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开局季
2016-02-13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春暖”开局季
本刊评论员
一季度投资、消费、出口、工业等主要指标都出现了积极的变化,经济出现阶段性筑底企稳迹象。市场把此喻为“小阳春”,而在浙江这一开局季似乎春意更暖
近日,一季度经济数据火热出炉。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58526亿元,同比增长6.7%,投资、消费、出口、工业等主要指标都出现了积极的变化,经济出现阶段性筑底企稳迹象。市场把此喻为“小阳春”,而在浙江,这一开局季似乎春意更暖。
“春暖”在经济数据亮点纷呈。一季度浙江全省生产总值9356亿元,同比增长7.2%,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在出口方面,浙江实现进出口总值4563.2亿元,进出口总值、出口、进口降幅分别小于全国1.6、0.1和3.1个百分点,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新增订单指数和出口信心指数均有明显回升,释放出外贸出口的企稳信号。在投资方面,浙江一季度固定资产投5424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分别比全国、江苏、山东、广东高出1.8、3.2、1.9和0.4个百分点。在物价方面,浙江CPI与全国持平,3月份同比上涨2.3%,但环比下降0.5%,比全国低0.1个百分点,预示通胀压力更小;3月份浙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3%,这是自2015年6月以来首次上涨,有助于企业生产的活跃度提升。
“春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力推进。改革一直是浙江走在发展前列的法宝。过去的几个月内,浙江密集推出了大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涉及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教育、医疗、环保等诸多层面。特色小镇是浙江改革创新的标签,已经全面启动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与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建设;开化“多规合一”试点全面推进,研究制定了规划体系、空间布局、基础数据、技术标准、信息平台和管理机制“六个统一”为目标的“多规合一”改革方案;推出《关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提出22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举措;推出《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降低企业社会保险费、税费、制度性交易费用等,打造全国商务成本洼地。同时,为激励改革创新、提升改革的能动性,各地都开始探索容错免责机制,如温州建立了改革创新风险备案制度、绍兴在一些部门试点免责情形的清单化等。
“春暖”在新旧动能的持续转换。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最大的挑战就是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问题。一方面,浙江高效推进去库存、去产能等任务,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新增库存15.6亿元,为1999年以来历史最低水平;今年初,浙江首次对“商品房去库存”制定了年度计划——2016年力争商品房销售面积不低于4500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消化周期控制在18个月内,其中商品住宅消化周期控制在12个月内。另一方面,新经济朝气蓬勃,高新技术产品、文化产品引领增长,而占全省出口总值37.4%的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仅玩具出口保持正增长。从地市看,以杭州为例,一季度杭州市新兴产业活力迸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表现卓越,杭州市规上电子商务企业资产总计2136.04亿元,增速达49.4%,远高于传统产业的企业资产平均增速。
虽然春意盎然,但面临经济增速减速换挡、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增长动能新旧转换的局面没有改变,在此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数据反而并不那么重要,更多的只是一种象征意义。随着去产能、去库存的进一步推进,经济增速可能会有进一步回落;在改革创新过程中也会有善意的错误和无法预估的风险出现。前段时间,股市暴跌后国家推出“熔断机制”,后被证实并不适合国情而终止;为去房地产库存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房产新政,但一线城市却出现暴涨,随后深圳、上海等城市又出台了限制政策;浙江是互联网金融的高地,但也多发P2P平台跑路事件,不得不加快为P2P上一把监管的锁。在经济新常态浪潮下,这样的事件或许不会少,但更重要的是对经济增速的降低或者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要具备足够强大的耐受力,正如“改革容错机制”一般,对改革的失败有所宽容、对风险的暴露有所承受、对未来充满信心,如此才能让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更大的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