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专业内涵建设之窥见*
2016-02-13李中生
李中生
(通化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物业管理专业内涵建设之窥见*
李中生
(通化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摘要:加强物业管理专业内涵建设,对培养物业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现今物业管理专业内涵建设方面存在专业建设方案略显粗放,课程建设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师资队伍紧缺,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等问题,应该通过做好专业顶层设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学科建设等措施促进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物业管理专业;内涵;建设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物业管理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物业管理行业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作为一种服务业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特别是《物业管理条例》等一些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出台,使物业管理行业逐渐走上正规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道路.物业管理专业是根据市场上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别是满足物业管理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为向社会提供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加强物业管理专业建设、特别是加强物业管理专业内涵建设,就显得尤其重要.
1物业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价值诉求
1.1培养专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专业的需要
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物业管理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通过加强物业管理专业内涵建设,对增强物业管理专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物业管理专业教育为各高校所重视,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等培养了大批的物业管理人才.但是,这些院校基本是大专层次,本科教育及研究生教育还很少.物业管理是新办专业,我们不仅要解决好“从无到有”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从有到优”的问题.通过加强物业管理专业内涵建设,制定出高质量、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互动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意识,形成省级以上的优秀教学团队,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对凝练专业品牌特色,培养专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具有决定意义.
1.2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
1981年深圳诞生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物业管理从业人员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物业管理从业人员已达到500万人,分布在保洁、保安、保修、保绿、项目经理和总监等各个职位.”香港曾作出规定,物业管理行业的中高层人员必须具备大专以上的文化水平,并且要经过2~3年的专业培训,获得相关资格证书才可上岗.反观大陆物业管理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三转”人员或者农民工,更有一些老弱病残人士的存在,他们绝大多数文化水平低,缺乏基本的管理素养和管理水平.物业管理行业绝不是人们认为的“打打扫扫、修修补补”等人人都会做,出点劳动力就行的行业.截然相反,物业管理者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丰富的管理知识、娴熟的服务技能和公关技巧等素质.只有通过加强物业管理专业内涵建设,提高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素质,才能满足新时期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高物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健康、持续和快速的发展.
1.3培养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人才培养质量是专业建设的生命线,专业内涵建设不仅关系着专业未来的发展,更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别是国家“教育质量工程”的实施,更是要求物业管理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要集中优势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着行业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开展专业建设,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2物业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现状
2.1专业建设方案略显粗放
国内各高校针对物业管理人才需求的趋势,设立物业管理专业,在专业建设方案的设计上也是多次调研和论证.但从总体上来看,物业管理建设方案过于笼统,略显粗放.一是对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很少,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考虑不足;二是专业发展规划中对专业建设的意义、未来发展蓝图论证的过多,而在专业的顶层设计、专业发展理念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方面体现不足,没有形成特色,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2课程建设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
课程建设要适应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要针对未来物业管理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相适应,实现课程的开设和知识的传授同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但在教材的选用过程中发现相关教材良莠不齐,如《物业管理实务》的教材数量较多,但质量较低,甚至有部分科目(如:《物业经营管理》等)在市面上找不到教材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教材的编者并非从事物业管理研究的专家和学者,也不是来自于物业管理行业一线的实践者,他们按照管理学科相关教材的体系进行编写,内容上与物业管理行业的实际相差较远;另一方面,课程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物业管理专业为新办专业,相关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缺少统一规划,加上政府在图书出版方面监管不力等,造成市场上的教材鱼龙混杂的局面.
2.3专业师资队伍紧缺,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只有北京林业大学、广州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开设物业管理研究生教育,开设的时间不长、学生数量很少,且很少愿意投身于教育事业.因此,很多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很难招聘到专业对口的师资,只能按照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进行教师的招聘.引进的师资以社会学、行政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为主,这些教师没有经过物业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没有物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依据对物业管理的理解进行讲授,教学质量短期内难以得到保证.
2.4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地方高校由于办学投入和自身基础条件有限,特别是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等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只有“物业管理信息化实训室”,而物业管理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和技能需要在实训室中完成.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的理论讲授效果不好,致使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分离,缺乏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表现为工作中的专业基础理论不扎实和专业技能不强,不能达到物业管理人员“一专多能”的要求.
3促进物业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建议
3.1做好专业顶层设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物业管理专业的顶层设计就是站在物业管理专业发展的角度,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特别是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对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以及专业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程度进行通盘考虑、统筹思考.具体而言,就是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专业建设需要的教学资源为基础,不断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近几年办学经验的积累和实际调研,按照学校的有关文件精神,物业管理专业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分流培养、分类成才”,设置实践周,推进通识课程改革,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等.重新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适应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物业管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熟悉物业管理有关政策和法规,能在物业管理企业、房地产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物业经营与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3.2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物业管理专业课程建设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要围绕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进行.一方面,在教材的选取上,选用从事物业管理专业教学的资深专家编写的教材,另一方面,综合考虑知识结构、学识水平、技能应用与行业特殊个性化需求等因素,广泛听取业内专家意见和建议,整合物业管理专业课程内容.在课程的设置上,设立“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和“实践课程平台”等五个平台.坚持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原则,适当增加专业技能性和实践性课程的比重,使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又能得到职业能力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并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3.3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在办学的实践中应坚持“依托于物业管理行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办学宗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按照“资源共享,利益双赢”的办学理念,吸引一些房地产企业和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到专业的建设中来,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和实践技能的优势,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等方面同企业开展合作.目前,通化师范学院同北京万科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泛海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通化市金宏基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单位签订就业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同北京万科物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办学、建立“管家学院”初步意向,这为今后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以及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基础,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办学效果,创造了条件.
3.4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高素质、强技能、勇于创新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由于全国高校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的高校在国内还很少,该专业的教师主要是建筑类或管理类相关专业转过来的师资,物业行业岗位和管理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因此,要拓宽渠道,运用多种方式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通过聘请物业管理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客座或兼职教授的形式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或者对技能性较强的课程进行现场指导,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每年选派一名教师参与企业课题研究、进行挂职锻炼,达到丰富和提高他们的行业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另外,每年派出一名教师到北京林业大学和广州大学物业管理专业进行单科进修,使他们具备扎实的物业理论知识和行业技能知识.
3.5强化学科建设,实现学科与专业建设联动机制
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没有厚实的学科建设基础,专业建设难有较高水平.专业建设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学科发展平台对培养应用性人才具有支撑作用.从人类认识规律来讲,只有进行科学的研究,才会把社会实践经验总结成理论体系,才能进行专业教学.物业管理专业应着眼于物业行业发展的需要,立足于学科前沿,找准目标定位,确立有特色的学科方向,开展研究.通过学科建设造就高水平的研究队伍、产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充实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转化为专业建设的有效资源,实现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联动机制,使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提高专业办学水平.
3.6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物业管理专业的特点,设置合理的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建立起与理论课程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物业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和社会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技能和技术.实践教学离不开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整合专业方向相近的实践资源以及校内专业群的资源,实现实践教学的“内部生态圈”.努力完善校内实践基地的同时,大力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创造便利条件.通过开辟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可以感受到企业的社会氛围,了解具体物业管理企业的实际流程,弥补高校教学的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
[1]李中生.论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转型过程中专业设置的优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2).
[2]杜玉波. 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3(1).
[3]郑继冰. 从人才培养方案透视高校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出路[J].江苏高教,2013(1).
(责任编辑:品风)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6.035
*收稿日期:2016-03-12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结构转型调整的研究与实践”;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转型发展中专业建设问题研究” (ZD15099);通化师范学院重点教研项目“地方本科师范院校转型过程中专业设置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中生,吉林公主岭人,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6)03-01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