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改革中师生关系的塑造
2016-02-12魏薇
魏薇
体育教学改革中师生关系的塑造
魏薇
素质教育在不断的进行深化改革,体育教学改革也在进行全面的施行,以现代教育理念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在体育教学中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新时期形势下,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进行研究,提高体育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师生关系;改革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8.080
1.引言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当今教育的指导思想,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的进行有着促进作用。新时期形势下,在体育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才能将学生的潜力发掘出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和谐、尊重、合作是主要的,体育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其次,体育教师应及时提高自己的政治、道德和专业修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研究
2.1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发生的直接接触和关系我们称之为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就体育教师而言,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因为工作而产生的关系,也有在平时交流中形成人际关系。总体而言,体育教师和同学之间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是在实际调查中,体育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一般。初中生与体育教师之间的关系要好与高中生,这可能与高中课业较多的原因有关系。教师和同学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是被管理者,处于被动地位。在现在思想解放的时代,素质教育的提倡,学生更多的成为主体地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也应该做出一定的改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
2.2师生关系的影响因素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教育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对师生关系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性格和魅力对于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部分同学喜欢体育,自然而然与老师之前的关系就能亲近些,对于那些讨厌运动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增加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体育课注重对技能的掌握,老师一味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情感的培养。学生像机器一样一直练习,久而久之,难免产生负情绪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无论哪种类型的师生关系,一旦确定了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培养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创建和谐、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在新时期人才培养战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3.塑造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3.1体育教学具有最复杂的师生关系
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是体育教师能在学生体育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尤其是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全跟不上节奏。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是较多的,因此产生的师生关系也是较为复杂的。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负责倾听。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压制了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很多教师脾气不好,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爆粗口,这样的方式能直接影响学生对老师的印象,这样的关系让学生厌恶,家长反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3.2体育教师对调节师生关系有着关键作用
体育教学的课堂和模式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体育教师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也要不断的提高。素质教育的模式下对体育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要开放,现在学生都是思想比较开放的,体育教师也应该紧跟学生思想改变的节奏,以全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的自我性格的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自我创造的能力。作为体育教学中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体育教师对师生关系有着关键的作用,应该根据不同的情景和教学目的来转变自己的角色,这样才能在师生关系的塑造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强化课堂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3塑造师生关系的原则
3.3.1民主、平等。学生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好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用平等和民主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欢快合作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所向往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民主,考虑学生的思想。在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计划的过程中都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将课堂效果最大化。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进行及时的表达,对于一些错误的意见应耐性讲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3.2合作、理解。理解万岁不应该是一句空话,更应该在实际教学中体现。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理解学生的思想。在平时的交流中,体育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兴趣、性格、特长、爱好等进行了解,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将学生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真心实意的为学生好,只有这样才能在逐渐的交往中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3.3.3信任、尊重。被信任和尊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需求,对于性格和心理尚未完全形成的学生更是如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尊重和信任,以貌取人的做法是万不可取的。对于学习好的同学应该鼓励其加强运动,对于一些成绩差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这样在逐渐的交流和帮助中建立信任和尊重,尊重学生的老师一定被学生所尊重,这对塑造师生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4.塑造师生关系的类型
4.1师生友爱型
互敬互爱是现代师生关系中最需要的,这样的关系不仅能调节教师的自身行为,不断的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还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建立完善的人格,培养良好的性格,约束学生的行为。师生之间在互敬互爱的关系中,能建立起互相的信任,没有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堡垒,学生和教师都能在教学和学习中找到温馨的感觉,这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条件。
4.2师生民主型
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负责学习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传统。在现代教育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教学任务的安排应该考虑学生的感受。有研究表明,在教师专制、民主教学和放任教学中,民主教学的效果是最为明显的。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民主教学,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让他们感受到尊重,也会以更好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的思想民主、教学民主和作风民主,摒除传统思想,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4.3师生合作型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接触交流较多,包涵的关系也较为复杂。在师生合作型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建立在真诚信任之上,学生在学习中有主动性和独立性。师生合作型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主、尊重和平等,是未来师生关系的发展方向。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还是有着关键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和特点是不同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师生关系。合作型的师生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需要体育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探索和研究。
4.4师生对话型
对话型师生关系是在现代教育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师生关系,教师和同学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进行研究和讨论,双方敞开胸怀,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平等是最大的特点。对于意见不同的问题可以深入研究和分析,大家互相理解,在这种类型的师生关系中,对教师的知识层面和生活经验都是一种考验,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是一种很大的影响,在知识的探讨中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活力,对双方都是一种促进。
5.师生关系的塑造方法
5.1发挥引导作用,优化课程设计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作为学生求学路上的引路人,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作用。在课程的设计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保障。学生的积极性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出教师的引导能力和人格魅力。但是引导不代表没有权威,在适当的时候应该维护自己的权威,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责。
5.2帮助学生,建立朋友关系
帮助学生是教师的责任,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尤其是一些危险的体育活动,正确的指导能避免学生受伤。在一些篮球、足球的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技战术进行指点,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方法,让其自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朋友的作用,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不同,很多体育活动可以与学生一起完成,与学生进行篮球比赛,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在活动中能逐渐确立朋友关系,促进师生关系的改革,对学生的解惑和练习也是有极大的帮助。
5.3发挥学生作用,为学生服务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学生在某一方面掌握的知识可能比老师更多,体育老师更是如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应虚心向学生学习,发挥学生的角色作用,同时也是对自己知识网络的完善。在体育课堂上,会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比如学生的身体突然不适,某些同学因为运动不慎将自己弄伤。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应将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一样照顾,为学生服务,尽一个朋友,教师的职责。再这样互帮互助的环境下更容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6.结束语
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标准,在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改革势在必行。改变教学方式,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感受,提高学习积极性,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用互动和交流的方式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魏沂;论初中体育课堂中和谐师生关系建构[J];中学教学参考;2015(12).
[2]穆红猛. 科学人本主义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评《体育教学新论》[J].当代教育科学.2015(22).
[3]熊晓蔚. 高校体育教学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下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32).
[4]陈少青,杨国庆. “3+1”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1).
[5]孙璞,苏荣海. 体育教学示范方法刍议——基于对社会认知理论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5).
魏薇(1981.12-),女,江西南昌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助教,南昌大学共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