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十年来关于王士性及其著作的研究综述

2016-02-13卢绪友

台州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五岳徐霞客著作

卢绪友

(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三十年来关于王士性及其著作的研究综述

卢绪友

(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王士性是我国古代著名人文地理学家,自1985年谭其骧先生倡导学界重视研究王士性及其著作以来,研究成果丰硕。王士性著作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王士性地理学思想尤其是人文地理学思想得到初步阐发,已引起了学界的重视。

三十年;王士性;著作;研究状况

王士性(1547-1598),浙江临海人,明万历五年(1577)进士。其历仕河南、京师、南京、山东、广东、云南等地,游迹则几乎遍及两京十三布政使司(福建除外)。著作有游记与地志《广志绎》、《广游志》、《五岳游草》等,诗文集则有《吏隐堂集》。其中《广志绎》分卷述各地山川险易、民风物产之类,巨细兼载,亦间附以论断,为中国古代历史人文地理学的名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然而自明末至20世纪80年代,王士性其人其书鲜有人问津。这一方面是由于在中国古代,地理学从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问,其分支人文地理学自然也不受待见。另一方面,“五四”之后,地理学界又流行重自然轻人文的风尚,这一点又在1949年之后的数十年间被继承、发扬,以致历史人文地理学科长期废而不讲。首倡重视研究王士性其人其书的,是已故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1985年冬,谭其骧先生在桂林举办的纪念徐霞客学术讨论会上作了《与徐霞客差相同时的杰出地理学家——王士性》(朱荣等编:《纪念徐霞客论文集》,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35-247页。后收入谭其骧:《长水集续编》,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9-200页)的报告,高度评价王士性及其《广志绎》,呼吁学术界予以重视、研究。1990年,在上海国际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上,谭其骧先生在《积极开展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后载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的主题报告中,重提《广志绎》对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重要价值,再一次呼吁对《广志绎》予以重视。

之后,周振鹤、徐建春、杨文衡、冯岁平、丁式贤等学者积极响应,对王士性其人其著的文章、现代著作、论文集纷纷涌现,其中著作主要有徐建春、梁光军合著《王士性论稿》(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徐建春、石在、黄敏辉合著《俯察大地—王士性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范宜如《行旅·地志·社会记忆:王士性纪游书写探论》(台湾万卷楼出版社,2011年)。论文集则有丁式贤主编《王士性研究论集》(黄河出版社,2014年)等。

学界对王士性其人其著的研究,最先是从人物事迹、著作介绍、著作整理等角度切入的。自1985年谭先生倡导研究王士性其人其书,至2014年《王士性集》整理出版,30年来,对王士性及其著作的研究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兹从以下几个方面就30年来王士性及其著作的研究情况作一爬梳缕析。

一、王士性著作的整理与研究情况

研究王士性,对其著作的整理与研究必不可少。吕景琳点校整理了台州丛书本《广志绎》(中华书局,1981年)。谭其骧先生提倡研究王士性作品之后,周振鹤搜集整理了王士性各类著作,主要有《广志绎》、《广游志》、《五岳游草》、《王恒叔近稿》(内含《掖垣稿》、《朗陵稿》、《入蜀稿》、《尺牍》、《燕市稿》,有学者认为此即《吏隐堂集》)等,点校整理,编为《王士性地理书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周振鹤又以新发现国图藏康熙本《广志绎》为底本,附以《五岳游草》点校出版,名为《五岳游草·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朱汝略对王士性作品中二百多首诗歌进行了笺注,连同徐霞客诗钞一并出版(《王太初游草·徐霞客诗钞》,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之后,朱氏又广搜王士性诸多作品,点校出版有《王士性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该集在周振鹤“地理三书”基础上,不仅收录有王士性传世名作,亦包罗了新近一二十年发现的王氏杂文,可谓迄今搜集王士性作品之最全者也。

《广志绎》在传世过程中曾被清人曹溶拆分,分别冠以《豫志》、《黔志》、《晋录》、《秦录》和《楚书》,并收入其所辑《学海类编》中。其中前两种作者尚署以王士性之名,后三种却托以伪名。张勋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之〈楚书〉、〈秦录〉、〈晋录〉辩证—兼论中华书局点校本〈广志绎〉的点校》(《古文献论丛》,巴蜀书社,1990年,第314-327页)纠正了此一谬误,并指出1981年中华点校本没有很好的地利用此五书参校。但“湖北地方古籍文献丛书”所收《楚书》点注本却扔冠以伪名(陶晋英署,温显贵点注:《楚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对此,有人又撰文予以说明(魏平柱:《〈楚书〉著作权应归王士性》,襄樊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此外,张新民点校了《黔志》(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亦已出版刊行。

《五岳游草》、《广游志》在王士性生前便已刊行,但不见传世。辛德勇《述王士性〈广游志〉的明刻本形式》(《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3期)据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所摘录此二书内容,推断明刊本《广游志》应是附录在《五岳游草》中。近来苏州图书馆发现明刻本《五岳游草》残卷,卿朝辉《〈五岳游草〉明刻本的形式》,(《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第4期)分析认为明刊本《广游志》可能并无单行本,而是附录于《五岳游草》。周琦、丁式贤《明王士性赈粥长策〈赈粥十事〉考析——新发掘〈皇明经世实用编〉之母本》(丁式贤主编:《王士性研究论集》,黄河出版社,2014年,第172-188页)介绍了王士性《赈粥十策》的版本流传情况。

二、王士性地理学思想研究状况

王士性的作品(以地理三书为主)包含有丰富的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学思想。杨文衡《论王士性的地理学成就》(《自然科学史研究》1990年第1期)从卓越的自然区划、山脉分布系列的完整化和系统化、对区域地理学的贡献和旅游考察的成就四个方面论证了王士性在地理学上的主要成就。周振鹤《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及其影响》(《地理学报》1993年第1期)认为王士性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人文地理层面,其已经深刻认识到地理学的区域性特点,并注意分析各地自然环境与人文因素的差异,在人文地理的各个分支如风俗地理、政治地理、文化地理、经济地理、民族地理乃至军事地理诸多方面都有独到见解。此外,王士性还具有动态性的观念,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而他的经世实用思想对顾炎武影响甚大。徐建春、梁光军合著《王士性论稿》(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内容涉及王氏家族,生平事迹,在地理学上的贡献(人地关系、自然地理、三大龙学说、区域思想与规划、经济文化地理、地名学、沧海桑田观点)等,较为全面的概括了王士性在地理学上的学术贡献,并认为王士性是与徐霞客、李时珍等并列的科学家,对中国科技史亦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此书还收录有一部分王士性所著诗文、政书。杨森、陈赉福《王士性对自然地理学的贡献》(《台州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指出王士性对我国自然地理的考察,内容丰富,涉及地形地势、岩溶地貌、江河湖泊、水文、自然环境变迁等,对今天研究自然地理具有重大参考价值。对王士性学术贡献总概性的文章还有徐建春《王士性研究三题》(《浙江学刊》1994年第4期),吴宏岐、闫希娟《从〈广志绎〉看王士性的军事地理思想》(《天水师范学院》2000年第4期),胡晓明《〈五岳游草〉中的地名记述与研究》(《中国地名》2003年第5期),王振刚《从〈广志绎〉看晚明地理学发展的新气象》(《衡水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王琼平、朱磊《浅述明朝中后叶王士性的地理学成就》(《消费导刊》2007年第14期),张陈呈《王士性〈广志绎〉对明代科技事象的考究》(《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第2期),叶哲明《论王士性为官的卓识才华及人文地理学的伟大贡献》(丁式贤主编:《王士性研究论集》,黄河出版社,2014年,第64-81页),范宜如《文化图景的形构-王士性〈广志绎〉之地方知识与叙事》(台湾《中国学术年刊》2010年秋季号),丁式贤《论王士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杰出贡献》(王松林主编:《徐霞客研究》第18辑,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年,第430-440页)等。

随着学界对王士性及其著作研究的深入,相关研究作品开始呈现具体、精细的特点,王氏著作所包含的区域地理学思想成为一个研究重点。覃影《王士性对滇云史地的考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介绍了王士性对云南史地的考察。杨天保、石维有《中国经济重心沿“江南-西南”再度迁转的古代预测学解读-从明代“王士性猜想”到现代广西发展战略调整》(《改革与战略》2007年第1期)和颜广文《一个四百多年前的预言:广东必定后来居上——王士性纵论广东社会发展大势》(《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对王士性对经济中心“转百粤”的推测进行了阐发。孙光辉、龚剑锋《从〈广志绎〉看江西人文地理风貌》(《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2期)介绍了《广志绎》对江西地区的人文地理记载,并有所阐发。彭勇《从〈广志绎〉看王士性对于山东海防的思考》(《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论证了王士性对山东海防地位的看法。滕兰花的《从王士性的〈广志绎〉看明代广西地区开发的差异》(《广西地方志》2009年第3期)及《论王士性对明代广西史地考察及贡献》(《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对《广志绎》所记广西的地形交通、民族关系及经济发展差异进行了论述。张赢《晚明时期云贵社会地理意象探析-以王士性“地理三书”为中心》(《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分析了晚明士人对云贵地区自然和人文的地理意象。范宜如《华夏边缘的观察视域—王士性〈广志绎〉的异文化叙述与地理想象》(台湾《国文学报》第42期)透过王士性对西南诸省的考察,来诠说王士性对“华夏边缘”异文化的叙述与地理想象。

近些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王士性著作包含有丰富的旅游学思想,成为一个旅游研究热点。喻学才《王士性与白鸥庄》(《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通过分析王士性所作《白鸥庄记》,认为白鸥庄的建造从空间上突破了唐宋以来文士园林的壶天模式,在时间上兼具同时性与历时性的特点,对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冯岁平《论王士性的连云栈之行》(《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叙述了王士性对连云栈及其附近地理景观的地理考察,指出连云栈之行无疑给王士性以某些地理学上的思考。敖红艳《浅论王士性的旅游审美观》(《前沿》2007年第9期)及《试论王士性的“游道”》(《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指出王士性将自己的旅游审美观划分为“天游”、“地游”、“神游”三个层次,而且在其诗歌与游记中也处处体现出他自己独特的审美观。林晖《思想·科学·旅行—从王士性一生看其旅行的独特性》(《台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认为王士性的一生是巡视与旅游,治政与学术,奏疏与诗文相辅、相成互为增益的一生。姜丽丽《论〈广志绎〉中的旅游思想》(《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第12期)指出《广志绎》中有极为可贵的旅游思想,详细记载了各地的旅游资源,并以西安为例进行了诠释。董菁《明代地理学家王士性的旅游思想》(《兰台世界》2013年第18期)指出王士性广游的思想基础产生了旅游智育的思想核心,也助推了旅游美育思想的延展。何方形《王士性旅游思想探论》(《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10-113页)指出王士性在作品中融合时代文化精神,对旅游文化理论作出批评与修正,申明观点,表达了较为丰富的旅游文化思想,体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和实学思想。王常红、王汝虎《王士性〈五岳游草〉与晚明旅游风尚》(《飞天》2010年第16期)通过《五岳游草》考察了晚明旅游风气。

三、王士性与徐霞客的比较研究

稍晚于王士性的徐宏祖(号霞客)是明代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旅游者,近代以来,经丁文江等人的鼓吹,对徐宏祖的研究现已发展为“徐学”研究。随着王士性研究热的发酵,对两位几乎同时代的旅行家的比较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于两者的定位,陈桥驿在《王士性论稿》序中已明确指出,王士性是一位学术型旅行家,而徐霞客则是纪实型旅行家。徐建春的《徐霞客与王士性》(《浙江学刊》1992年第4期)和《从重视徐霞客到重视王士性:中国人文科学复兴的一个标志》(《浙江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分析了学界长期重视徐学、忽略王士性研究的成因与源流曲折以及两人在地理学上贡献之异同大小等问题。冯岁平《〈徐霞客游记〉记述的王士性》(《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4期)介绍了游记两篇文章中所记述的王士性在云南鸡足山的情况。他的《王士性与徐霞客的浙西之行》(《徐霞客研究》第8辑,学院出版社,2001年,第120-132页)则介绍了二人的浙西之行。另一篇文章《王士性与徐霞客的武当之游》(汤文权主编:《徐霞客在浙江·续二》,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年,第187-194页)比较了二人的武当山之行。梁光军《王士性笔下的峨眉山》(永寿主编:《峨眉山与巴蜀佛教——峨眉山与巴蜀佛教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第171-174页)叙述了王士性游记对峨眉山的描绘。石在《追寻徐霞客、王士性丽水行踪》(汤文权主编:《徐霞客在浙江·续三》,中国大地出版社,2006年,第62-70页)介绍了二人的丽水之行。杨昶、马珂的《徐霞客与王士性的五岳游之比较》(《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4年)考察了二人游览五岳的时间、顺序、方式、路线等。张勇《理论与经验透出的文化传统—王士性与徐霞客旅行的比较研究》(《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比较了王士性与徐霞客在旅行方式、出行时间、路线及旅行过程中的吃住行等问题,并探讨了两人旅行的差异对他们的著作及成就产生的影响。丁式贤《徐霞客、王士性及王立毂研究》(《徐霞客研究》(第18辑),地质出版社,2009年,第80-83页)介绍了徐霞客与王士性之子王立毂的关系。

四、对王士性诗歌与文学的研究

王士性《五岳游草》等作品中含有大量的诗歌散文,以咏谈山水为主,成为一个研究方向。朱汝略《王士性诗歌概论》(《东南文化》1994年第2期)从王氏诗作概况及在其著作中的地位、其诗歌的体式和特点、诗作的内容和风格介绍了王士性诗歌作品的整体情况。李建军《山水游记之异彩,晚明散文之奇葩—《五岳游草》的审美意蕴与文学造诣》(《兰州学刊》2009年第12期)分析了《五岳游草》的审美意蕴和在文学上的成就,并认为《徐霞客游记》亦是晚明散文中的奇葩。何方形《论王士性山水诗文的乡关之念》(《台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认为王士性的山水诗较多地表达对家乡的乡土之念,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山水诗文的艺术品格。范宜如《行旅·地志·社会记忆:王士性纪游书写探论》(台湾万卷楼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以王士性为诠释坐标,透过其地域经验的书写,考察了其对于人、地关系的思索,对治理经验,四边汉语与异族的民俗与文化的理解。姜勇《自然与人文交融,观景与科考并重——论王士性游记的叙述视角》认为《五岳游草》等游记作品取自然、人文、科学考证于一体,在旅游诗文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他的另一篇文章《王士性人文地理游记形成原因探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9期)认为对旅游的酷爱与为官便利、晚明人文思潮和经世实学思想是王士性地理游记形成的主要原因。

五、对王士性及其家世的研究

梁光军《王士性的家世及其它》(《东南文化》1994年第2期)介绍了王士性的家族及直系亲属。丁式贤《王士性与王氏家族闻人述略》(《东南文化》1994年第2期)介绍了王士性家族的有名人物。丁《王士性资料的新发现——关于〈章安王氏宗谱〉》(丁式贤主编:《王士性研究论集》,黄河出版社,2014年,第169-171页)介绍了新发现的王氏族谱,新发现了王士性准确的生卒时间,坐实了王士性归属“郡城兰道派”的问题。

综上所述,经谭其骧先生倡导,30年来,对王士性及其著作的研究取得了不小的发展和进步。概括说来,王士性著作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已基本完成,这就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王士性地理学思想尤其是人文地理学思想得到初步阐发,已引起了学界的注意。然而我们同时看到,王士性著作特别是《广志绎》等包含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地理信息,尚有待进一步发掘、诠释,以推动方兴未艾的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与历史地理学、社会生活史、旅游史、文学史等古史研究融合贯通,应是今后王士性及其著作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Literature Review on Wang Shixing and His Works in Recent Thirty Years

Lu Xuyou

(School of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Huaibei,Anhui 235000)

Wang Shixing,a famous humane geographer in ancient China,has been studied since Tan Qixiang’s advocacy in 1985,which has produced rich achievements.While col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Wang’s works are fundamentally finished,his humane geography thoughts have been arouse attention in academic circle.This paper will untangle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Wang Shixing and his works in the past 30 years.

thirty years;Wang Shixing;works;research situation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6.05.005

2016-09-12

卢绪友(1966- ),男,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

猜你喜欢

五岳徐霞客著作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五岳”为何少黄山
江善明
徐霞客在这棵树下说再见
《徐霞客·游五台山日记》
五岳
徐霞客志在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