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院校古代文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刍议

2016-02-13徐栋梁刘姝彤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考查考试

徐栋梁,刘姝彤

(通化师范学院 文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高师院校古代文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刍议

徐栋梁,刘姝彤

(通化师范学院 文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高等师范类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培育后备人才的摇篮.在当前高等院校转型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大背景下,高师院校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和考核显得尤为重要.古代文学课程作为高师中文专业的骨干课程,其考试模式不仅要贴近和适应当前教育实用化的发展方向,也要符合教育改革的规律,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高师院校古代文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拓展选做题模式、向多元化考试模式发展以及为部分特殊题型设置灵活的评分标准等.

高师院校;古代文学课程;考试改革

高等师范类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培育后备人才的摇篮.在当前本科高校谋求转型、应用型人才相对缺乏的大形势下,高师院校尤其要加倍重视学生基本能力、基本素养的日常培养和考核.古代文学课程作为高师中文专业的骨干课程,学生对于该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时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有鉴于当前高师院校古代文学课程传统考试理念、考试模式的不足导致无法完成考核学生、锻炼学生的现实,古代文学课程的考试模式亟需适应当前高校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对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更加符合新高考改革的需求,同时也更加靠近当前教育实用化的发展方向.

1 当前高师院校古代文学课程考试的现状及不足

考试作为“检验高校培养学生水平最主要的方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古今中外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可以说,考试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环节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是检验高校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之一.因此,要对高校古代文学教学过程和古代文学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必然要通过考试的方式加以验证.但当前高校古代文学课程的考试普遍存在考试方式单一、考试内容僵化、考试目的不明确等现象,需要在未来的改革中加以补足和改进.

目前大部分高师院校都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骨干课程进行讲授,同时在考核的方式上基本都采用单一闭卷笔试的传统模式.这种考试方式的优点是能够比较直观地体现出学生的成绩差别,能够简单地通过分数高低对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日常讲授倾向作出相对直接的评价.但是,这种方式也会产生一些弊端:第一,评分标准过于呆板.绝大多数高师院校在阅卷的同时要求教师提供标准答案,除了客观题的答案必须固定之外,主观题也要求有采分点,然后以此为标准对学生的试卷进行批改.但是,这样势必导致教师在讲授时强调答案的统一性,而忽略文学类课程主观题目的自由性和可扩展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对于本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第二,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化.尽管不少院校在闭卷考试方面做了很多文章,比如增加题库、提倡题型多样化等,试图藉此丰富考试内容,扩大考查的范围,但毕竟是通过一份试卷来考查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果,在知识考查的广度上已然显得不足;而两个小时之内的考试时间也使得试题的难度不会太高,因此在知识考查的深度上也显得不够.

另外,很多院校出于统一化管理的需要,规定在试题中必须有填空、选择、名词解释、论述等固定题型,又极易导致考试内容的僵化.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要在三个或四个学期内讲授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学演变过程、重要作家和作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庞杂,知识点也比较多,如果沿用固定的闭卷试题模式,则势必难以涵盖如此众多的知识点,也不能更加深入地对关键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考查.

最后,考试目的不够明确也是当前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考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高校中的考试目的应该是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是借助考试对学生的成绩予以区分.换言之,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不少高校对学生的优秀率、及格率都有一定要求,甚至要求学生成绩的分布曲线要符合某种形式,这样的做法已经脱离了大学考试所要达到的原初目的.

2 高师院校古代文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主要思路

有鉴于当前高师院校古代文学课程考试的现状,传统的考试方式和考试理念需要予以改革,方能改进不足、纠正目前所存在的弊端,让考试真正能够起到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考查教师授课水平和教学态度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地方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高师院校的古代文学课程考试改革应该坚持如下的指导思想.

第一,要加大考试的范围,减少考试的偶然性.古代文学课程有其特殊性,就是内容复杂、知识点多,每个学期所涉及的作家作品多以百计,另外还涉及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学理论等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在无法全面兼顾的情况下,学生要想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要么对老师讲课的要点、课件着重复习,要么寄希望于老师划范围、抓重点.这样的做法违背了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初衷,让学生沦为应付考试的牺牲品.因此,应该尽可能地加大考试所涵盖的范围,涵盖更多的知识点,避免试题中出现对相近考点的重复,减少对某一时段作家作品或对具体作家作品的单独考查,而以综合性强、更符合古代文学学科的考题取代.比如,以对比、比较的方式对古代作家、作品进行考查,可以增大考试范围、加深学生对相近或相似风格、地位作家作品的印象;以“史”的角度对古代文学课程进行考查,以更好地体现中国古代文学的系统性,加深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和演变的了解和掌握.另外,考试范围的加大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顾此失彼,也可以改掉学生平时不努力、期末靠突击的不良习惯.

第二,要在基础知识考查的基础上,增加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地方高校的转型关系到全国大部分省属、市属高校的体制改革,同时也决定着这些地方高校将来发展的方向.在当今地方高校普遍转向专业化、实用化的趋势下,高师院校的改革也要向着重视实际运用能力的方向发展.高师院校的师范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技能,还要能够很好地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古代文学作为高师中文专业的骨干课程,既要起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作用,还要起到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特别是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实际运用、综合分析能力,也要加以考查.

第三,要对当前的评分标准加以改革.一刀切、搞严格规范化标准答案的方式对古代文学这类侧重理解能力,需要学生充分发挥的科目而言是非常不适合的.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许多内容如《诗经》编订的方式、《左传》《战国策》的作者等都是尚未定论,同时目前学术界又充满争议的;另外如诗词鉴赏、作品的艺术特征等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比如某首诗歌的鉴赏,除了直接分析其艺术风格之外,既可以从韵律方面去探讨,也可以从写作背景角度去探析,还可以联系、对比其他作品,如果在批改试卷时采用固定的答案,势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就失去了教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意义.

3 高师院校古代文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高师院校古代文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既要符合当前地方高校转型的需要,同时又要兼顾教学实践中的实际情况,符合教学规律,最终做到真正能够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提高学生的能力服务.具体而言,其措施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加大能力考查内容,树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考试观念.“高校应明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质,转变传统的课程考试观念,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以市场为主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通过改革传统的课程考试模式,建立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型考试理念和模式.”基于此理念,高师院校的古代文学课程考试应该改变当前必做题占据绝对主流的传统出题模式,拓展选做题模式.要想加大考试的范围,减少考试的偶然性,同时又不增加考试时间、考试内容,是当前高师院校古代文学课程考试的矛盾所在,同时也是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难以解决的困难.如果在考试时增加选做题,一方面能扩大考查范围,将更多的知识点包括在一份试题中,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又比较擅长的题目去答题,就相当于在与传统考试模式同样的时间内、同样的题量中对学生古代文学知识的多方面掌握程度做了考查,从而避免了学生平时学习顾此失彼的问题.

第二,增加关联性、综合性考题,减少识记性考题.当前绝大部分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都是以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郭预衡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或游国恩等人的《中国文学史》为教材,在实际讲授过程中也是在注重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的同时注重文学史发展的脉络和线索,如此才能更好地将中国古代文学以历史为线索前后贯串,从中找出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因此在考试时,应该尽量减少单独性、识记性的考题,而要增加关联性、综合性考题.如单独对《史记》或《汉书》叙事艺术的考查,不仅在考查内容上显得单一,而且在考查方式上也显得过于简单,不能起到让学生融会贯通的效果;而要是用对比《史记》和《汉书》这两部史书叙事艺术的考查方式来取代原先对单一知识点的简单考查,则会收到更加良好的效果.另外,对中国古代某一文体在某一时间段内发展情况的考查,如中国古代散文从萌芽到汉代散文的发展情况、中国古代诗歌从《诗经》的四言体到文人五言诗再到律诗的因袭与变化情况等等,都可以起到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前后联系、注重文学发展变化情况的作用.

第三,向多元化考试模式发展.传统考试基本都是闭卷笔试,过程过于单一,极易导致考试内容的僵化,也使考试难以达到考核、检验的效果.当前国外许多高校都已经在学生的结业考试中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模式,如英国佩斯利大学商学院理论课程的考试,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主要有六种形式:常规考试、写作、演讲、口试、课堂测验和实践性考试.具体到每门课程都包含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考试形式.同样,在我国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考试中也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考试模式.比如,笔试与口试相结合不仅可以起到改变考试模式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的口才得到锻炼,增加学生的教学能力;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查找资料、借助工具书和课外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堂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可以让教师更加灵活地掌握考试时间、考试内容.

第四,为部分特殊题型设置灵活的评分标准.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这样一门综合性、整体性较强的课程而言,其部分题型如赏析题、论述题等并不适合当前标准化的评分标准,如果强求统一,就会僵化学生的思维、禁锢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建议在适当的题型中只给出不同层次答案的给分范围而不设定标准答案,让老师在批改试卷时综合考量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课外知识的拓展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甚至字体的美观整洁程度等,最后给出分数.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古代文学加以理解和消化,也能够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情况从更多的角度加以体现.

总之,考试应该在完成考核任务的同时,通过对考试模式的创新,体现出现代教育的开放性、民主性、多样性的理念,这既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将来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1]陈冬根,吴翔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刍议[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7):114.

[2]史楠,刘柏霞.应用型本科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4).

[3]翟晶.英国高校课程考试模式对我国高校考试改革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2).

(责任编辑:章永林)

2016-06-15

本论文系通化师范学院院级教研基金重点项目“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中文师范专业古代文学教学研究”(JY2014005007)的研究成果.

徐栋梁,山东诸城人,文学博士,通化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后.

G642

A

1008-7974(2016)05-0105-03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10.032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考查考试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简介
基于新媒体分析的古代文学传播途径分析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