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建设策略

2016-02-13唐高华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创新型国际化深圳

唐高华

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建设策略

唐高华

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种发展道路的选择,是新时期深圳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为了更有效地实现这一建设目标,首先要对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作全面了解。在建设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过程中,可围绕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和谐发展、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发展、创新与传承相结合、市场化与法制化相融合等策略,进行探索与思路探寻。

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内涵;策略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城市的发展状况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的发展都显得十分重要。透过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趋势,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与需要,让我们明白了城市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为提高城市的品位和质量,各个地方都在探索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而努力。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大胆开拓、不断进步,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成为新时期深圳城市建设的目标定位。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对其内涵进行全面了解,只有先把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清楚,才能形成一个路线清晰、目标明确的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策略的探索与思考。

一、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

(一)理念内涵

城市的现代化是城市体系的现代化,包括经济、文化、社会、教育、行政、基础设施、生态等各个子系统的现代化,具体表现为经济繁荣,管理水平较高,生活和娱乐设施齐全,城市功能完备,具有发达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城市的建筑和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合理,生态平衡,有优美、舒适、卫生、文明的城市环境。城市的国际化是从国别的尺度去衡量城市影响地域,特别是指其吸引和辐射功能等的国际意义的一种属性,其程度的强弱依据城市本身的国际地位而异。简单来说,在人、财、物、信息以及文化等方面进行跨国界的相互交流与往来并使之不断增加的过程,就是城市的国际化。实现城市的国际化,必须使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影响和波及的范围更宽更广,达到国际水平。[1]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内涵是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较强,具体表现在为科技创新制度设计较完善,科技投入较大,科技基础条件较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较强。[2]

从现代化、国际化和创新型三者的关系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抓手、突破口、落脚点,创新型城市建设是重点,现代化、国际化建设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反过来促进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提升。[3]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不是简单的策略和举措,而是一种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它突出了把城市发展的驱动力从单纯的资源、资本、劳动力投入转变为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上。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最根本内涵就是实现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得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中心环节。

(二)实践内涵

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这一城市定位,是基于对世界经济发展新形势、中国城市发展状况、深圳自身发展水平、实力和使命等进行综合考究之后,对深圳发展目标所进行的科学规划和合理界定,体现了“源于历史、立足现实、紧跟时代、引领未来、彰显个性、创新发展”的科学发展思想。

深圳城市发展过程中,其目标定位发生过多次转换,现代化、国际化多次作为关键词出现在城市发展目标的顶层设计之中。国际化、现代化等城市定位均是历届党代会报告重点。深圳第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将深圳初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努力把深圳建设成为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会展中心、国际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和国际旅游城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下去,让深圳成为联手香港、融合珠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影响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高端制造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4]当前,深圳正进入创新驱动阶段,这一阶段知识密集型企业占据主导,创业与创新要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在这个阶段确立创新型城市目标,可以与创新驱动形成良好的互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表明深圳对未来改革发展的定位清晰明确,更加强调了“创新”这一时代要素,这既是对深圳所具备的城市创新基因、创新优势的强化,又是对当前中央“创新驱动”部署要求的创造性落实。当前深圳提出通过开放提高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水平,形成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体制机制、支撑服务体系,致力打造国际创客中心和创业之都、打造“创投之都”等新的发展目标。通过创新,推动深圳技术、产品、标准和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定位,兼顾了深圳的城市特色和优势,厘清了深圳的发展目标定位和方向,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敢闯敢试的城市精神,切合深圳实际和未来发展需求,体现了深圳城市发展的历史使命、发展目标、精神内核的“三位一体”。

二、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策略

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在全面分析深圳已有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发展使命的基础上所做出的科学决策,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定位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推动这一目标早日实现。

(一)统筹规划

做好统筹规划是一座城市实现科学、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要强调政府的统筹、规划、导向功能。在明确城市发展目标定位后,做好统筹规划,制定实施方案,突出规划方案的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把各项工作任务分解下去,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间倒逼进度。

一是处理好前与后的关系,保持城市建设规划的连续性。既要发扬深圳改革开放以来的改革创新精神,承传深圳市“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高标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精神,同时,还要跳出经济特区的发展理念,需要一种以“世界观念”来谋求城市建设和发展热情的世界情怀。二是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强化城市建设规划的前瞻性。既立足于深圳当前实际,又着眼于深圳未来发展,具有国际视野与世界胸怀,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来建设深圳。三是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增强城市建设规划的全局性。城市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内力、外力并用。通过城市内化建设,增强城市发展的内源性活力。通过城市形象塑造,政策开放和支持力度的扩大,兼容并蓄,开放笃行,为城市发展增进外源性资源与动力。

(二)整体推进

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任何一个方面的公共品和公用品的供给,都是一个具有系统性、与其他方面相互关联的子系统,不可能“独善其身”;任何一个子系统的改善,都不可能脱离其他子系统相应的配合与调整。[5]为此,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必须要兼顾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强调城市建设的整体性。

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重城市硬件建设,轻城市软件建设。各地在城市建设中,热衷于修建各种产业园区、高楼大厦、文化广场等醒目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对于提高市民素质,完善城市管理体制等软件建设方面则热情不够。其实,当一座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提升城市整体水平的难点就不在于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在于精神文明、管理机制等软件建设。只有软件建设搞好了,创新机制得到激励,城市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整个城市的形象和市民的生活品质才会得到提升。为此,深圳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时,要强调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齐头并进,整体构建,共同推进。将优美、生态、便捷的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与城市文明、城市精神、城市价值、城市管理制度等软件建设统一起来,使市民不仅享受最现代化的物质生活和宜人的环境,而且可以促使市民最大化实现人生的追求和价值。通过城市硬件、软件建设与完善,实现城市各方面协同发展,达到整体提升的目标。

(三)和谐发展

和谐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润滑剂,要把和谐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纳入城市建设的规划中,使其融入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之中。

现在,深圳已进入城市发展的转型阶段,要从投资推动为主进入创新推动阶段,通过产业升级转型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通过低效用地转向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城市升级,优化城市环境,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深圳外来人口众多,人口流动性大,多元文化现象明显,要充分发挥深圳这一城市特色,实现全体市民共建共享、包容发展。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用创新、包容、开放、务实的城市精神凝聚人心,努力让广大市民享有更优质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更有品质的文化服务。全面推进绿色化发展,建设最具活力的可持续发展之城、宜居宜业的生态之城和民生幸福之城,实现城市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法规、生态等城市生态圈的和谐发展。

(四)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发展

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中,既要注重引入国际化理念和国际化元素,又强调结合本土实际和本土特色。做到既学习国际先进城市的精髓和内核,又不失深圳自身的灵魂与特色。

一方面,坚持国际化视野,拓宽全球化思路。树立国际标杆,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城市在城市管理方式、规则设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大力引进国际组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以国际一流标准为标杆,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标准体系,全力打造深圳标准,在经济、社会、城市、生态、教育、文化和政府服务等领域构建大标准体系,将深圳标准的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实现以标准先行推动发展,以创新驱动质量提升,打造深圳标准,创造深圳质量,铸就深圳品牌。[6]把深圳标准打造成为高端产品、先进技术、卓越管理和优质服务的品牌象征,在若干重点领域成为国际标准引领者,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突出深圳的优势与特色。这样,通过国际化与本土化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国际气派、中国风格、深圳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五)创新与传承相结合

世界各国的城市基于独特的资源基础、不同的发展路径,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创意城市,演绎着各自的创意。从创意城市的发展动因来看,有传承历史文化传统的“轨迹延续式”发展,也有通过断裂式革新以适应竞争压力的“另起炉灶式”发展。35年来,深圳历届市领导班子和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牢记中央创办经济特区的战略意图,敢闯敢试、善抓机遇、直面挑战,代代相传,谱写了敢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创造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为推进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7]今天,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深圳正面临着新的形势、承担着新的使命,为深圳在传承中进行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新形势和新使命,应牢固树立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创新与传承相结合,吸取以往的成功经验,继续发挥好深圳的改革开放“窗口”、“试验田”、排头兵和示范区作用。同时,要强调以创新开拓出路,以改革谋划未来。坚持创新驱动、质量引领,致力将深圳建成更高水平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国家“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先锋作用,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力发掘文化创意产业,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互联网等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文化+”新兴业态。致力于创新立市、创新兴市,打造国际创客中心、创业之都和创投之都,构建创意经济、创意产业、创意城市,彰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特质。

(六)市场化与法制化相融合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市场化水准最高。深圳现有的成就与发展,离不开市场化的推动因素。而法治化是市场化的重要保障,更是当前国家治理发展的重要指向。因此,在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要做到市场化驱动发展与法制化规范发展相结合。

在城市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化的导向作用,利用市场化的价值功能,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同时,要发挥法治化的规范功能,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经济、社会等领域各项重大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法治是“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之一,也是增创深圳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内容,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发展。坚持城市法治建设,不断巩固法治在城市治理中的基础性、规范性、保障性地位,推进法制城市、廉洁城市建设,打造“阳光城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率先建成法治政府,积极探索和建设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在“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下,建设一流法治城市,让法治成为新时期深圳发展的可靠保障。通过法治来凝聚共识,塑造法治文化,提升城市的法治化水平,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城市氛围,建成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完全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和良好城市环境。

[1]宋玉玲,袁旭.对大庆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2,(2).

[2]胡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内涵、经验和途径[J].中国软科学,2007,(4).

[3]王为理.文化发展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3).

[4]张小玲,林燕德,王睦广,陈文才.深圳城市定位重新定义: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N].南方都市报,2015-05-22(AA06版).

[5]樊纲.再创30年的辉煌——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战略选择[J].开放导报,2011,(1).

[6]何泳.深圳率先构建大标准体系[N].深圳特区报,2015-01-04(第A7版.).

[7]马兴瑞.解放思想 真抓实干 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在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深圳特区报,2015-06-16(第A01版).

责任编辑:钟晓媚

F299.2

A

1673-5706(2016)03-0039-04

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研究项目(2013JK269)阶段性成果。

2016-03-21

唐高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创新型国际化深圳
聚焦港口国际化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