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的区域发展战略问题
2016-02-12白卫星
白卫星
【区域转型发展】
军民融合战略背景下的区域发展战略问题
白卫星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作为习近平国防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军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在此条件下,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做出重大调整──必须确立军民融合的区域发展新战略,统筹考虑军民融合的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民参军”“军转民”是构成区域内军民双向融合的共同体,区域产业是军民融合的“主战场”。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军民融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军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2016年3月25日,中央《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再次明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在这一战略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就必须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站在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重新认识和思考区域发展问题,把军民融合的理念和要求贯穿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一、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理论创新
讨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就不能不考察“军民结合”的思想渊源。作为军民结合思想首创者的毛泽东同志曾提出:“学两套本事,在军事工业中练习生产民用产品的本事,在民用工业中练习生产军事产品的本事。”到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国防工业“十六字”方针,即: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进入90年代后,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并反映时代特征的国防现代化建设道路。到2009年7月24日,胡锦涛指出,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明确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举措,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完善国防动员体系,不断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可见,“军民融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代领导人始终关注的战略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军民融合问题发表讲话。2013年3月,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指出:“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同年12月27日,习近平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次三中全会关于这方面的部署,涵盖了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国防动员等领域。要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协调,发挥军事需求主导作用,更好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习近平还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
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循序渐进,一脉相承,我国探索了六十年。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科学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军民结合战略思想和基本框架,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军民融合理论的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六十年的历史渊源和坚实的优良传统,决定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方向——在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的前提下,形成了习近平国防经济战略思想(白卫星,2016):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军队要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自觉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地方要注重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自觉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基础、产业、科技、教育、社会服务等重点领域统筹,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因此,“军民融合”是“军民结合”的继承和发展,是理论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并赋予军民融合这一传统优势以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国防经济战略思想是从国内国际发展变化的两个大局以及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战略全局出发,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和时代高度,对党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指导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一重大创新成果,大大增强了我们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其理论特点:
一是目标路径更明确。军民融合发展是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是兴国之举,是强军之策。军民融合发展的思想与时俱进,既反映了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又明确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目标,为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开辟了军民融合发展新境界。我们坚信,只要军民融合得越广越深,资源配置就越优化,技术运用就越充分,就越能有效解决国防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加快中国特色国防力量体系的生成,中国梦强军梦进程就越快。
二是思想内涵更丰富。习近平提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想,其内涵已经远远超出“军民结合”的范畴。无论是其“融合”的内容,还是“融合”的层次范围,都与过去发生了根本变化。突出表现是“融合”已从过去的国有企业向多种所有制企业拓展延伸,这些变化都不是传统的“军民结合”能够包容的。这一创新成果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军事创新体系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加强国防领域和经济领域资源共享,实现两个体系相互兼容同步发展,使军事创新得到强力支持和持续推动。
三是时代特色更鲜明。在国防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能否把握新一轮科学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挑战和机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国防发展的前途命运。我们应紧跟时代步伐,统筹协调军地双方的力量,集约使用资源,要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充分利用,达到经济建设国防效益最大化和国防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需要确立军民融合的区域发展新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的协调发展,提升了国家经济的整体活力,突出表现在增长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引擎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老、少、边、穷等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做出重大调整——需要确立军民融合的区域发展新战略。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在国防建设中合理兼顾民用需要。”“坚持军地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共享、平战结合,促进经济领域和国防领域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交流,加强军地在基础设施、产业、科技、教育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统筹发展。”就区域经济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来看,区域经济的状况制约着国防经济,区域经济是国防经济发展的基础(白卫星,1993),军民融合的区域发展新战略既是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现实要求,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通过对国防经费和财政资金投资建设的公用基础设施进行功能融合和资源共享,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诸如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各自建设、各自运行的重复建设和重复投入问题,使两个体系相互兼容同步发展,实现一份投入、两份产出的效益,有效减少由于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分离而带来的经济动员成本。特别是当前战争经济准备的资源投入越来越大,势必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走军民融合的区域发展新战略,是使军事经济准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有效手段。
军民融合的区域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信息化局部战争的需要。根据战争形态演变和国家安全实际,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离不开区域经济的支撑。从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看,信息化的局部战争将很可能主要涉及我国的一部分区域。因此处于战略重点方向的区域经济必将首先承担起局部战争的经济保障支援任务,而且要求经济保障既要具有持久力,更要具有爆发力,确保军事经济资源全程可控、高效释能。军民融合的区域经济,不仅能充分挖掘自身的保障潜力,而且还能从战略全局缓解局部战争对国民经济整体的冲击。综观近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由于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运用,战争的破坏性空前增大,物资消耗剧增,单靠军队的自身保障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战争经济保障需求。为统筹解决供需矛盾,除要加大与其他区域的一体化联动保障外,最根本的一条是在平时的军事经济准备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从区域经济的发展体系中获得丰厚的保障资源和持久保障的动力。
从我国区域经济战略的演变历史来看,尽管20世纪60到70年代的“三线建设”主要考虑了生产力布局的战争因素,但由此带动的工业现代化极大促进了内地城市跨越式发展,有力推进了以内地城市为重点的城市体系新扩展(周明长,2015)。也就是说,“三线建设”对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平衡区域工业经济建设发挥了一定作用。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成为今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的重点,这为实施军民融合的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一方面要向资源要素、产业技术、地区文化和地缘格局的深度层面进行拓展(金碚,2015),另一方面要着力探索军民高度融合的区域发展路径。
三、需要统筹考虑军民融合的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
“十三五”规划提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工程,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和举措,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增强先进技术、产业产品、基础设施等军民共用的协调性。势必要求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要统筹考虑军民融合战略。
我国分类指导的区域政策虽然带来了区域协调发展和快速增长,使宏观调控“一刀切”的状况得到以改善,但这些政策仍然是产生“单打独斗、地区竞争”的区域发展模式的主要根源。2009─2014年国家发布的有关黄河流域8省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有:
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批复;2014年1月,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的批复;2012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1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201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0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涉及黄河流域的包括: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等6个;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这些经济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弊端是由于没有按照流域生态经济的规律特点进行统筹规划,按照行政区域来规划的“单打独斗”与区域协调的矛盾依然存在。更重要的是,我国军民融合的实践虽然始于2008年,但这些规划没有考虑军民融合的战略因素,区域经济的军民融合难以形成。因此,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看,需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防发展战略的双重高度重构区域政策,强化军民融合的区域发展规划,开辟军民融合的区域发展新境界。
区域政策要统筹考虑军民融合战略,给区域发展政策注入军民融合的新内容和新内涵。当前,省市一级对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引导还比较滞后,一些省市还没有制定出台关于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指导性、政策性文件(孙占明,2015)。因此,无论是东部率先发展还是中部崛起,无论是西部大开发还是东北振兴的大区域政策和规划,都要体现军民融合战略的政策内容,包括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人才政策、科技创新政策等。从城市群规划到县域经济规划也应遵循军民融合的国家战略。在规划内容上,从区域产业规划(特别是新兴战略性产业)到基础设施规划,都应自觉贯彻并体现军民融合的发展特色。令人高兴的是,国务院在近日关于同意山东半岛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中明确要求,山东半岛国家高新区要积极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军民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探索示范。在此之前,国务院还先后批复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努力打造军民融合示范区。还有部分城市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特点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打造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开展军地联合创建示范区活动,带动军民融合产业、技术、产品集聚式发展。比如,宁德市创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西安高新区结合自身军工资源优势,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镇江市在江苏省率先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建成全国全军唯一的“空军装备部——丹阳军民融合式发展示范区”。这些都是军民融合创新实践的有益探索。
四、区域产业是军民融合的“主战场”
从军民融合的工业实践来看,军事工业的军民融合明显早于区域发展的军民融合。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军民结合产业保持稳速发展态势,军工企事业单位民品收入保持了年均超过20%的增长,民品产值占军工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3,军民结合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这是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取得的显著成效,焕发出势不可挡的巨大能量,体现了军民融合的潜在力量和产业优势。
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需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打破军工垄断体制、降低民企准入门槛、强化安全保密监管,确保资源投入有质量有效益。军民融合的“民参军”“军转民”是双向融合,是构成区域经济双向融合的共同体。我国各地区均布局有国防产业,就区域经济而言,区域产业注定成为军民融合一体化的“主战场”。
一是“军转民”,即军融民,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加大国防产业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国防科技工业作为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主体,是“军转民”的核心,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各地都在积极推动与军工集团、军队的合作,各种类型的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建设悄然加快。因此在一些传统的军工大省以及民用高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军民结合产业聚集发展的态势和规模效应已经初显,并在一些重要产业领域拥有核心关键技术,成为能够影响市场格局、促进产业高端化、引领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上海坚持高端引领,聚焦智能制造装备、船用动力及船电系统、卫星导航及应用等领域,构建10个支撑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平台,突破20项关键技术,形成30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并具有一定产业化规模的重点项目。西安已初步形成航空、航天、兵器三大军民融合产业园集群发展的良好局面,并依托各自优势不断发展民用航天产业、航空产业、兵器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集群。要加强军民结合产业园区建设,在区域、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建设功能不同、各具特色的军民产业基地,把园区建设作为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发动机,以局部发展引领和带动整体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效应,从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已认定陕西汉中航空产业园、河南洛阳涧西区、湖南湘潭市雨湖区、重庆市璧山工业园为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
二是“民参军”,即民融军,在统筹经济效益与国防效益中推进区域非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融合发展。要把市场力量转换成为国防力量,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实力与国防经济潜力的战略对接,形成适应未来战争特点的信息攻防、海空防、国防科研等产业体系。既要以供给侧改革为突破,最大限度地满足国防需求,也要紧密结合地区域特色,努力解决军工相对封闭、民用工业支撑不足的问题,还要解决产业定位不准、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集聚效应差、军民技术成果双向转化不畅通的问题。我国武器装备发展在“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探索一代”,势必要求区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研发创新。相关地区具有竞争优势的卫星导航、航空发动机等现代高技术产业的军民趋同性,已经为军民技术成果的相互转化提供了必要前提。要加快军工体系开放竞争和科技成果转化,调动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积极性,开展军地协同创新,鼓励民营企业争创军民融合品牌,从而全面夯实区域产业的物质基础和人才资源基础,提高军民融合的产业竞争力。江西省在《关于深化军民融合加速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打造航空、船舶及海洋工程、核、军用电子、卫星应用、民爆、汽车、服务等八大军民结合特色产业,建设南昌航空工业城、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基地、九江船舶制造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江西铀矿大基地等十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培育壮大军民结合市场主体,积极推动改制重组,支持军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着力引进军工集团在赣设立区域性总部企业。
三是服务业的军民融合,即服务业更需要主动对接服务军民融合的军队后勤保障。比如,边疆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这给边防部队的巡逻执勤、处突维稳带来许多不利影响。边疆地区应该主动融入军队后勤保障,将经济布局调整和军事保障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地方政府要密切与驻军的联系,统筹考虑诸如物资仓库、加油站点、粮食储备点等服务设施的共享利用。我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已经形成网络,各大中城市已经跨入高铁时代。为使国防交通运输保障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在区域整体交通建设布局中有融入军事保障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军民融合”就是“战场”和“市场”的融合,两者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成为服务国防发展的市场力量。
[1]金碚.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维[J].区域经济评论,2015,(3).
[2]毕京京,任天佑.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4)[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4.
[3]白卫星.习近平国防经济战略思想的理论创新[N].经济学家周报,2016-01-22.
[4]孙曰瑶,白卫星.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5]孙占明.省市层面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J].军民融合,2015,(4).
[6]周明长.“三线建设”与中国内地城市的新生[J].经济学家茶座,2015,(4).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Strategy
Bai Weixing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is as one of the core content of Xi Jinping defense economic thought,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y.Under this condition,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our country needs to make major adjustment,must establish a new strategy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overall consideration of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policies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planning.“People join the army”and“conversion”is a regional military and civilian two-way fusion community,regional industry is the“main”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Regional Economy;Development Strategy;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F207
A
2095—5766(2016)05—0107—05
2016—07—17
白卫星,男,《经济学家周报》副主编,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防务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100081)。
(责任编辑:柳阳)