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特性渊源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2016-02-13徐敏颜然然
徐敏,颜然然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440)
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特性渊源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徐敏,颜然然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州510440)
摘要:开展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的德育教育,立足点是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共性,突破点是紧抓内地西藏中职班德育工作的特性,对西藏班学生独特的文化特质、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家庭环境等情况进行研究,厘清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特性与德育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内地西藏中职班;特性;德育工作
此文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内地民族班德育工作策略研究”(编号:2013JKDY051)的阶段性成果。
为支持西藏职教事业,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教民[2010]5号)“关于在内地部分省市举办内地西藏中职班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教民厅【2010】9号)“内地西藏中职班管理规定(试行)”教育部(教民【2011】9号)“内地西藏中职班、新疆中职班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从2010年起,在天津、河北、广东等内地12个省(市)42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内地西藏中职班。赴内地求学的西藏生分布在内地一些重要城市,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求学队伍。如何让这些远离故乡和亲人的西藏生学有所成,健康愉快地成长,是内地西藏中职班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德育教育在内地西藏中职班的各项教育工作中居于首要位置,是办班院校高度重视的头等大事,是培养建设西藏合格人才的“方向盘”“动力源”和“稳定器”。对内地西藏中职班德育教育进行研究,首先从学生成长的维度来把握中职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共性,再按照作用力向度的不同,梳理出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的特性渊源与德育状况的关系,进而对德育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一、中职学生德育发展的共性
中职学生年龄大多为15~18岁左右,正处在生理、心理、品格变化发展的巨变阶段。他们面临着比一般青少年更大的生活与就业压力,与现实、与社会、与就业的距离更近,他们要在3年中完成从初中生到劳动者的转变,这使他们的心理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其德育素质的养成态势呈现出不协调、不平衡、不稳定的特点:相对于身体的快速成长和心理的逐步成熟,品格演进发展迟缓;心理逐步成熟的同时会有较大波折出现。他们既可以展现活力与梦想,也可以张扬激情与自信,但也会囿于性格定型的不稳定、知识掌握的不全面,思想方法比较简单,导致明辨是非能力不足、意志品质薄弱,心理情绪多变,遇到挫折和困惑往往束手无策。上述特点同样存在于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身上。身体素质较好,热情、开朗、活泼、奔放,集体观念强是他们的优点;但他们同样面临着冲动、暴躁、片面、极端,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易受不良信息影响,遇到打击会萎靡不振等缺点。和内地学生一样,同样需要解决生理、心理、品格三方面发展不协调的矛盾。
二、中职德育教育共性在内地西藏中职班的具体体现
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的共性体现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德育教育为第一抓手,发挥师生双主体的能动性,一方面打造一支有先进思想、政策理论、教育技能的德育教师队伍;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学生,以学生主动追求德育素质为先导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体对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而言,德育教师首先思想要统一,其次要提升理论素养,教学方法、策略要符合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地西藏中职班德育教育的共性还体现在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把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从形式上革新,从内容上拓展,多管齐下促进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的特性渊源
由于西藏地区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藏族学生在语言、思维方式、性格、交往行为、文化基础等方面,与内地学生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因此,内地西藏中职班德育教育就需要首先把握西藏中职班学生特性的渊源。
1.异质的民族文化特质
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藏民族文化及文化心理。进入内地学习后,藏族学生脱离了本民族文化的环境,要面对和接受的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文化社群。这种全新的异质文化给藏族学生带来思想上的困扰、视域上的烦乱与心理上的不适。
2.经济社会的落后
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西藏的职业教育仍旧滞后,造成差距的原因主要为:一是西藏各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二是西藏地处高原,缺少与外界的接触和交流,甚至极个别地区还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更谈不上快速发展;三是教育领域汉语教师奇缺,语言上的障碍导致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历史、地理、经济、社会、教育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使西藏学生无法深入了解外界的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
3.家庭生活的内化
家庭生活在学生道德意志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内化作用。受藏区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学生普遍没有严格的时间观念,生活方式随意散漫,不注重规划。受制于蔽塞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他们对家庭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家庭生活与外界的差异越大,学生适应的难度也越大,也越容易产生陌生感和孤独感。当西藏学生来到内地后,文化、社会、风俗、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会使他们常常怀家念乡、思亲念友,在一些特定的节假日、纪念日,孤独感和陌生感更为强烈。此外,他们原本散漫的生活习惯也被学校的校规校纪所束缚,感觉很不适。
四、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特性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的特性渊源使他们的德育状况与内地学生相比大相径庭,因此德育工作就要适应这种特性。
首先,从西藏班学生整体的道德感情方面来看,民族情感和文化冲突的范围、程度呈正相关,文化冲突的程度越强,本民族的情感与意识越浓厚;从群体活动和个人生活表现来看,西藏班学生既具有直爽豪迈、重义轻利、耐苦耐劳的积极方面,也具有江湖义气、遇事冲动等消极方面。自尊心强,内心希望得到认可和尊重。当获得理解和尊重时,就会从心里真正接纳汉族学生,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德育工作必须要协调好民族文化特质引起的道德感情上积极与消极的两方面。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对协调这种冲突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在西藏学生接受内地主流文化熏陶的同时,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地融入藏文化,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这样才能使藏民族文化与内地主流文化协调共生、形成合力,共同作用在学生道德体系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
其次,来内地求学的西藏班学生,有的人骄傲于自己进入内地学习,志得意满、安于现状;也有人感受到内地和西藏的差距后,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自我封闭,不主动参与各类活动;也有一部分学生无法纪律约束,产生自我放任心理,在学习中不服从管理,旷课违纪现象严重。然而,从整体来看,绝大多数学生仍然是期冀在新的环境中能继续提升自己的道德行为能力。德育教育工作者要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核心,紧紧抓住班级建设的关键,树立健康的生活规范,发挥班级文化的“软实力”,通过开办党校、团校培养政治骨干,引导藏族学生积极进步,提高他们对党情、国情、世情的认识。利用藏族学生好强、勇敢、有强烈自尊心的特点,课上营造良好有序的学习氛围,课下营造多姿多彩的文娱活动,吸引他们参与。
第三,西藏学生进入内地学校后易产生陌生孤独感,长期下去会造成他们抑郁自闭,情绪波动,影响正常学习、生活。西藏学生心理状况是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考虑因素和内容,因此做好情绪管理,有助于缓释学生的负担和压力,提高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情绪管理应注重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培养,体现人文气息,增强道德意志的提升,还应注重发挥家庭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学校——学生——家庭沟通渠道,使家庭的关爱不因距离而断裂。最后要把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提前使学生融入社会,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磨砺学生的耐挫能力。
对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特性渊源与德育教育的关系进行研究,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在理论价值方面,体现为把和学生特性相关的理念纳入到德育教育的内涵中;在现实意义方面,突出了德育教育行为与教育发展的需要和个体对教育认知的融合合乎内地西藏中职班德育教育的工作规律,是开展内地西藏班德育教育的应有之意。
参考文献:
[1]颜然然.内地民族班特殊性及其德育工作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10):20-22.
[2]杨水生.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地西藏班(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国民族教育,2008(12):18-19.
[3]吴白兰.内地西藏中职学生班级管理创新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245-246.
[5]曹能秀,王凌.试论以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2):119-124.
[6]蒋莲香.社团建设促进内地西藏中职班学生管理的探索[J].教师,2012(14):18-19.
[7]杨晓华,钱莙.内地西藏中职班素质教育初探[J].基础教育参考,2012(6):33-34.
[8]徐楠.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索[J].理论与当代,2005(2):36.
编辑朱荣华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28(2016)02-109-03
收稿日期:2015-11-20
作者简介:徐敏(1983),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颜然然(1982),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rigins of Mainland Tibetan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XU Min,YAN Ran-ran
(Guangdong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Guangdong Guangzhou 510440,China)
Abstract:The moral education for the mainland Tibetan secondary class is on the basis of secondary class m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ibetan unique regional culture,religious beliefs,customs,and family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eatures and moral education among mainland Tibetan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Tibetan Secondary Vocational class in mainland;features;mor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