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身气功的研究意义与现状
2016-02-13李强
李强
关于健身气功的研究意义与现状
李强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6.056
在国家体育总局的统一部署、指导下,经过各地体育行政部门对群众自发的组织进行管理,加上广大健身气功负责人、辅导员等从事健身气功推广的人员精心组织及共同努力推广下,新编四种健身功法已在全国各地普及,有了良好的发展,并逐步走向世界。同时在好运北京和北京奥运会赛事期间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健身气功活动,展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魅力,使健身气功的发展经历了一次飞跃。健身气功的推广第一批试点工作从2000年11月底开始,截至调查前,全国健身气功站点发展到2万多个,习练群众达到120多万人,并且于2003年被正式列为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现有国家级的健身气功社会指导员189名,全国一级健身气功辅导员约为3000多人,二级5000多人。站点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和400个地市,站点也从社区、公园、广场向厂矿、农村和学校延伸。成立了健身气功协会等组织,并发展到了港澳台地区。健身气功对外推广也是如火如茶,已经推广到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研究意义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近几年来,经过实践证明,习练健身气功可以健身、预防疾病。人们还发现,长期习练健身气功除增强体质外,还是治疗高血脂、偏头痛、高血压、脑血管、H型糖尿病辅助的手段,并且效果良好。健身气功的健体、治疗、康复作用也进一步得到认识和重视。因此,在社区体育中推广耘普及健身序功挤一民族体育将更有利在社区中实施全民健身运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强调:“重视妇女和老年人的体质与健康问题,积极支持他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在《纲要》的对策和措施部分又有:“推广简单易行和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与体质状况的体育健身方法,挖掘和整理我国传统体育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宝贵遗产,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因此,如何把健身气功科学、系统地引入到《纲要》的实施中去,推动社区体育的积极发展,促进全民健身作用,不仅是本文的选题依据,而且也是我国社区老年群体与健身气功发展的契合点。
由于职业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老年人患病率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面对当今“看病难,看病贵”这一普遍社会现象,采用何种方法、方式来提高老年人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是我国政府函待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重点针对西安市健身气功练习者的现状展开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规律,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试图为健身气功事业的传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性建议。
2.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童世敏,虞定海,王美娟在《健身气功海外推广现状研究》指出健身气功海外推广取得了较大成绩,已经与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合作关系,12个国家地区成立健身气功组织。海外习练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并且认为健身气功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帮助,这为健身气功的后期海外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海外习练者练习健身气功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人际传播是健身气功海外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健身气功海外教练员队伍主要集中在武术及体育教学、健身气功管理、教学等领域。“一五六八”四套功法能够满足海外习练者的需求。海外习练者中华人华侨和外国人的比例几乎相当,且更愿意跟随中国教练习练健身气功。健身气功海外推广不仅仅是推广一两种功法技术动作,而应是中国健康理念、养生文化的对外传播,这些内容的对外推广需要不同方面人才的通力合作,而不是武术、体育及健身气功方面的师资所能胜任的,因此在健身气功海外推广时既要不断提升海外教练员的自身素质,同时也要吸纳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健身气功推广服务。
健身气功在英国的推广主要是通过大众传播成为实现的。未来健身气功在英国的传播以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两种形式同步的途径是努力的方向。健身气功在英国主要是“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战略,提出要营造有利于中英两国文化、体育交流的环境,让英国大众主动习练中国的健身气功,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健身气功对外推广的诉求点就是健身气功良好的健身效果。提出当前海外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当地的师资队伍。健身气功海外推广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宣传少、信息少。
2.2国内研究现状
2.2.1健身气功推广、传播方面的研究
吕韶钧等指出在健身气功以往的人际传播方式中,主要体现在“师徒传播”这种形式上。其特点是人数少,但是技术细而精。健身气功这一学科中的经典成分能够流传并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其主要传播方式就是师徒传承实现的,古往今来师徒传播对健身气功的发展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集中表现在积极继承了健身气功功法;注重健身气功的文化传承;注重健身气功的传播效果(德艺双修)以及重视文字媒介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在大众传播中的优势,为健身气功的传播服务。
张云崖等指出目前健身气功推广普及工作主要落到各级辅导员肩上。国家对健身气功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上要加大力度并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提出要重视健身气功爱好者队伍的建设,借助多方面的力量推广健身气功,根据人们群众的需求编创符合其身心需要的功法。同时不能忽略了青年一代。
钟琳琳,虞定海指出健身气功的推广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目前,由于资金和人员方面的原因,全国各地健身气功的管理网络还不是很完善,从全国来看发展很不平衡。
虞定海,王林调查得出健身气功推广普及过程中存在着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健身气功的认识度不够等问题。需要加快健身气功功法的创编,并提出要组织各种层次的交流展示;向全民进行推广;逐渐打破传统站点模式;加快国内外师资力量的培养、认证工作。
2.2.2关于健身气功科研状况的研究
关于健身气功科研状况的研究比较少。主要是:贾文彤,朱志彬在《对我国健身气功科研现状的调查研究》中,通过论述健身气功科研与健身气功发展二者的关系,提出:“现阶段,国家非常重视加强健身气功的管理工作,健身气功科研工作,健身气功发展的重要影响被人们所认识,健身气功引起了各领域学者的极大兴趣。复杂性、紧迫性和综合性的,健身气功科研管理形势呈现出来,暴露出的主要矛盾直指现行科研管理体制,科研管理机制必须不断完善。”胡晓飞,侯恩毅,庄永昌在研究中就体育期刊近20年来,发表的健身气功文章的类型、数量、质量、和研究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健身气功过去20年里的科研的成果、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健身气功的基础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知识介绍以及讨论方而,研究尚有欠缺的是在机理和基础方面,而史学方面的研究几乎趋于停滞。在健身气功应用方而的研究,主要是功法介绍,实证研究相当缺乏。健身气功研究方法和管理方法方面的文章数量太少,成为影响健身气功科研发展的瓶颈。”张振芳,李秀娟,贾文彤在《我国健身气功科研的管理模式》中,通过对健身气功科研的管理目标模式的探讨,和实现目标模式的路径分析指出:“健身气功科研管理的目标模式的实现,首先,健身气功健康发展的大局观要树立,行政科研管理的职能要转变,人才培养要进一步加强,以及重点设施建设等。”
2.2.3健身气功课程的研究
姚琼等对9所体育院校进行调查得出目前从事健身气功指导的专门人员很少,并已成为制约健身气功推广的“瓶颈”。建议在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或教育部高教司体育部门的组织下,成立体育院校的健身气功组织等,定期组织活动以及进行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合作。
通过对西安市社区健身气功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剖析西安市社区健身气功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西安市社区健身气功持久、良性发展的规划。为指导西安市社区健身气功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结语
不论健身气功是在高校、社区、街道还是在乡镇发展,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去进行,不要急于求成。要在当地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者,通过这些人的传播才能使更多的人知道这个项目从而投入到其中,这样的话通过慢慢培养起来的学员会对健身气功有一种坚实的了解,通过他们在去辅导别人。这是一种长久的打算,只有我们做到这样,确保不会出现“断层”的危险,健身气功才会更好的去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健身气功一定会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在这些地方普及开来。
[1]钟琳琳,虞定海.健身气功推广模式的构建研究.第八届全国中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汇编(二):887.
[2]虞定海,王林.新编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Vol.43,(l):73.
[3]尹海立,惠艳.浅析健身气功产业发展的条件和方向.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vol(21),4:142一143.
[4]张斌,邓跃飞.健身气功产业发展的条件和方向.搏击·武术科学,2006,(3)7:69一71.
[5]姚琼等.体育院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以拓,Vol.(26),6.
[6]陆晶,张云龙.析瑜伽与健身气功推广现状比较—反思被冷落的健身气功.华东师范大学体育,2011.
[7]陈珑方.健身气功科研文献中统计学应用的若干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8]刘玉兰.健身气功国际交流比赛运作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上海体育学院.2010.
[9]张文玉.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练习对上海市智障人士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上海体育学院.2010.
[10]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健身气功〔J〕.中国体育报业总社.2011.1.
[11]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健身气功〔J〕.中国体育报业总社.2011.2.
[12]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健身气功〔J〕.中国体育报业总社.2011.3.
[13]李建国,吕树庭,董新光.社会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14]陈萌生,陈安槐.体育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15]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健身气功「J」.中国体育报业总社,2006,3:5一6.
[16]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健身气功〔J〕.中国体育报业总社,2006,4:14一15.
[17]正坤编.黄帝内经(上)〔M〕.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02:10.
李强,西北政法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