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思维创新的方法思考
——兼议《科技方法与创新思维》课程

2016-02-13

关键词:创造教育思维创新创新思维

叶 峻

(烟台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05)



关于思维创新的方法思考
——兼议《科技方法与创新思维》课程

叶峻

(烟台大学,山东烟台264005)

[摘要]思维创新是各行各业创新的起点和基础。与时俱进、社会进化、科技进步等等,从本质来讲就是各种各样的创新,而且也都始源于思维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社会各行各业建设者都以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工作予以推进与实现。科学技术方法的灵活选择与恰当运用,能够激发人们思维创新的灵感,这是当代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包括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思维创新;科技方法;创新思维;创造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然也是人类社会进化的灵魂。人类如果不能创新,人类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并延续到今天,更不可能继续发展下去了。事实上,人类社会的一切行业,诸如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管理、军事等等,所有这些行业或领域的创新,都开始或起源于各行业、各领域的人们对于相关作业的创造性思维。这也就是说,任何行业或领域的创新成果,都直接始源于各行业或领域人进行其创新作业思维的结果;或者说,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都得益于这些行业或领域人对其相关作业的思维创新。由此看来,思维创新是各行业、各领域实现创新的起点和基础。这也符合或体现了思维(意识)支配与指挥行为或作业的基本原理,即“行为是意识的外部表现”——“人的意识不仅能改造客观世界,而且也能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1]83-85。

一、与时创新:与时俱进与思维创新

随着时间的演变或时代的变迁,同时推动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不断进步,这是人类社会随着时间演进的一种创新进程。之所以说随时间演进的社会进化是一种创新,那是因为人类社会究竟如何进化、进化的诸方面及其具体模式是什么,这些都是毫不知晓的未知数,一切均要靠各个时代的人们去思考、探索、试验、发现与发明,……一句话,要依赖各个时代的人们去大胆地创造与革新。所以应当承认,与时俱进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而要达致与时代同步的与时创新,各时代的人们首先就得使其思维实现创新。

同与时俱进及与时创新相对立的,要么是停滞不前或故步自封的保守主义及其思维方式,要么是旧式复辟或逆行潮流的倒退主义及其思维方式,它们都是与时俱进及与时创新的腐蚀剂和绊脚石,从而自然成为社会进化的阻抗力。

二、小康创新:建设小康与思维创新

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小康社会,这是小平思维创新所产生的理论创新之一。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在新世纪的头二十年里,要使我国的宏观经济能力、总体生活水平、社会文化娱乐、公共服务设施、精神文明体系、民主法制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诸多的方面,都要达到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这是一次前无古人并且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实践,也是在人口基数庞大而发展基础薄弱国度里所实施的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此,各行各业的建设者都必须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方法,同时也要抛弃故步自封的工作作风,并且要以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工作,来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不言而喻,创造性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样也是始源于建设者们的思维创新,舍此便不会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操作方面的任何创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种创新,我们可以称之为“小康创新”。

三、科技创新:科技进步与思维创新

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不计其数的发明与创造。所有这些发明创造,无不是科学技术家们思维创新的结晶。事实上,科技进步也是与时俱进的,所以本质上科技进步就是一种创新亦即科技创新,而且也同样始源于人们的思维创新。近代科技史上的蒸汽技术革命如此,电力技术革命亦如此,就是现代原子能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空间科学技术等等的科技进步,它们统统都是科学技术方面思维创新的社会物化。

四、创新方法:思维创新与科技方法

前面反复强调,人类社会的各种创新都始源于我们的思维创新,由此凸显出思维创新在创新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和基础性质。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思维得以创新呢?这就有个思维创新的方法或途径问题,其中科学技术方法便是促使或实现思维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神工鲁班之所以能够发明木锯,据传是他上山伐木时被齿状的野草叶片划破皮肤的瞬间,突然萌生了创造齿状木锯的发明灵感。[2]可见,正是类比及其联想、比较与移植等科技方法,直接促成了鲁班发明木锯的思维创新。又如,现代遗传学的先躯孟德尔在总结八年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发现,由遗传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Ⅰ代,再相互杂交所得到的子Ⅱ代,其遗传性状发生分裂的统计规律是3∶1的关系;而由两对具有成对遗传性状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Ⅰ代,再相互杂交所得到的子Ⅱ代,其遗传性状发生分裂的统计规律则是9∶3∶3∶1的关系。在这些实验结果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孟德尔充分发挥抽象思维的能动性,首先抽象出了“遗传因子”即后来称之为“基因”的科学概念,继之他又归纳推导出了成对遗传因子分离传代的“分离定律”(以反映3∶1的遗传规律性),和两对成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传代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反映9∶3∶3∶1的遗传规律性)这样两条遗传学定律。[3]11显然,正是抽象思维、数学统计、逻辑分析等科技方法,才直接促成了孟德尔创立遗传学概念和定律的思维创新。再如,科学史上脍炙人口的苯环分子结构链的破解,被赞誉为是化学家凯库勒灵感思维的一次闪光[3]7-8;而发明史上家喻户晓的蒸汽轮船的发明,则被称颂为是发明家富尔顿横向移植瓦特蒸汽机的成功例证[3]18-19,等等,充分显示了灵感思维、形象思维、类比移植等科技方法,的确是催生思维创新、继而促成相关科技进步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催生思维创新的科技方法,可以称为创新方法,而由科技方法的成功运用所获得的思维创新及其进一步促成的各种具体的创新,则统称为方法创新。

五、创新教育:思维创新与创造教育

创造教育是创造学与教育的学科交叉,其根本目的与任务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优化学生的创造环境,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为此,“创造教育十分强调对学生进行创造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从而创造教育便通过素质教育渗入传统教育之中了”。[4]216

自2002年起,烟台大学在全校开设了《科技方法与创新思维》公开选修课(2学时×17周=34学时;1.5学分),开始在素质教育中引入突出创新内容的创造教育,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这种教育,我们名之曰“创新教育”,它是创造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们在《科技方法与创新思维》这门课程中,主要向学生讲授了“科学技术方法与大学生的素质”、“思维创新与科技方法”、“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论”、“传统科技方法与创新思维”、“系统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思维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等六个方面的内容。[5]155-200每个部分的讲授除了阐明有关的概念之外,我们更是通过大量科技的实例或佳话,着重阐述各种科学技术方法与相关思维创新之间的关联性,以便帮助学生懂得恰当运用有关的科技方法,就能促成或达到激发其思维创新的灵感,由此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通过开设这门课程,我们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科学技术方法对于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方法与思维创新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了培养自己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必要性。所以,众多学生争先恐后选修这门课程(选上感到很幸运,落选深感遗憾,表示来年一定要选上),课堂气氛热烈(师生同思共议,情绪亢奋),课后继续思索(有的学生小结过去的得失,并到处查找相关资料)。

我们认为,从科学技术方法入手来开启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唯有如此,我们方能真正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教师提出的庄严要求:“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4]222-223

[参考文献]

[1]钱学森,等.关于思维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王书荣,等.自然的启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3]李庆臻,等.科学技术方法大辞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4]庄寿强,戎志毅.普通创造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

[5]叶峻.系统科学纵横[M].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冯自变】

[收稿日期]2015-11-06

[作者简介]叶峻(1939-),男,四川渠县人,烟台大学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文章编号]1672-2035(2016)04-0001-03[中图分类号]B804.4

[文献标识码]A

On Methodology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 case study of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methodology and innovative thinking”

YE Jun

(YantaiUniversity,Yantai264005,China)

Abstract:Innovative thinking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undation for innovations in all fields. Social progres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essence, are all innovations which start from innovative thinking.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can only be achieved by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creative work by all people. Proper choice and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thods will give inspiration to innovation thinking,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education of quality and creative (or innov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innovative think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thods; innovative thinking; creative education

说明:本文先后在北京“全国第五届科学方法论讨论会”和淮南“全国教育思维与创新教育学术讨论会”交流发言。

【哲学】

猜你喜欢

创造教育思维创新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中的创造教育浅议
“创造教育”引领幼儿生活与学习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幼儿美术教学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
让思维“轻舞飞扬”
思维创新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