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困难及对策研究*

2016-02-13李成华徐智敏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适应性专业课新生

李成华,徐 晶,徐智敏

(通化师范学院 制药与食品科学学院,吉林 通化134001)



地方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困难及对策研究*

李成华,徐晶,徐智敏

(通化师范学院 制药与食品科学学院,吉林 通化134001)

摘要:大学新生不适应性问题集中表现在对大学学习、新环境、专业、学校管理等方面,本文从思政教育、专业课教师介入、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有效缩短大学新生的不适应期.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对策

由高中步入大学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蜕变和转折,大学一年级新生面对迥然不同的生活、学习、社交环境,都很茫然,告别了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迎来宽松的大学生活,不知道何去何从,更多的感觉是不知所措.当代,90后的大学生群体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担当意识,具有对国家对民族未来前程及命运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他们又常常自我认识强烈,个性清晰,感觉机敏且脆弱,自我封闭,急功近利,具有极强的网络依赖[1].尤其是大学一年级新生,适应能力欠佳,不仅会导致其学习和生活变得浮躁,还可能会使其今后工作与生活变得磕磕绊绊,给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认知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

1大一新生适应性问题的主要表现

1.1学习适应性困难

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学习,但大学的教学方式、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与中学相比截然不同.大学阶段的学习更突出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专业性、拓展性[2].面对陌生的学习环境,新生表现出许多不适应的情形.主要表现在:①新生不能适应大学老师的授课形式,跟不上老师上课讲授速度,认为所讲知识与教材不完全一致,涉猎范围过广;②不了解自己的学习目的,更不知道如何拟定自己的学习计划;③上课不注意听讲,并影响其他人,需要老师强调才能改正;④对考试恐惧.这些情况很容易导致大学新生产生比较强烈的恐惧与焦虑情绪,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笔者调查显示,①55.3% 的新生不能适应大学老师的授课形式,9.8%的新生极其不适应,他们广泛反映“跟不上老师上课讲授速度,所讲知识与教材不完全一致,涉猎范围过广”;②大多数新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能摆脱高中老师“牵着走”的学习方式,51.6% 的新生表示“不了解自己的学习目的,更不知道怎么拟定自己的学习计划”;③学习意志力单薄脆弱和学习注意力偏移是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过分眷注网络游戏和网络垃圾讯息,注意力涣散,调查显示,8.1%的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并影响其他人,需要老师强调才能改正;④还有的新生不会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43.1% 的学生表示每天面对课本不知道该学习什么;⑤对考试的恐惧也是大学新生十分普遍的心理反应,对考试方式的不了解很容易导致大学新生产生比较强烈的恐惧与焦虑情绪,这样的情绪有利于大学新生迅速进入角色,但陷入严重的焦虑与恐惧,就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

1.2环境适应性困难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含在父母嘴里长大的,普遍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但是我校学生多来自农村,经济条件有限,穷人孩子早当家,生活自理能力比重点大学的新生要好,加之大部分学生都来自本省,没有地域环境差异.大学生活环境相对自在和松弛,课余时间大大增多,新生变成了文体活动、社会实训活动、社团活动等的主力军.由于在中学养成的依赖性,宽泛的时间反而让新生无所适从,许多新生很难适应这种新环境[3].表现在作息时间不规律,早上起不来,晚上不睡觉,上课总犯困等方面.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例,据调查,①我校约21.9% 的新生不习惯学校现行的作息时间,上课的时候总犯困,有的同学早晨第一节课就打瞌睡;②约19.9% 的新生不能融入到新的寝室生活,在作息时间、饮食、卫生习惯等方面形成矛盾冲突.

1.3心理适应性困难

大学新生入学后,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会使他们产生孤独落寞感.有些新生没有被理想的学校或专业录取,但看着父母恳挚的眼睛,想一想父母所承受的经济负担和殷切希望,部分学生都是带着失望、沮丧和迫不得已的情绪走进高校;有些新生失去了中学时代的优越感,明显觉得被老师眷顾和重视、家长疼爱和照顾、同学钦佩和仰慕等等的程度大大降低,由盲目自信变为自卑;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大学环境越来越熟悉,学习生活也逐步走上正轨,大学的新奇感逐渐消失,热忱也在降低,纷至沓来的是一种莫名的枯燥与空虚;加之大学生活又相对宽松,新的学习目标又一时很难树立,新生格外容易产生心理失落感[4].

1.4人际交往适应性困难

大学新生在一个新的环境里,由于人际关系的变迁与重新构建会产生疏离与孤独感,从而给个体带来比较大的心理压力.人际关系的重新构建是建立在人与人的了解与认识基础上的.但大学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与中学相比比较淡漠,在同学之间往往感到名义上的敦睦与和洽,导致新生出现比较强烈的孤寂感.新生普遍承认,①没有固定的知心朋友或者亲密同学;②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不知道怎样和老师同学相处.课题组调查显示,①我校37.42%的新生对自己人际环境满意;②43.07%的新生承认没有固定的知心朋友或者亲密同学;③22.61%的新生承认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不知道怎样和老师同学相处.

1.5专业适应性困难

进入大学后,新生们渴望尽早了解所学专业的具体情况,并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由于专业教研室和新生互相脱节,学生虽然知道自己所学专业,但直到三年级上专业课时才开始接触专业课教师,学生的一些专业思想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等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有的同学早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由于对专业不满意,心情就有些矛盾,不过当时在一片祝贺声中,他们忽视了对专业不满意的问题.入学以后,这种情绪必然影响学习,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妨碍大学新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及时加强专业教育,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形成对本专业的兴趣,转变他们的思想,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活动.

1.6管理环境适应性困难

大学的管理制度和中学相比存在显著变化.中学的管理模式以教师管理为主、学生自我管理为辅, 大学则以教师指点为辅、学生自我约束为主[5].因此,进入大学后,大学新生中有些同学不能快速调整和确定自己的定位,在教学管理、奖学金评定、考试制度、宿舍管理、完成学业等方面感到莫大的压力,他们常常会为自己能否毕业而有所疑问;就业压力越发严峻,更有毕业就等于失业的说法;未来就业的不可预测很快庖代大学新生们考上大学的欣悦之情,在这样的情境下,部分新生很难适应.

2解决适应困难对策

解决新生对大学教学形式、学习方法、生活方式等各类不适应问题是大学新生教育的目的,缩短适应期,协助调理学生心理状态,熟识陌生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使得他们能尽快转变思维,融入新环境、激发学习的热情、培养专业学习兴趣、树立新的目标、做好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因此,进行合理、科学、及时的新生教育,将会对新生今后的学习生活起着潜移默化的有效作用.与高年级学生相比,大学新生更具有可塑性,大学一年级是履行适应性教育的最佳时机.

2.1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优势,提升人生观、价值观,排除环境适应性困难

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的主渠道优势,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内容,是学生的精神支撑,是奋斗的能源.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旨内容,指导我校大学生擅于学习、长于创造、乐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当代大学生.在传统课堂教育里,注重创新教育方法.忽视大学生成长的现实转变以及主观需求,漠视他们当今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简单强迫性地进行灌注式教育,常常是失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要想方设法增强自身的实效性与生动性,密切联系大学生实际,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政治理论课堂能成为与大学生交流、沟通、商榷的重要平台.

2.2强化专业教师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尽快熟悉大学学习特点和专业特性,解决学习和专业适应性困难

在同学们选修专业课时,专业课教师的优势就突显出来.首先,依据该专业的特征及自己所学的知识,专业课教师可以主动辅导学生选修与所学专业关系密切、既能拓展知识面又能提升专业才能的课程.其次,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遵循学生各自的期望和兴趣爱好,专业课教师引导他们选修其他他们感兴趣的专业课程.这样,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其他选修课程都可以被积极学习,既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他们将来继续深造打好基础.再者,专业课教师可以依照自己对本专业的实际认知经验,主动培育学生的专业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学习专业课的方法,让他们感知到其中的乐趣进而实现专业指导的目的.

专业课教师可以趁早向新生介绍研究型学习的思想, 可以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科研情况, 尽量向学生提供研究型学习平台.他们可联系自己已有的科研项目,让学生介入一定形式的科研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全面地观察和参与一个项目的研究实施,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经过科研活动的锻炼,新生可以学习专业课教师科学、缜密的科研态度,老师也能量体裁衣,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大学新生一入学就会对自己将来的就业问题产生忧虑,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将来到底是否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感觉很迷茫.专业课教师对整个专业的成长方向有深远的认识,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性格特质、对专业的认识程度以及专业课学习的具体情况,尽早给学生在将来是否直接就业还是继续学习提出合理的建议.

2.3加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我调适能力,解决心理适应性困难

学校通过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了解心理健康状况,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重点心理辅导.辅导员要周详地了解本班学生的境况,对单亲家庭、贫困生以及心理问题的学生要特殊关注,多聆听他们的心声,帮助新生处理实际困难.专业课教师也要对本班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在课堂上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一些问题.此外,高校还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归纳到大一教育课程体制中.通过体系的心理教育,提高新生的心理健康认识,使其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技能,提高大学新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发言中提到,“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6-7].担负起实现中国梦重担的接班人是大学新生.因此,协助“90后”大学新生,解决成长轨迹中显露的问题与迷惑,使其尽早适应大学新生活,为以后能更好地回馈社会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月秀,邱冠文.大学新生教育: 挑战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07-109.

[2]黄艳,田辉玉.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50-55.

[3] 梁丽营.“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8(4):89-90.

[4]段新国, 王洪辉, 董 伟.专业教师兼任大学新生班主任的优势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2):99-101.

[5]周岚峰.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莆田学院学报,2014,21(4):31-34.

[6]本刊编辑部.高教动态[J].陕西教育.高教,2013,(6):10-11.

[7]本刊编辑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J].天津教育, 2013,(10):1.

(责任编辑:王海波)

DOI: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6.027

*收稿日期:2015-05-0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专业教师介入提高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GH14395);通化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发挥专业教师优势,提高大学新生适应性的研究”(JY2015088)

作者简介:李成华,吉林通化人,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6)03-0089-03

猜你喜欢

适应性专业课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新生娃萌萌哒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