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点摘登

2016-02-13

中国石油企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气井技师着力

观点摘登

叫醒沉睡的基层创新成果

最近,笔者在石化企业基层班组采访时了解到这样一种情况:很多技术创新成果创造出来即束之高阁,有的已经获得专利好几年了,却没有得到推广应用,导致许多专利技术和产品只能“蒙头大睡”,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根本无“用武之地”,实在令人可惜。

创新成果和专利产品被关在库房里,无人问津,更产生不了效益。其主要原因是,一项专利技术或者专利产品要得到推广应用,其中还有一个转化环节,这个环节是非常复杂的。一项专利要得到推广应用,首先要联系生产厂家进行产品的生产。其次,产品要经过专业部门的安全测试和鉴定。另外,产品还要有试用期,而基层单位和进行技术创新的个人是无法去完成这些环节的,必须靠专业职能部门去组织和完成。

目前,我国已成为一个专利申请大国,专利申请量达到世界前5名,可喜可贺。但是也存在着专利推广应用不够等问题,大量的成果、专利躺在纸上、藏在实验室里面睡大觉,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将员工的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其实是对员工创新热情最大的肯定和奖励。因此,我们要从保护好员工创新热情和积极性,从建立创新型企业的高度重视员工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要让员工看到他的这些小革新、小发明是怎样受到重视,从一个想法变成一个现实,从一个模型变成人人称道的劳动工具,让每一朵智慧的火花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要让员工感到“干了没白干,想了没白想”,使员工从自己的研究成果被运用、为企业创造了效益的快乐中,感受到人生的价值,使工作的积极性和潜能得到尽情释放。

当前,有不少企业完善了成果创造和推广链条中缺失的环节,建立了成果转化孵化平台等新举措,使基层创新成果“养在深闺”“锁进柜子”的局面快速改变,沉睡的科技成果纷纷苏醒。笔者认为让员工创新成果走出“深闺”,叫醒沉睡的基层创新成果,是班组员工与企业的双赢之举。

文/中国石化南通石油分公司 钱新

挖潜增效助力气田示范区建设

2016年以来,重庆气矿邻水采输气作业区立足于公司气田开发纲要,以地面生产工艺为依托,以气田全过程开发措施为支撑,以后期增压、排水采气为重点,以老井挖潜为特色,以开发效益评价为抓手,以全员素质提升为追求,以安全环保为助推,助力打造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老气田开发示范区建设。

一是探索中心井站管理新模式,着力优化人力资源。2016年4月,作业区完成西河口、板桥片区人力资源整合,成立文星中心站和板桥中心站,完成了以四个中心站带动全区安全生产的格局建设。

二是调整泡排制度,着力深挖气井潜力。2016年2月,板东11井新上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措施,3日加注一次UT-5B型泡排剂比例2:80,有效降低油套压差,增加气井日产量0.3万方/天,月增产气量9万方,按照0.8元/方气价格计算,全年预计将增加收益72万余元。

三是坚持按效排产,着力提升产量效益。该作业区对生产气井进行逐一排查研究,对于气井产量小,投入成本高(如需加注泡排、气举等)的气井进行关停。对于各气田重要气井(产量1万方以上及措施增产井)重新制定气井生产制度,力促实现“以效排产,效益开发”的开发目标。

四是实施板桥片区电力设施优化简化,着力助推节能基础管理。板桥片区用电井站就近T接农网供电,拆除简化丰气线28.4Km的电力线路及其附属设施,对轻量化资产,降低操作运营成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

五是持续开展创新驱动,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的运用。该作业区2015年《一种远程控制起泡剂智能加注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目前已使用在成18、19井,还将在12口采气井站进行推广运用。2016年孔板流量计诊断控制器、孔板流量计系统、一种阀门注脂嘴维护保养技术也已成熟,3项技术正在申请专利。

文/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邻水采输气作业区 杜光奎 邹玲

技师述职要克服“万金油”现象

技师是企业中有丰富业务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在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素质、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等方面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现实中,有的技师在考核述职时淡忘或忽视了自身的责任和作用,出现了“万金油”现象。主要表现为:好人好事型。有的技师把任职期间做了多少件好事、帮助了多少个生活上有困难的员工、获得了多少个助人为乐方面的荣誉作为工作业绩,而业务技能只是轻描淡写或寥寥数语;著书立说型。有的技师认为,业务技能的强弱取决于写了多少篇文章、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至于能否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能否给企业创造效益无关紧要,“不自觉”地让自己成了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的“学者”。民事调解型。有的技师把在企业内部和在社会上调解了多少次矛盾、化解了多少次纠纷作为业绩,把如何团结他人、如何

支持同事作为技能,俨然充当着民事调解员的角色;张冠李戴型。有的技师为了表明自身素质全面,东拼西凑、东挪西借编业绩,时常出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不相吻合、张冠李戴现象。无病呻吟型。有的技师用对企业的满腔热忱来弥补工作实绩的不足,大表对企业的忠诚,大喊对岗位的热爱,就是没有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述职成了空洞无物的喊口号、表决心。

“万金油”现象的产生,根源在于背离了技师的内涵,偏离了技师的作用。克服这一现象,要以解决问题、提升素质为标尺。在解决问题方面,要围绕能否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设备、工艺和技术的关键问题、复杂问题、一般问题进行归纳梳理,总结成绩,分析不足;在素质提升方面,要总结报告在技师带徒、师徒结对、技师工作室等方面的工作成绩和不足,着力以量化的形式报告相关员工的素质提升情况,体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同时,相关部门要制定合理科学的技师考核机制和考核方案,促进技师作用的发挥。

文/中国石化江苏油田采油三厂党委办公室 宋业勇

“三一平台”提升员工素质

为提升员工技能业务素质,加强队伍管理,大港油田天然气公司在2016年着力打造“三一平台”,通过协调调动相关优势资源,努力为员工提供学习、比试和展示的平台。

创新培训方式,着力打造一个学习平台。“点题式”培训,立足自身岗位练兵。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的原则,除了集中培训、导师带徒等常规教育培训方式外,开展机动灵活的“点题式”教育,一对一为员工充电。教育内容涵盖了驾驶员岗位应知应会内容、安全知识、事故案例及各种突发情况应急处理模拟演练等,侧重现场实践与练兵相结合,抓住驾驶员一日三检出车前和收车后的时间,现场考核时不拘泥题目,结合工作内容、驾驶设备,互问互答互教互学,“点题问答”能者为师,使员工全面掌握技能共同提高。

拓宽比试渠道,着力打造一个展示平台。劳动竞赛显实力。为全面提升驾驶员的综合素质,促进队伍强化管理,调动员工融入公司生产的积极性。天然气公司工会在全体驾驶员中组织开展“四比四率”劳动竞赛,即:比安全,赛安全行车里程率;比节能,赛百公里油耗率;比技能,赛职业资格取证率;比服务,赛用户满意率。

营造向上氛围,着力打造一个成长平台。骨干培养,畅通成长进步的渠道。天然气公司通过完善人才培养和成长机制,对于重点培养对象给任务压担子的同时,在推优入党、评先表彰方面优先考虑,并提供更多培训拓展机会,促进员工持续提素质。目前,有1名青年员工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准备推优入党,有两名外雇司机成长为司机班班长,有4名外雇司机正式转为项目化用工。

天然气公司通过打造三一平台,员工技术素质、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归属意识均得到明显提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思路清晰,个人价值在岗位成才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实现,主动自觉的将自身发展融入公司夺气上产的工作之中。

文/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天然气公司 潘永红 于晶

扩大经营自主权要“三到位”

近闻,继辽河油田、吉林油田成为扩大经营自主权改革“试验田”后,吉林石化公司作为炼化板块内部扩大经营自主权试点工作也启动了,这次他们以精细化学品厂作为生产试点单位,实行产销结合市场运作机制,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以检测中心作为独立法人试点单位,实行自主经营管理模式,推进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改革;以部分服务单位作为试点单位,推行管理体制多元化改革,探索商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方式。

一是要放权到位,掌握好“度”。通过放权,减少用工,降低成本,实现激发全员增收创效动力;通过松绑激发内部活力,提高质量效益,实现独立突围;通过创新管控模式,消除发展瓶颈,实现“外部力量”的“扩权松绑”与“内部力量”的“挖潜增效”良性互动,打造管理创效的新“版本”。

二是要管理到位,讲究在“全”。管理部门要做好权力下放后的服务监管和政策调整,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在事前监管上,要立新策,出新规,在投资、采购、销售等方面,完善配套实施办法;在用工、薪酬、奖励等事项,要实行分事分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避免出现权力失控。在事中控制上,要按照权限,厘清界面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并做到定期检查指导;在事后控制上,要加强业绩目标的导向与驱动作用,精准考核,有效激励,确保扩大经营自主权不走弯路、不出现“跑偏”。

三是要用好到位,立足求“活”。在推进扩大自主经营过程中,要充分用足用好政策,积极寻求挖潜增效、单独突围的有力举措;要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着力推行“自主经营”的管理模式,“产销结合”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薪酬扛杆”的分配制度,逐步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盈利胜势,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文/中国石油吉林石化离退休管理中心史文丽

猜你喜欢

气井技师着力
一种应用于高含硫气井的智能取垢器系统设计
气井用水合物自生热解堵剂解堵效果数值模拟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四个着力”让人大履职更出彩
基于STM32F207的便携式气井出砂监测仪设计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气井出砂动态监测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