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地方炼油企业原油物流分析及发展研究
2016-02-13代晓东刘青山宋壮志李陈洋王鲁超张志萍
代晓东,刘青山,宋壮志,姜 涛,李陈洋,王鲁超,张志萍
(1.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油气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00;2.东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东营257061; 3.广饶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山东广饶257300)
东营市地方炼油企业原油物流分析及发展研究
代晓东1,刘青山1,宋壮志2,姜 涛3,李陈洋1,王鲁超1,张志萍1
(1.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油气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00;2.东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东营257061; 3.广饶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山东广饶257300)
随着进口原油使用权的放开,地方炼油企业油源问题得到了改善,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原油物流需求。地方炼油企业是东营市的支柱产业,发展与之配套的高效、经济、节能、低碳的原油物流方式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结合东营区域地理、地方炼油情况、原油物流方式、产业发展方向等多个因素,对比了各种物流方式的优劣,提出了港口利用和管道建设的促进优化发展建议,有利于降低地方炼油企业的物流成本,同时促进东营炼化产业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东营;地方炼油;原油物流
至2015年底我国原油加工总能力已经超过7亿吨/年,其中大多数500万吨级以上的地方炼油企业总产能归央企石油公司所有。除此之外,还有百余家规模较小的地方炼油企业,其总产能之和超过1.5亿吨/年[1]。随着节能、环保、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结合1998年石油公司重组,2000年国家经贸委清理整顿小炼油企业,2009年国务院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2011年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等国家政策方针出台,地方炼油企业优胜劣汰,提升产能,升级技术,延长产业链,企业生存空间不断地扩大,已成为国家炼油产能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补充。
炼油装置的规模和开工率直接关系到地方炼油企业的效益和效率[2]。由于国家实行原油的统一调配,原油进口权也一直未放开,经过产能升级的地方炼油企业一直受困于稳定、充足的原料供应问题。2015年以前,只能使用少量国家配额计划原油和进口燃料油作为原料的地方炼油企业,其开工率一直不超过50%,严重制约了地方炼油企业的发展。
2015年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3](下文简称《通知》),意味着进口原油使用权与原油进口权放开。地方炼油企业原料来源问题得到了解决,加上一直持续的原油低价,使地方炼油企业获得了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截至2016年1月底,国内有14家地方炼油企业共计获得5 879万吨进口原油使用权。如此大规模的原油进口,对高效储运过程提出了要求。本文针对目前较为突出的地方炼油企业原油物流问题,以山东省地方炼油企业较为集中的东营市为例,综合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区域优势、原油运输方式等多个因素,对东营市地方炼油企业的原油物流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发展对策,促进高效物流。
一、东营市地方炼油企业概况
山东省地方炼油企业是随着胜利油田开发而逐渐兴盛的,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地方炼油企业数量多,产业聚集度高。目前山东省地方炼油企业总数超过50家,总炼油能力超过1亿吨/年,主要分布在东营、淄博、潍坊、滨州和菏泽。作为胜利油田总部所在地东营市共有地炼企业27家,总原油加工能力超过4 500万吨/年,占山东地方炼油企业总炼油能力的40%以上,其地理分布如图1。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东营市把与石油相关的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盐化工以及石油设备制造作为重点,积极鼓励发展。目前,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盐化工和海洋生物化工等已成为该市地方工业的重要支柱。万达集团、利华益、富海石化、胜利化工、正和、石大科技、海科化工、华星等大型石油化工企业也成为地方重点企业[4-6]。
图1 东营地炼能力地理分布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随着东营市地方炼油企业的产能扩大,产品质量标准提高,逐渐形成“油头化身高化尾”的石化产业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加工手段、提升加工水平,可提供多种国标油品标准的汽油。
根据国家发改委《通知》的要求,对地方炼油企业获得的进口原油使用额度的量化指标如下:(1)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规模常减压装置的炼油企业,可以获得于装置能力等额的进口原油配额;(2)如果淘汰的装置炼能超过200万吨/年,则用油数量限额为实际淘汰装置加工能力的1.2倍;(3)在2000年国家清理整顿后保留的地方炼油企业,未违规改扩建、目前仍正常运行装置的,用油数量限额在第1款基础上上浮1倍;(4)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淘汰落后生产装置的,用油数量限额在第1、2、3款基础上上浮20%;(5)提前两年以上完成国V车用汽柴油质量升级的,用油数量限额在第1、2、3、4款基础上上浮20%。除此之外,建设调峰储气设施的,按照比例确定用油数量。
2015年,东营市地方炼油企业经过落后产能整合和淘汰,共申请获批超过1 986.8万吨进口原油使用权,具体见表1。同时,周边淄博、潍坊和滨州的地方炼油企业也获批了进口原油使用权。大量进口原油的物流需求对地方炼油企业的存储和运输提出了挑战,同时由于油价一直处于低位,地方炼油企业物流方式的选择以及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以及地方炼油企业集思广益,积极开拓公路、铁路、海运、管道运输等原油物流方式,如何合理组合搭配原油物流方式,保障企业进口原油的及时、稳定、安全、高效地运送到用油企业是地方炼油企业在获取进口原油使用权和贸易权后又一重要的课题。
表1 东营市地炼进口原油使用权
二、东营炼油企业原油物流方式分析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境内有发达的公路网、临港化工产业园、液体化工品码头、铁路专线、原油管道设施。北距天津280 km,南距青岛300 km,东距龙口380 km,G25和G18两条国家高速公路经过境内;东营史口液体化工产品铁路接驳站有完善的接驳临储周转设施,包括油库,火车装车鹤管,汽车发油亭和卸油亭,专用输油管线等;东营港是山东省重点规划发展化工产业聚集区,具有5万吨级、2万吨级、5千吨级等液体化工品码头多个,以及配套存储库容;东营市境内在役管道有东黄复线和东辛管道2条长输管道,以及部分短距离原油管道;境内的炼油企业均建有满足企业需要的原油存储和周转罐区。可以看出,在2015年以前,东营地方炼油已形成了较为顺畅、完善、适应其加工能力的原油物流方式。随着国家对地方炼油企业放开原油进口额度,需要地方炼油企业合理利用已有物流资源;同时,合理、科学规划布局,尽快适应大量的原油高效、经济、安全运输的需求。
表2列出原油物流的方式的特点。汽车陆运的方式最为灵活,但运量、运费和损耗都是其劣势;铁路运输相对陆运,运费低、运量大,但存在铁路运力调配、路网不完善等缺点;水路运输(包括海运和内河),运费和运量是优势所在,但存在运输时间长、接驳港口的匹配等问题,常用于远洋运输;管道运输在运量、运费、气候因素上都有优势,但是管道路由、前期投资、输送工艺调节等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结合上述物流方式的比较,下文将对目前东营地方炼油企业原油物流节点和物流方式进行分析。
东营地方炼油企业的原油物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境内几乎全部陆运;(2)境外以陆运为主,结合海运、铁路运输、内河运输的方式;(3)长距离管道运输几乎没有。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性,各炼厂采用了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原油运输。
表2 原油运输方式差异分析
图2列举了东营下辖县域典型地方炼油企业与主要原油物流节点的距离。万达天弘化学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2015年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460万吨。它可以利用东营港3万吨级原油码头及配套仓储物流能力,采用大型油轮海运至东营港外海,再由5万吨级油轮接驳转运后在东营港原油码头卸油至港口罐区,由港口罐区经原油槽车运输至厂内原油储罐。这种原油储运方案在经济性上具有优势,但是从操作性上和便利性上都需进一步提升。由于东营港目前还不能接驳10万吨级油轮,故需要在港外进行油轮接驳;同时,港口原油还可以通过建设专用管道直接输送到炼厂罐区,省去汽车运输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效率、经济性,降低损耗。
图2 东营市部分炼油企业原油物流节点
地处东营市广饶县域的正和集团年加工能力500万吨,其主要进口原油来源于上级中国化工集团的配额,由青岛港进口。原油到达青岛港之后,在港口油库进行暂储,再由槽车公路运输至地方炼油企业原油储罐。但是青岛距离东营200多千米,陆运不仅周转速率有限,且经济成本相对比较高,目前从青岛汽运的原油价格在每吨110~130元。相对于较低的原油价格,长期采用槽车陆运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垦利石化和利津石化分别位于东营市区北部的垦利区境内,市区西部的利津县境内,两家公司通常采用由青岛港接驳进口原油,再由铁路和公路槽车运送至地方炼油企业。两家企业距离东营港有100 km左右的公路距离,由东港高速连接,为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原油运输效率,两家企业也在积极探索以东营港为卸油节点,再通过公路陆运方式转运至企业罐区的海陆结合方式。
通过上述举例分析东营几家地方炼油企业使用进口原油后的运输情况,可以看出:港口条件优越,配套设施完善,相关贸易服务企业众多,青岛港目前以及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一直作为东营地方炼油企业的主要海运节点;东营港10万吨级原油码头正在规划,目前已有部分企业采用5万吨级码头进口原油,正在成为地方炼油企业重要的海运节点;港口至炼厂原油罐区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节点位于本市史口镇的接驳站。此外,潍坊羊口港作为内河港,有接驳5 000吨油轮的能力,部分企业以该港为水运节点。总体来看,对东营地方炼油企业来说,以公路陆运为主高成本运输方式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和物流损失,不利于企业的降本增效,不利于国家实施的节能减排战略,需要地方政府合理规划,企业积极配合,探寻更为清洁、安全、高效的原油物流途径。
三、促进原油物流优化发展的建议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随着进口原油使用权和贸易资质的放开,困扰地方炼油企业发展的原料问题逐渐得到了解决,随之而来的大量的原油运输需求成为困扰地方炼油企业的问题。山东省有着绵长的海岸线和数个优良的海港,为地方炼油企业原油进口提供了海运的节点[7],结合东营市区域地理、政府规划、企业需求和经济性,进一步优化原油物流链条,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综合利用多种物流手段,实现原油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
东营市的炼油产能和原油物流能力并不完全匹配,其周边的港口、高速公路、铁路专线等运输方式虽然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并未实现物流资源高效、合理和经济性地利用。2016年2月份由16家地方炼油企业组成的(独立炼厂)石油采购联盟宣布成立。该联盟将通过帮助地方炼油企业实现集中采购、提高议价能力等方式进一步降低原油采购成本。为进一步促进原油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借助该联盟可实现区域港口资源、管道输送、槽车运输等方面的统一调配,减少物流资源闲置,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损耗。
(2)发挥核心港口的节点作用,辅以管道和公路运输
东营港已计划建设10万吨级的航道,并配套建设30万吨级结构的码头。该计划实施后,包括开发区内的万达天弘、亚通石化、神驰化工等企业将可以从东营港进口原油,还可以辐射河口区内的地方炼油企业,企业的原油运输成本将会大幅下降。同时,结合港区至炼油企业的短距离管道建设,实现原油从油轮到企业密闭输送,提高输送效率,降低损耗。
东营市南部区域(广饶县域)的原油绝大部分从青岛港卸船,再通过铁路和公路运输至目的地。目前以青岛董家口港为起点,途径潍坊中化弘润原油商业库,至东营广饶末站(董潍、潍广管道),服务地方炼油企业的原油长输管线已开工建设,输油能力2 200万吨/年。同时中化集团还计划修建潍坊滨海至青州管线,中国化工计划修建昌邑石化至华星石化和正和石化管线。通过管道运输,地方炼油企业将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借力区域周边港口,实现优势互补
东营区域周边200千米范围内已有5 000吨内河通航能力的羊口港,还有处于论证阶段的黄骅港原油接卸点,以及烟台港。羊口港作为东营南部区域小批量原油物流的港口补充卸油节点。黄骅港具有20万吨级油轮的接驳能力,可以作为东营市利津石化、海科石化、垦利石化的补充海运节点。烟台港30万吨原油码头和150万吨罐区已建成,烟台至淄博(支线辐射东营和滨州)管道主体已完工,设计年输送能力1 500万吨燃料油或2 000万吨原油,投产后沿线地方炼油企业可利用管线进行原油运输。
四、结束语
国家放开进口原油使用权和进口贸易权给地方炼油企业又一次大发展提供了机遇。发展与之配套的高效、经济、节能、低碳的原油物流方式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结合东营区域地理、地方炼油情况、原油物流方式、产业发展方向等多个因素,对比了原油物流方式的优劣,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可进一步降低地方炼油企业的物流成本,促进区域经济朝着更环保更绿色的方向发展。
[1] 郁红,黎红.关于山东地方炼化企业的调研报告[J].化工管理,2015(10):50-58.
[2] 吴天乐,孙海峰.地方炼油企业发展策略研究——以山东地方炼油企业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 (4):13-17.
[3] 国家发改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运行[2015]253号[EB/OL].[2016-10-1] http://www.sdpc.gov.cn/gzdt/201502/t20150216_664965.html.
[4] 刘国光.东营:勾勒黄三角化工物流蓝图[J].中国化工报, 2007:14.
[5] 曹亮.东营市炼油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8.
[6] 武同升.东营临港石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D].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0.
[7] 王伟福.山东省原油码头综合评价分析及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8.
[责任编辑]巴永青
F426.22
A
1673-5935(2016)04-0083-04
10.3969/j.issn.1673-5935.2016.04.023
2016-10-15
代晓东(1980—),男,辽宁瓦房店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油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储运和炼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