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探研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2016-02-13健,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梁 健,李 颖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肇庆 526020)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探研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

梁 健,李 颖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广东 肇庆 52602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人才的思想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势在必行.然而,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出现了建设主体认识不足,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流于形式,创新少,精品资源共享课没发挥真正应有的作用等问题.应该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对策,端正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认识,重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合理选取共享资源打造出开放式的共享模式,要注重实际,突出特色资源,显示课程的亮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近年来受到网络力量的影响,“幕课”在全球迅速兴起,激发了新科学技术对以单纯的课堂讲授为主的课堂教育深刻变革之势.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已经先后加入了edX平台,并已经陆续推出一系列面向全球的在线教育课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的“爱课程”网,开始大规模地实现了中国大学精品课程的开放.如何建设中国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促进高等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化,开放化,这是我国高校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变革的趋势.

1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必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因此,不应该把这门课程简单地看作成一种意识形态传送平台.其实,在高职院校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当中,其对人才的思想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已经成为两门成熟的课程,在全国所有高校开设成为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开出的主要目标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解决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随着形势的发展,党中央和国家领导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教学依然没有放松,2005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将“法律基础”和“思想道德修养”两门课程合二为一,定性这门课程为公共必修课,学分为3个学分,而且对教师队伍、教材体系、教学体系都作了相应的具体详细的要求.这说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地位和重要性并没因改革而减弱,相反,中央还出台一系列相应的文件要求加强对课程的建设.所以,在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的背景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自然地要成为将来一段时间内新的研究方向.

在“MOOC”时代背景中,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建设,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具有时空有限性的缺陷,授课时间紧迫,仅限于一个学期54个学时,此外还要受到学生军训、教育活动、法定节假日的影响,造成课时严重不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两门课程合二为一,时间显得更加紧迫,内容讲授更加紧张.通过网络平台,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精品资源实现共享,解决了这一大难题.不仅学生学习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而且促进国内同行、学者之间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相关资源的交换、研究、分享,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极大地增强了课程的开放性,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适应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2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先看一组来源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2011年上半年对全国高职高专学校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站运行状况检测的数据:测试周期内可访问率100%的只占16.9%;可访问率80%的占61.27%;可访问率50~80%的占14.03%;可访问率50%以下的占3.16%;无法打开的占4.64%.[1]这组数据很清楚地显示了当时全国高职高专学校在精品课网上共享存在着很大的不足.2015年,胡永斌,黄荣怀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现状调查》中,对80门课程进行了调查,全部课程100%提供了课程介绍和影音视频教学资料,提供参考资料目录的占96.3%,提供了课程大纲的占93.8%,提供教学日历的占92.5%,提供了能够单独下载的教案或演示文稿的占66.7%,提供了作业浏览或下载选项的占62.5%,提供了重难点指导的占65%.[2]由此可见,2012年教育部出台《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后几年间,国家级、省级、校级的精品课程开始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主体认识不足.大多数高职高专学校的领导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组织动员教师去申报,这是好事.然而,不少领导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认识不正确,为申报而申报,申报成功、通过评审成为目标,对建设的热情远不及申报的热情,为名利而建,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作为课程的负责人,一些教育工作者或多或少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理解成为行政任务,这是领导要求的,我不愿意做但只要完成任务就行了.胡永斌,黄荣怀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现状调查》中显示,调查的课程有5%是课程团队提供资源,由企业代替课程开发的.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会显得捉襟见肘,在课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后毫无动力,后续建设举步维艰.

二是,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流于形式,创新少.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精品资源共享课在建设过程中就会出现追求形式上的完整,而对内容的建设缺乏创新.比如,一个教学案例会被很多精品课程网站重复使用,一道练习题会被使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很少有时代性强并且能结合学生实际的题目出现.特色的资源并不多见,知识更新也艰难.多浏览几个网站就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个个都很完整,个个都很相似.其实不少课程负责人都是老一辈的教授,他们对多媒体、网络技术存在一种心理畏惧感,精品资源实现网络共享只能依靠年轻一代老师,这就造成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系统性的断裂,而建设出来的精品课程网站难以实现其应用性的特点,利用率极低,各种资源浪费,这种网站基本上只能给评委专家和抄袭复制者看了.

三是,精品资源共享课没发挥真正应有的作用.不少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学生基本上不主动关注,有关注的也大多是被迫关注,比如为了查成绩而关注,甚至一些学校为了通过评审强迫学生关注,提高网页的阅读量,这是极其不科学的,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管理者或者教师对学生使用共享平台辅助学习无法及时了解和掌控,部分学生更是根本不上网或无法上网,资源使用率低,平台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基本上未能达到普遍共享的建设目的.”[3]“精品资源共享平台与大学课堂教学没有实现有机结合,项目建设也无法实现辅助教学目标,无法发挥应有共享作用”.[3]此外,由于资源的创新程度不高,特色不强,对社会的影响自然也不高.

精品资源共享课前期建设中还存在下面一些问题: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较弱,没有完善的教师能力培训计划,队伍的结构偏年轻不够合理,对建设抓而不紧,管而不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等等.在后期建设中应该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做到可持续发展,科学管理.

3 精品资源共享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端正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认识,重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虽然不是专业课,但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都要正确认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重要性,重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通过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能有效地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这就需要大家合力研究,打造一个好用的精品资源共享平台.我们要研究学生的喜好,认清形势的发展,明确课程的知识体系等,不断吸收使用者的建议及时增补资源,加强课程评审后的后续服务管理,建立有效评价方案指标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例如建立精品资源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学院精品资源课程建设负责人双重保障体系,奖励创新,保证精品课程持久焕发生命力,使资源信息共享性、开放性和应用性得到持续更新,不断提高精品课程的后期管理与服务质量.

其次,合理选取共享资源.并不是所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资源都适合共享,一些可上可不上的资源宁可不上,应该筛选优质的资源实现共享,宁可做一场精彩的讲座,也不做一门臃长的学科.资源的选取可以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包括教材、师资队伍的选取,教学大纲的拟定,教案、课件的精心制作及其他资源等等;无形资源包括,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的整体理念,教学改革的思维等.总之,选取合理的资源应该以打造开放式的共享模式,注重资源的实用性为原则,以大学师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兼顾社会影响效应.

最后,发挥资源共享的真正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要注重实际,突出特色资源,显示课程的亮点,关注学生的兴趣,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明白他们需要什么,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结合起来,增强资源的吸引力,使浏览者真正喜爱,主动阅读.浏览者关注网络资源的主动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标题和内容不相符,访问速度不够快网速太慢,想看的内容无法浏览,虚拟的沟通等.精品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必须解决这些问题.“现代大学生有阳光向上、意识客观、个性张扬、目标明确的特点,他们的学习需求各异,特色资源建设是吸引共享的关键因素.”[4]只要做出自己的亮点、特色,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社会影响效应自然会增强,从而进一步发挥资源共享的真正作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高等学校优质资源的共享,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只有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服务,才能实现其建设的价值,另外可以面向社会增强辐射,扩大影响力,实现全民真正的共享课程.

[1]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工作简报2011(1-7)[Z/OL].(2011-09-05)[2016-03-02].http://news.jingpinke.com/center.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10905155652889&cata_id=N003.

[2] 胡永斌,黄荣怀.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现状调查——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研究(一)[J].电化教育研究,2015(2).

[3]沈忆勇.试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思想道德休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科技展望,2015(4).

[4]董洪日.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走向——兼谈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12).

(责任编辑:吕增艳)

2016-05-09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2015年质量工程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成果之一(zlgc201504)

梁健,广东茂名人,讲师;李颖,女,吉林集安人,教师.

G641

A

1008-7974(2016)05-0099-03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10.030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价值与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高校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制作技术的研究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测量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