分配的差异可能存在异速生长的影响。

关键词:水分胁迫;刺槐;表型可塑性;生物量分配;光合特性

来源出版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 32(1): 24-30

入选年份:2013

华北山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冯朝阳,吕世海,高吉喜,等

摘要:为准确揭示华北山地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差异,该文利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于2006年6—8月测定并分析了太行山北段百花山区域5种典型植被类型的夏季土壤呼吸昼夜变化状况。结果显示,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都表现为单峰曲线;农田和退耕地的土壤呼吸速率最高值、最低值以及日变化幅度都比天然灌木林、人工油松林和刺槐林的高;在全天CO2释放量方面,天然灌木林、人工油松林、人工刺槐林、退耕地和农田分别是5.44、6.28、6.27、7.71和10.92 g/(m2·d);各样地的群落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5 cm处温度、近地面大气气压、湿度和 CO2浓度等环境因子都对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呼吸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地自然状态下的天然灌木林土壤全天 CO2释放量最低,人工针叶林和阔叶林略高出自然状态下的土壤,三者之间的差异较小;农田的释放量是自然状态下土壤的2倍以上,退耕行为和营造人工林有助于降低土壤CO2释放量。

关键词:土壤呼吸;碳通量;植被类型;华北山地

来源出版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30(2): 20-26

入选年份:2013

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水文功能

时忠杰,王彦辉,徐丽宏,等

摘要:为了定量评价森林枯落物的水文功能,该文通过浸水法和野外观测,调查了宁夏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研究了持水能力与过程,并对辽东栎与少脉椴混交林分的枯落物进行了截留及蒸发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达 4.87~30.86 t/hm2,其中针叶林>阔叶林>灌丛;各植被类型的最大持水率相差较大,一般介于177.68%~387.42%,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为0.9~7.6 mm,最大拦蓄量为 0.36~4.96 mm,有效拦蓄量为 0.23~3.82 mm,均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浸水实验表明:枯落物的持水量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对数曲线增长,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反函数关系。2005年6月19日—7 月 26日,辽东栎与少脉椴混交林枯落物层的截留量占同期降水的比率为 1.98%,平均日蒸发速率为(0.12± 0.058)mm,占林分总蒸散量的 8.28%;枯落物层的蒸发速率随含水率增加呈S形曲线增长。

关键词:枯落物;水文功能;蒸发;截留;六盘山

来源出版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 31(1): 91-99

入选年份:2013

编辑:张宁宁

猜你喜欢

小流域
利津县盐窝镇魏村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调查
浅议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对策与效益
房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就与展望
浅析老庄坪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与效益
建昌县兴隆沟小流域治理项目效益分析
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条件土壤的可蚀性K值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
辽东山区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