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油企抱团取暖求发展
2016-02-13本刊观察员莫北
□ 文/本刊观察员 莫北
民营油企抱团取暖求发展
□ 文/本刊观察员莫北
辨风看向
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山东省青岛和济南海关共进口原油2734万吨,同比强劲增长78%,超过华南地区稳坐中国原油进口第一大区,占全国原油进口量的30%。3月份当月两海关合计进口原油1024万吨,同比暴增90%。除了部分战略储备原油的需求,其他的主要就是受民营地炼采购海外原油的推动。而受益于原油进口权的放开,民营地炼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
风向解析
2015年我国面向地炼逐步放开进口原油使用权、原油进口权和成品油出口配额。随着我国原油进口权和进口使用权的不断放开,加上成品油地板价的出台,民营油企在今年也迎来了最好的日子,原油进口量暴增,开工率不断创新高,利润也颇为可观。地炼进口原油的数量增长强劲。
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3家企业获得合计5459万吨的原油进口配额,1家企业240万吨的配额已公示正在等待批准,5家企业正在申请合计2123万吨的额度,另还有多家企业正在递交申请。
与此同时,从2015年第四季度开始,随着进口原油陆续获批和操作落实,山东地炼的开工率也开始从低位显著反弹。据隆众石化通统计,2016年至今,山东地炼平均开工率在50.58%。
据了解,在民营地炼成立之初,关于原料使用权的“生存战”就在进行。从1995年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以民营地炼抱团“求原料”到联盟抱团“采原料”,到2月29日,中国(独立炼厂)石油采购联盟正式宣布成立,在业内看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营地炼从销售到原料采购已实现“市场化”特有的自由式发展。
据了解,首批加入联盟的企业有山东东明石化、东营市亚通石化、山东汇丰石化、山东金诚石化等16家企业。该联盟的成立主旨为组织有进口原油配额的地炼企业建立集中采购进口原油平台,实现集中采购、一致谈判、统一价格、集中结算、集中贷款、并按各自配额分量使用。
截至2015年底不到17年的时间,山东地炼总数达到60余家,增长速度已不可按倍数测算。以山东地炼为典型代表的民营炼厂,在“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发展迅猛。数据统计显示,2008年,山东地炼的一次加工能力为5040万吨/年,“十二五”期间进入了发展高峰时期,2011年、2012年平均增长幅度83.13%。截至2015年,山东地炼的一次加工能力达到了14820万吨/年,占全国总炼油能力的19%。
逐渐发展壮大的地方炼厂,正迎来史上做强做大的最好时机,后市甚至可与主营炼厂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