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风险管理模式探析
2016-02-13郭常春
郭常春,师 明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风险管理模式探析
郭常春,师明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六种风险,剖析产生风险的主要原因,从四个方面指出引入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从培植风险管理文化、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夯实风险管理基础、科学识别风险、规范风险管理流程等五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设计,以期建立一种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作;风险管理
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截至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已达1321所,在校生1390万人,根据《全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要求,到2020年,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480万人。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成立(转型)时间较短,生源结构复杂,教学模式多样,管理力量薄弱。特别是随着全球进入新常态,国际国内各类矛盾错综复杂,校园不稳定因素增多,管理风险日益凸显,高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管理科学,在2008年“非典”爆发后引起我国各界重视,并在政府和企业中广泛推广,但是风险管理在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总结学生管理风险类型,剖析风险产生原因,创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风险管理模式,以期建立一种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一、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学生工作风险的发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校园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严重的会引发家校冲突、法律纠纷,损坏学校形象,特别严重的会对社会产生极大的震动,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危机。
(一)高职学生特点需要引入风险管理
数据显示,近年来高职生源不断萎缩,为稳定或扩大办学规模,录取成绩逐年下降,从2015年山西高职录取分数线来看,平均录取分数线仅为281分。与普通高校相比,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自我要求不严格、自律意识差、责任感不强、注意力易分散、兴趣易转移、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高职学生管理任务繁杂,大部分院校通常采用“保姆式”管理手段,但学生违纪现象依然较为严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迫切需要引入风险管理方法,抓住风险事故频发、易发环节,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
(二)高职学生管理队伍现状需要引入风险管理
高职学生管理队伍一般主要由班主任(辅导员)、系书记和学生管理部门人员组成。学生管理队伍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管理队伍年轻,管理经验不足。以山西省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5—35岁的班主任占学生班主任总人数的比例高达73.0%。年轻的班主任大多工作热情高,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受到学生普遍欢迎,但在遇到管理问题时又表现出缺乏耐心、不够冷静及处理问题经验不足等现象,特别是在预防和化解学生风险发生方面措施不多。二是专职班主任聘用制管理比例高,班主任队伍不稳定。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辅导员与学生数之比为1∶200。为了达到以上要求,很多高校采用编外聘用的办法解决,专职班主任在待遇和职业发展方面受到限制,往往缺乏安全感,对学生管理业务不深入钻研,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一旦有更好的用人单位需要,就会跳槽走人。三是兼职班主任精力分散,管理效果不佳。兼职担任班主任的老师大多因为晋升职称的需要,真正热爱班主任工作的极少,由于只是兼任班主任工作,并没有把班主任工作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来对待,大部分兼职班主任主要依靠学生干部完成班级管理。因此,急需创建一套既容易掌握又非常管用的方法,帮助学管人员掌握风险管理重点,提升学生管理效果。
(三)高职院校教学模式需要引入风险管理
为适应时代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大多在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一线岗位完成。其成长环境复杂,对学生心理素质、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处理、抗挫能力要求高,使学生管理风险易发频发,需要实时监控、及时化解。
(四)社会法律意识的提高需要引入风险管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法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体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从近几年情况来看,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例时有发生,家校纠纷逐年增多。传统管理模式关注风险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对于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重视不够,已不适宜当前学生工作形势,迫切要求学校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合法的管理制度,找准管理风险点,预防和控制学生管理风险发生。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风险类型及产生原因
根据学生工作风险来源及产生的原因,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风险大致可划分为政治风险、道德风险、学业风险、安全风险、心理健康风险、法律风险等六类。
(一)政治风险。青年是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思维活跃,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但由于涉世不深,一些高职学生还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在错综复杂的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和价值观念的误导,迷失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方向。同时,国内外敌对势力也把大学生作为意识形态较量所争夺的对象,伺机煽动学生闹事,达到其破坏稳定、分裂国家的目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及时发现学生思想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和教育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将直接影响到能否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使命。
(二)道德风险。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定型阶段,受社会、家庭、个人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下物质的诱惑和吸引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刺激与影响,自我完善能力不强,个人修养欠缺,一部分学生表现出或多或少的拜金主义、诚信缺失、不懂感恩、不愿奉献、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知行脱节,甚至小偷小摸、损人利己等,因此学生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学生道德情操培养,从细节入手,引导和教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合格公民。
(三)学业风险。学业风险是指在校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或者自身主观的某些因素而致使学业受阻,甚至无法顺利毕业。表现为对就业前景信心不足,学习动力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弱,不适应大学教育模式;不能抵御外来诱惑,荒费学业;学习盲目,缺乏职业规划;违反学校纪律,课业不合格。学业是大学生的核心任务,作为学生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大学生学业指导,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业规划,防范学业风险发生。
(四)安全风险。大学生安全包括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人身安全是指大学生在高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实践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受到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行动自由权方面的威胁和风险。危及大学生人身安全的主要风险类型有食物中毒、打架斗殴、误入传销、自杀他杀、设施侵权、饮酒过量、疾病传染、意外事故等。财物安全主要是指现金、存折、购物卡、学习及生活用品等财物不被他人非法占有、使用。财产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财产遗失、财产被抢被盗、网络诈骗等。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不善于保管自己的钱物,又是集体生活的特殊群体,大学生的财产就成了盗窃、抢劫、诈骗、敲诈勒索等不法分子侵害的重点对象。因此,学生管理人员要帮助大学生树立风险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五)心理健康风险。从某高职院校近三年新生入校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心理亚健康比例高达26.54%,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分析发生心理健康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缺乏自信心,部分高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在中学阶段就比较自卑,进入高职后,部分学生感觉自己人生失败,表现为情绪持久低落,沉默寡言,不合群,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等。二是自我调适能力弱。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学习环境、生活方式及人际关系不适应,特别是遇到恋爱失败、学业困难、家庭突变时抗挫能力明显不足,出现情绪异常、反应过激、猜疑、妄想、不信任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精神抑郁,甚至诱发精神类疾病。
(六)法律风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在校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也不断强化,围绕受教育权、公正评价权、个人财产权、人身权、署名权以及程序性权利,学生将学校告上法庭的案件已屡见不鲜。在诉讼中,学校败诉的比例比较高,学校不仅要付出很大的诉讼成本,同时学校的社会声誉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日常学生管理中高度重视,避免法律风险发生。
三、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风险管理模式设计
学生工作风险贯穿于学生管理的每个环节,需要学生管理人员善于识别风险、准确评估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管理风险。
(一)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健全应急反应机制
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组织系统为其提供保障。各高职学校应成立由党委、行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学生、保卫工作的副校(院)长任副组长,学生工作部门、组织宣传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团委、教务处、后勤及各系负责人为组员的学生工作风险管理领导机构。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工作小组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管理部门,其职责为研究确定风险管理目标,科学有效识别、监测和评估风险,制定防范措施及应急方案。工作小组设在各系部(学院),负责本系部(学院)风险的监测与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落实、风险事件的处置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应由学生工作部门、安全保卫部门牵头,发生风险事件的系部(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办公室、团委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等共同组成,该队伍直接接受风险管理领导机构的指挥,专门处置跨系和重大风险事故。
(二)培植风险管理文化,打造风险管理团队
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管理团队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在开展风险管理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管理人员树立四大意识,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风险意识。风险意识是指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和处理突发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对风险的思想认识和对待风险的态度。它要求管理人员时时处处都要保持头脑清醒,在开展学生事务管理时,能够理性分析是否存在风险、存在什么风险、产生风险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风险等,并将这种思维方式变成一种本能的、自觉的行为模式。风险意识是开展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一种管理素养。风险意识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的,必须在管理工作中反复训练、不断强化。二是防范意识。风险管理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事前防范就是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最为经济、科学和有效的管理模式,能否防患于未然,有效降低学生事故发生率是衡量一个组织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防范大于补救的意识,在日常管理中从细节入手,做好风险的事前防范。三是证据意识。解决管理纠纷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依据。证据是证明事实客观存在的依据,在日常管理中,管理人员要树立证据意识,对容易发生管理风险的环节要做好记录,妥善保管包括文书、录音、视频等有效证据,实现精细化管理。四是程序意识。明晰的工作程序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保证管理成果合理、合规的重要保障。管理人员在高度关注实体标准的基础上要高度重视程序的实施,不搞变通,不走形式,实现规范化管理。
(三)建立完备的学生信息系统,夯实风险管理基础
风险管理必须有完备的学生信息和科学的信息链。在开展风险管理时,对学生信息的提取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和全面。一是要有完备的学生信息档案。学生各类信息应包括学生姓名、性别、所在班级、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和联系方式、紧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学生所在宿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等。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学生信息化管理系统,联网各系部及管理部门,并及时补充、更新信息,保证信息详实。二是建立风险管理信息链。为实现快速查找学生信息,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应建立风险管理N级信息链,例如,建立“学生—宿舍长—班主任—所在系分管领导—学生部门负责人”五级信息链,并保持联络畅通。
(四)科学识别风险,制定风险管理措施
学生管理风险识别是指对正在发生的或即将可能发生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鉴别,并预测他们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的过程。造成风险的因素往往很多,在识别的过程中,应该从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抓主要因素。风险识别也不是一次性行为,应当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不断关注风险的变化和发展,及时识别学生管理各方面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或解决该风险,保证在学生管理中高效、科学的决策。一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部门应完善各项学生管理制度;二是在完善管理制度和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根据风险发生的频率确定风险等级,建立风险管理操作指引,为学生管理一线人员尽可能细致地提示存在的风险,指出应对技巧或防范措施。例如,在学生请销假风险指引中应提示“学生虚假请假、不办理请假手续擅自离校存在安全隐患”,风险等级为5星,即高频发生;应对技巧可以采用“要求通过入学时留存的电话与家长联系,核实情况”等。
(五)制定工作流程,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制度管理人,流程管事”,管理流程是为达到特定的价值目标而由不同的人分别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活动之间不仅有严格的先后顺序限定,而且活动的内容、方式、责任等也都有明确的安排和界定,可以使不同活动在不同岗位角色之间进行转手交接,活动与活动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可以有较大的跨度。科学合理的流程设计是保证制度切实落实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反应速度,提升管理效率,保证管理效果,同时,流程设计的标准性、严密性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不会因管理人员频繁更替出现管理真空。从实践来看,流程图应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便于操作。在流程图设计的基础上,还需要监测流程执行情况,对于违反流程或流程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应及时发现、坚决纠正,并与学生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密切联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切实保证风险管理措施落地。
参考文献:
[1]郭洁.美国多校园大学的风险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郭德侠,楚江亭.学校管理∶风险社会的视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3(3):123- 128.
[3]李永海,钟慧澜.大学生危机教育研究∶危机意识缺失与风险管理回应[J].知识经济,2012(3):145.
[4]刘鹏.对当前高职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8(2).
[5]李昌峰,李新萍.我国高职学生群体特点及成因分析[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2).
[6]苏坤.风险管理在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7]尹晓叶.山西省高职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8]郭印卫.高校学生工作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9]朱思.我国高职学生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0]朱泉明.高职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0046(2016)4- 0060- 03
*基金项目: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风险管理》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